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任第二届总统
连任第二届总统
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华盛顿同意参加第二届总统的竞选。他没有搞竞选活动,却在1793年2月13日以132张全票获得通过,被选举团选为总统。他并不迷恋权力和地位,但他确实是一位重视声誉胜过生命的绅士,又是一位对祖国和同胞具有责任感的爱国者。
1793年3月4日,华盛顿在参议院会议室当众宣誓就职。他这次的演说词与首次就任总统的演说相比,可谓简短之至、朴素之至,读起来干巴巴的。他说:
同胞们:
我再次受到祖国的召唤,行使总统之职。一旦合适的时机来临,我将努力表达我对这一殊荣、对统一的美国人民赋予我们的信任所包含的崇高意义的理解。
在行使总统职责之前,宪法要求作就职宣誓。我谨在你们面前宣誓:如果发现我在执掌政权期间,我对宪法和禁令有任何自愿或故意的违背,我除了承受宪法所规定的惩罚,愿意接受所有现在目睹这一庄严仪式的人们的谴责。
多么简单,多么令人鼓舞!
连任总统的华盛顿,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第一次上任时很不相同。想当初在纽约就职时,国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基本团结一致,舆论也无重大分歧。
新任总统一切从零开始,处理内政外交显得从容自信得心应手。这次再登政坛,国内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政党派别;舆论也随之趋于分裂;内阁里互相倾轧攻击;印第安人骚乱问题时起时落,长久无法解决。这位连任总统内忧外患,真是穷于应付。
华盛顿连任总统前后,国际上发生了巨变: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2月1日,法国对英国宣战;3月初法国又对西班牙宣战;吉伦特派掌权的法国政府派遣热内前来,充任法国驻美国的公使。
在这样风云激荡的形势下,美国目前羽翼未丰力量单薄,新建立的国家百废待兴,急需一个和平环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4月22日,华盛顿代表美国政府发布《中立宣言》,声称美国不介入战争的任何一方,美国“对交战国双方均采取友好和不偏不倚”的态度。
禁止美国公民参加任何交战国的冲突和把“禁运品”运往交战国。宣言还警告:在海上挑起敌对行动的美国公民不受国家的保护。6月5日,国会批准了《中立宣言》。这样中立主义就作为早期美国的一项基本外交政策被确定下来。
在战术上讲,对于美国这么一个新生的共和国来说,在大国的冲突中保持自己的外交上的中立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刚刚建国的美国需要和平,并且英国无论在地缘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对美国来说都是不能忽视的威胁。
所以《中立宣言》使美国避免了一场耗资巨大且前途并不明朗的战争。在战略上讲,《中立宣言》的发表则表明新生的美国开始以独立自主的身份登上世界外交的舞台。并为以后的华盛顿的《告别辞》里提出的孤立主义的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这个《中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华盛顿外交思想的进一步成熟,也是他连任总统后闯过的第一道险滩。
这年11月美英双方签署的《杰伊条约》,实现了华盛顿千方百计避免美国卷入战争的目标。同时,共和、联邦两党都制定了对待《杰伊条约》的方针策略,由此开创了美国两党制度的先河。
外争纷扰难平,内乱又起。在宾夕法尼亚西部边远地区,酿制威士忌酒的农民正酝酿着一场反抗征收国产税的起义。华盛顿在首任总统之初,为了偿清国债采取了一项重要财政措施,就是对威士忌酒征收“国产消费税”。
威士忌酒是由小麦酿造的,主产地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由于交通不便,小麦只得酿成酒运往东部城镇销售。在这些小生产者看来,征收酒税就是向他们榨取钱财。
到了1784年7月,人们郁积已久的怒火终于变成一场暴力行动。宾夕法尼亚西部四个县的农民烧了征税员约汉·奈维尔的房舍,捣毁了那些纳税农民的酿酒工具。抓走了奈维尔住所的卫兵,毁坏了匹兹堡的邮件,还阻止了联邦法院的审判。8月12日,起义者召开会议,有人甚至提出进攻匹兹堡的口号。
华盛顿接到报告,立即联想到八年前马萨诸塞发生的谢斯起义。汉密尔顿极力主张采取强硬手段,调集民兵直接镇压。
8月初华盛顿以总统名义签发了第一项公告,命令起义者于9月1日前返回家园。同一天陆军部长下令,向宾夕法尼亚等州征集民兵,共13万名。
华盛顿派出一个“三人委员会”,去匹兹堡同起义者举行谈判。谈判没有结果。委员们在报告中说,起义仍在扩大,并波及弗吉尼亚、马里兰西部地区和宾夕法尼亚的东部。法律已失去威力,地方政府土崩瓦解。如果没有军事力量的“帮助”,要在那里恢复法律秩序是不可能的。
华盛顿立即签发了第二项公告,声称西部地区的暴乱是由于那些破坏社会和平与秩序的煽动者用各种邪说挑起的。所以决心用强硬手段去对付,并准备亲自出马到那里去恢复秩序。
10月4日,华盛顿到达阿尔根尼山东麓小镇卡列斯尔。那里已调集了两个州的民兵。9日上午,华盛顿会见了起义者的代表威廉·雷迪克,听取了起义者代表的意见。他们要求政府军队不要进入起义地区。
华盛顿告诉他们:政府最迫切的愿望是用宽大和仁慈的手段,使这些地区的百姓认识他们的责任,政府一定能够恢复那里的秩序而不伤害百姓。当天下午华盛顿再次接见了起义代表。他们提出,如果政府军队一定要开进起义地区,就请总统随军队一起进驻。
华盛顿答复说,如果发现有这种必要和时间允许,他可以和军队一起行动。
但是华盛顿并没有随军行动。他把军队交给汉密尔顿指挥,自己转回费城去了。汉密尔顿领军进入宾夕法尼亚闹事地区,一下子抓了好几百人,企图从他们身上得到起义领导者的罪证。他听说在25公里以外的某地,竖着一根象征自由精神的自由杆,立即派军队去把杆子砍掉。
又听说有起义者聚众集会,就派部队去镇压。可是军队一到,起义者早已跑散了。两天以后汉密尔顿抓了二十几名起义者押回费城。两个被认为犯有重罪的领袖人物被送进监狱。等到事情冷下来后,华盛顿以他们是“傻瓜”和“疯子”为理由,免处刑罚加以宽恕了。
1796年,美国总统大选。华盛顿虽有许多过失,与其他任何人比较还是受到更多的尊重,如果华盛顿继续参加总统竞选,完全可能连选连任,终身担任总统,但华盛顿没有这样做。考虑到自己年老体弱,政治上又受到抨击,华盛顿决心退休不做第三任总统。
9月17日,华盛顿公开发表了《告别辞》说:
我现在应当向大家有所表示……就是我已下决心谢绝把我放在被选之列。我秉持正直的热诚献身为国家服务已经45年,希望此后因我能力薄弱而犯的过失,会随着我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
华盛顿年老退休不做终身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美国总统只能连任一次开创了先例,后来又用法律把它加以肯定,从而保留了没有终身总统这个民主传统,堵塞了复辟君主政体的道路。这些影响,当时的华盛顿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在当时,因为对待《杰伊条约》的态度,美国两党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互相攻讦,煽动群众,搅得社会是非不分,唯党派利益为重。华盛顿的内阁三套车驾驭失灵,由左右逢源变成两面受敌。
其实华盛顿一直廉洁奉公,在经济财务上公私分明。作为总统,他的年薪收入不够开销的时候,他还卖掉了一部分农场土地。因为公务在身无暇经营照料家产,农场连年亏损。
在任期届满前一年,华盛顿就着手准备一份告别文告,对任期内的一切做个总结交代。经过数月的反复推敲修改润色,在9月份交给费城的《美国每日新闻报》发表了。接着就有一百多家报纸转发了这篇重要的告别演说。
这篇演说词的发表,在全国引起极大震动。政府的要员们也普遍感到惋惜和震惊,甚至有人流泪。大多数报纸对华盛顿主动引退都加以赞美;原来想攻击他有权力欲的反对派,这一下也就无话可说了。
华盛顿这篇告别演说正式题名是《致合众国人民》,是他八年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的全面总结,也是针对国际国内政治风云、党派纷争,针砭时弊的有感之作。借此阐明他的政治思想、制宪思想、治国方略和他所推行的内政外交路线,情真意切地对国人提出忠告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这篇演说词成了美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历史文献。也有人评价它是华盛顿为国家留下的一笔“有形财富”,而对他的引退精神则评价为一个“无形财富”。
华盛顿在离开公众生活之前,人们为他举行了66岁诞辰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