太史官秉笔直书
这个故事也发生在春秋时代。
公元前548年,齐国国君齐庄公被相国崔杼(读作zhù)给杀了,事情就是由此引起的。
崔杼为什么要杀齐庄公呢?说起来话就长了。原来,崔杼的夫人棠姜长得很漂亮,虽然嫁了两次人,生了两个孩子,但是仍然很有风韵。一个偶然的机会,漂亮的棠姜被齐庄公看上了。齐庄公仗着自己是一国之君,也不怕人家笑话,就与棠姜有了来往。
齐庄公和棠姜的事到底让崔杼知道了。起初崔杼半信半疑,就盘问棠姜,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棠姜倒也直爽,一点也不隐瞒地招了,还挺委屈地说:
“是啊!他是国君,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叫我一个女人家有什么办法?你不能保护我,害得我叫人家欺负,能怪我吗?”
崔杼又气又恨,冲棠姜说:
“算了,过去的事别提了。你既然不是情愿受人家的欺负,我也不能怪你。可这口气我咽不下去,总有一天我会报这个仇!”
崔杼说的不是气话,从那以后他就思谋怎么报仇。正巧齐庄公的贴身内侍贾举为了一点小事让齐庄公抽了一百鞭子,崔杼便趁机拉拢他,两人暗中商量好,要一块儿出这口恶气。
不久,莒国的一个王公来齐国朝见齐庄公,齐庄公大摆酒宴,叫上文武大臣们出席招待会。崔杼打发人向齐庄公请病假。齐庄公听说崔杼病了,反倒暗自高兴,因为他又有机会去见棠姜了。
第二天,齐庄公带着四个卫士亲自上崔府去看望崔杼。崔杼的家人对齐庄公说:
“相国病得挺重,这时候刚吃了药,在书房里躺着呢。”
齐庄公就要往里走,四个卫士紧紧跟随着。内侍贾举小声地对卫士们说:
“哎呀,主公的意思你们还不知道吗?他要去会见相国夫人,你们进去碍手碍脚的多不方便呀!”
卫士们会意,就留在外头等候。贾举跟着齐庄公一直进了内门,然后把内门随手关上。这时候,相国夫人棠姜从内房里迎出来,笑嘻嘻地把齐庄公请进去了。
齐庄公刚在内房椅子上坐下,还没来得及和棠姜说句亲热话,一个丫鬟跑来,对棠姜说:
“夫人,相国嘴里发苦,要喝蜜汤,您快去看看。”
棠姜显得很不好意思,对齐庄公说:
“主公,我去去就来。您先歇一会儿吧。”
说着,她跟着丫鬟出去了。
不一会的工夫,就听见外头一阵杂沓的脚步声,像是一群人朝内房奔来。齐庄公忙着喊贾举和卫兵,可是没人答应。又往窗户外一瞧,只见几十个士兵手持武器围上来了。齐庄公吓坏了,起身就往外跑,可是前后门都锁上了。他走投无路,用力踹破一扇门,跑到了一个台子上。
士兵们全都围着台子,有人试着要冲上来。齐庄公连忙对他们喊道:
“我是你们的国君,快放了我!”
为首的一个士兵说:
“去你的吧!我们奉相国的命令来捉拿淫贼,你怎么敢冒充国君?国君哪有你这样子的?”
齐庄公哭丧着脸,又说:
“我跟你们起誓,我就是国君,请相国来可以作证。”
那个士兵严肃地说:
“相公病着不能来,你还是放明白点,自己动手吧,别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齐庄公没有办法,只得跳到邻近的屋顶上,打算逃走。士兵一箭射中他的大腿,他站立不住,身子一晃从房顶上摔了下来,当时就死了。
等候在外门的那四个卫兵,这时候也被早已埋伏好的家丁给杀了。
崔杼谋杀了齐庄公,朝中那些大臣有的胆小怕事,躲在家里不出来,有的出于忠君,跟着就自杀,有的觉得崔杼做得太过分,但也不敢当面指出来。总之,没有人公然反抗,指责他谋杀国君,大逆不道。
这样,崔杼心安理得地继续做他的相国,并且和几个大臣又拥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就是齐景公。
可是,崔杼毕竟有点心虚,同时还不想给自己留个恶名,所以,他把掌管历史记录的太史伯找来,亲自吩咐他:
“你记载本国大事时,一定要写成先君是害病死的。”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当时就反对:
“相国应该清楚,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当太史的本分,哪儿能随便颠倒是非,歪曲事实呢?我不能那么做!”
崔杼没想到一个拿笔杆子的史官也敢跟他为难,就瞪圆了眼睛,阴沉着脸,问太史伯:
“那么,你打算怎么写?”
太史伯不紧不慢地说:
“我马上写给你看。”
说着,挥笔就写。崔杼等他写好,接过竹简一看,上面写着:
“夏五月,崔杆谋杀国君光(齐庄公名)。”
崔杼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地喝道:
“太史伯,你长着几个脑袋,敢这么写?快拿去重写,我叫你怎么写,就怎么写!”
太史伯毫不畏惧,回答道:
“我只有一个脑袋。可是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也不干!”
崔杼气得发抖,让卫士把太史伯拉下去杀了。
太史伯死了,他的兄弟太史仲继承哥哥的位置,仍然按事实写。崔杼要看看这位新任太史是怎么写的,又传令太史仲带着史册进见。太史仲把史册递上去,崔杼一看,上面还是写着: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气得说不出话来。他想不到天下竟有这样不怕死的人。他狠狠地把史册扔到太史仲脚下,气哼哼地说;
“你难道不知道你哥哥是怎么死的吗?你不怕我把你也杀了?”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道:
“太史只怕不忠实,他可不怕死。你就是再把我杀了又有什么用?难道你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
崔杼牙咬得“咯嘣咯嘣”响,不耐烦地一挥手,几个士兵扑上来,不由分说把太史仲杀了。
第三个太史继任,还是太史伯、太史仲的弟弟,叫太史叔,他也像两个哥哥那样忠实记事,崔杼又把他给杀了。
崔杼一连杀了三个太史,虽然手段残忍,行动上显得特别厉害,但从内心里他还真有点怕他们。等到第四个太史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写的史册拿过来一看,上面还是那一句话。这回,崔杼强行按捺住怒火,对太史季说:
“你难道不爱惜生命吗?”
太史季说:
“这么记事是我的本分。要是贪生怕死,失了太史的本分,还不如尽了本分,然后死去。请相国想想,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你不许我写,可是你绝对改变不了事实。你越是滥杀太史,越显得你心里有鬼,后人越要骂你!”
崔杼听了这一席话,半天没言语。临了,他叹了一口气,说:
“我为了保全国家社稷,万不得已才担了这谋杀国君的恶名。懂事的人总会明白我的心的。”
他摆摆手,叫太史季回去了。
太史季拿着史册走出崔府,在路上碰见了另一个手捧竹简和笔的人。这个人走得急匆匆的,见了太史季,大吃一惊。太史季认出他是南史氏。
南史氏一把抓住太史季说:
“你可出来了!我听说三个太史都被杀了,怕你也保不住性命,是赶来准备接替你的位置的。这次,相国没杀你,你是怎么写的?”
太史季打开史册,让南史氏看个明白。南史氏这才放下心来,夸赞了太史季几句,沿原路返回去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太史官秉笔直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