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纽约大撤退

组织纽约大撤退

部队虽安全从长岛突围,但长岛弃守却使纽约失去天然屏障,全市区完全暴露在英军的火力射程之下。城内居民人心惶惶,部队状况令人担忧。士兵们虎口余生,一个个情绪低落,成连成团地开小差逃跑回家。

肩负守城职责的华盛顿,心情万分焦虑。回到纽约的第二天,便以信件形式向大陆会议作了汇报:

我们的处境极其艰难。由于我军在上月27日失利,许多士兵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他们不仅不奋力抗敌以挽回损失,反而心灰意懒,不听调遣,急于回家。很多人已走掉了。我不得不承认对统率这支军队已缺乏信心。如果我们的自由不是用一支永久性的常备军去保卫,那么我们的自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

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大陆军何去何从,是死守纽约,或是果断地实行战略转移。

这时的华盛顿,率领军队据守在曼哈顿高地上,对长岛战役的失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洞察到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在9月7日召开的军事委员会上,他指出:“敌人在我们的后面占领阵地,而用军舰控制正面,其目的是要把我们围困在纽约岛上。切断我们和大陆的联系,迫使我们同他们进行决战,要么无条件投降。”因此,他主张避免同英军决战,保存有生力量,利用北美辽阔的幅员与敌军长期周旋。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成熟的战略构想:“坚持防御战,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避免采取大规模行动。”

华盛顿力排众议,马上发布命令,组织部队从纽约大撤退,运走所有军需物资。

这时英军已开始缩小包围圈,一步步向纽约城进逼。9月13日,分别装有40门和两门大炮的两艘军舰沿东河而上。发射的排炮落在美军人群中爆炸,有一颗炮弹甚至就落在距华盛顿两米远处。

9月14日,美军撤至“国王大桥”。此桥跨过斯皮登杜伊维河,是曼哈顿岛通向大陆的唯一桥梁。这里突然遭到英军地面部队的截击,炮火猛烈,美方牺牲数十人,部队一度出现混乱。华盛顿亲自在前沿沉着指挥,稳定军心,终于打退前方之敌,他决定放弃纽约北郊的阵地,加快撤退速度,且战且走。

这是美国建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战略大转移。前途茫茫,吉凶难料,后有数万追兵,而自己内部又士气懊丧,军心不稳。服役到期的士兵急于回家团聚,不愿卖命作战。

开小差者日甚一日,部队大量减员。令华盛顿感到迷惑的是,数量和质量占尽优势的英军没有穷追猛打,一天又一天地留在原地休息,战局显得扑朔迷离,而且英军司令官遣使送来信件,建议双方交换一批战俘。

9月24日,华盛顿在撤退途中给大陆会议写了一封长信,力陈组建常备兵的理由。这封长信字迹潦草,是他总结几个月来的战争得失和经验教训的产物。字里行间闪烁着他的智慧和远见。他说:

我们部队目前的处境似乎又面临着一次瓦解。这场斗争绝非一日之功,战争必须有系统地进行。根据我近来的一些想法,如现在缺乏一支常备军,则毁灭的后果终将不可避免。如果要我宣誓作证,究竟民兵从总的来看是有益还是有损,我将同意后者。

接着,他对常备军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建议:这支军队的士兵应在整个战争期间服役。为了能顺利地招募到兵员,必须改善其待遇,除发给较优厚的津贴外,战争结束时每人可获得100至150亩土地,军官的待遇应更丰厚些。

鉴于形势的危急,大陆会议终于同意华盛顿的建议,正式颁布命令把大陆军改为常备兵,延长服役时期,13个州根据财力人力定额提供兵员。

10月26日美军退到新泽西的白原,28日英军尾追而至。激战数小时,美军损失300人,旋即主动撤离。华盛顿率众退守北卡斯特尔,伐树木构筑工事。豪将军的部队追到这里时,连天倾盆大雨,军事行动受阻,两军在新泽西境内呈胶着状态。

11月初,多股英军集结华盛顿堡附近。华盛顿堡是美军屯兵和储备粮草的要塞,位于哈得孙河岸,对岸是李堡。华盛顿认为防守该处已无意义,即命令格林将军撤离华盛顿堡,以避免人员和物资的损失。

格林将军未立即执行,拖延到11月16日,英军突然进攻华盛顿堡,美军英勇还击但寡不敌众,杀伤大量英军和黑森军后,节节退进堡垒。堡内士兵拥挤得无法转身,英军用炮火轰击一通之后,派出一名使节送去劝降书。

美军没有回旋余地,无力进行抵抗,只有被迫投降。美国国旗从华盛顿堡上空降落,英军的米字旗取而代之。被俘将士将近两千余人,午夜时分被押送去了纽约。

这对逆境中的美军是一重大打击。损失兵员两千多人,其武器装备在美军中是较优良的,还有大批军用物资和粮草。接着另一次更为沉重的打击,又降落在美军头上。

这时候,查尔斯·李将军的职务是大陆军副总司令。带领4000人在距华盛顿不远的地方驻扎,成掎角之势。英军夺得华盛顿堡要塞后,豪将军亲领5000英军逼近李将军的部队,另外派一支精锐部队直扑华盛顿总部。

华盛顿根据情报,立即采取对策:率部撤退到纽华克跳出包围圈,避免在不利的情势下与敌决战,同时命令李将军火速靠拢,两支主力尽快会合。华盛顿建议他渡过哈得孙河,注意选择安全行军路线避开敌军。奇怪的是李将军拒不执行命令,找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拖延搪塞,最后他说已经组织好了一次极有把握的反击战,定要活捉敌人的指挥官罗杰斯。

不管借口如何,华盛顿心里早已有数。这位李将军是因为没当上大陆军总司令而耿耿于怀。

此人确有军事才能,保卫南方各州屡挫英军,在北美军界算得上一员战将,可惜为人品格不高,一贯狂妄自大。他原在英国正规军供职,就因未得提拔重用才转而投身独立运动。

李的毛病是举止粗鲁,不能团结同僚共事;带兵打仗虽有能耐,统率全军则不适宜。华盛顿就任总司令后,处处对他尊重有加,但查尔斯·李天马行空任意独行,处理重大事情刚愎自用,从不请示,尤其不甘屈居人下,处处抬高自己,暗中拉帮结伙大搞宗派活动,拆总司令的台,目的是制造机会取而代之。

目前美军接连败绩,处在困难时期,他把战败的责任全推到华盛顿身上,说他优柔寡断,一味逃跑避战,跟着这样的统帅必将永远失败。华盛顿率领疲惫之师天天浴血鏖战、节节后撤之际,李将军却隔岸观火,迟迟不肯救援。

12月1日,英将康华利追到新不伦瑞克,华盛顿炸毁了河上的桥梁阻滞追兵,并于12月7日和8日在特伦顿集中了所有船只,冒着严寒渡过了特拉华河,又命令将沿河110公里内的所有船只,全部集中到右岸,人员退入宾夕法尼亚境内。

此时气温骤降,河水尚未完全结冰封冻。英将康华利尾追到特拉华河边,遍寻不见渡船,又不能涉水泅渡,只好停止追击,留下三个团的黑森雇佣军和英军一部,与美军隔河对峙。

华盛顿下达会师命令过了三个星期,查尔斯·李才统率数千美军以每日5公里的速度在战区爬行。他本人自来疏懒,行军途中只要有可能就吃喝住宿得舒服些,有时还不在军营中过夜,带上卫士溜到旅馆去住。

12月4日姗姗渡过了哈得孙河,13日,他交代了当天行军路线,把部队交给沙利文将军带领出发,自己独自住进一家旅店睡觉,想吃好睡足再骑马追赶队伍。

正吃早餐时候,一队英国龙骑兵在亲英分子引导下,突然包围了旅店,卫兵和副司令一样懒散,抱着枪到外面晒太阳去了,全无防备。旅店女主人表示愿意把李将军藏在一张床下,但他以轻蔑的态度拒绝了,掏出两把手枪守住房门,想击毙冲进来的骑兵,再用指挥刀拼杀。

对方没硬往里冲,只是喊话:“如果将军五分钟内不投降,就放火烧房子!”稍停,那人又重复了一遍。两分钟后,身上还穿着睡衣的李将军便束手被擒,成了英军的阶下囚徒。

李将军自酿苦酒演了一出悲剧。他被俘后受尽种种侮辱,英国把他当作变节分子对待,因为他曾在英国正规军中当过军官。他指挥下的4000美军,都由沙利文将军带回到华盛顿麾下。

自8月份以来,美军接连不断失败。然而,华盛顿经受住了挫折的考验,新的计划正在头脑中形成。

这次非凡的撤退,在悄然无声和迅捷神速两方面,堪与半夜在班克山建筑工事的奇迹相媲美。这是独立战争中意义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使华盛顿名声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