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援军全面反击
●国民党伞兵还没有落地就命丧黄泉了,这些人在空中飘飘荡荡的,成了“空中僵尸”。
●解放军某副排长林士墙带着几个战士向前搜索,发现有两个敌伞兵正在胡乱地射击,样子十分可笑。
●面对敌人,四班战士投去几颗手榴弹,敌人见状就连滚带爬地逃下去了,还把身上的东西丢在了一边。
各路援军速进东山岛
在东山岛战役中,整个战场被敌方包围、分割。就在解放军进行浴血奋战的时候,在福建、广东通向东山岛方向的各条公路干线上,满载着解放军援军的汽车在快速行驶着。在车队后面,扬起一路烟尘,场面十分震撼人心。
各路增援部队都在争取一切时间,火速赶赴战区。
漳州附近的九龙江大桥,在14日中午,敌机再次侦察时还尚未修复,但晚上工兵们就把桥架好了。所以,在东山岛战役打响的时候,解放军的汽车才得以安全通过,很快向东山岛集中。
在前面我们知道,敌人的大批伞兵在八尺门开始着陆,但在水兵一连和公安八十团后勤派来的一个排的合力打击下,八尺门渡口依然在我军控制之下。
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使敌人的进攻并不顺利。
当时,我军孤军作战,敌人的伞兵却源源不断,战士们希望援军能够尽快赶到,好尽快打败敌人。
援兵部队最先上岛的二七二团三营。上岛之后,和敌人进行了激烈地战斗,有力地支援了守岛部队,增加了他们的力量。
后来,二七二团三营就协助守卫八尺门水兵,牢牢地控制着八尺门渡口,没有使敌人有任何可趁之机,给后续增援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即使是兵力得到少许补充,但当时岛上敌我力量对比才刚刚接近十比一,情况也十分危险。敌人大兵压境,伞兵又不断从空中源源不断地降落,大有吃定东山岛的架势,所以,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解放军增援部队二七二团与公安部队第八十团前后夹击,在重要渡口八尺门发起了坚决地反击,战士们誓死保卫这个渡口。
二七二团先遣营边打边侦察,边打边组织。
当从一名俘虏口中得知敌空降兵指挥所的位置后,于是立即下令:
首先打掉敌指挥所,并采取迂回包围、穿插分割的战术手段,积极歼敌。
看到解放军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开进东山岛,而且声势浩大,并且有了统一指挥,一直希望打个大胜仗回去的胡琏,心里产生了极大地挫败感。
面对解放军援军步步逼近和守岛战士的英勇抵抗,胡琏发狠,将预备队投入到战斗中。
这下他可是花了老本,并进行着最后的垂死挣扎。他已经向台湾国民党当局通报了他们胜利登陆的消息,如果这次登陆最终失败的话,他将无法向台湾国民党当局和蒋介石本人交待。
于是,胡琏下令飞机对八尺门渡口以及解放军的增援车队进行猛烈地轰炸,妄图把这个重要的渡口控制在自己手中。
即便狡猾的胡琏使尽全身招数,但解放军二七二团与公安八十团协力抗击强敌,将八尺门阵地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射击空中敌人伞兵
解放军的英勇奋战,使得敌人的伞兵根本无法集合整队。
国民党伞兵本来信心就不足,经解放军一阵射击冲杀,就更加慌张了,见了解放军就跑,根本没有反击的能力,如此的战斗力是不能和解放军相比的。
在解放军炮火的猛烈打击下,国民党有的伞兵还没有落地就命丧黄泉了,这些人在空中飘飘荡荡的,成了“空中僵尸”,还有的带着伤跌落下来,样子很狼狈,早就没有嚣张气焰了。
敌人的伞兵为一个空降中队,人数差不多有500人。敌人的作战目的就是占领八尺门渡口,并抵挡解放军援军渡海增援。
可敌人这数百人的伞兵部队,自从凌晨展开攻击后,直至当天9时许,这几个小时之内,敌人的伞兵部队都未能控制渡口,反倒被解放军水兵和二七二团杀得丢盔弃甲。
而一些幸运着陆的敌人伞兵乱七八糟地降落在岛上后林一带山区,他们的脚还没有站稳,岛上的解放军、民兵和人民群众就立即向他们展开了围剿,打得他们个个落花流水。
后来,有一个被俘虏的国民党伞兵中尉分队长张永春,在回忆中写道:
解放军的对空射击火力真猛,打得飞机不敢低飞,有的飞到两三千米以上的高空就慌慌张张地把伞兵丢下了。我领跳的时候就觉得事情不妙。
当时,国民党伞兵副班长邱新林吓得连基本动作都忘记了,落地后还没有走几步就跌倒在地,就胸部受伤。解放军俘虏他后,马上把他送进医院进行紧急治疗。
后来,邱新林回忆道:
我在跳伞时就知道凶多吉少,但想到不跳下来回去也是给枪毙,只得闭着眼睛朝下跳了,结果就……
降落在山里的敌人伞兵到处都是,在解放军的反击下乱作一团,他们有的盲目打枪,有的干脆藏到山沟和石缝里去。
为了全歼敌人,解放军某副排长林士墙带着几个战士向前搜索,发现有两个敌伞兵正在胡乱地射击,样子十分可笑。
这个时候,副班长猛地从他们侧后扑去,林士墙从正面冲上去,快速地靠近敌人。
林士墙大喝一声:“缴枪不杀!”
一个伞兵被喊声吓了一大跳,转过身来看了看,慌忙丢枪投降,老老实实的举起手来,而另一个伞兵磨蹭着,似乎还想挣扎。
这个时候,林士墙又喊了一声:“你想死想活?!”
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伞兵也就乖乖地放下了武器,被林士墙带回了阵地。
把敌人伞兵一网打尽
到16日11时的时候,战士们分割包围了所有的敌人伞兵,而岛上的民兵和群众也张开了“大网”搜捕敌人伞兵。
解放军某部五连四班赶上一座山头,刚爬到上面,几个敌人伞兵也冲了上来。
面对敌人,四班战士投去几颗手榴弹。
敌人见状就连滚带爬地逃下山去了,还把身上的东西也丢在了一边。
四班长带领战士往下冲去,刚追到山脚下的时候,忽然敌人没了踪影。
四班长停下来,四处寻找,他对着稻田大声喊道:“不要躲了,赶快缴枪!”
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两个伞兵喘着粗气从稻田里爬了出来,其中一个一面爬上田埂,一面还在撕着帽子上的国民党党徽。
四班长把这两个伞兵俘虏后,又继续向前搜索敌人。
他们发现在路旁又有一个奇怪的土堆,看着很可疑,而且上面都是新土。
战士许庆森马上过去扒了一下。
忽然,这个“土堆”就动了起来,只见一个从头到脚都涂满了泥土的伞兵站起来投降。
就这样,东山岛上的人民解放军、民兵和群众在所有的角落里,把国民党伞兵一个个都搜出来了。
敌人第一次使用伞兵就被解放军挫败了。
战斗至13时30分的时候,前后不过八九个钟头,敌空降兵除60多人向南逃窜外,200多个国民党伞兵都被一网打尽了。
号称蒋军“精锐之中的精锐”的国民党伞兵,就这样一败涂地了。
敌人近500名伞兵逃回去的不足一半,除战斗力低外,敌人空降部队墨守陈规的原因不可不提。
敌伞兵中队空降后,并未立刻展开攻击,而是先稍微后撤,收缩兵员,准备形成战斗序列后再度发起冲击,其间耗时约20多分钟,使得守卫部队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射击和冲杀。
伞兵中队之所以如此,固然是为了形成有效的战斗队形,发挥最佳的战斗力,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战术的突然性。
而解放军守卫部队,利用当地墙垣,坚守阵地,这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也是解放军守岛部队的坚强意志,促使他们坚持到最后。
在此期间,国民党进攻部队虽拥有火力、兵力的优势,又有空中支援,依然未能拿下八尺门,不能不说是他们的战斗力根本不及解放军。
换言之,如果伞兵中队能够在最初有效地控制渡口,则解放军的增援部队显然不可能轻易地加入战场,也不可能坚持到最后。
之所以这样,恐怕不单单是国民党军战斗力弱的原因,其政府和军队的腐败,以及他们的战争根本不得人心,才是他们屡次失败的根源。
其间还有一个故事。
据传,当初胡琏本不想将伞兵投放于此,是因其远离进攻的滩头阵地,唯恐一旦进攻受挫,部队无法回撤,会被解放军包围,所以才将伞兵投放于此。
但因美国顾问的坚持,又因部下的掣肘,最终敌伞兵并未如其所定的计划行事。
随着战事的发展,果然应验了胡琏的忧虑和预料,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
毛泽东表扬前线部队
东山岛战斗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在12时,增援部队快要抵达东山岛时,毛泽东到了总参作战室,与叶飞直接通电话。
其实,东山岛一开战,毛泽东就非常重视。
由于当时还没有直达线路,声音很小。这次通话是通过华东军区值班的副参谋长张翼翔转达的。
毛泽东最关心的是东山岛登陆可能不是主要方向。他提醒叶飞说道:“东山登陆可能是吸引我们注意力,然后在另外地方登陆。”
叶飞回答说:“早有准备,已防备敌人在第二个方向登陆。”
毛泽东关切地问叶飞:“兵力够不够?需要不需要增援?”
叶飞回答说:“我的兵力够了,现在手上还有一个军的机动兵力尚未使用,准备敌人在另外方向登陆进攻时使用的。”
毛泽东不放心,又问:“有没有要求?有什么困难?”
叶飞想了一想说:“没有什么要求和困难。就是汽车已全部使用光了,但已下命令把上饶到福州公路干线的地方车辆集中到福州机动,请求中央命令江西接替上饶到福州的地方运输任务。”
毛泽东一听感到很奇怪,就问道:“华东军区有一个汽车团,为什么不给你们福建前线啊?”
通话之后,毛泽东马上下令给华东军区:
你们的汽车团立即开到福州。
战后,毛泽东表扬前线部队:
守得顽强,增援得快。
解放军发起全面反击
16日23时,敌人指挥机关在三路主力部队进攻均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决定加强兵力,把全部兵力投入战斗,妄图以此在天亮前攻下解放军占据的三个主要阵地。
然而,敌人的这个愿望只能成为妄想了。
在7月17日凌晨,解放军的增援部队二七二团接替了公安八十团的阵地,和敌人继续作战。
解放军二十八军的八十二师和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先头团已渡海进入东山岛。
有了大批援军,守岛部队的信心就更加足了。
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先头团三六五团登岛后,马上在凌晨5时向王爹山方向的敌军展开猛烈地攻势,以减轻主阵地的压力,分散敌人的力量。
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登岛后,以迅猛的动作从左翼发起冲击。本来这个任务很艰巨,而且也相当困难,但战士们不畏艰险,勇猛冲击。
4个团的增援部队都来了,决心舍身为国的游梅耀欣喜交加,诙谐地开玩笑说:
今天牺牲不成了,又多了一次与死神擦肩的经历。
随后,游梅耀和4名援军团长开会研究战情。
在会上,他们决定不待增援部队全部到达,就马上向国民党发起全面反击,等待的时间越长,对守岛部队就会多一分威胁。
大家一致认为:
与其等待,还不如快速出击。
游梅耀他们的建议获得了叶飞的批准。
鉴于敌军已经出现动摇和准备溃逃的迹象,福州军区指挥机关果断决定,不待增援东山岛的部队全部到齐,便即刻命令:
已登岛部队向敌军发动全面反击。
待三十一军军长周志坚率九十一师指挥所登上岛后,顷刻之间,东山岛的军事力量对比就发生了急剧的倾斜,解放军的兵力是越来越强大,而且是源源不断地援军不断投入到战斗中。
这次全面反击作战的具体部署为:
登岛部队分西、中、东三路方向出击,最后聚歼登岛之敌于湖尾以西地区。
西路攻击部队由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三六五团与一二一师三六一团三营组成。
中路攻击部队由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二团组成。
东路攻击部队则由二四四团组成。
在三路反击部队中,打得较为艰苦的为东路的二四四团部队。然而,不管条件有多么艰苦,大家都下定决心全歼敌人!
在我各路援军陆续登岛的强大压力之下,蒋介石等国民党一干要人曾一度幻想凭借其强大兵力攻占东山岛的欲望就全部破灭了,此时,他们已感到战局正朝着于己不利的方向发展。
为避免被解放军分割包围而彻底歼灭,他们决定收拢部队,寻找时机尽快突围,回撤台湾,力争早日离开这个让他们又一次失败的东山岛。
登陆援军击败敌军
在全面反击战中,解放军二四四团追击敌人到柯塘山。在这个时候,他们受到敌人两个连兵力的阻击,瞬间和敌人展开了激战。
这次敌人居高临下,而这座山又陡又滑,担任攻击任务的二四四团二连一排,两次发起冲锋,到最后,只有10来个人还能够坚持战斗。
战士们再次攻击的时候,又被敌人临时构筑的地堡中的火力压制得难以行动。
正在进攻受阻之际,五班长张学栋,为了保证进攻的胜利,他不顾随时都可能牺牲的危险,端起机枪冲向敌阵,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张学栋一个人冲到敌地堡火力点前10多米的地方,浑身上下已经多处受伤。张学栋顾不上这一切,他随手摸出一颗手榴弹投向敌人的地堡。
手榴弹在地堡的旁边爆炸,敌人的机枪暂时熄火了。
当张学栋艰难向前爬动的时候,敌人火力点的机枪又响起来,一颗颗子弹打在他的身旁。
这个时候,伤势严重的张学栋,在手榴弹和子弹全部用光了的情况下,没有丝毫的犹豫,他呼喊着战友们冲锋的口号。
突然间,他吃力地站了起来,朝着敌人地堡扑了过去,用自己的坚强身躯,死死地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为夺取柯唐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战到17日9时,胡琏看到军用地图上的红蓝两色极富戏剧性地交换了位置,他情知无力回天,担心相持下去有被全歼的危险,就开始作撤逃的打算了。
胡琏首先把20多辆坦克撤走,以少数部队向解放军发动佯攻,以掩护大部队撤退。
这个时候,解放军援军开始大规模登陆。
由于东山岛上的唯一港口已经被敌人占领,解放军就在一些不便登陆的地方由海军舰艇和地方船只输送,采取小规模、分散的方式登陆。
战士们争先恐后、个个踊跃,登陆部队很快冲到了岛上。
限于登陆地点有限,登陆的解放军没有携带重装备。
在解放军登陆时,海面上敌我双方的军舰已经开始交火,敌人难以分心对登陆的解放军进行拦截射击,所以解放军在登陆过程中基本没有损失。
登陆的解放军陆军和敌人展开了激烈地争夺战。
与此同时,在东山岛附近海面,敌我双方的军舰发生了激烈海战,海战一直打到敌人撤退。
这次登陆进攻的援军,战士们的战斗意志都很顽强。在进攻的时候,战士们冒死前进,在敌人的疯狂扫射中步步推进,许多战士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由于我军将士英勇顽强,拼死冲杀,国民党军队在码头失守、岛上退路已被堵死的情况下,为了一线生机,只好负隅顽抗,而当他们看到海上自己的军舰也开始撤逃时,东山岛上的敌军战斗意志顷刻间就崩溃了。
这次袭击东山岛的大部分士兵是国民党的台湾新一代年轻兵员,他们都是美式装备。
统辖这些年轻士兵的各级指挥官,几乎都是经历过国共内战而退到台湾的一些老兵,他们都亲身经历过被解放军打败的经历,因此在勇敢的解放军面前,这些“老兵”一个比一个胆怯。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熊将领新兵,当然不堪一击。
7月17日18时,解放军三路反击部队逼近了湖尾沙滩。
登岛的国民党士兵眼见大势已去,唯恐被解放军歼灭,便迅速放弃了东山岛,丢师弃甲,纷纷拥向海边,争相夺船逃命。
一时间,海边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