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猫“怯”鼠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只老鼠,同猫一样大,危害不小。宫中派人到民间四处寻找顶好的猫来制伏它,每次将猫捉来,都被老鼠吃了。这时,恰好外国贡献了一只狮猫,这狮猫浑身上下毛白如雪。人们抱着它丢进那恶鼠横行的屋子里,关上门,躲在外面偷偷地观看。只见狮猫蹲伏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过了好久,那老鼠才慢慢地从洞子里爬出来,它一发现猫,便
大怒地向猫扑过去。猫避开它,跳上案几。老鼠也跟踪跳上去,猫又一跳而下。就这样反反复复,总共不下百余次。大家都以为猫胆小害怕,是个没有能耐无所作为的家伙。不久,老鼠跳跃奔腾渐渐地动作迟缓了,挺着个大肚子一起一伏,仿佛在喘着粗气,只得匍匐在地上稍稍休息片刻。这时,狮猫就飞快跳下,伸出两只利爪狠狠揪住老鼠头顶上的毛,咬住老鼠的脑袋。那狮猫同老鼠扭成一团,猫儿“呜呜”地叫着,老鼠发出凄厉的“啾啾”声。大家急忙打开门一看,原来鼠的脑袋早已被猫嚼碎了。这时人们才知道狮猫避开老鼠,并不是胆怯,而是等待老鼠疲惫的时机。那老鼠奔来它就跑开,那老鼠跑开它又去挑逗。狮猫就是用的这种智谋哩。
啊!那些凭一时之气,拔剑与人争斗的莽汉,与那骄横暴躁的老鼠又有什么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