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管的来历
1971年的一天,美国戈尔公司的创办人戈尔和几个朋友在山坡上滑雪。戈尔无意之中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小段性能优良的“塑料王”管子拉了拉。
“那是什么?”有位医生问。戈尔向他介绍了“塑料王”的优良性能。医生马上认识到它的价值:“可以把它和猪的心血管联起来。下一步就用于人造血管的试验。”
1975年,医生发现一个病人的动脉接了“塑料王”管子之后,管壁上长了个气泡泡。显然这是人造血管的强度不够,经受不了血的压力,如让气泡泡继续扩大,就会影响病人的生命。他马上找来戈尔帮忙解决问题。
“这应该怎么办呀?”戈尔公司的职员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位职员说:“在管子的表面再敷一层膜,就可增强管子的强度。”
按照这个办法一试,果然灵验。此后,戈尔公司的科技工作者经过20多次的实验,终于制造出了人造血管。
117变成11.7引出的发现
1977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园艺学教授里斯,带领着学生用切碎的苜蓿叶作基肥,把它施在番茄地里,要求每公顷施117千克。有一位学生把117看成了11.7,这样在一块一公顷的地里只施了11.7千克苜蓿叶。
事后,这位学生才告诉了老师,但已无法补救。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收获的季节,仅施了11.7千克苜蓿叶的那一公顷番茄地,与每公顷施117千克苜蓿叶的番茄地一样,都增产了1吨多。
“真是怪事。”里斯陷入了沉思,“苜蓿是豆科植物,单靠它含的氮、磷、钾是不会有这样大的增产幅度的。或许它里面含有另一种能起高效作用的物质?”
于是,里斯教授着手试验、分析、研究苜蓿中的化学成分,发现了一种白色鳞片状的结晶物质,进行测定,终于揭开了它的“庐山真面目”。它是42年前发现的三十烷醇,人们一度把它作为一种有机化学试剂使用。研究发现,三十烷醇是一种神奇的无毒植物生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