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生活
祖冲之的晚年,正是南齐末期。
这一天,从祖府内传出低沉的琴声。琴声越来越低,好像乐器不再有力,发不出声音了。从琴弦底下忽而传出低哑的断断续续的呻吟,忽出传出哀怨祈求的声音,而结束时总是痛苦的长叹。琴声仿佛在诉说不幸的遭遇和绝望的痛苦,令人肝肠欲断。人类心灵的一切痛楚、万般悲哀,都尽在其中了。
在后花园的小道上,祖恒和儿子祖皓正在散步。他们听到琴声,便停住脚步,静静地听着。祖皓突然问道:
“父亲,我觉得爷爷近几年有些反常。以往,他最注重科学研究,而近来却对文学和社会科学非常感兴趣,也比较关心时政了。”
祖恒长叹道:
“朝廷不安宁,皇家内部自相残杀,政治黑暗,弄得民不聊生。你爷爷忧国忧民,面对这种状况,哪里还有心情搞研究。”
爷俩相对无言。半晌,祖皓又说:
“我最佩服爷爷。近来,爷爷不但完成了《易老庄义释》、《率语孝经注》,又著有《述异记》,真是奇才呀!”
“是呀,你以后若能赶上你爷爷,为父就心满意足了!”
“我一定努力,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祖家争光!”
祖恒满意地点了点头说:
“只有这样做,才不愧为祖家的子孙。”
过了一会儿,祖皓仿佛又想起什么似的说:
“爷爷对音律也很有研究吗?”
“何止研究,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最高水平。古人把音乐音阶的音叫做‘律’,最初只有五个,叫‘五音’或‘五律’,以后发展为七律、十二律。‘律’又指构成音阶的各个音间的规律。怎样来辨别这些音律呢?我也说不清楚,你爷爷一直没有教我。”
祖皓笑着说:
“辨别音律,孩儿已经掌握了,是爷爷教我的。有一种叫‘黄钟律管’的专门工具,可以按照它的长短来校量音律。另外,黄钟律管还有校正度量衡的作用。爷爷说他研究晋初铜尺时,便和研究钟律联系起来了。爷爷不但研究了数学,捎带着也学会了音乐。从此,我便知道数学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了。”
爷俩边说边向祖冲之的书房走来。一跨进房门,祖恒便看到父亲正坐在那里,露出一筹莫展的样子。心想,来得正是时候,老爷子又在为国事犯愁了。于是上前说道:
“父亲,今晚的夜色非常好,到外面走走如何?”
祖冲之仍然眉头紧皱,低声说:
“哪时有心情赏月?天下要大乱了,百姓又要遭殃了!”
“噢!朝廷又有何事要发生吗?”
祖冲之长叹一声说:
“先帝刚刚驾崩,小皇帝昏庸,只知玩耍,不理正事。百姓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
祖恒闻听,问道:
“先帝临终时,不是有遗诏要竟陵王萧子良和尚书左仆射萧鸾一起辅佐幼主、参与大小朝政吗?竟陵王完全可以出头劝劝幼主呀。”
没等祖恒说完,祖冲之便摆手说:
“当初先帝刚刚咽气,中书郎王融想强行拥戴萧子良为帝。幼主与手下人束手无策,焦急万分。这时,萧鸾闯入宫中,扶幼主登上皇位。通过这件事,萧鸾一下子提高了威望。与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的萧子良相比,他的果断干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朝野内外人心渐渐归向于他。小皇帝由此把他视为股肱之臣,朝政不论大小都委托给他。萧子良身受猜忌,忧虑成疾,不问朝政,唯挂虚名而已,实权完全落在萧鸾手中。后来,萧鸾不动声色地将幼主的心腹杨珉等一一杀掉,而多数还是由幼主下令诛杀的,弄得幼主既心疼又无可奈何。随着萧鸾权势日隆,幼主与萧鸾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白热化了。现在,竟陵王萧子良病入膏肓。他若去世,萧鸾和幼主的冲突就会严重了。有可能又要刀兵相见了。”
说完这番话,祖孙三人都沉默不语了。果然不出祖冲之所料,不久,萧鸾杀了幼主,自己作了皇帝。他登上皇位后,大杀皇族,又引起了内乱。
这一天,祖孙三代正在议论朝政,管家突然跑进来说:
“朝廷来人了,说是让老爷出去接旨!”
祖冲之听了,连忙整理衣冠前去接旨。原来,齐明帝萧鸾任命祖冲之兼任军职——长水校尉。
长水校尉的具体职务是管理国内少数民族的兵马。齐明帝把祖冲之从文职岗位调任军职,显然是让他统帅由北朝来到南朝的军队。这说明南朝的齐明帝已无力维持局面,只好让年近70岁的祖冲之充任军队将领了。
祖冲之欣然接受了任命。他虽已年近七旬,但仍壮志凌云。他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政治主张。
这一天,祖皓不知来看过爷爷几次了。只见爷爷伏案挥笔撰写着什么,仆人送来的饭都已经凉了。一连几日如此,祖皓很担心爷爷的身体。于是,他走近爷爷身旁说:
“爷爷,先吃饭吧。仆人已经热过好几次了。”
这时,祖冲之才抬起头,看了看孙子,说:
“就要写完了,我想一气呵成。”
“爷爷,一连几日,您又在写什么呀?”
“我正在写一篇《安边论》,论述开屯田、广农殖等事。当今国库空虚,又经常有战争发生,此乃当务之急呀!”
祖皓见爷爷偌大年纪还为国事操心,深受感动。祖冲之看孙子好学,便继续说:
“你也长大了,爷爷写完《安边论》后,要着手创造条件,准备实行。你以后就跟随爷爷办理一些事务吧。我马上就巡行四方,相机兴办一些事业,你在我身旁也是个帮手。”
“爷爷尽管吩咐,孙儿一定照办。”
后来,齐明帝病逝,由他的儿子东昏侯做了皇帝。他不好学,贪玩,嬉戏无度。群臣无不叹:如此君主,如何能治理好天下?北朝的北魏乘机出兵攻齐,战争从公元94年年底继续到500年,齐的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被北魏夺去。
祖冲之带领孙子祖皓四处奔走,一心想挽救摇摇欲坠的齐王朝。可是,当时齐的统治已病入膏肓,无可挽救,再加上南北朝之间的连年战争,祖冲之的政治主张无法实现。
晚霞的余晖映照着整个宽大的房间,使一切都笼罩在一片绯红色的幽暗中。奄奄一息的祖冲之正在凝望着遥远的天空。他的脸浮现出一片死灰色。
仆人们都跪在房间幽暗的地方,发出一阵阵哭声。
“爷爷啊!”祖皓又哀声叫了一次,由于心头涌上一阵悲痛,竟号啕大哭起来。
祖冲之似乎醒过来了,把头转了过来,以清冷的目光盯着孙子的脸。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用僵冷的手掌握着孙子的手,祖皓明白爷爷想要说什么,便大声喊道:
“我一定继承祖家的事业,一心想着天下百姓,刻苦读书,完成您未完成的事业。”
祖恒俯身对祖冲之说:
“父亲尽管放心,孩儿一定尽力将《大明历》一事办好。”
一丝微笑在祖冲之发青的唇上掠过。他又把嘴动了动,但除了呼噜呼噜的喘息外,没有发出别的声音。
他脸上的笑容已经凝聚。他把脸转向窗口,一双眼睛凝望着苍茫的暮色,凝望着他最熟悉的天空,凝望着慢慢消失着的最后几片云霞。
花园里刮起了风,把矮小的丁香树吹到窗口旁,使一簇簇鲜花打在窗纸栏上,像紫色的眼睛一样探望着弥留之际的祖冲之那渐渐僵硬和一动不动的脸。他的下颚越来越下垂了。
祖冲之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政治活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于公元500年与世长辞,终年72岁。
祖冲之死后,他的儿子祖恒进一步研究《大明历》,并且证实《大明历》比其他历法精密可靠。他从梁天监三年(504)起,前后三次向梁武帝推荐《大明历》,建议施行。从天监八年(509)末开始,由道秀等人对《大明历》和《元嘉历》同时加以实测比较。经过8、9个月的检验,结果证明《大明历》精密,《元嘉历》粗疏。这样,才从天监九年(510)开始在梁推行《大明历》,废除了《元嘉历》。
从祖冲之献上《大明历》到开始推行,中间差不多经过了半个世纪。《大明历》推行时,祖冲之已离开人间10年了。儿子祖恒、孙子祖皓都精通科学,在科学上也有很大贡献。
如日月经天,似江河亘地,人们永远忘不了祖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