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一个人一天也不能没有理想,但凭侥幸,怕吃苦,没有真才实学,再好的理想也实现不了。——蒙哥马利

经典故事

从不被嘲讽击倒

蒙哥马利小时候,有一次他把妈妈的鱼缸给打破了,妈妈非常喜欢这个鱼缸。

蒙哥马利的妈妈火了,就尖声地骂他,骂他什么呢?除了当炮灰,你将来什么也做不成,做不来。

这两句话深深地刺伤了蒙哥马利,他一直到死都没有忘记这两句话。

蒙哥马利说,我的母亲说对了一半,我的确开了炮,而且不只一门,但是我没有成灰。

我童年时吝啬的母爱所带来世人对我的嘲笑、蔑视的刺激,形成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天赋的智慧,没有这种品质,我不会成为后来的蒙哥马利。

用有效的方式鼓舞手下

1941年,蒙哥马利担任第五军军长时,要求全体参谋人员每周必须抽一个下午进行长跑锻炼。

军里的一位胖上校去找医生,说如果要他跑步,那就等于要他的命。于是,医生带着他去见蒙哥马利,建议让他免了。

蒙哥马利问他是否真认为跑步就会让他送命,那位上校回答说:“是的。”

于是,蒙哥马利就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就想到会死,不如现在就跑步。这样他的职务就能容易而且顺利地被人接替。

如果军官们在战斗打响、一切都是闹哄哄的时候死去,那总是件麻烦事。结果,那位上校参加了跑步训练,不仅没有死去,而且活得更好。

善待自己的士兵

蒙哥马利在第五军军部时,有一个高级军官餐厅,军直属部队的资深上校和准将们都在那里与军长共同进餐。

由于蒙哥马利在1939年那场大病后滴酒不沾,并且习惯于把喝晚酒的人都看做是酒鬼,没有人敢在饭前当着他的面公然喝酒。

但是,他们在餐厅外的通道上装置了秘密小房间,晚餐前偷偷溜进去喝上一两杯。

蒙哥马利的参谋长辛普森觉得这样干不太好,于是对蒙哥马利说:“报告军长,你知道我喜欢在晚餐前喝上一两杯酒。如果我在前面接待室摆一个酒吧,你会不会介意?”

蒙哥马利看了辛普森一眼说:“我当然不反对。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过,你可别拉我同你们一起喝。”

听到军长的回答,周围的面孔都泛起了兴奋的红光。片刻之后,接待室里就摆起了酒桌。

真诚对待自己的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蒙哥马利接到通知,被告知他已经被任命为英国占领军司令和盟国管制委员会英方委员。

1945年12月,蒙哥马利视察英占区的一个难民营。他告诉难民营主管人由珀金斯上校说,他想了解进难民营的整个程序,并说:“你必须把我当作新来的难民。”

由金斯告诉他说,接收难民时,第一步是往新来的难民的袖管和裤管里放滴滴涕粉。

听到这里,蒙哥马利的热情开始消失了,就说:“你可以省掉第一步,让我们到第二步吧!”

蒙哥马利彻底地检查了难民营的工作,并向管理人员和难民问了许多尖锐的问题。

后来,在讨论难民遣返旅途补助费的问题时,他表明他比大多数工作人员都更了解德国马克在战后混乱形势中的价值。

用幽默打破尴尬气氛

蒙哥马利访问苏联,在斯大林为他举行的宴会上,为了打破席间有点呆板乏味的气氛,蒙哥马利决定跟莫洛托夫开个玩笑。

蒙哥马利问起莫洛托夫在纽约的生活,并说:“显而易见,你早上的时间是花在盘算如何在上午挫败对手方面,下午的时间则用在挫败对手的活动中,晚上则跳舞和饮酒。所以,很显然,政治家们并不工作。”

这番话使斯大林非常高兴,却使莫洛托夫如坐针毡。

真诚崇拜毛泽东

“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是英国最著名的元帅,他的反共意识很浓。但是,这个极端反共的人士却对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心悦诚服。他甚至把美国的“二战”名将巴顿比作萤火虫,把毛泽东比作太阳。

据有关资料记载,从1946年开始,蒙哥马利曾用了十多年时间研究世界战史,特别是中国战史,他最后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说出了让西方世界震惊的话。

蒙哥马利发自内心地告诉世人:

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战略家是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两千年来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

毛泽东极少亲临前线,只待在延安的窑洞内和西柏坡的平房里,用一封又一封电报指挥千里之外的部队作战,总是每战必克。韩战发生以后,他也是这样待在中南海指挥着异国他乡的战争。

令蒙哥马利惊叹不止的是毛泽东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居然连最简单的枪支都看不明白,更不用说用于韩战的苏制武器了。而多管自行火箭炮“喀秋莎”,他就更看不明白了。

从1958年起,蒙哥马利曾多次来中国。他说目的只有两个:首先是看望他最崇拜的毛泽东,然后是考察毛泽东缔造的军队为什么服从性和主观能动性都那么优秀。在周恩来的安排下,蒙哥马利不仅与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交谈,还陆续访问了中国军队的诸多将帅。

他回到英国后感慨地对记者说:“毛泽东麾下名将如云,天才云集,我奉劝自由世界千万不要跟他们打仗。”

1960年6月12日,蒙哥马利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了《我同毛的会谈》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称赞了中国人民的干劲,要和平、不侵略,50年内大有可为。并说中国革命是正确的,不可避免的。中国军队给他印象“太深刻”了,有“充分的高素质的人员供应”,民兵组织遍及全国,因此,入侵中国,一定“要大倒其霉”。

年谱

1887年11月17日,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出生在伦敦肯宁顿圣马克教区牧师寓所。

1889年,蒙哥马利的父亲被任命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主教,全家便搬到那里。

1901年,蒙哥马利随父母返回伦敦,并于次年1月进入圣保罗学校读书。

1907年,19岁的蒙哥马利进入桑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实现了他想当一名军人的愿望。

1908年9月19日,蒙哥马利被分到皇家沃里克郡团。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任师司令部中校一级参谋。

1920年1月,蒙哥马利跨进坎伯利参谋学院的大门,同年12月毕业后,参加爱尔兰战争。

1926年1月,被调回参谋学院任教官。

1930年,陆军部选派他担任步兵教令的重编工作。

1934年,被任命为奎达参谋学院的首席教官。

1937年,调任第九步兵旅旅长,因带兵有方,得到当时南部军区司令韦维尔的赏识。

1938年10月,任驻巴勒斯坦第八师师长,参与镇压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暴动,被晋升为少将。

1939年8月,调回国内接任以“钢铁师”著称的远征军第三师师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哥马利率第三师随同英远征军横跨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

1940年5月,德军闪电袭击西欧时,他与法、比军队并肩作战,后被迫随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

1941年,先后任第五军、第十二军军长。12月又升任东南军区司令,负责选拔、调整、培养各级指挥官,严格训练部队,提高军事素质。

1942年,蒙哥马利奉命飞往开罗指挥第八集团军。

1943年7月,蒙哥马利率英军在西西里登陆。9月至12月,协同美军实施意大利战役,进军意大利半岛。

1944年1月,调任盟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司令,参与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计划制订工作,负责指挥盟军全部地面登陆部队。

1944年6月,率领第二十一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此后转战西北欧,参与指挥了阿纳姆战役和阿登战役。

1944年9月1日,蒙哥马利被晋升为元帅。

1945年3月,他指挥第二十一集团军横渡莱茵河进入德国本土,之后便日夜兼程,向波罗的海进发。5月,驻荷兰、德意志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

1946~1948年,任大英帝国总参谋长,受封阿拉曼子爵。

1948年10月,出任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

1949年4月,美国与西欧11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12国共同结成防务联盟,就是著名的“北约”。

1951年4月2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成立,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最高司令部司令,蒙哥马利任最高司令部副司令。

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50年的军旅生涯而退休。

1960年5月,蒙哥马利受周恩来、陈毅邀请来中国访问。

1961年9月6日,蒙哥马利再次访问中国。

1976年3月25日,一代名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病逝于伦敦汉普郡奥尔顿。享年89岁。

名言

●笔,比剑更重要。●良心是罪人的地狱。●要从已知的基础探索未来的事物。●正义占上风的地方,自由一定盛行。●我已习惯在他人的非议中做我要做的事情。●是谁在指挥这个集团军?是我,而不是他们!●谁穿上谦卑这件衣裳,谁就是最美最俊的人。●司令官与他的部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无价之宝。●军事理论的唯一方针是行动上的果断和临危时的镇静。●如果他们不信任了,那么他们还会在战场上为你浴血奋战吗?●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必须有,也应该有某种人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