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匠人(布依族)
从前有个医生,常常帮人把脉治病,日子久了,他嫌这手艺麻烦,想另找个便当的活干,走到森林边,遇着个木匠,手里拿着斧头,站在一棵大树下发呆。他上前问:
“伙计,你在这里做哪样?”
“唉,干我这行,天天上山砍树子,锯板子,起房子,实在累呀,我想另找个轻巧的手艺哩!”
医生与木匠坐在树下,越聊越合心,便决心共同去找轻巧的活路。
走不久,又遇到个铁匠,肩挑风箱铁锤,站在一间茅棚前发愁。他们上前问:
“伙计,你在这里做什么?”
“咳,干我这行,天天叮叮当当,打锄头镰刀,实在苦呀,我想另找个轻松的手艺哩!”
医生、木匠、铁匠的想法都一样,三人又一同上路找便当的活干。他们走了一山又一山,走了一日又一日,遇到了瓦匠、篾匠、补锅匠、弹花匠……一共七十二人,七十二样行业,说来都是一条心,都是要去找便当的活。
一天傍晚,他们走到寨边的一棵大榕树下。传说这是棵神树,树枝像把撑开的大伞,遮天盖地,树根是空心的,里面刚好容纳七十二人。他们在这神树里过夜。
第二天刚好过“六月六”,家家都拿粽粑来敬神树。
有个粽粑很大,七十二人一起吃这个大粽子。吃着吃着,他们都慢慢变小了,吃了半个月,才抠到粽心包的腊肉。他们把粽子吃空了,钻到里面去住。他们想,这项活真轻松,光是坐吃坐玩,真舒服呀!
有天晚上,突然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洪水把这个大粽子连人一齐冲到大河里去了。有条鲤鱼顺水游来,看到这个粽子,就一口吞下肚去。他们在鱼肚子里,又闷又热,担心不能活着出来,真后悔出来找便当的活路,才落得这个下场。
雨过天晴,一位老者到河边钓鱼,守了一夜,一条鱼也钓不到,正准备回家,一抽鱼竿,钓着一个很重的东西。老者慢慢拉到面前,见是一条大鱼。他解下腰刀,剖开鱼肚,突然发现鱼肚里有很多小人。这正是七十二个不同行业的匠人。他们在鱼肚里闷了两天,这时见到光明,呼吸了新鲜空气,又变成了大人。他们十分感谢老渔翁。
老渔翁问:“你们为什么钻到鱼肚里?”
“我们因偷吃了神树的供果———粽粑,被洪水冲到河里去了。”大家一起回答。
老渔翁又问:“你们为什么要去偷吃供果呢?”
大家又说:“我们见到那个粽粑又大又好吃,就去吃了。”
老渔翁说:“你们都是有手艺的匠人,还想贪图便宜,这就不对了!”
老渔翁劝他们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手艺特长,不要怕困难。他们正在交谈时,一只老鹰在天空盘旋,看见地上这尾大鱼,口水直淌,也想下来抓点儿便宜的鱼吃。老鹰突然猛冲下来,没有抓到鱼,却把老渔翁头上的毡窝帽抓走了。
这顶毡窝帽里,装有老渔翁多年积累下来的银钱,突然被老鹰抓去了,老渔翁心里十分难过,大家说:
“老渔翁,你救了我们的命,现在你落难了,我们一定要帮助你找回那顶毡窝帽。”
老渔翁带着这帮匠人,翻山越岭,爬上一座山顶,快要抓到老鹰了,突然,老鹰使劲儿扇动翅膀,立即起了大风,刮得天昏地暗,大家睁不开眼睛。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大家睁眼一看,老鹰已经飞到南天门。它下了一个蛋,堵住南天门,就上天去了。
老渔翁昂头望着南天门,正在思索,有一位匠人说:“我们七十二个能工巧匠,大家一齐出主意,一定能够上到南天门,把毡窝帽拿回来。”
大家连说:“好!好!”
这时老渔翁说:“南天门很高,要搭一架天梯才上得去。这架天梯怎么搭呢?”
铁匠接过话说道:“要搭天梯,就得先砍木料、竹料,我打几把斧头、篾刀好用。”说完架起炉盘,叮叮当当几下,打出了斧头、铁锤、钢钎、篾刀……
有了工具,木匠砍了木料做成了天梯架子,篾匠用竹篾把踏杠拴牢……七十二人个个出手艺,天梯不久就搭成了。大家商量,叫老渔翁在山顶扶着天梯,七十二个匠人顺着天梯爬到了南天门。
老鹰蛋把南天门堵得很紧,怎么也推不开。石匠说:“我来把它打破!”取出铁锤和钢钎对准蛋壳乒乒乓乓敲起来。蛋壳打破了,蛋清蛋黄全流出来,泥水匠连忙用瓦刀把它们分开,蛋清流成一股,蛋黄流成一股,流了七天七夜,后来蛋黄流过的地方变成了红水河,蛋清流过的地方变成了清水江。
七十二个匠人进了南天门,找到老鹰,要回毡窝帽,还给了老渔翁。
老渔翁说:“看!你们七十二人发挥自己的手艺特长,做好了这件事,可见七十二行,行行都少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