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奇袭特伦顿战役
指挥奇袭特伦顿战役
1776年12月12日,大陆会议召开。大陆会议是当时北美最高的权力机构,它作为高举独立大旗的中坚力量,真正发挥了最高权力机构的作用,大家一致追随在它的大旗下,进行独立战争。
大陆会议通过决议,授予华盛顿指挥战争的全权,使他在非常时期能摆脱某些掣肘指挥打仗。穿着一身普通的黄不黄、绿不绿的大陆军军装的华盛顿特意向大陆会议表态: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权力委托给别人使用过于危险。我只能这样回答,急症要求用猛药。我也愿意真诚地宣布,我毫无追逐权力的欲念。
除了武器和物资缺乏,华盛顿锐敏认识到,应该用崇高的爱国思想和奉献精神来武装将士。他想起《常识》的作者托马斯·潘恩先生。当初读了他写的小册子,多少人都受到巨大鼓舞,从而坚定地走到民族独立的旗帜下。
正好潘恩已投笔从戎参加了大陆军,曾先后在军中担任过秘书和副官。现在正好请他发挥笔杆子的威力,替困境中的大陆军编写点宣传鼓动材料。
潘恩理解华盛顿的意图,立即着手写作。每晚宿营,他就在微弱灯光下,把一面鼓当作书桌,伏案疾书直到深夜。12月19日,第一篇文章脱稿,题名《美国危机》。这篇文章和《常识》一样,用通俗明白、节奏铿锵的语言,把最朴素的真理告诉大众。他鼓励人们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所吓倒,历史赋予他们的是最光荣的使命和最崇高的荣誉。
华盛顿总司令下达命令:战斗之前,必须在动员会上高声宣读《美国危机》。从此,大陆军士兵总是高呼着书中口号:
现在是考验人们灵魂的时候了,冒着硝烟弹雨向敌阵冲锋!
这个口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它伴随美国的民族革命战争从挫折走向胜利。
自长岛突围大撤退以来的四个多月,大陆军连遭失利,在人们心里抹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华盛顿失去了纽约,却赢得了在运动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的主动权。而此时全军读了潘恩的《美国危机》,士气大振,将士们一致要求上阵杀敌,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过不了多久,当寒潮一到,河水就会冰冻,那时敌人会从冰上发起进攻。华盛顿认为,抢在敌人之前打一次突袭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华盛顿派人侦察敌情,得知豪将军长期住纽约,康华利将军正在离职休假,等待河面冰冻坚固再发动攻势。河正对面的特伦顿镇,眼下正由拉尔上校率领着一支英国轻骑兵和三个黑森团雇佣军驻防。
这个拉尔,就是在攻打华盛顿堡要塞一役中,屠杀投降士兵的德国雇佣军官。此人性情勇猛但豪爽好客,更有一大喜好,爱听音乐不务正业。每天让军乐队吹吹打打,双簧管百听不厌。一直玩到深夜不睡,第二天日上三竿不起。这样的人打冲锋倒是个好角色,当指挥官独当一面则不是材料。河对面就是敌军,他却满不在乎无心备战,以为大河为界,我过不去你也过不来。
一个完善的突袭计划华盛顿已经运筹于帷幄之中。他决意利用敌军的麻痹松懈,奇袭对岸英军。时间选在圣诞节的夜晚,多路人马同时渡河,次日黎明突然协同出击。
部队分三路行进:一路由华盛顿自领主力在特伦顿以北的麦康基渡口过河,从正面直取特伦顿;另一路尤因将军率偏师从南面渡河,切断敌军退路;第三路普特南将军的部队从伯林顿过河,袭击南面据点的敌军。
在华盛顿向特伦顿北部市区挺进的时候,第二路人马已向市区南端逼近。英国的轻骑兵、步兵大约五百名,负隅顽抗。当他们得知华盛顿的部队从正面逼近,害怕被美军包围,就越过阿森平克溪上的桥梁抱头逃窜,沿着特拉华河河岸向博登镇的多诺普伯爵营地逃跑。
要是华盛顿的计划完全实现,这股英军的退路就会被尤因将军截断。遗憾的是尤因将军的部队受到河上冰块的阻碍没有能渡过河来。
12月20日8时整,部队抵达特伦顿镇外的一个小村落。此时大雪遍地,道路模糊不清,华盛顿向一位早起拾柴的农夫打听。
那人态度极其生硬,冷冷答道“不知道”,转身想走开。旁边一名军官赶紧插话:“向你问话的是华盛顿将军,请给我们提供情况。”
农夫眼睛一亮,马上热情指点:“前面那间房屋就是敌人的哨兵检查站,大树下有一名哨兵。愿上帝保佑你们成功!”
华盛顿为了不打草惊蛇,命令小部队包围监视敌哨兵站,主力继续前进。十分钟后,特伦顿镇里响起炒豆似的枪声。
拉尔上校每天睡懒觉,不过9时不起床。此时他正睡得鼾声如雷,突然被一阵枪声惊醒。他在睡眼惺忪间,只见大陆军好像从天而降,自己部下人马无人指挥,像没头苍蝇一样乱作一团。
拉尔上校赶往前哨阵地,发现那里一片混乱,有六人受伤。原来有一股人从树林里窜出来,向哨兵开火后又立即撤退了。拉尔带着两个连和一门野炮,穿过树林,巡视了各个前哨据点,但是他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听到,发现一切平静无事,就回去了。他竟如此轻敌,错误地判断美军不过是虚晃一枪而已。
眼下,面对美军排山倒海般的强大攻势,拉尔上校在奇袭造成的混乱中,又完全不知所措。这位上校骑在马上,努力集合惊恐万状、乱作一团的部下,但是他自己也十分迷惘。
拉尔上校费了好大的劲才勒住受了惊扬起前蹄嘘嘘叫着的坐骑,问身边一名上尉进攻的兵力有多少?尉官回答说,他看到树林里有四五个营,其中包括在他撤退以前向他的哨兵开火的三个营;但是左边和右边还有大股美军,市镇很快就要被四面包围了!
拉尔上校听罢报告举起指挥刀,喊道:“前进!冲啊!前进。”后面的英军跟随着他,像个无头的苍蝇似的,左冲右突,妄图突围。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美军的战鼓在英军的四周响起。英军如丧家之犬,仓皇举枪胡乱射击。有的战马中弹受惊,把骑在马上的英军抛落在地,那骑兵旋即又被别的战马踩死。步兵就更惨了,只恨爹娘少生了一条腿,紧跟在骑兵后面狂奔。
拉尔上校率部队终于冲出了重围,但队伍已死伤了不少,溃不成军。他在市郊的一个果园里集合残部,重整旗鼓,狂叫着说:“堂堂大英帝国的军队就这样败下阵来吗?作为一名皇家军队的上校,我觉得太丢脸啦!”
有的部下附和他说:“是呀!我们不能把城池丢给叛军,我们连行李也没来得及带出来呀!”但多数部下劝拉尔上校先撤退再作打算。
拉尔哪里听得进去,咆哮道:“我的全体掷弹兵,前进!”他夹紧坐骑,挥刀率领六七百名英军向特伦顿城反扑。
此刻,特伦顿城已被美军占据,三路大军胜利会师,合计有4000余人。华盛顿将军已命令炮兵把6门大炮架设在街口,步兵埋伏在墙壁和灌木丛后面,严阵以待。
英军快要冲上来了。站在大炮旁的华盛顿手一挥,喊道:“开炮!”只听到“轰!轰!轰!”,震耳欲聋的炮弹在敌群里炸开了花。
拉尔上校不顾枪林弹雨,依然率领部下向前冲锋。待英军快要接近美军防守阵地时,美军突然响起了冲锋号。步兵们纷纷举起滑膛枪向敌人瞄准。冲在前面的英军纷纷中弹倒地。
拉尔上校一马当先向前冲着,突然他觉得胸口遭到重重一拳似的,双眼一黑跌下马来。英军失去了首领,顿时慌乱起来。他们不顾副指挥官的命令,从右侧沿阿森平克溪两岸向北撤退,打算逃往普林斯顿。
华盛顿看出了他们的意图,迅速派汉德上校率步兵团挡住他们的去路,同时又命另一支步枪团抄了他们的左翼,英军被追停顿下来,完全不知所措。
华盛顿以为他们是在列成战斗队形,因此命令发射霰弹。福雷斯特上尉喊道:“将军阁下,他们投降了。”华盛顿应和着说:“投降了!”一面说着,一面策马向英军方向奔去。英军无条件投降了。受了重伤的拉尔上校束手就擒。这次战役共击毙英军100余人,俘获英军近千人,其中有32名军官。
华盛顿组织的特伦顿之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英军死伤和被俘大量人员,缴获武器弹药无数。美方的损失很轻微。
稍感美中不足的是,尤因将军的部队渡河受阻,未投入战斗。溃散的英军部分投降,另有部分漏网,使华盛顿的全歼计划打了折扣。
打了胜仗,有些军官主张扩大战果,乘胜追击,华盛顿却分外冷静。他果断地命令部队撤出特伦顿,带着战利品,押解近千名俘虏,渡河返回宾夕法尼亚境内。
华盛顿曾去看过生命垂危的拉尔上校,吩咐给予必要的医疗救助。并慨然答应了拉尔的最后请求:“除了解除投降者的武器外,请不要没收黑森军官兵的私人财物”。
这个杀人无数的黑森军官拉尔上校,临死时良心发现,对大陆军的人道待遇表示感激。
华盛顿恪守诺言,把黑森战俘押送过特拉华河,几十名军官安置在宾夕法尼亚新城的旅馆里住宿,士兵住在教堂和监狱里。为避免老百姓对战俘采取报复行动,总司令在城乡张贴布告,不准虐待俘虏。
华盛顿在战场上决不手软,但放下武器不再与人民为敌就不应当再以敌人看待,应该给他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
华盛顿将军指挥的奇袭特伦顿战役,以大获全胜而结束。这场战役是美国人民为摆脱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许多战役中著名的一次。它大大鼓舞了美国人民的斗志,为最后取得独立奠定了胜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