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政府部门首脑

任命政府部门首脑

华盛顿上任后面临的问题的确是千头万绪。所谓的新政府,就是一位总统、一个国会,十几个办事员、一个空空如也的国库和一大堆债务。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物色和任命政府各部的首脑。

这个时候,华盛顿的办公室和住所实在是说客盈门,许多人都想来谋取官位美差。有托关系游说的,有毛遂自荐的,有借战争中共过事的老关系来叙旧的。

华盛顿清醒地看到,要是用人问题上采取了不公正和不得人心的手段,新的政府就会处于被这些手段颠覆的危险之中。因此,华盛顿经过深思熟虑,挑选了新政府各部门的首脑。

设立处理外交事务的部门国务卿办公室,任命托马斯·杰斐逊为首任国务卿。杰斐逊是一个享有很高声望的民主主义者,曾经长期担任驻法国公使,精通国际事务。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独立革命运动的一位积极领导者和组织者,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主张人权平等、言论、宗教和人身自由。

杰斐逊好学多才,兴趣广泛。他是土地测量师、建筑师、古生物学家、哲学家、音韵学家和作家。他懂得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他还对数学、农艺学和建筑学,甚至提琴等都感兴趣。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杰斐逊对《联邦宪法》一向持有异议,与华盛顿政见相左。华盛顿选他担任国务卿这个重要职务,不仅提高了新政府的民主色彩,也显示了华盛顿用人的雅量。

杰斐逊执政期间进行过一些民主改革,领导了反对亲英保守势力、争取保持资产阶级民主的斗争,起了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准备了条件。

华盛顿任命亨利·诺克斯为陆军部部长。诺克斯是一位优秀的将才,在独立战争期间,诺克斯是炮兵司令和总司令的顾问,具有大将风度。

书商出身的诺克斯是波士顿人,军事经验始于波士顿战役。在战场上,诺克斯一见华盛顿就为之倾倒,成为华盛顿手下的炮兵司令。

华盛顿任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才34岁,是个开业律师,他精明能干,思想周密,理财有方。汉密尔顿曾接受过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助,是一个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着密切联系的重量级人物。

汉密尔顿始终是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主要推动者。他的主要思路是:中央银行由私人拥有,总部设在费城,各地设立分支银行,政府的货币和税收必须放在这个银行系统中,该银行负责发行国家货币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向美国政府贷款并收取利息。

华盛顿又任命了大法官为约翰·杰伊,任命了总检察长为埃德蒙·伦道夫。

美国参议院同意,这些重要职务均由总统直接任命,不必像英国的传统习惯那样,由参议院任命,从而开创了政府官员向总统负责,而不是向国会负责的先例。

政府班子组成之后,美国的国家机器开始正常运转了。这种新型民主体制的国家事务,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实验。《联邦宪法》对政体虽然作了原则规定,但华盛顿通过实践和探索,巧妙地处理了诸如总统与议会、总统与部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三权分立”如何分权问题。

华盛顿反对烦琐的礼仪。接待来访客人时,他的助手汉弗莱斯上校在客厅门口高喊“合众国总统驾到!”。

华盛顿感到很不安,告诉他今后切不可再喊。华盛顿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呢?宪法规定,根据参议院的意见或取得参议院的同意,总统才有缔结条约之权力。

1789年8月22日,华盛顿准备同南方的印第安人签订条约,就亲自去参议院征询意见。在宣读文件时,因街道上车辆来往人声嘈杂,议员们没听清楚便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华盛顿听得火起,转身拂袖而去。到了下周一他派秘书给议会送去一份详尽的材料。从此,华盛顿再也不亲临参议院去当面听取意见,这就成了美国总统代代传承的惯例。

再说华盛顿总统与政府部长的关系。宪法规定,总统得用书面向每一行政部门长官征求有关事项的意见。部长们应对他所需要了解的情况写出书面报告。

可是华盛顿喜欢采用战争期间开军事会议的形式,坐在一起听取下级的口头意见。这种方式形成了美国内阁集体讨论问题的制度。

再如中央政府同各州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当时美国政治生活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美国长期是有邦而无国,州自为政,州长就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在一些人眼中,州长和总统就是平起平坐的关系。华盛顿建立了个新规矩,联邦政府理所当然居于各州政府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