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胜地——庐山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是世界级名山。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
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缭绕。山体呈椭圆形,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展现了庐山的无穷魅力。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江西罕见的壮丽景观。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庐山虽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但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夏季凉爽,云海弥漫,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的主要景点有牯岭、汉阳峰、锦绣谷、仙人洞、秀峰、大天池、五老峰、庐山瀑布和庐山云雾等。
牯岭是庐山的中心,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是一座桃源仙境般的山城。牯岭原名牯牛岭,因岭形如一头牯牛而得名。
这座钟灵毓秀的山城,以牯牛岭为界,分为东西两谷,地势平坦,峰峦葱茏,溪流潺潺。青松、丹枫遮天蔽日。
近千幢别墅依山就势而筑,高低错落,潇洒雅致,点缀在万绿丛中,与周围环境十分和谐,为国内少有的高山建筑景观。
汉阳峰是庐山第一高峰。据说,在月明风清之夜,站在峰巅上,可观汉阳灯火,故而得名。
汉阳峰峰巅上,有一方形石台,名为禹王台,为大禹治水登临处。每当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登此台眺望,江汉倒悬,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概。
汉阳峰南为紫霄峰、东北有小汉阳峰、西北乃一峡谷,系张性断层,是庐山较大的山谷之一,名“康王谷”。相传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千古佳作《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就是以此谷为原型。
谷的末端有一飞瀑,史载“谷帘泉”,传说诸葛亮见此瀑大为惊叹。
锦绣谷是自天桥至仙人洞一段秀丽的山谷。相传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采撷花卉、草药处。这里四季花开,犹如锦绣,故名。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诗写道:
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做主人。
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仙人洞为庐山著名景点之一,位于锦绣谷的南端,有参差如手的“佛手岩”。在佛手岩的覆盖下,一洞开为仙人洞,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称“一滴泉”。
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至清朝,佛手岩成道家的洞天福地,改称仙人洞。
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使仙人洞景点名扬四海。
秀峰是香炉峰、双剑峰、文殊峰、鹤鸣峰、狮子峰、龟背峰、姊妹峰等诸峰的总称。
鹤鸣峰下,坐落着被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秀峰寺。秀峰寺原名开先寺,后经康熙皇帝手书“秀峰寺”,从此改为秀峰寺。
大天池位于庐山西部的天池山顶,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门涧,东瞻佛手岩,西眺白云峰。二水萦回,四山豁朗。此处原建有天池寺,现已废。但原寺前呈长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灵如玉。
昔天池寺寺西有一半月形的拜月台,因供奉文殊菩萨而得名“文殊台”。文殊台为石木水泥混合结构,石室五楹,上有平台。
登台眺望,山峦突起,群峰相连,远波明来,极富野趣。尤其是月色朦胧之夜,闲坐台上,眼前深谷中经常会出现点点如同灯光般的亮点,由少渐多,时大时小,时聚时多,时隐时现,闪闪烁烁,人称“佛灯”。
明代著名理学家王阳明就曾于一个月暗星稀的夜晚,卧此台上,看到了这样的奇异景象,并以诗记之:
老夫高卧文殊台,拄杖夜撞青天开。
撒落星辰满平野,山僧尽道佛灯来。
天池山脊上耸立着一座宝塔,塔四周布满了漫山遍野的青松。微风起时,松涛起伏,它颇似一杆乘风破浪的船桅,荡漾在翠波碧浪之上。
塔为一阁式石塔,五层六面,建于宋建炎年间。塔西有一石质方台,名天心台,为林森所建。台下有硕大卧石,平滑如镜,上镌“照江崖”字样。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座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座山峰统称为“五老峰”。
庐山瀑布主要是由开先瀑布、三叠泉、碧龙潭、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是我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开先瀑布位于山南地区,是庐山最有名的瀑布。因这里原有开先古寺而得名。瀑布分两股,东瀑在双剑峰和文殊峰之间奔流而下,由于崖口狭窄,瀑水散成数绺,形如马尾,故称马尾瀑。西瀑从鹤鸣峰和香炉峰之间的高崖上落下,气势雄伟,名香炉瀑。两瀑会合于青玉峡,下注龙潭。
当年李白游览至此,仰观巨瀑如从天而降,心神激荡,触景生情,写道: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篇传诵千古,使瀑布声名益著。
碧龙潭瀑布位于庐山牯岭的重岩幽林中,即王家坡瀑布。这个瀑布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由一个砍柴的樵夫发现的,此后人们争相观赏,被视作山北绝胜。
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直入潭中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如抖腾长空,万斛明珠,九天飞洒。
碧龙潭的水来自梭子岗北麓,由于这里层岩叠石,水流一路逶迤环绕。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
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静坐潭边,听古道落叶,宿鸟鸣涧,自然升起远离尘世、超凡脱俗之感。大雨初过,隆隆不尽的闷雷声回荡在密林之中。
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古书中记载:
乌龙潭凡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下潭稍平夷。
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像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
庐山云雾景观是庐山一大奇景。
由于庐山四面山岭耸立,南依鄱阳湖,北傍浩瀚的长江。大江大湖蒸腾大量不竭的水汽,形成滔滔的云雾涌向庐山,水汽一旦碰上空气中的尘埃,就成了小水滴。
数不清的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因此山中云气出没无常,诸峰忽隐忽现。瞬息间云海密布,弥漫山谷,咫尺之间不能辨物。
当峡谷中向上吹的风力比水滴往下降的重力大的时候,水滴就随风往上飘了。
这种“雨自下而上”的奇特现象就出现了。
春夏之交,由于水气多,季风变换,群峰经常云遮雾罩,烟霞弥漫,天气忽晴忽阴,变幻莫测,云雾也诡谲奇特,变化多端,整个庐山隐现在虚无缥缈之间。
拓展阅读
传说,在周威烈王时候,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庐山学道求仙的事为朝廷所获悉。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都不回应。后来,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了。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