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攸关的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拥有一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的中部,全长81.3公里,最宽处为304米,最窄处也有150米,可通行4—5万吨级的大海轮。自1915年8月15日正式通航以来,已有70多万艘船只通过这条运河往返于太平洋和大西洋,它使两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1万多公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也正是这条运河,给巴拿马带来了麻烦、屈辱和灾难。
1903年,巴拿马刚刚获得独立,美国就强迫巴拿马签订了不平等的《美巴条约》,取得了修建和永久使用、占领并控制巴拿马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
美国对运河出力最多,得利也最大,而且得到的早就远远超过了它所支出的。美国每年从运河收2.8—3.2亿美元。更主要的是,巴拿马运河使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海上距离缩短了9900公里。7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运河的主要用户,往来美国东西两岸港口的船只占过河总船只数的2/3。此外,美国50%的进口石油和45%的出口货物都经过这里。尤其重要的是,巴拿马地处南、北美洲的咽喉部位,对美国控制两洋和整个西半球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美国军舰从本土经过巴拿马运河到地中海,要比通过其他水道缩短航程22天。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美国花巨资开凿运河并不是为巴拿马人民谋利益。
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时,美国即根据不平等的《美巴条约》,在运河两岸划出8.05公里的范围为所谓的运河区,美军在这里设立了司令部。到1963年6月,美军将这个司令部正式定名为“南方司令部”。它由陆海空三军和一支持种部队组成,总兵力达1万多人。经过多年的经营,南方司令部已成为除美国本土以外在西半球最重要的军事和情报中心,它与美驻南美洲各使馆和军事机构保持直接联系,其主要任务是注视拉美国家的形势和动向,一旦需要便采取可能的军事行动,同时监督美国对拉美国家的军援。
南方司令部有14个军事基地,其中4个基地对美国极为重要,它们是:建有电子通讯中心的卡莱塔岛军事基地、霍华德空军基地——美国在拉美最大的空军基地、南方司令部陆军总部所在的克莱顿堡军事基地和舍曼堡军事基地——美国最重要的森林训练中心。美国在这块面积为1432平方公里的运河区内建立了一个“国中之国”。这里挂美国国旗,实行美国法律,美国人任总督,巴拿马人不许入内。
巴拿马运河在巴拿马领土之内,主权理所当然属于巴拿马。为了收回运河的主权,巴拿马人进行了长期的英勇不屈的斗争。1977年9月,巴拿马政府首脑托里霍斯将军同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签订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新条约规定美国于1999年12月31日中午12时整,把运河主权全部交还给巴拿马,并撤走最后一个美国兵。条约经两国议会批准后于1979年生效。
但是,美国并未认真执行新运河条约,在条约生效的当初,它在运河区的驻军是9000人,后来不但未减少,反而增加到1万多人。美军7个战略司令部之一的南方司令部也未开始从运河区撤走。不仅如此,自从一直反对新运河条约的里根替代卡特入主白宫以后,美国就企图修改条约,要求巴拿马政府同意美国的军事基地保留到2050年,以便让它继续控制运河;这一要求遭到巴拿马实权人物诺列加的坚决拒绝。诺列加因此惹恼了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