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神秀——仙都
仙都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以观光、避暑休闲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仙都也是一个山明水秀、景物优美、气候宜人的游览胜地。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
仙都风景区自隋代起闻名于世分布于东西的练溪两岸,由鼎湖峰、芙蓉峡、倪翁洞、小赤壁、姑妇岩、朱潭山、步虚山等景点组成。
鼎湖峰景点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鼎湖峰,又称“天柱峰”,它东靠步虚山,西临练溪水,状如春笋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人们常谓“天下第一峰”。
鼎湖峰顶有小湖,湖周苍松翠柏掩映。相传轩辕黄帝曾置炉于峰顶炼丹,丹成黄帝跨赤龙升天时,丹鼎坠落而积水成湖,故名鼎湖。至今无路可攀登,仅有药农架绳索飞渡峰顶采药。
白居易有诗记载:
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
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鼎湖峰旁依偎着一小石峰,俗称“小石笋”,酷似慈母抚娇儿,又名“童子峰”,意境绝妙。紧靠鼎湖峰的步虚山,山上多奇石,山腰多石洞,人们沿山谷中蜿蜒的盘道,可上山巅,上有一亭凭栏可近观鼎湖峰,远眺仙都山光水色。
芙蓉峡从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千米,渡溪入山谷,两侧峭壁通体漆黑,整座山体又如钢铁铸成的石城堡。越往里走,峭壁越高,山谷越窄。最狭处,中裂如门,仅容一人穿过,故叫“铁门峡”。
芙蓉峡峡石呈铁色,全长约数十米,两面陡壁耸峙,俨如一条通天夹弄,让人顿感深谷清幽,心情静寂。
入内又是一洞天,四周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坞内有屋基一座,是明代高人结庐隐居的遗址。
倪翁洞又名初阳谷,位于鼎湖峰西练溪边的初阳山上。相传老子的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
洞中留有唐、宋、元、明、清、近代和现代文人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由时任缙云县令、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
倪翁洞景区内的独峰书院位于好山山麓,面临好溪,是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学的纪念地。
公元1182年,晦庵朱熹持常平节上疏劾台守未报,巡历到缙云县,徜徉于仙都山,以伺朝旨,有“于此藏修”之语。同时,作《追和徐氏山居韵》七绝一首:
出岫孤云意自闲,不妨王事任连环。
解鞍盘礴忘归去,碧涧修筠似故山。
独峰书院,建筑风格属晚清,核心部分为三间三进,左右厢房二十间,南北对称,由卷洞圆门和小门相连。其间花园、天井、围廊浑然一体。院内有椤木石楠、银杏、桂树、山茶、金钱松、芭蕉等名花名木。
倪翁洞向东过溪,绝壁陡峭,东西横亘长数千米,石壁下部呈赭红色,犹如焰火烧过,故称“小赤壁”。悬崖中有一天然栈道,长数百米,称“龙耕路”,沿着山腰的悬崖峭壁,横嵌着一条天然石廊,俗称“白蛇路”。
相传,当年刘秀遇难,追兵将至,突然一条鳞光闪烁的蛟龙飞速从岩壁间穿过,开出路来使他脱险,故又称“龙耕岩”。
这里有虎迹岩、八仙亭、“晨炊玉甑”和仙榜岩等景观,前面还有许多嶙峋的怪石散落在练溪水中,形成溪中有岛,岛中有水,似岛非岛,似湖非湖的小蓬莱。
仙都胜景“姑妇岩”,也叫“婆媳岩”。姑岩略低,面朝北,酷像佝偻僵坐的老婆婆。不论从哪个方向观看,无不惟妙惟肖。妇岩与姑岩对峙,像有身躯而无头首的年轻媳妇,似穿连裙长服,亭亭玉立。
同时在姑妇岩隔水的山巅又可看到另外两块岩石相偎挺立的仙释岩,俗称“舅轿岩”。
初阳山也称旭山,顾名思义,早上阳光最早可照到而得名,它在好山之前,青塘之东。山上一亭,名“初阳”。
亭上有联:
七娇登碧岭披云对镜施粉黛;
王老浴初阳海水忘旭醉蓬莱。
山中有初阳谷、斗山洞天,山下有君子石、青莲石、半壁池、曲泉、洄濑桥、雪霞岭、问渔亭、独角亭、三角亭等。
朱潭山位于仙都景区,主要景点有仙堤、晦翁阁、九龙壁和超然亭等。仙堤两边杨柳婆娑,用卵石铺成的长堤既浪漫又多情。
仙堤上有座四角攒尖的望峰亭和旁边的水榭,既点缀了风景,又是摄影的最佳取景点。从这里看,岸上的鼎湖峰伟岸挺立,水中的鼎湖峰倒影婀娜多姿,随波摆动。
当夕阳的余晖洒上一片金色,岸上与溪中的鼎湖峰都更加美丽动人,宛如天上的琼楼玉宇。
晦翁阁是一处在岩洞内人工修建而成的半边亭阁。亭阁是木结构制造的,两亭角飞翘于洞窟之外。
洞窟名晦翁洞,后山即为晦翁岩,山脚好溪溪阔水深,人称“朱潭”,相传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憩于此,这里的景点均以朱熹的姓与号来命名的。
晦翁岩高达几十米,南北延伸数百米,悬崖碧潭,古洞幽趣。古树遮天,是仙都又一寻幽探胜的好去处。晦翁岩后山岙,环境清幽,多连理树,是理想的恋爱定情之地。
在水边有一端奇特的岩壁,人们称“九龙壁”。
这是一条带状的层状节理地质构造。整条节理带整体与溪水面几近平行。节理带中洞窟高低、深浅不一。因节理带处于悬崖峭壁间,凝灰岩性岩层状分明,起伏弯曲,横生凹凸,如无数条虬龙盘石潜伏,故称九龙壁,又名龙崖。
溪边有一座四角单檐攒尖顶亭,叫超然亭,意思是超然物外,心游闲云。木质结构,红柱青瓦。该处东可远眺日出,北可近观天师洞,南可望鼎湖峰雄姿。要领略朱潭山的魅力,应坐下来慢慢感受,体验它天然的宁静、清新与质朴。
步虚山是鼎湖峰的后山,它是东西走向,东接高天坪,西为石笋漏,南为下官坑,北俯板堰。它的西头原与鼎湖峰为一体,形成于白垩纪晚期,后经流水的冲刷和寒暑的风化,才慢慢自然崩塌分离,形成许许多多尖柱状的石柱。
元《仙都志》记载:“步虚山,在仙都山前,正与玉虚宫相对,叠嶂倚空,群峰掩映,……古老云黄帝尝炼丹之所。”
北宋铁面御史衢州赵忭有诗云:
妙峰高处即仙居,多为朝真作步虚。
却是清风明月夜,一声倾听属樵夫。
在步虚亭下悬崖陡壁间,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远眺如蚁巢,近看如蛋窝,有的直径不逾一寸,有的足有两三尺;个个坚硬似铁,油黑发亮,其重异常。
这大大小小石蛋之间,组成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洞壑。由于地处高踞云空的峭壁之上,并且无藤蔓可攀,是蝙蝠栖息的地方,故称蝙蝠洞。人们以为这就是登天入仙之处,故也叫“凌虚洞”。
拓展阅读
相传,在唐天宝年间有许多缤纷彩云回旋于此山,山谷乐声震天,山林增辉。当时有刺史苗奉倩上报玄宗。唐玄宗听后惊叹地说:“这是仙人荟萃之都也!”并亲自写下“仙都”两字。仙都盛名由此传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