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终结

回顾托尔斯泰的一生,让人觉得就像是一场战斗,他把生命中全部的力量、所有的善良与罪行都投入到这场兼具光荣和悲剧的战斗中。

生命中的最初是令人迷醉的放任和自由,被爱情变得狂乱与魂不1守舍,以及婚后最初日子里的平静。此时的他正是被爱情、艺术、大自然的结晶——《战争与和平》等吸引着:

“有些人长有一双健壮的翅膀,但因为未泯的凡心而坠落到人间,折断了翅膀,譬如我。然后,他们继续扇动着已经折断了的翅膀,想要继续高飞,但结果一次又一次地跌落下来。翅膀终有痊愈的一天,而我仍将展翅高飞。但愿上帝能帮助我!”

生命的终结 - 图1

上面这段话写于最可怕的暴风雨时代。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摔倒在地,折断了翅膀。然而,他一次又一次地展翅高飞,将理智和信念作为自己的翅膀翱翔,一次又一次地飞向深邃的天空。但是,他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

即使如此,他在毅然满怀热情地舍弃之后,又开始满怀热情地生活。他开始为生活而痴狂,为生活而沉醉。他已不仅仅满足于在小说中塑造几个典型人物,而是开始无情地抨击所有的高大的偶像、虚伪的宗教、科学、艺术、国家、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平主义、平民教育、慈善事业等等。

从古至今,这个世界上出现过许许多多伟大的思想上的先锋,他们像先驱者约翰那样对已经腐败的文明进行诅咒。最近的一位先锋是卢梭,他热爱大自然,对现代社会充满了仇恨,珍惜独立,对基督教的伦理道德和福音书大加推崇。托尔斯泰自称卢梭是他的老师。他说:“我的内心被卢梭的文章中的许多地方深深打动,让我觉得这些文章好像就是我写的一样。”

但他们两个人还是有许多不同的。托尔斯泰的基督教精神显得更加纯粹!日内瓦人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生命的终结 - 图2

“永恒的上帝啊!天底下只有一个人敢对你说:‘我要比那个人强上很多!’”

他还略带挑战地对人们说:

“我可以毫无畏惧地大声宣布:谁要是敢说我是一个不诚实的人,他自己便是一个该死的东西。”

而托尔斯泰却为自己以前生活中所犯过的“罪过”痛哭流涕:

“我感到自己承受着地狱般的痛苦。我想起了以前自己做出的所有的卑鄙的行径。这些回忆始终跟随着我,让我难以平静。一般人都会遗憾自己死后记忆就会消失,其实这样该有多好啊!假如死后还能回忆自己在人世间犯过的罪过,那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

在卢梭的背后,在天鹅岛铜像的四周,人们看到的是日内瓦的圣彼得和加尔文的罗马。而在托尔斯泰的身上,人们见到了虔诚的教徒、朝圣者。童年的托尔斯泰曾被他们的眼泪和真诚的忏悔感动不已。

托尔斯泰和卢梭有一点还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社会的反对。但是,在托尔斯泰生命中最后的30年中,他还进行过另外一场战斗,那就是头脑中两股最强的力量的战斗——爱情和真理之间爆发的一场惊心 2动魄的战斗。

真理——“这个能看到你灵魂深处的目光”,这双能看透一个人内心的、明亮的、灰色的眼睛……真理是托尔斯泰最早的信仰,也是他艺术的皇后。

“在我的著作中出现的女主角,我用全部身心爱着的,过去、现在、将来、永远美好的女主角就是真理。”

生命的终结 - 图3

但没过多长时间,“残酷的真理”已经不能满足他了,真理在他心中的位置被爱给取代了。爱是他童年时代里的生命本源,是“他灵魂的自然境界”。在1880年,他的思想发生混乱的时候,他也没有舍弃真理,而是用爱向真理敞开了大门。

当爱深入到真理之中时,他中期作品唯一的价值便体现在此,而他的现实主义与福楼拜的现实主义的区别也在此,因为福楼拜对他小说中描写的主人公做到了尽量不去爱。如此一来,不管福楼拜有多伟大,但他总缺少光明!自然的阳光还不够,还必须要有心灵之光。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当人们用自己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时候,即使在最坏的人的身上,也能发现爱他的理由,并且让人们感觉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兄弟般的感情。通过爱,托尔斯泰参透了生命的本源。然而,这种关系很难维持。有的时候,生命中的痛苦和悲凉让人难以承受,简直变成了一种对爱的挑战,为了使爱和信仰得到挽救,只好让信仰凌驾到社会之上,结果产生了脱离了社会的危险。而这位天3赋异禀、注定能见到真理的人该怎么办呢?在他的晚年时,他用锐利的目光发现了现实的恐怖,可一颗热忱的心仍然继续在等待着和证明着爱的存在。眼睛看到的和心中所想的总是处于矛盾之中,托尔斯泰心中的痛苦又有谁能说得出呢?

生命的终结 - 图4

要真理,还是要爱?这是一个让人两难的选择。而通常的解决方法会既牺牲了真理,又牺牲了爱。

托尔斯泰从来没有背叛过这两种信念中的任何一种。在他成熟时期的所有作品中,爱变成了真理的火炬。而在他晚期的作品中,爱变成天空中的光,将人生照亮,可是已经不再和人生融合在一起。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复活》中发现:现实被信念控制着,但信念始终在现实之外。每当托尔斯泰对他所描绘的那一张个别的脸进行审视时,这些人物形象便显得平庸和软弱,可是当他进行抽象的思考的时候,这些人物形象便变得像圣洁的天神一样。

他的生活也出现了这种矛盾,就像他的艺术一样,而且比艺术要严重。虽然他知道爱让他做什么,但他的行动总是和爱背道而驰。他不是按照上帝的规定来生活,而是按照社会的习惯来生活。以爱为例,怎样才能把握住爱?爱有千万种面目,千万个种类,让人不能轻易识别。到底是家庭的爱,还是全人类的爱呢?……直到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他依然在这些选择中彷徨。

生命的终结 - 图5 生命的终结 - 图6

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他没有找到。尽管让那些骄傲的知识分子去轻蔑地为他下结论吧。的确,他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也找到了真理,而且信心十足地牢牢握在手中。对他们而言,托尔斯泰显得十分弱小,而且多愁善感,不足4为训。确实,托尔斯泰不是他们可以用来效法的对象,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生命力。托尔斯泰既不属于那些心存虚荣的精英,不属于任何教会组织,不属于法律专家的一派,也不是一名有着这样或那样信仰的法利赛人。然而,他是自由基督徒最崇高的典5型,用尽自己的一生去实现一个越来越远的理想。

托尔斯泰和那些思想上的特权者无话可说,他愿意把话说给普通的人听,他是我们的良知。他讲出了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想法和心声。对我们而言,他既不是一位骄傲的文学大师,也不是一位高高坐在艺术和智慧宝座上的傲视一切的天才。就像他的信中对自己称呼的那样,他的名字既美丽又温馨,那就是“我们的兄弟”。

生命的终结 - 图7

阅读思考

1.托尔斯泰为什么是“我们的兄弟”?

2.我们从托尔斯泰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词语积累

魂不守舍 惊心动魄 天赋不足为训 典型

注解:
1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2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自然赋予;生来就具备。
4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5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

阅读反馈

生命的终结 - 图8

一、选择题

1.天生一副运动家骨骼的人是谁?( )

A.贝多芬 B.托尔斯泰 C.米开朗基罗 D.爱因斯坦

2.贝多芬的父亲从事什么职业?( )

A.厨师 B.男高音歌手 C.男仆 D.音乐家

3.米开朗基罗出生在哪里?( )

A.卡普雷塞 B. 罗马 C.开罗 D. 上海

4.《摩西》是谁的作品?( )

A.拉斐尔 B.达·芬奇 C.尤利乌斯 D.米开朗基罗

5.《战争与和平》是谁的作品?( )

A.巴尔扎克 B.雨果 C.托尔斯泰 D.大仲马

6.托尔斯泰的妻子是谁?( )

A.贝尔 B.安娜 C.塔基杨娜 D.亚历山德

7.托尔斯泰死于何时?( )

A.1910年11月20日 B.1910年11月21日

C.1910年11月22日 D.1910年11月23日

二、简答题

8.谈谈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

读后感

写作要求:阅读完本书后,请小读者写出读后感,字数在150字左右。

指导教师评语:__

教师评价:优______

编者寄语

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希望小读者们能够从书中汲取力量,勇敢地去面对挫折与困难,并将书中的几位杰出的人当成榜样,从他们的鼓励中获得满足,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