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朱元璋年谱
元天历元年,也就是1328年,农历八月初八,朱元璋生于江苏省盱眙县灵迹乡红庙里,乳名重八。
天历二年,也就是1329年,李善长父亲李秀才和宫员外与怀远军联合,共建江淮义军,保两淮人民安全。而后,朱元璋启蒙之师——皇觉寺长老为他起名叫朱之璋。
至正四年,也就是1344年,因水灾、旱灾、荒灾和瘟疫,半月内,父母长兄相继死亡,朱元璋无依无靠,南寻长姐无音,汪氏老母,送他入皇觉寺出家为僧。得到文德祝、武高彬二位长老传艺。
至正八年,也就是1348年底,朱元璋回皇觉寺,再次学艺。
至正十一年,也就是1351年,五月,韩山童被捕遇害,其妻杨氏与子韩林儿逃脱。颍州刘福通起义,以红巾为号,陷颍州。
至正十二年,也就是1352年,全国十四支农民军爆发起义,朱元璋投奔濠州郭子兴部队,改名朱元璋,字国瑞。郭子兴将义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同年九月,元相脱脱率十万大军攻打徐州,大将彻里不花占临淮镇,又围攻五河县城,朱元璋率兵救五河,回兵全歼彻里不花,收复临淮镇。年底,朱元璋返乡招募义士七百人参加红巾军回来,救出被赵君用、孙德崖囚困的郭子兴,小明王升朱元璋为江淮红巾军镇抚总监。
至正十三年,也就是1353年,朱元璋略定远,下滁州。张士诚起义,攻占泰州、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佑。
至正十四年,也就是1354年,元丞相脱脱大败张士诚于高邮,分兵围六合,朱元璋率兵赴援。
至正十五年,也就是1355年,小明王封郭子兴为滁王,朱元璋为副帅,郭子兴病故,由子郭天叙为都元帅。五月初五,朱元璋联合巢湖水军强渡长江,直取采石,继而又攻下太平。
至正十六年,也就是1356年,因元军降将出卖,都元帅和右副元帅遇害,汤和、蒋忠率江淮义军收复濠州。朱元璋攻打集庆,元将陈兆先所部三万六千人投降,五月初十攻下集庆。元水寨元帅康茂才领众五十万人归降。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北红巾军统领称帝,封朱元璋为枢密院同佥、中书省平章,朱元璋檄文拒之,自称江淮义军明公。
至正十七年,也就是1357年,北红巾军主力北上进攻元军,同时朱元璋以应天为基地兵分三路,陷镇江、克长兴,亲自率兵攻下宁国,扫平了东面、东南和南面的元军、张士诚、徐寿辉的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其间为解决部队缺粮问题,他命康茂才为营田使,组织将士五十万人屯田万顷,缓解征赋过重的矛盾。
至正十九年,也就是1359年,朱元璋兵克诸暨、衡州、处州等地,命宁越府立郡学。
至正二十年,也就是1360年,陈友谅攻应天,朱元璋大败之。
至正二十一年,也就是1361年,元顺帝和北红巾军龙凤帝(小明王)同时加封朱元璋为吴国公。
至正二十三年,也就是1363年,朱元璋延小明王居滁州,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停止运粮至元都。
至正二十四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建百官。
至正二十六年,也就是1366年,五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攻张士诚根据地。十二月,朱元璋遣廖永忠迎小明王于滁州,中途沉之于江,宋亡。
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1367年,徐达等执张士诚,吴亡。
明太祖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朱元璋四十一岁,正月初四,在应天府登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命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同年八月,义军占领元大都,改名为北平府,统治中国九十八年的元朝宣告灭亡。
常遇春在开平夺回传国玉玺,回大都途中,中暑而亡。胡大海征安南得胜还朝途中,中毒而亡。徐达兵出玉门,征天山,把蒙古察哈尔国赶到印度去了。
洪武二年,也就是1369年,朱元璋制定内侍官制,编撰《祖训录》,决定兴建中都——凤濠府,下管八个州。
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二月,明军两路北征。四月,徐达率西路军大败扩廓帖木儿部于沈儿峪口,战果甚大。四月二十八日,元顺帝驾崩于应昌。五月,李文忠所率东路军克应昌,元太子逃窜。七月,杨宪被诛。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邓愈等六人封公,汤和、廖永忠等三十人封侯。
洪武八年,也就是1375年,诏天下立社学。刘基被毒死。元将扩廓帖木儿卒。
洪武三年至九年,也就是1370-1376年,朱元璋重点抓三事。第一,发展生产,洪武三年从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地强行迁移无业农民四万户到濠州垦荒,又号召黄河以北的山西、山东居民到淮河两岸开垦,发农具,规划土地,免征三年税赋,结果山东等地迁到两淮居民达二百万人。
朱元璋认为“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同时没收元蒙古贵族财产,在凤阳地区圈地强迫他们从事农业生产,最多时达到六十万户,洪武八年正式颁布《屯田法》。第二,坚决杀贪除暴安民,禁止流民流动,就地安排生产自食。第三,加强中央集权制,大封诸子为王,镇守边防要塞。同时大封功臣,提倡兴办社学,设科举取士广揽天下人才。最有名的著作是《拔儒僧入仕论》《儒道佛三教合一论》。洪武十年,也就是1377年,李善长辞官,告老还乡。洪武十三年,也就是1380年,左丞相胡惟庸以擅权诛,坐其党死者甚众。废中书省及丞相等官,提高六部官秩。安置宋濂于茂州,死于道。洪武十五年,也就是1382年,皇后马氏卒。空印案发,诛伤者数万人。洪武十七年,也就是1384年,曹国公李文忠被毒死。洪武十八年,也就是1385年,魏国公徐达亡。户部侍郎郭桓坐盗官粮诛,被杀者数万人。洪武二十三年,也就是1390年,韩国公李善长党胡惟庸案发,坐诛,牵连被杀者甚众。
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1392年,四月,太子朱标薨,年三十八,谥曰“懿文”。六月,沐英病卒于云南,年四十八,追封“黔宁王”。沐英系朱元璋养子,自小陪伴朱标一起长大,感情异常亲密,因哀伤太子过度而染病。
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1393年,二月,“蓝玉案”发,凉国公蓝玉等被杀,此案牵连被杀者前后达一万五千余人。鉴于杀戮过重、枉法难制,朱元璋正式废除锦衣卫。
洪武二十七年,也就是1394年,颍国公傅友德坐诛。
洪武二十八年,也就是1395年,二月,冯胜被逼死。三月,二子秦王朱樉病死。八月,汤和病死,年七十,追封“东瓯王”。截至朱元璋生前,开国元勋仅剩下长兴侯耿炳文与武定侯郭英。
洪武三十年,也就是1397年,正月,耿炳文为征西将军,郭英副之,巡西北边。八月,命李景隆(李文忠之子)为征虏大将军,练兵河南。“南北榜事件”发生,刘三吾等考官被打成了替罪羊,或充军或被杀。
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1398年,朱元璋七十一岁,病死南京,葬钟山孝陵,与马皇后合葬深山处,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长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