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兄弟勇赴死
很多少年朋友都知道,颜真卿是唐代的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字体被人们称为“颜体”,成为历代学习书法的人入门练习的楷模。可是,当今的人很少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英雄。
要讲颜真卿的故事,首先要提到他的堂哥颜杲(ɡǎo)卿。在唐朝中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中,最早挺身而出与叛乱者英勇斗争的,就是颜杲卿、颜真卿兄弟两人。
颜杲卿是常山太守。常山郡(现在河北省正定县一带)是安禄山直接统管的地区,颜杲卿的太守职务也是安禄山向朝廷推荐任命的。但是,颜杲卿这个人秉性刚直,气节高尚,从来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
当安禄山率叛军南下经过常山的时候,为了保存实力,颜杲卿只得和常山郡的另一位官员袁履谦出城迎接。安禄山赐给他紫袍,赐给袁履谦绯袍,表示对他们的信任和倚重。
在回城的路上,颜杲卿指着安禄山赐的紫袍对袁履谦说:
“咱们为什么要穿这种东西?”
袁履谦点点头,表示领会了颜杲卿的意思。回到衙署,他们商量了一会儿,就把平日信任的好几位唐朝官员召集在一起,一起商议起兵讨伐安禄山的计划。
就在这时候,颜真卿也派人来找颜杲卿商量大事。当时,颜真卿因为办事公正,不畏权贵,得罪了宰相杨国忠,被夺去原任的监察官职务,做了平原太守。当安禄山反叛朝廷的阴谋活动刚开始时,颜真卿就有所警觉,但表面上整天饮酒作乐,游山玩水。安禄山果然认为颜真卿是个书生,又喜欢玩乐,成不了什么气候,就对他不加提防。颜真卿一听到安禄山发动叛乱,就招募了一万多名勇士,竖起讨伐叛贼的大旗。
安禄山打过黄河的时候。把河南的三个反对叛乱的官员杀了,然后他派出心腹段子光,带着这三人的脑袋,到黄河以北各郡县警告地方官员。段子光到了平原,拿出人头向颜真卿示威。颜真卿对部下说;
“我早就认识这三个人,这不是他们的头颅。这是安禄山用来吓唬咱们的。”
说完,当场就把段子光杀了。
颜真卿的讨贼大旗一挥,附近好几个郡县的官员,带着队伍齐集平原城,推举颜真卿为盟主,把军队交给他统一指挥。颜真卿派人到常山,就是和堂哥商议如何切断安禄山归路的。
颜杲卿喜出望外,立即和大家制定了剪除安禄山亲信李钦凑的行动计划。几天后,他们设计将李钦凑骗到常山来接受犒劳,没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他,瓦解了他的七千军队。
接着,颜杲卿又派人到各地联络其他郡县共同讨伐叛军。结果,黄河以北二十四郡当中,有十七个郡县行动起来,杀了安禄山的人,又重新归顺了朝廷。联合起来的军队有二十多万人,一时间声势浩大,给安禄山的后方造成很大的威胁。
安禄山正指挥叛军向潼关进逼,听到后方不稳的消息,赶紧派得力的部将率领一万军队,回头去打常山。
颜杲卿刚刚起兵,还没来得及把军事部署妥当,叛军兵临城下,他急忙布置防守,一场激战开始了。叛军攻势凶猛,守军奋力抵抗。经过六天六夜的苦战,城里的箭用完了,粮食也吃光了,连井里的水也抽干了,都没有援军赶到。最后,常山城终于被叛军攻破,颜杲卿和袁履谦不幸被俘。
叛军将领对颜杲卿软硬兼施,逼他投降,颜杲卿只是闭口不言。叛军把刀架在颜杲卿小儿子的脖子上,威胁说:
“你要是投降,你的儿子就能活命,要不然,就立刻宰了这小杂种!”
颜呆卿眼皮也不抬,昂着头,仍旧不回答。叛军将领没有办法,只得把颜杲卿和他的家属以及袁履谦等人,装上囚车,押到安禄山那里去。
安禄山叫人把颜杲卿带到大堂上,问他:
“我那么信任你,把你提升为太守,你为什么还要反叛我?”
颜杲卿瞪圆双眼,指着安禄山大骂:
“朝廷委派你担任了三镇节度使,你为何要忘恩负义,反叛朝廷?我是唐朝的臣子,虽说是由你推荐的,难道能跟着你反叛?我为国家讨伐叛贼,恨不能立刻杀了你,这叫什么反叛?你这条恶狗,要杀我就快杀吧!”
安禄山挨了这顿痛骂,又气又恨,半天说不出话来。他气急败坏地命令士兵把颜杲卿押到街市,绑到桥柱上,叫刽子手用铁钩勾断了颜杲卿的舌头,然后狞笑着问道:
“你还能骂人吗?”
殷红的鲜血不断地从颜杲卿的嘴里流出来,可他还是骂不绝口,只是声音含含糊糊,听不清楚了。
像恶狼一样凶残的安禄山,命令刽子手把颜杲卿一刀一刀地剐死了。然后又把袁履谦和颜家三十多人都屠杀了!
颜杲卿被杀的消息传到平原城,颜真卿非常悲痛。他继续困守平原一段时间,后来由于兵力不足,被迫放弃郡城,绕道去见唐肃宗。肃宗任命他做了御史大夫。唐代宗继位,他又被封为鲁郡公。因为他秉公办事,厌恶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小人,得罪了几个专权的宰相,受到排挤,当了地位虽高却没有实权的太子少师、太子太师一类的官。
唐德宗的时候,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参加藩镇叛乱,一直打到洛阳附近,使朝廷受到很大的震动。奸相卢杞乘机向唐德宗建议说:
“颜真卿威望很高,何不派他去告诫李希烈,叫李希烈不要参加叛乱就是了,朝廷不必动用军队。”
有些正直的大臣识破了卢杞借刀杀人的诡计,秘密启奏德宗,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昏庸的德宗听不进正确的意见,还是决定派颜真卿带着圣旨去见李希烈。
颜真卿已经七十多岁,是朝廷的元老大臣,德高望重。李希烈很想拉拢他,让他为自己效力。于是他准备先给颜真卿来个下马威,吓住他,然后再用软的办法笼络他。
颜真卿带着自己的侄子和随从官吏到了李希烈那里,立即宣读唐德宗的诏书。突然,一群人手持钢刀围上来,指着他破口大骂。颜真卿根本不理这一套把戏,站在堂上一动不动。
李希烈见这一招不灵,假惺惺地喝退众人,派人把颜真卿送到馆舍里住下。接着,他又逼迫颜真卿给德宗写表章,为他的反叛行为辩护,并且表示愿意罢兵停战。颜真卿识破他的阴谋,坚决不答应。
李希烈一心想拉拢颜真卿,派亲信李元平去劝说他为自己效力。颜真卿斥责李元平说:
“你受国家的委托,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居然还要来劝说我!难道认为我没有力量杀死你吗?”
李元平碰了个大钉子,灰溜溜地回去了。
不久,河北的好几个叛将派使者来拜访李希烈,劝他反唐称“帝”。李希烈喜出望外,大摆宴席招待这几名使者。宴会开始后,他叫人把颜真卿也拉来,让他观看侮辱朝廷的歌舞表演。颜真卿十分气愤,质问李希烈:
“你是唐朝臣子,为什么要叫他们这样侮辱朝廷?”说罢拂袖而起。
李希烈说不出什么,只好制止了表演。那几个使者,用眼睛瞧着颜真卿对李希烈说:
“我们早就听说颜太师是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恰巧在您要建立大号(指称帝)的时候,颜太师来到您这里,这岂不是老天爷要您正位(指即帝位)吗?您要选择宰相,难道还有比颜太师更好的人吗?”
颜真卿听他们说得不知羞耻,怒斥这帮家伙:
“什么宰相!你们听说过颜杲卿没有?他是我的兄长,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抗击叛贼,后来被捕。遇害的时候,他大骂安禄山,被割去舌头,还骂不绝口。我如今快八十岁啦,决心坚守我兄长的气节,一直到死!难道会受你们的威逼利诱吗?”
在座的叛贼听了这番响亮的话,大惊失色,狼狈不堪。李希烈见制伏不了颜真卿,就把他拘押起来。还叫士兵在庭院里挖了个坑,扬言要活埋颜真卿。颜真卿轻蔑地对李希烈说:
“我的生死全操在你手心里,何必多此一举!”
随着唐朝军队平定叛乱取得一连串的胜利,李希烈觉得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就加紧逼迫颜真卿。他派遣两个叛将到关押颜真卿的庭院里堆上柴草,浇上油脂,点着火,然后把颜真卿带了出来,威胁道:
“你要是再不屈服,就马上烧死你!”
颜真卿毫无惧色,挺身扑向火堆。两个叛将不敢真的烧死他,赶紧把他拉了出来。
李希烈在汴州(又叫大梁,现在河南省开封市)听到很多叛将兵败被杀,预感到自己末日来临,就决定杀害颜真卿。他派个亲信冒充朝廷的使者,前去对颜真卿说:
“天子的诏书到。”
颜真卿以为是唐德宗派人来下诏书,赶快下拜。使者宣读诏书,大声念道:
“赐颜真卿死!”
颜真卿一听,马上起了疑心,说:
“老臣没能完成使命,固然应该死。可我问一句,这位使者是什么时候从长安起程的呢?”
使者不耐烦了,随口答道;
“什么长安?我是从大梁来的。”
颜真卿一听大骂:
“原来是逆贼!逆贼岂敢冒充天子下诏书!要杀要剐,随你的便吧!”
这位刚直忠勇,气节过人的老英雄,和他的堂兄一样,虽然死在叛贼手里,但他们的英名却流传后世,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