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面前不低头
东汉的开国皇帝是刘秀,历史上称他光武帝,也称汉光武。光武帝得了天下,把都城设在了洛阳。
洛阳是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全国最发达的地方。可是,洛阳城里也聚居着很多皇亲国戚、豪门贵族,他们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根本不把平民百姓放在眼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经常把洛阳的秩序搞得乱糟糟的。
东汉是刘秀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立国以后,没有了战乱,就得依靠老百姓的生产来使国家强盛。这时候,制定严明的法令和文化教育制度就显得特别重要。于是,光武帝刘秀采纳了大臣的意见,注重起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来。
不过,法令制定以后,它只能管理老百姓。要是拿法令去约束皇亲国戚,那可真比登天还难。比方说,汉光武有个大姐姐,被封为湖阳公主,就住在洛阳城内。这位湖阳公主仗着自己是当朝皇上的亲姐姐,天不怕地不怕,根本不把她弟弟立下的法令放在眼里。不但她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就连她家里的普通打杂的,也靠着她这棵大树,凶得不得了,经常在外面惹是生非。
那时候,洛阳的大小官吏都不敢对皇亲国戚、豪门贵族提到“法令”二字。他们知道贵族老爷们是惹不起的,就对那些人做下的丑事睁只眼闭只眼。只要保住自己的官位,保住自己的脑袋就行,哪里还管其他的事呢。
可是,天底下也有不怕死的人。那年,洛阳城新上任了一位洛阳令,就是直接管理洛阳的官,姓董名宣。这位董宣胆子很大,刚上任不久就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还在湖阳公主那里。原来,湖阳公主手下的一个家丁在外面喝酒,跟酒馆里的伙计吵起来。这个家丁想白喝酒不给钱,就硬说酒馆里的酒掺了水。给他拿酒的伙计不服,和他讲理,几句话就驳得他无话可说。家丁丢了面子,恼羞成怒,操起随身带的刀就把伙计给砍死,然后跑了。
那家丁躲在湖阳公主的府里,可他的身份却被人们认出来了。于是,一些愤愤不平的人就到董宣那里去告状,恳求他为民做主,惩办凶手,主持公道。
董宣毫不迟疑地接下了这个案子,下决心要逮住凶手。衙门里的人却不以为然,纷纷议论说,小小的洛阳令,在湖阳公主头上动用法令,那还不是自找麻烦?闹不好,怕是要吃大亏哩。
董宣听了这些风言风语,心想:要是湖阳公主的家丁在外边杀了人,就可以不治罪的话,我董宣还怎么能治理好京师?我这次就偏要摸摸老虎屁股!
但是,湖阳公主的府里是不能随便搜查的。董宣倒是很有耐心,天天带着人到公主府附近转悠,专等那个家丁出来。等了一段时间,只见湖阳公主得意扬扬地坐着马车经过,就是不见有那个家丁跟从。
一个多月很快过去,董宣仍然没有抓住凶手,心里也很着急,怎么办?他想了一下,觉得不能傻等下去,得用点计谋。
于是,以后几天里,董宣自己不亲自在湖阳公主的府第附近露面了。他还放出风声说,最近又有大案要办,顾不上其他事情了。但是暗地里,他派人密切注视湖阳公主的随行人员,那个家丁一出现,马上报告。
果然,很多人以为风头过去,捉拿凶手的事不过是走了个形式。老百姓埋怨道:原来洛阳令也怕大官,官官相护呀!
就在董宣改变策略的几天之后,湖阳公主外出时,便公开带上了那个家丁。她坐在马车上,后面跟着好几个人,其中打头的不是别人,正是董宣要捉拿的杀人凶手。那天早晨,他们一行人出来,有说有笑,却不料,一张早已撒下的网正等待着那个凶手往里钻呢。
董宣很快得到密报,火速带了十几个兵丁埋伏在一个路口。当湖阳公主的车马经过时,他们突然从四面八方跑出来,团团围住公主和她的随从们。
董宣让手下人指出那个凶手,喝令一声,要兵丁们拿下。湖阳公主见这阵势,铁青着脸,竖起眉毛,阴森森地说:
“大胆!洛阳令,你有几个脑袋,敢拦我的车马?”
董宣可不怕,回了她硬邦邦的两句话:
“我朝法令严明,杀人偿命,罪有应得。洛阳令不敢拦截公主,只是依法办事,在此捉拿凶手!”
接着,他又命令兵士:
“凶手在此,快快拿下!”
兵士们早已冲上前去按住了凶手,并把他拖出行列。董宣又从手下人那里取过一张文书,在湖阳公主眼前一亮,高声说道;
“公主家丁行凶杀人,按照本朝律法,应判死罪。这是判决书,本官要立即执法,请公主监督。”
说着,他把手一挥,吩咐兵士行刑。当时就砍了那个家丁的脑袋。
湖阳公主眼瞅着这一切,一下子气得说不出话来,几乎要晕过去了。董宣不管她怎么反应,吩咐手下收拾家丁的尸首,然后回衙门去结案。
湖阳公主嘴哆嗦着,命令车夫把她送往宫中。车马走得飞快,不一会就到了。没等守卫的武士进去通报,湖阳公主就让人搀着,三步并作两步,径直闯了进去。
见了光武帝,湖阳公主一屁股坐下来,又擦鼻涕又抹泪,哭哭啼啼地向她亲弟弟诉说董宣在大街上怎么欺侮她,要光武帝给她这当姐姐的做主。
光武帝听了,也怪董宣不该在大庭广众之下冲撞公主。他立刻下令,召董宣进宫。没多大工夫,洛阳令董宣穿戴得整整齐齐,走进宫来,叩拜皇上。光武帝板起面孔,怒气冲冲地责问董宣:
“洛阳令,你知道我为什么召你进宫吗?”
董宣看了一眼湖阳公主,平静地说:
“知道。”
光武帝吩咐左右,把鞭子准备好,自己又对董宣说:
“知道就好。只要你挨几鞭子,我就不追究你冒犯皇室的罪过。”
说着,就挥手让左右扬鞭,要当着湖阳公主的面抽打董宣。
董宣把头一抬,大声道:
“用不着打,让我说完话,我情愿死!”
光武帝一愣,火冒三丈,喝道:
“你还有什么话?”
董宣也不示弱:
“皇上是使汉朝中兴的开明君主,一向注意德行。现在皇上身边的公主放纵她的家丁去杀人,皇上不管,以后还能够治理天下吗?用不着鞭打我,我自杀就是了。”
说着,他就挺着脑袋向一根大柱子撞去,撞得头破血流,把光武帝及周围的人吓了一跳。光武帝连忙叫宫人赶快把董宣拉住,董宣呼呼地喘着气,还在挣扎。
光武帝口气缓和了一点,对董宣说:
“哎呀呀,这是干什么?洛阳令,我不打你了,你只要给公主磕个头,赔个不是,这事就算过去了。”
董宣心想:我执行大汉法律,光明正大,有什么错?我宁愿撞破头,或者让皇上把脑袋砍下来,也不能磕这个头!他像是没听见光武帝的话似的,扬起脸,连看也不看湖阳公主一眼。
光武帝一看董宣不肯下跪磕头,事情没法收场,就给左右卫士使眼色。两个卫士会意,上前把董宣拉到湖阳公主面前,强迫他跪下,两双手使劲把他的脑袋往下摁。
董宣两只手用力撑住地,挺着脖子,不让自己的头被摁下去。要说这卫士也真机灵,他们很佩服董宣,明明知道光武帝不能把董宣治罪,可是又得给光武帝和湖阳公主找个台阶下,就住了手,大声地说:
“回皇上的话,洛阳令的脖子太硬,我们摁不下去!”
光武帝见董宣这么刚强,也很佩服,这时候只好朝左右笑笑,让卫士放开董宣,放他走了。
湖阳公主的气还没出完,不高兴地对光武帝说:
“文叔(刘秀,字文叔)做平民的时候,也暗藏过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门来搜查。现在文叔做了天子,你的威力反倒对付不了一个小小的洛阳令吗?”
光武帝笑着说:
“就因为我做了天子,不能再像做平民时那么干了。洛阳令执法严明,就更不能处罚他了。姐姐还是想开点,消消气,回去吧。”
他劝走了姐姐,对左右的人极力称赞董宣,并决定赏三十万钱,派人立即给董宣送去。
从此以后,董宣不怕豪门贵族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京师,老百姓在谈论董宣的时候,都称他是“强项令”(就是硬脖子的洛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