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礼仪、接待礼仪

拜访礼仪

拜访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一种常见的形式。从拜访的对象上说,可以是机关团体、企业、政府机构、个人等;从拜访的内容上讲,可以进行礼节性拜访或是工作拜访。通过拜访,人们可以达到相互了解、沟通信息、加深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拜访前应遵守以下礼仪:拜访与约会要讲究时间与必要性,要选择恰当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对方比较空闲的时候。“不速之客”通常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不期而至会打乱对方的生活秩序和日程安排,这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因情况特殊无法预约,见面时要向对方说明理由,表示歉意,取得对方的谅解,否则会使别人对你产生不满情绪,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打电话或写信约会,宜用请求的口气,不宜用命令式的语句。在发现对方带有推辞或勉强的意味,切不可咄咄逼人,发难对方,强求会见。即使遭到拒绝,也不要迁怒对方,仍应以友好而婉转的口气说:“那么,我等您方便的时候再约时间来看您,祝您一切顺利。”说些祝福问好的话是必要的。热情洋溢的语言能感动对方,使他对你感到歉意,为下一次的约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有一种情况必须避免,那就是像发通知书似的写信告诉对方何时拜访,不等对方回答可否就匆匆忙忙地登门。如果别人早已另有安排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你的突然来临会使对方感到为难。拜访本是双方的事,不能“一厢情愿”,要尊重对方,不可贸然行动,否则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赴约要遵守时间,不要迟到,如果遇到意外情况,不能准时到达或不能前往时,必须及时提前通知对方,以免对方久等心焦,无故失约是最不礼貌的。

拜访一定要衣冠整齐,修饰边幅。离对方家路再近,关系再融洽,也不可穿着背心、短裤及拖鞋登门,那样是对主人的最大不敬。冬天进屋后要脱去大衣、帽子及围巾,表示你来到了温暖的地方,且不能说“冷”字。夏天做客时,天再热也不能脱去衬衫和长裤。

具体礼仪是这样的:

(1)拜访前要预先用电话或书信约定或通知,并按时抵达。进门前应先按门铃或敲门,经主人应允后方可进入。如无人应声,可稍等片刻后再次按门铃或敲门(按门铃时间不要过长)。

(2)一般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因工作环境中人较多,再加上电话等的打扰,有时敲门之后会出现听不到的情况,在敲过一阵门稍等片刻之后,可推门进入办公室,但一般私人住宅,未经主人允许,则不得擅自进入。

(3)经主人邀请进入室内后,如谈话所需时间较短,则可不必坐下,事毕也不要逗留;如所需时间较长,则要在主人邀请下方可入座。

(4)进屋后看见熟悉的人,一律要打招呼,表示亲切与友好,见到陌生人也要点头示意,如果主人没向你一一介绍在座的陌生人,不可随便打听人家与主人是什么关系。

(5)主人请你坐下,要说声“谢谢”。给你倒茶,要双手相接并欠身道谢。主人请你抽烟,而你不会抽,应说“谢谢,我不会抽烟”。如果主人没有让烟,而你想抽烟时,要征得主人的同意,通常说“对不起,我可以抽烟吗?”待主人说“请”字后再抽。烟灰不可弹在地上,如果没有烟灰缸,可卷个纸筒弹在里面,不要轻视这些小小的细节,它能使别人对你产生好感。

(6)拜访对方时可带上礼物,对主人可说:“一点小意思,略表心意,请笑纳。”如果知道对方家有小孩,最好送些小玩具或儿童爱吃的食物,以示关心。

(7)在对方家里,举止要稳重,除了翻阅书刊杂志外,不可看主人的书信或笔记本,更不可随便打开人家的抽屉或书橱。不要东张西望,不宜打听主人家这一件或那一件物品值多少钱或从哪里弄来的,因为在习惯上人们最忌讳别人打听他私人领域里的事。

(8)拜访要注意言谈举止。无主人的主动邀请,不得要求参观主人的庭院和住房及触动房内的陈设。在办公室内,要注意谈话的时间不要太长,声音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他人办公。

(9)拜访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如果对方兴致勃勃,情绪高昂,不妨多谈一会;如果对方反应冷淡,心不在焉或主人与家人东拉西扯消磨时间,与你话不投机,那你必须立即结束谈话,准备告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主人挽留你,也应离开,这时候的挽留往往是出于客套,并不是真心,要是发现主人偷偷看表,应知趣地告退,因为主人已在下“逐客令”了。

(10)当遇有其他人也来拜访时,应尽快谈完所要谈的话,向主人告辞。对其他来访者,或打招呼,或点头微笑示意,以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如果你与来客熟悉或主人真情挽留,亦可坐一会儿再告辞。

在拜访即将结束时,应向主人及其亲属、在座客人握手或点头致意,对主人的接待表示谢意。主人相送时,应说“请回”、“留步”、“再见”。

接待礼仪

对特别邀请的外宾和国家领导人的接待,通常视其身份和来访性质,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就迎送规格来说,迎送人的身份通常与来宾的身份相当或与来宾的身份相差不大。

迎接客人时,一般迎接人员应在飞机(火车、船舶)抵达之前到达机场(车站、码头)。送行则应在客人登机之前抵达。切勿迟到、早退。欢送外宾时,要挥手告别,待飞机(火车、轮船)起飞后,直至外宾看不见我方欢送人员时方可离去。

如要献花,须用鲜花。所献的花要注意来宾来客的国家和民族的喜好和禁忌。

在客人和主人见面并互相介绍之后,一般都由主人陪同客人乘车到达住地。如果是陪同外宾的话,按国际惯例是客人坐在主人的右侧,译员坐在司机旁边。客人从右侧车门上车,主人从左侧车门上车,避免从客人座前穿过。

客人抵达住处后,要给客人留有一定的休息时间,然后再安排其他接待活动,或会谈、会见,或宴请,或参加文艺晚会,或参观游览,其具体接待项目要根据活动的目的而定。

对于平常社交中的接待或待客,如果预先接到远方来客的通知,需要接站,则也应提前到达。如果迎接大批不相识的客人,则可事先准备特定的标志,如小旗或牌子等,让客人们从远处能够辨认出,以便客人主动前来接洽。

当知道有客人来访,应提前作准备。主人的服饰要整洁,家庭布置要干净美观,孩子要妥善安排教育,水果、点心、饮料、烟酒、菜肴等要提前备好。如果是正式宴请,如婚礼、寿诞等,还要预先送请柬或电话邀请,确定宴请时间、场所,排好座次,落实宴请形式、规模、档次。

客人在约定时间到达,主人应提前到门口迎接,不宜在房中静候,最好夫妇一同前往,而女主人在前。如果有客人突然临门,要热情相待,若室内未清理,应致歉并适当收拾,但不宜立即打扫,因为打扫有逐客之意。

见到客人,应热情招呼,女主人应主动上前握手。如果客人手提重物,应主动帮忙,对长者或体弱者可上前搀扶。进入室内应把最佳位置让给客人坐,如果客人是初次来访,应向其他家人或客人作介绍。主人要面带微笑,步履轻松,不能有疲惫心烦之相。

一般情况下,如来客是男士,一落座主人应马上敬烟。敬烟忌用手直接取烟,应打开烟盒弹出几支递给客人面前请客人自取,敬烟不能忘了敬火,若主人也会吸,应先客后主。冲泡茶时首先要清洁茶具,多杯茶时应一字儿排开来回冲,每杯茶以斟杯高的2/3为宜,敬茶应双手捧上放在客人的右手上方,先敬尊长者。

客人坐下,奉敬烟茶糖果之后,应及时与之交谈,话题内容可因实际而定。一般来说应谈一些客人熟悉的事情,若无法奉陪客人交谈,可安排身份相当者代陪或提供报纸杂志、打开电视供客人消遣,切不可出现主人只管自己忙,把客人晾在一旁的现象。另外,与客人交谈时,不要频繁看表,打呵欠,以免对方误解你在逐客。

如果你确有急事要办,不妨向客人说明并表示歉意。如果临时来客,又恰巧在你确实感到不方便时,可以礼貌地另约一个时间。如果遇到来客逗留时间长时,可以采取减少谈话,并不再往杯子里添加饮料等暗示的方法暗示客人自行离去。

家庭常见请客有正式宴会、便宴、家宴3种,前二种一般选酒店餐厅举行,后者一般由女主人亲自下厨料理,家人共同招待,规模较小,形式自然、随便。宴请宾客还得安排座次,一般以向门一面为主宾席,主人背门而坐。

上菜应左首上右首下,上菜顺序一般为:冷盘——主菜——热菜——大菜——甜菜——点心——汤。上菜时机选择恰当,防止空盘,又不宜堆积过多,上最后一道菜应暗示酒宴已近尾声,上菜中按我国传统习惯,应“鸡不现头,鸭不现尾,鱼不现脊”,即不应把鸡头、鸭尾、鱼脊朝向主宾。每上一道菜,主人可适当介绍并邀主宾先动手品尝或给客人分菜。酒水分白酒、葡萄酒和啤酒3大类,席间有男士不饮酒不可以以软饮料代替,但有女性不饮酒,可以软饮料代替。斟酒顺序一般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从右首斟酒,注意酒杯不能离席,若有尊长者或远客、贵宾可先斟,以示敬重。劝酒可由主人、陪客或主人委托的“代东”、“酒官”劝。祝酒时,主人先举杯,杯口应与双目齐平,要微笑点头示意,但不能交叉碰杯。

当客人散席或准备告辞时,主人应婉言相留。客人要走,应等其起身后,主人再起身相送,家人也应微笑起立,亲切告别。若客人来时带有礼物的,应再次提及对礼物的感谢或回赠礼物,并不忘提醒客人是否有东西遗忘,或有什么事需要帮忙。送客应送到大门口或街巷口,切忌跨在门槛上向客人告别或客人前脚一走就“啪”地关门。如果是初次来客,主人应主动指路或安排车辆接送,远方来客则应送至火车站、机场或码头,并说些祝愿话或发出再来的邀请。

有时客人来访可能要小住几天,这时更应注意如何使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要做好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了解客人情况,陪同游览购物等,并注意客人小住期间的家庭小节,尤其不能当着客人面谈论近期家庭开支等经济问题。

工作餐礼仪

工作餐,在商界有时亦称商务聚餐,或者餐会。它所指的是,在商务交往中具有业务关系的合作伙伴,为进行接触、保持联系、交换信息或洽谈生意,而假借用餐的形式所进行的一种商务聚会。

工作餐的特点

站在商务礼仪的角度来看,正规的工作餐既不同于正式的宴会,也不同于亲友们的会餐,它有下面6个有别于它们的显著特点。

(1)它重在创造一种氛围。工作餐所强调的不是形式与档次,而是注意以餐会友,重在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商务人员进一步进行接触的轻松、愉快、和睦、融洽、友好的氛围。

(2)它具有某种实际目的。商务人员讲究的是务实,工作餐自然也是如此。实际上,工作餐也是一种商务活动,只不过形式有些特殊罢了。

(3)它大都要求较小规模。工作餐大都不是多边性聚会,而是以双边性聚会为主。它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单独约会,也可以是有关双方各派几名代表参加。参加工作餐的总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

(4)它通常是在午间举行。为了合理地利用时间,不影响参加者的工作,工作餐通常都被安排在工作日的午间,利用工作之间的间歇举行。

(5)它可以随时随地举行。在举行工作餐之前,主人不必向客人发出正式的请柬,客人也不必为此而提前向主人正式进行答复。时间不必早早商定,地点也可以临时选择。它可以由一方提议,也可以由双方共同决定,还可以提前若干天约好,也可以当天临时决定,总之,只要有关各方同意参加,工作餐即可举行。

(6)它由提议者出面做东。根据惯例,无论工作餐举行于何处,哪一方首先提议举行工作餐,即应由哪一方出面做东。而东道主一方出席工作餐时的行政职务最高者,理所当然是主人。

工作餐虽不同于正式宴会,但有一些礼仪也应遵循。

工作餐的礼仪规范主要包括工作餐的安排、工作餐的做东、工作餐的进行等。

工作餐的安排

工作餐的安排,此处主要指在工作餐进行之前的有关准备事项,这一工作是东道主一方来负责安排的,主要分为目的、时间、地点3个具体问题。

(1)目的。主动提议与他人一道共进一次工作餐,提议者大都胸中有数,意欲借此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某种目的。

(2)时间。举行工作餐的具体时间,原则上应当由工作餐的参与者共同协商决定。有时,亦可由做东者首先提议,并且经过参与者的同意。

按照惯例,举行工作餐的最佳时间,通常被认为是中午的12点钟或1点钟左右。若无特殊情况,每次工作餐的进行时间以1个小时左右为宜,至多也不应当超过两个小时。当然,若是届时有事没谈完,或谈兴正浓,而大家又一致同意,适当地延长一些时间也未必不可。

(3)地点。根据惯例,举行工作餐的地点应由主人选定,客人则应当客随主便。举行工作餐的地点可有多种多样的选择,饭庄、酒楼的雅座,宾馆、俱乐部、康乐中心附设的餐厅,高雅的咖啡厅、快餐店等等,都可予以考虑。不过从总体上讲,选定工作餐的具体地点时,应当主要兼顾主人的主要目的与客人的实际情况。

工作餐的做东

工作餐的做东者在举行工作餐的时候,必须负责如下几件事情:

(1)要负责通知客人。正式决定进行工作餐之后,依照常规应由主人负责将相关的时间、地点、人员、议题等等,通报给参加人员。对于重要的人士,必须由主人亲自相告。

(2)要负责餐厅订座。前往一些著名的餐馆举行工作餐,通常需要提前预订座位。此事依例应由主人负责。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订餐:

①派遣专人前去订座。

②拨打指定的电话号码进行订座。

③利用传真进行订座。

④利用电子计算机网络进行订座。

⑤使用餐馆发放的特惠卡或VIP卡进行订座。

至于在上述5种方法之中具体采用哪一种为好,关键是要看哪种有效,哪一种方法能够确保自己预订到理想的座位,就应当优先加以采用。

在订座时,必须将自己的有关要求,例如:理想的位置、用餐的时间、到场的人数、特殊的要求、付费的方式等等,同时告诉餐馆的工作人员,有必要的话,还应依照对方的要求,预付一定数额的押金。

(3)要负责迎候客人。商务礼仪规定,举行工作餐时,做东者必须先于客人抵达用餐地点,以迎候客人们的到来。

在正常情况之下,做东者应当至少提前10分钟抵达用餐地点。稍事休整之后,即应在适当之处恭迎客人们的到来。一般认为,除餐馆的正门之外,预订好的餐桌旁、餐馆里的休息室,以及宾主双方提前约好的会面地点,都是做东者迎宾的适当之处。

假定做东者因故不能提前抵达用餐地点迎候客人,最好委托专人代表自己前往。必要时,做东者还须说明原因,并为此向客人致歉。不管怎么说,客人准时抵达后而无人迎候,都算是主人的失礼。

(4)要负责餐费结算。根据常规,工作餐的结算,应当由做东者负责。具体来讲,工作餐的付费方式通常又分为“主人付费”与“各付其费”两种。

所谓“主人付费”,指的是在就餐结束后,由做东者自掏腰包,负责买单付账。要是宾主十分熟悉,则做东者在餐桌上当着客人们的面算账掏钱即可。比较得体的做法是,做东者应当先与服务员通通气,独自前往收款台结账,或是在自己送别客人之后,再回过头来结账。尽量不要让侍者当着客人们的面口头报账,更不能让待者将账单不明主次地递到了客人的手里。

所谓“各付其费”又称“AA制”,它是指就餐结束后,由全体用餐者平均分摊餐费,各自支付各自所应支付的费用。在国外,商界人士在共进工作餐时,更多的是以此种方式付费。采用此种付费方式,需要有言在先。在算账时,做东者所要做的,主要是动手算账,伸手收钱,跑腿交费而已。

工作餐的进行

在参加工作餐时,宾主双方都有一些需要通晓的注意事项。它主要包括如下4条:

(1)就餐的座次。鉴于工作餐是一种非正式的商务活动,所以对其座次通常都是不太讲究的。不过,仍有下述几点应予注意:在餐桌上就座时,座次往往不分主次,而可由就餐者自由就座。不过出于礼貌,主人不应率先就座,而是应当落座于主宾之后。若是主人为主宾让座的话,一般应当请对方就座于下列之一较佳的位置:主人的右侧或正对面,面对正门之处,视野开阔之处,以及能够观赏优美的景致的位置。主人宜坐的位置,则在主宾之左或者正对面。主人与主宾若是同性,则双方就座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有较多的选择。主人与主宾若为异性,则双方最好是对面而坐。

(2)菜肴的选择。与宴会、会餐相比,工作餐比较“务实”,只求吃饱。因此,工作餐上上桌的菜肴大可不必过于丰盛。它的安排,应以简单为好。根据常规,工作餐的菜肴安排应当由东道主负责。然而东道主要表现得称职,在其具体安排菜肴、饮料时,最好还是先同其他人,特别是主宾,进行一下协商为好。最重要的,是要主动回避对方的饮食禁忌。另外,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工作餐最好采取“分餐制”的就餐方式。不习惯的话,代之“公筷制”亦可。为不耽误工作,工作餐上的饮料应将烈性酒除外。同时,全体就餐者还须自觉地禁烟,不论就餐的餐馆是否有此规定。

(3)席间的交谈。工作餐,讲究的是办事与吃饭两不耽误。所以,在为时不多的就餐期间,宾主双方所拟议进行的有关实质性问题的交谈,通常开始得宜早不宜晚。不要一直等到大家都吃饱喝足了,方才正式开始交谈。那样一来,时间往往不太够用。

依照商务礼仪的规定,待主宾用毕主菜之后,主人便可以暗示对方交谈能够开始了。此刻,主人说一声“大家谈一谈吧”,或道一句“向您请教一件事情”,皆可作为交谈的正式开始。在点菜后上菜前,亦可开始正式交谈。

(4)用餐的终止。进行工作餐,必须注意适可而止。依照常规,拟议的问题一旦谈妥,工作餐即可告终。

在一般情况下,宾主双方均可首先提议终止用餐。主人将餐巾放在餐桌之上,或是吩咐侍者来为自己结账;客人长时间地默默无语,或是反复地看表,都是在向对方发出“用餐可以到此结束”的信号。只是在此问题上,主人往往需要负起更大的责任,尤其是在客人需要“赶点”去忙别的事情,或者宾主双方接下来还有其他事要办时,主人更是应当掌握好时间,使工作餐适时地宣告结束。

公务文书礼仪

公务文书指机关、团体在处理各种工作时所形成的格式规范、内容系统的各类书面材料,而公务文书礼仪,即代表国家行政机关和组织机构写作处理公务文书时,所必须遵循的有关规范和惯例。

公文写作基本要求

严谨、规范、准确是公文写作的三大要求,具体地讲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1)格式规范。公文有其特定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主发机关、正文、附件、发送机关、发出日期、报送单位、公文编号、机密等级、缓急程度、阅读范围等部分。公文如果不讲格式,随意乱造,会有损公文的严肃性,也是对收交者和阅读者的不尊重。

(2)用词准确,行文严谨。公文写作中,遣词造句一定要严密准确,不能产生歧义。同时,应尽量避免在公文中使用语气词、感叹词和其他一些富于描绘性、形象性和感情色彩的词。公文还排斥口语词汇和方言词汇,以保证公文表意的准确性。

(3)名称一致,数字精确。同一篇公文中多次出现同一名称时,必须前后统一;凡外国国名、重要的或常见的地名、人名及党派、新闻机构、政府机构的译名等,均应以新华社的译名为准;公文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难懂的术语、行话;文稿中第一次出现的市县、区等地区前,应加上所属的省或地区名。

公文中的时间概念要准确,要用年月日的具体日期,尽量避免使用时间代名词。文中出现我国各朝代年号时,应另注公历年分。

公文中不能混用基数、序数、分数、倍数、确数、概数;引用统计数字要反复核实,确保准确。

公文礼仪

拟行公文时,一定要遵守法定的分类。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里所作的有关规定,国家行政机关主要所行的公文共分10个大类、15个文种。不同种类的公文,在实践中不仅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与适用对象,而且功能作用也是不同的。如果对此不予重视,拟行公文时随意使用,张冠李戴、胡乱套用,不仅影响到公文作用的正确发挥,损害行文机关和组织的威信和形象,也是对收文单位的不尊重,因此是违反礼仪规范的。

(1)上行公文的行文礼仪。上行公文指党政机关或社会团体中的下级组织向上级机关报告情况或请求就某项工作做出指示或批复时上报的书面文件,如报告、请示等。

①上行公文一般应按照隶属关系进行请示和报告,一般情况下,不要越级行文,以免打乱正常的领导关系。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请示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②请示应限于必须向上级请示的问题,事无巨细,样样都向上级请示,决不是“尊重上级”的表现。在请示中要把需要上级机关审批的问题写清楚并做出具体的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处理意见。而且阐述事实要实事求是,引用数据要准确无误,提出的看法或处理意见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此外,请示的结尾要正确使用习惯用语,如“以上意见当否,请批示”、“是否妥当,请指示”、“当否,请复示”等等,这既是请示,又是一种礼貌的表示。

③报告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点有面,有分析有综合,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不要罗列现象,更不要敷衍塞责,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否则既浪费领导的时间和精力,又是对上级领导不尊重、不礼貌的表现。

(2)下行公文的礼仪。下行公文指党政机关或社会团体中的上级组织向其下级组织所发的文件。包括命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通告、通报、公告、批复等。它的礼仪要求是:

①要尊重下级。各种下行公文在行文(包括格式、结构、语言)上要为受文单位着想,给阅读者提供方便。如标题要明确;发文字号和成文日期要准确;叙述事实要把时间、地点、人物、数据、事例和背景交代清楚;指示要切实可行;通知要具体明确;通报要准确无误,防止给下级机关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下级请示应根据政策规定和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作出批复。此外,下行公文常常用条文结构,以便下级在执行时逐项贯彻落实。

②要遵守行文规则。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同时,撰写下行公文还应注意:不是隶属关系的不应以隶属关系的身行文;未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下级贯彻执行的事项,不能擅自使用“决议”的名称,对所有决议的问题,都要作出结论式的判断和决议,要求收文者照章执行。

(3)平行公文的礼仪。平行公文是向同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递送的文件,也叫公函或函。

函又分为问函和复函2种。问函是为了商洽工作、询问事项、提出请求等主动给其他机关发出的函。这种公函,内容应专一集中,最好是一事一函,而且要把商请的原委、询问的问题、请求的事项写清楚,以便对方回复。复函是被动地答复相应商请的公函。写作时务必注意针对来函作明确的答复。不管是问函还是复函,都要求语言得体,用语要有分寸,不要用命令、指示性语言。

办理公文应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任何一件公文,从其形成、运转、生效直至终止,都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依照国家有关法规的明文解释:“公文办理一般包括登记、分办、批办、承办、催办、拟稿、审核、签发、缮印、用印、传递、归档、销毁等程序。”这个过程中,不仅涉及几个办事部门、多个办事人员,而且是有严格流转程序和相应手续的。只有严格按法定程序和手续办理公文,操作规范、严密才是合乎礼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