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二驳秦王

战国时期,赵国得了一个当时公认的无价宝,叫“和氏璧”,是楚国出产的美玉雕成的。这件工艺品泽润晶莹,雕琢得非常细腻、精巧,各国的君主都想得到它。

秦昭襄王听说赵国得了和氏璧,就派使者带着国书去见赵惠文王,说:

“秦王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和氏璧,希望赵王答应。”

这一来赵王可有点作难,忙和大臣们商量。要想答应秦王的要求,又怕他根本不会给城;要不答应吧,又怕得罪秦王,秦国出兵来攻打,赵国招架不了。大家计议了半天,还是不能决定到底应该怎么办。赵惠文王问谁能当使者上秦国去,他说着,瞧了瞧大臣们。大臣们都低着头不开口。

过了一会儿,赵国的大夫缪贤站起来对赵王说:

“我有个门客叫蔺相如,这个人有智谋有勇气,派他到秦国去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赵王把蔺相如召上来,问他:

“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先生认为是答应好,还是不答应好?”

蔺相如说:

“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

赵王接着问:

“要是把和氏璧送了去,得不到城,怎么办呢?”

蔺相如回答道:

“秦国拿出十五座城来换一块玉璧,这个价钱够高的了。赵国要是不答应,错在赵国。大王把和氏璧送去了,要是秦国不交出城来,那就是他们理亏了。依我看,宁可叫秦国理亏,也不能叫赵国有错。”

赵王急着说:

“先生能上秦国去一趟吗?”

蔺相如说:

“要是没有可派的人,那我就去一趟。秦国交了城,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秦国不给城,我保证把玉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都城咸阳。秦昭襄王听说赵国送和氏璧来了,得意地坐在朝堂上,传赵国使者进见。蔺相如走上朝堂,恭恭敬敬地把和氏璧献了上去。秦昭襄王接过来,端详了一番,很高兴地把它传给周围的美人和大臣们看。那些人一齐欢呼,都向秦王庆贺。

蔺相如一个人冷冷清清地站在朝堂上等着,见他们只顾自己高兴,根本不提换城的事,心想:秦王果然不是真心实意地拿城换璧。可是玉壁已经到了人家手中,怎么能再拿回来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施礼说:

“大王,这块玉璧看着挺好,可是有点儿小毛病,别人不容易瞧出来,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看。”

秦昭襄王吩咐手下人把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接过玉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朝堂上的大柱子,瞪着眼睛,气哼哼地大声对秦王说:

“大王派使者到赵国送国书的时候,说是情愿拿出十五座城来换这块和氏璧。赵国的大臣们都说这是秦王骗人的话,千万不可答应。可我反对说,大国的君主哪能不讲信义呢?两国交往,可不能为了一块玉璧伤害了感情,更不能瞎猜疑。赵王这才斋戒了五天,然后派我把和氏璧送来。这样郑重办事,全是为了尊重秦国这样的大国啊!”

说到这里,蔺相如摇摇头,用指责的语气说:

“可是大王拿着和氏璧,随随便便地叫左右传看,还说些笑话,根本没把它看得像十五座城一样重要。我看大王完全没有割城给赵国的诚意,所以才把玉璧要回来。如今玉璧就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迫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玉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话之间,他就拿起和氏璧来,对着柱子要摔。秦王急忙站起身,连连向他赔礼,说:

“别摔,别摔!先生别误会了,我哪儿能说了不算,欺骗赵王呢?”

然后,他叫大臣拿上秦国地图来,指出十五座城,划归赵国版图。蔺相如再三考虑,觉得秦王的许诺很不可靠,决不能再上当。于是,他假装一本正经地对秦王说:

“好吧!不过赵王斋戒了五天,又在朝堂上举行了很隆重的送璧仪式。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玉璧的仪式。要这么郑重其事地尽了礼,我才敢把和氏璧奉上。”

秦王心想,反正你也跑不了。就答应了蔺相如的要求,叫人把他护送到馆舍里去休息。蔺相如拿着玉璧到了住处,暗地里叫一个随从人员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把和氏璧贴身藏在怀里,连夜从小路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了满朝文武大臣和几个在咸阳的外国使臣,都来参加接受和氏璧的仪式。他想借这个机会向各国夸耀一下。

朝堂上气氛庄严。这时传令官喊道:“请赵国的使臣上殿!”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堂,向着秦王施了礼。秦王见他空着两只手,有点惊异,但还是笑眯眯地说:

“我已经斋戒了五天,现在举行接受玉璧的仪式吧。”

蔺相如挺着胸,平静地说:

“秦国自从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孟明视欺骗了晋国,商鞅欺骗了魏国,张仪欺骗了楚国……过去的事情件件都在那里摆着,谁也忘不了。我也怕受到欺骗,所以这次对不起秦王,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请大王治我的罪吧。”

秦昭襄王听了这话,气得脸色铁青,嚷道:

“我依了你斋戒五天,约定今天举行仪式,你竟然把和氏璧送回去了!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

他怒气冲冲地命令左右:

“快把他给我绑上!”

蔺相如面不改色地说:

“请大王息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负强国的道理。大王真想要那块和氏璧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交割给赵国,然后派使者跟我一起回赵国去取那块玉璧。赵国得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会不顾信义,得罪大王。好在各国的使者都在这里,他们都知道是我得罪了大王,不是大王欺负了弱国的使臣。我的话完了,请把我杀了吧。”

秦国的大臣听了这番话,你看看我,我瞧瞧你,都不做声。各国的使者都替蔺相如捏着一把汗。两旁的武士正要去绑他,就听到秦王喝住他们:

“不许动手!”

秦王转而和气地对蔺相如说:

“我哪儿能欺负先生呢?一块玉璧不过是一块玉璧,我们不应该为了这件小事伤了两国的和气。”

就这样,秦王很尊敬地招待了蔺相如,让他回赵国去了。

本来,秦昭襄王也不是非要得到和氏璧,不过是借这件事试探赵国的态度和力量罢了。蔺相如的行动,表现了赵国不甘屈服的决心。这就使秦王丢了脸面,很想再找机会报复赵国。

过了四年,秦昭襄王又使出花招,请赵惠文王到渑(miǎn)池(在今河南省渑池县)相会。赵惠文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臣们认为要是不去,反倒叫秦国看不起。赵惠文王没办法,准备硬着头皮去冒一次险,叫蔺相如跟着他一块儿去。

约定的日期到了,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见了面,很高兴地喝酒,谈天,彼此都很亲热。秦昭襄王喝了几杯酒,略带醉意地对赵惠文王说:

“听说赵王喜欢音乐,弹得一手好瑟。我这里有个宝瑟,请赵王弹个曲子,给大家凑个热闹!”

蔺相如二驳秦王 - 图1

赵王脸红了,可不敢推辞,就弹了一曲。秦王称赞了几句,转身叫秦国的吏官当场把这件事记下来,念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赵王给秦王弹瑟。”

赵王顿时气得脸都紫了。赵国还没有亡,秦王竟把赵王当成他的臣下,叫他弹他就弹,还把这种丢脸的事记在历史上,赵国的体面可丢尽了。可是赵王敢怒不敢言,只好把气忍在肚子里。

这时候,蔺相如拿着一个瓦盆,突然跑到秦王跟前,跪着说:

“赵王听说秦王精通秦国的音乐。我这儿有个瓦盆,请秦王赏脸敲个曲儿吧!”

秦王立刻变了脸色,扭头不理。蔺相如的两眼射出光芒,气愤地说:

“大王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说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就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王见他目光逼人,语气坚定,只好拿起筷子在瓦盆上敲了一下。蔺相如回头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高声念道:

“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为赵王敲瓦盆。”

秦国的大臣眼看着蔺相如驳了秦王的面子,很不服气,有人忍不住站起来说:

“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

蔺相如也站起来对秦王说:

“请秦王割让咸阳给赵王上寿!”

这时,秦王已经得到密报,说赵国早有准备,一旦渑池有情况,赵军就准备打过来。他知道用武力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就喝住秦国的大臣,又请蔺相如坐下,语气和缓地说:

“今天是两国君王欢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言。来来来,我们喝酒!”

说着,他给赵惠文王敬了一杯酒。赵王也回敬了一杯。两个人约定谁也不侵犯谁。渑池相会总算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