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工程”的最高负责人

    ——格罗夫斯

    1939年10月中旬成立的铀委会,是一个顾问委员会,它架起了总统与科学家之间的桥梁,为原子弹的研制做铺路的工作。

    1942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美国在亚洲的许多经济利益被日本侵占,美国和日本的冲突已不可避免。

    6月22日上午9时,丘吉尔发表声明,支持苏联对德国作战。23日美国代理国务卿桑奈尔·威尔斯代表罗斯福总统发表声明,支持苏联对德作战。而德、意、日的联盟也早已形成,一场世界大战之火已开始燃烧,美国的直接参战已迫在眉睫。

    正是这种战争形势的急转直下,使美国政府加快了原子弹研制的脚步。1941年12月6日,在国防研究委员会负责人范尼伐·布希的主持下,对科学发展局的铀委会(代号S-1组)进行了改组,由布希任委员会主任,他同时任罗斯福总统的顾问。这个小组讨论工作计划,有时还请国防部长和副总统参加。

    布希要求调动一切力量,全面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2年夏天,布希经过种种努力,邀请了英国、加拿大代表参加,制订了一个原子弹研制的工作计划,当时叫“代用材料发展实验室计划”,也就是后来的“曼哈顿工程”。

    原子弹研制是与军队互相配合的,通过陆军部长和后勤部参谋长斯太厄把机敏多智的莱斯利·格罗夫斯上校调入委员会的领导小组,并由格罗夫斯主持全面工作,做原子弹研究的实际负责人。

    1942年9月17日,在华盛顿国防部五角大楼的后勤部部长布雷杭·索默佛耳办公室,部长与斯太厄向格罗夫斯下达新的任命,并征询他的意见。

    敲门进来的格罗夫斯是一个身材高大、体魄魁伟的军人,他敬礼后,等待首长的训令。后勤部参谋长请他坐下,索默佛耳也笑着说:“经国防部研究决定,把您调入科学研究发展局筹委会领导小组工作,布希任组长,实际工作由你来领导,他为你和总统、政府间做疏通工作。”

    格罗夫斯再次起立,敬礼说:“服从命令!”

    后勤部参谋长斯太厄补充说:“你的军衔由上校,晋升为准将。”

    部长把写着“代用材料发展实验计划”的绝密文件交给格罗夫斯说:“回去仔细研读,提出你的意见。”

    格罗夫斯接过文件立即说:“将军阁下,恕我直言。这是一份绝密文件,而它的名称叫‘代用材料发展实验计划’不利于保密。我建议改换一个名称。”

    部长高兴地说:“好,好!我就赏识你的才思敏捷,直言不讳。”

    斯太厄参谋长也表示赞同:“那么你说叫什么名称好呢?”

    格罗夫斯略加思索说:“我们纽约的曼哈顿正在盖大楼,就叫‘曼哈顿工程’吧,谁也不会怀疑。”

    两位领导人连声叫好,文件的名称就改成了“曼哈顿工程”。

    格罗夫斯要起身告辞了,参谋长又问他:“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格罗夫斯又一次直率地说:“请参谋长在我到任之前,授予我新的准将军衔。一位将军和一位上校在科学家们的眼中是很不同的,我的威信和工作成效是相辅相成的。”

    两位领导人再一次为他的坦诚叫好,答应了他的请求。格罗夫斯出去后,参谋长用力地握了握部长的手,笑着说:“我真佩服你,慧眼识人啊!”

    9月23日,格罗夫斯的准将军衔正式下达,他正式对“曼哈顿工程”负责。当天下午,在陆军部长史汀生的办公室,召开了原子弹最高决策人会议。参加者有史汀生部长、总统科学顾问布希博士、康南特博士、陆军后勤部长索默佛耳将军、参谋长斯太厄将军、海军伯内耳少将、陆军部长的原子弹助理哈维邦迪。

    会议第一项议程是由格罗夫斯汇报“曼哈顿工程和工区的大致方案”。

    格罗夫斯简明地讲述原子弹研究和制造的基本想法和请求优先权的结果,着重指出了利用已有设备和铀矿石供应的重要性。格罗夫斯讲述的关于原子弹现状的报告,依据的是1942年6月17日,布希博士送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增加了他介入工作以来的调查情况。

    会议的第二项议程是讨论成立一个新的“军事政策委员会”,由科学研究发展局、陆军和海军的领导人组成,专门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

    史汀生部长认为小组应由9人或7人组成,而格罗夫斯等却希望是一个3人委员会,因为人多反倒容易产生拖延的现象。经过充分讨论成立了一个4人领导小组,由总统科学顾问布希任主席、詹姆斯·康南特博士任候补主席、海军少将伯内耳与格罗夫斯任委员。过去由罗斯福总统、华莱士副总统、史汀生部长、马歇尔总参谋长、布希博士、康南特博士组成的6人小组随之取消了。

    会后第二天,格罗夫斯在田纳西州选定了实验场地,在距诺克斯维尔17千米处的克林顿镇征购了54000亩(1亩≈666.7平方米)土地。它被命名为“克林顿工厂”,就是后来被称为“橡树岭”的原子弹实验工厂。

    克林顿工厂开始兴建后,格罗夫斯与助手尼科耳斯开始了铀矿石的寻找工作。没有铀矿石就提炼不出镭来,怎么研究和制造原子弹呢!

    尼科耳斯告诉格罗夫斯,不久以前,他曾收到美国国务院经济和国际事务特别助理托马斯·芬勒特的电话,请求非洲金属公司火速从纽约将一批铀矿石运往加拿大提炼。他们两人立即想到这可能就是比属刚果联合矿业公司的宝贵铀矿石。格罗夫斯立即派尼科耳斯去见联合矿业公司的总经理埃德加·森吉尔,他正住在美国的纽约。

    森吉尔会见尼科耳斯时态度有些冷淡,因为此前他曾三次向美国国务院官员谈及铀矿的珍贵,并说明它一旦落入敌人之手,将造成祸患。这一点是赫赫有名的英国科学家亨利·太扎德告诫他的。但是,国务院的官员无动于衷。

    森吉尔毫不客气地问尼科耳斯:“上校先生,请您首先告诉我,您是来了解情况呢还是来做生意?”

    擅长于外交谈判的尼科耳斯立即幽默地说:“战火纷飞年代的军人是没有时间说闲话的,我是来买您的铀矿石的。”

    森吉尔直截了当地说:“我有用2000个铁桶装的1250多吨的铀矿石保存在斯塔腾岛的货栈内,它是应该像黄金一样存于银行的铁库的。”

    尼科耳斯高兴地握住了森吉尔的手说:“好啊!总经理先生,我们可以草签一个协议吗?”

    1小时以后,尼科耳斯拿到了一张黄色便笺写的协议书。他以公平的价格收购了森吉尔全部的铀矿石,并继续收购在刚果联合矿业公司所产的全部富含铀的矿石。

    森吉尔的铀矿石源源地运到“曼哈顿工程”工厂,他为格罗夫斯解除了无米之忧。

    格罗夫斯在解决了原料之后,立即开始考察钚。

    1942年10月5日,格罗夫斯与阿瑟·康普顿到芝加哥大学考察冶金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由恩里科·费米领导,正在进行原子的链式反应实验。

    格罗夫斯在费米的陪同下,上午参观实验室,费米向他介绍了实验室的简陋设备、钚的生产过程及如何进行链式反应实验等。下午,格罗夫斯、康普顿与科学家们座谈,除了费米,还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詹姆斯·弗兰克和找爱因斯坦在信上签名的威格纳与西拉德等15位科学家。

    格罗夫斯请科学家们谈关于钚生产过程的知识,将来原子弹的设计及爆炸力量,一颗炸弹所用原料数量,生产239钚和235铀所需的设备等等。

    这次座谈给了格罗夫斯许多原子弹的知识,增强了他完成任务的信心。他决定与杜邦公司签订协议,建设生产239钚的工厂。在罗斯福总统签署了对杜邦公司承建工程遭受损失由国家负责的文件后,生产239钚的“曼哈顿工程”也开始了。

    格罗夫斯要完成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选择谁做原子弹研究与设计的总工程师。他与康普顿商量后,又征询各方面的意见,最后确定了罗伯特·奥本海默为最佳人选。

    格罗夫斯在寻访与调查中,认为奥本海默的长处是他已经在领导并进行原子弹的研究,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实验室,进行的正是原子弹的理论研究,他掌握了当时这方面所能知道的一切知识。

    奥本海默的缺点有两个,第一,作为整个工程的总设计师与总工程师,他没有任何行政管理经验;第二,虽然他在原子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不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军队管辖的其他三个实验室领导人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是哥伦比亚的尤里,获1934年诺贝尔化学奖;芝加哥的康普顿,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伯克利的劳伦斯,他是回旋加速器的首创者,又是194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所以,格罗夫斯希望原子弹的总工程师也应是诺贝尔奖的得主。

    1942年10月8日,格罗夫斯与奥本海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第一次会面。他详细地询问了奥本海默对原子弹研究的成果与方法,他感到奥本海默的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对原子弹的实际设计还没有进行过,为此他依然难下决心。

    两周以后,格罗夫斯请奥本海默到华盛顿他的办公室再次讨论原子弹问题。重点讨论了原子弹设计与制造的重大技术问题,奥本海默讲得深入浅出、鞭辟入里,使格罗夫斯心悦诚服,不再犹豫。

    1943年7月20日,格罗夫斯不顾各方面的反对意见,下达了对奥本海默的委任状。除了来自军界、科学界的反对意见外,还有来自情报和保安部门的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奥本海默的社会关系有可疑之处。他的弟弟是共产党员,他本人也通过共产党向慈善机构捐过款。但是,十万火急的研究工作,不能再等待、再选择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对奥本海默的选任是十分正确的,与他一起工作的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和总工程师。

    格罗夫斯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大量的铀矿石变为原子弹的直接原料239钚和235铀。

    第一座工厂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它是依据劳伦斯的电磁分离器原理设计的,采用电磁方法分离同位素。目的是生产原子弹的原料235铀。这座工厂耗费5亿美元,电磁铁的线圈找不到足够的铜,请财政部动用银行库存的白银。项目负责人尼科耳斯告诉财政部长要用6000吨之多!财政部长吓了一跳,他说:“我们出库的白银可是以金衡盎司来计量的啊!”

    工作人员一走进工厂,鞋上的铁钉就被吸引,脚会自动向前移动,妇女们的发夹会不翼而飞,变得披头散发。

    第二座工厂是在橡树岭的气体扩散分离工厂,目的也是生产235铀。这两座都是容纳万人以上的大工厂。

    第三座工厂在距橡树岭2000千米之外的汉福德的荒原上拔地而起,它是以费米的原子链式反应堆为原型的工厂。目的是生产原子弹的另一种原料239钚。它用了45000人的劳动大军花费一年时间才建成。

    格罗夫斯并不是原子物理学家,也不是原子弹的研究者和设计者。但是,他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成为了美国原子弹的助产士。如果像人们习惯称呼的那样,奥本海默和费米是原子弹之父和原子弹之母的话,那格罗夫斯也同样功不可没,在美国原子弹诞生的历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