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晚照——骊山
骊山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靠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最高峰九龙顶,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故而得名。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公元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等。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
骊山是我国名山之一,是唐代华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山势峻峭,断层地貌别具一格,其森林景观独具特色,有千亩侧柏林、骊山拧拧柏、八戒显形树等。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在骊山均留下烙印,古迹遗址星罗棋布,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离宫别墅皇家风范,地热温泉极具魅力。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的骊山北麓,它南依骊山的层峦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秦始皇陵陵园依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分内城垣和外城垣,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
陵区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
秦始皇陵以其规模宏大,埋藏丰富著称于世。古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我国秦始皇陵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地下宫殿是秦始皇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多处。
秦始皇陵共发现十座城门,南北城门与内垣南门在同一中轴线上。坟丘的北边是陵园的中心部分,东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东西两侧还并列着四座建筑遗存,有专家认为是寝殿建筑的一部分。
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我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由此埋葬在地下2000多年的宝藏得以面世,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兵马俑坑现已发掘三座,俑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排列,坑内有陶俑、陶马8000多件,还有40000多件青铜兵器。坑内的陶塑艺术作品是仿制的秦宿卫军。近万个或手执弓、箭、弩,或手持青铜戈、矛、戟,或负弩前驱,或御车策马的陶质卫士,分别组成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
鸡上架位于石瓮水潭处攀援西行,是从东绣岭通往西绣岭的一段险道。要想上行,必须手足并用,盘旋而上,如同鸡上架一般,故而得名。
牡丹沟沟中有泉,称“美泉”。据说,用这股美泉浇灌的牡丹,花色特别娇艳。
金沙洞是唐玄宗和杨玉环在骊山的一个秘宫,俗称幽洞,是他们避开众人独自秘密会聚的一个山洞。明英宗正统年间,书生刘瑞五探奇冒险,从而揭开了金沙洞的秘密。洞中有唐玄宗、杨贵妃及众宫娥的白玉雕像,杨贵妃腼腆羞涩,唐玄宗含情脉脉,无不栩栩如生。
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设施。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叫褒姒,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来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
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这时,褒姒看见众臣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
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无人来救,西周至此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母宫位于骊山西绣岭第二峰,这座庙宇在历史传说中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女娲而修建的。相传女娲“攥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三皇五帝均为其子孙,她又在骊山炼石补天,劳苦而功高,后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她死后,人们将其葬于骊山之阳,又在骊山上修女娲祠纪念。据记载,女娲本为骊山附近一名杰出的氏族首领,每当农历六月十三,四方群众携床单干粮,夜宿骊山,祭祀老母,这个风俗沿袭至今。
老君殿始建于唐代,老君即老子。唐高宗李治因老君姓李,并且为道教始祖,认为和其同宗,更加敬之,被认作先人,上了封号。
相传唐玄宗游幸华清宫时,两次在此梦到老君降临阁内,因此称为“降圣阁”,又称“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着白玉老君像,是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儿的杰作。
三元洞北临华清池,上通老君殿,是由骊山西门登山的第一景点,也是一处自然奇观。三元洞有几个清静幽雅的空洞,洞内奉祀着道教所尊的“天宫、地宫、水宫”三元,其最奇特之处是洞内有五个茶杯口粗细的天然通风圆洞,深不知底,昼夜生风,春夏风向外吹,秋冬风向里吹。
骊山晚照是“关中八景”之一。据说,每当雨过天晴,云开雾散,骊山似一匹青色的骏马,青翠欲滴,清晰可见,在夕阳下披上一层迷人的金色,更显得流光溢彩,妩媚动人。
石瓮谷是骊山东、西绣岭之间一处秀丽幽深的峡谷,山势险峻,沟大谷深。古语云:“绿阁在西,红楼在东。”下有剑悬瀑布千尺,水声淙淙,击石飞溅,天长日久冲蚀所就,其形似瓮,故称石瓮谷。
谷长深邃,上下曲折,幽谷奇景乃骊山奇险迷人之处。据说为八仙上天入地之通道,称登天道,有一天门、二天门和三天门。石瓮谷东边建有石瓮寺。
遇仙桥位于骊山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瓮谷中,这是一座单孔石拱桥。相传明朝一书生赴京赶考,行至此谷感其风景优美,宿于石瓮寺观景。第二天在此桥上遇到了前往蓬莱的八仙,求得指教,金榜题名,封为翰林,此桥由此得名。据有关资料考证,遇仙桥是唐代所建,距今已上千年历史,然而坚固异常,站在桥上,仰望骊山,水幔悬挂,可观赏到石瓮寺、举火楼、鸡上架等景点。
长生殿也叫集灵台,在晚照亭东,是唐代华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本来是王宫大臣们去朝元阁朝拜前,斋戒和沐浴的地方,后来成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休闲避暑之地。它的驰名也在于《长恨歌》中记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那段爱情遗事。
拓展阅读
很早以前,天的一角塌了下来,女神骊山老母来到人间补天。她的两个女儿也骑着飞马帮母亲炼石补天,可是天地间仍有一些缝隙。大女儿化成一条长堤挡住洪水,飞马化成一座大山陪伴大女儿。因飞马长得特别俊秀美丽,后来人们都亲昵地把这座山叫作“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