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4 脑梗塞的常用中药
    • 常用中成药" level="2">常用中成药
    • 常用中药注射剂" level="2">常用中药注射剂
    • 常用中药单方" level="2">常用中药单方
    • 常用中药复方" level="2">常用中药复方

    Part4 脑梗塞的常用中药

    Part 4 脑梗塞的常用中药 - 图1

    Part 4 脑梗塞的常用中药 - 图2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辨证论治。根据病人症状,看舌观脉,辨别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确定治疗方法,选用适宜的方和药。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与后遗症期辨证施治。

    常用中成药" class="reference-link">常用中成药

    佛山人参再造片

    【药物组成】安息香、白豆蔻、白附子、白术、白芷、豹骨、冰片、蕲蛇、全蝎、人工牛黄等57味中药。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脑梗塞,痰瘀阻络型,症见步履艰难,口眼斜,手足痉挛,筋骨疼痛,半身不遂,言语不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

    华佗再造丸

    【药物组成】冰片、川芎、吴茱萸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脑梗塞,瘀血或痰湿闭阻经络型,症见半身不遂,拘挛麻木,口眼斜,言语不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8g,每日2~3次;重症1次8~16g;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

    脑心痛胶囊

    【药物组成】黄芪、桃仁、红花、全蝎、水蛭等16味中药。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斜,舌强语謇及胸痹心痛,胸闷,心悸,气短,舌暗或有瘀斑;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粒,每日3次,疗程4周,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胃病患者饭后服用。

    脑脉泰胶囊

    【药物组成】红参、三七、当归、丹参、鸡血藤、红花、银杏叶、山楂、菊花、石决明、制何首乌、石菖蒲、葛根。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熄风豁痰。用于缺血性脑梗塞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型、风痰瘀血闭阻脉络型,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头晕目眩,偏身麻木,面色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等。也可用于急性期的轻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脑血栓片

    【药物组成】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红花、羚羊角、牛黄、水蛭、桃仁、土鳖虫。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醒脑通络,潜阳熄风。用于脑血栓先兆,肝阳上亢型,症见肢体麻木,头晕目眩等和脑血栓形成出现的脑卒中不语,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症。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

    培元通脑胶囊

    【药物组成】制何首乌、熟地、天冬、龟甲、鹿茸、肉苁蓉、肉桂、赤芍、全蝎、水蛭、地龙、山楂、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益肾填精,熄风通络。用于缺血性脑血栓中经络恢复期,肾元亏虚、瘀血阻络型,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语言不清,偏身麻木,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脉弦细。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

    【不良反应】①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一般不影响继续服药。②有1例服药期间出现瞌睡,乏力,继续服药症状自行缓解。

    Part 4 脑梗塞的常用中药 - 图3

    偏瘫复原丸(水蜜丸)

    【药物组成】川芎、当归、茯苓、桂枝、黄芪、牛膝、人参等。

    【功能主治】补气活血,祛风化痰。用于脑血栓,气虚血瘀、风痰阻络型,症见半身不遂,口眼斜,痰盛气高,言语不清,足胫水肿,行步艰难,筋骨疼痛,手足拘挛。

    【用法用量】用温开水或白、黄酒送服,每次6g,每日2次。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药物组成】川牛膝、当归、生地、羌活、杜仲、附子、藁本、石斛、桑寄生、独活、天麻、玄参、制草乌。

    【功能主治】散风活血,舒筋止痛。用于脑血栓,风邪阻络型,症见筋脉掣痛,肢体麻木,行走不便,腰腿酸痛,头痛头昏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3粒,每日2次。

    麝香抗栓胶囊

    【药物组成】乌梢蛇、红花、麝香、地龙、天麻、全蝎、络石藤、当归、忍冬藤、豨莶草、地黄、黄芪、鸡血藤。

    【功能主治】通络活血,醒脑散瘀。用于脑血栓,瘀阻清窍、脉络不通型,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清,手足麻痹,头痛目眩,脑血栓。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养血清脑颗粒冲剂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等。

    【功能主治】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旺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g,每日3次。

    十香返生丸

    【药物组成】安息香、冰片、沉香、丁香、广木香、藿香、麝香、苏合香、檀香、朱砂等。

    【功能主治】开窍化痰,镇静安神。用于脑血栓,痰迷心窍型,症见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牙关紧闭。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

    天丹通络胶囊

    【药物组成】川芎、豨莶草、丹参、水蛭、天麻、槐花、石菖蒲、人工牛黄、黄芪、牛膝。

    【功能主治】活血通络,熄风化痰。用于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属中经络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斜,偏身麻木,语言謇涩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

    豨蛭络达胶囊

    【药物组成】豨莶草、水蛭、姜半夏、秦艽、天麻、土鳖虫、三七、川芎、红花、冰片、桃仁、麝香、丹参、人工牛黄、胆南星。

    【功能主治】化痰活血,熄风通络。用于轻症脑梗塞,中经络急性期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语言不清,偏身麻木,头晕,脉弦滑。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产妇慎用。

    益气活血颗粒

    【药物组成】黄芪、丹参、牛膝、川芎、土鳖虫、人工牛黄。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通络化痰。用于缺血性脑梗塞中经络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语言不清,偏身麻木,气短乏力。

    【用法用量】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

    【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后出现大便偏稀。

    【注意事项】①孕妇禁用,产妇慎用。②脑出血者禁用。

    中风回春丸

    【药物组成】芜蔚子、川牛膝、川芎、丹参、当归、地龙、红花、鸡血藤、僵蚕、金钱白花蛇、络石藤、木瓜、全蝎、忍冬藤、伸筋草、桃仁、土鳖虫、威灵仙、蜈蚣。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用于脑血栓,瘀阻筋脉型,症见偏瘫,口眼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或遵医嘱。

    常用中药注射剂" class="reference-link">常用中药注射剂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药物组成】丹参、盐酸川芎嗪。

    【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脑供血不全、脑血栓形成、冠心病、心绞痛、脉管炎等。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稀释,每次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10mL稀释到上述液体中缓慢滴注,10~15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偶见有皮疹。

    【注意事项】儿童及老年患者用药应按儿童及老年剂量使用;有糖尿病患者慎用;如有结晶析出,用温水加热溶解即可。

    银杏叶提取物(达纳康、金纳多)

    【药物组成】银杏叶提取物。

    【药理作用】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及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脑血管痉挛、记忆力减退、阿尔茨海默病,也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

    【用法用量】静滴,每日35~105mg,分次给药;必要时可1次87.5mg,每日2次。

    【不良反应】肌注或静滴时可能出现皮肤反应或刺激现象。

    【注意事项】孕妇及心力衰竭者慎用。

    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

    【药物组成】银杏叶提取物、双嘧达莫。

    【药理作用】银杏叶具有扩张冠脉血管、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缺血产生的症状和记忆功能;双嘧达莫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二者合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血栓栓塞性疾病等。

    【用法用量】每次10~25mg,加入0.9%氯化钠或5%~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2次。

    【不良反应】偶有恶心、呕吐、头晕、皮肤变态反应,罕见心绞痛加重,一旦停药,症状立即消失。

    【注意事项】孕妇、出血性疾病急性期患者慎用。与肝素、双香豆素等抗凝药同用易引起出血倾向。

    Part 4 脑梗塞的常用中药 - 图4

    丹红注射液

    【药物组成】丹参、红花、注射用水。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冠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20~4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100~500mL液体稀释后使用,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稀释。每日1次。

    【注意事项】本品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在同一容器内使用;月经期妇女慎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清开灵注射液

    【药物组成】板蓝根、胆酸、黄芩、金银花、水牛角、珍珠母、栀子、猪去氧胆酸。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用于热病神昏,脑卒中偏瘫,神志不清,亦可用于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以及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日2~4mL;重症患者静脉滴注,每日20~40mL,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

    【注意事项】①有表证恶寒发热者慎用。②本品如产生沉淀或变混浊时不得使用。如经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后,出现混浊亦不得使用。

    舒血宁注射液

    【药物组成】银杏叶提取物。

    【功能主治】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日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或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疏血通注射液

    【药物组成】水蛭、地龙。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中经络急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语言蹇涩。急性期脑梗塞。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日6mL或遵医嘱,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后缓慢滴注,每日1次,每疗程7~10天。

    葛根素(普乐林,天保康)

    【药物组成】葛根提取物。

    【药理作用】可扩张冠脉和脑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消除体内氧自由基,抑制血小板凝集。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血管缺血性疾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0mg,每日150mg。静注,每次100~200mg,临用前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每日2次。静滴,每次200~400mg,每日1次。

    【不良反应】可有短暂的腹胀、恶心等,继续用药可消失,极少见皮疹、发热。

    【注意事项】严重肝肾损害、心衰及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禁用;有出血倾向者慎用。血容量不足者在短期内补足血容量再使用。勿在稀释时加入碱性溶液。

    醒脑静注射液

    【药理作用】醒脑静注射液是古方安宫牛黄丸改制的水溶性注射液,该药具有活血化瘀、开窍醒神之功效。研究报告醒脑静注射液静脉用药很快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脑梗塞、脑出血急性期、颅脑外伤、急性酒精中毒等症。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4mL,每日1次或2次。静脉滴注,1次10~20mL,用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滴注。

    【注意事项】本品为芳香型药物,开启后应立即使用,防止挥发。

    Part 4 脑梗塞的常用中药 - 图5

    常用中药单方" class="reference-link">常用中药单方

    许多临床及药理研究证明,中药单方有很好的疗效,有着简便、价廉的特点。下面的单方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供参考。

    涤栓散 用广地龙30g、蜈蚣1条、白芷9g,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次服6g,日服3次,1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停药2日,一般1~3个疗程即见效,治脑血栓形成。

    红龙汤 红花15~25g、地龙25~40g、葛根30~50g,水煎服。治脑血栓。

    水蛭口服液 水蛭口服液(每10mL含生药水蛭3g),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治脑梗塞。

    蜈蚣 蜈蚣1条、白花蛇1条、全蝎10g,共研细末,每日1剂,分3次口服。治中风。

    豨莶草 豨莶草500g,以米酒、陈醋各30g层层喷洒,蒸透晒干,如法9次,粉碎,再用蜜600g,熬至滴下成珠,和入药末,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服20g,分早晚服,以米汤或稀饭送下。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三七、人参 三七、人参各50g,粉碎后,每次服用3g,每日2次。益气化瘀,治脑血栓及其后遗症。

    南星、木香 南星、木香各等份,每次12g,姜片10片,每日1次,水煎服。用于治疗中风痰盛。

    南星、甘草、防风 南星(汤泡)、甘草(炙)、防风各90g,每服12g,姜10片,水煎。用于治疗中风瘫痪,口眼斜,口噤不语。

    三生饮 生南星、生川乌、生附子、木香、生姜各30g,加人参30g,煎服。用于治疗中风昏愦,口眼斜,痰气上壅,咽喉有声。

    桃仁 烧酒浸泡1个月,捞出,晒干研细末,和蜜为绿豆大小的丸剂,每次50丸,每日3次,饭后2小时用酒服下,不能饮酒者,可用水服之,治疗半身不遂、半身麻痹或神经痛。

    常用中药复方" class="reference-link">常用中药复方

    脑梗塞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而现在的中医学者则又根据现代的检测设备加以完善,对其不同证型进行临床实验研究,得出了许多有效方剂,经笔者选录如下:

    丹芪汤

    组成 丹参15~30g 黄芪20~40g 桃仁9~12g 红花6~9g地龙9~15g

    加减 伴有畏寒、项背疼痛、舌苔薄白、脉象浮者,加羌活以疏散外风;伴有头晕热痛、目胀耳鸣、舌质微红、苔微黄、脉弦者,加白菊、牛膝、黄芩、钩藤、石决明、夏枯草,以平肝潜阳;伴有失语者加石菖蒲、远志以祛痰开窍。

    功能 益气化瘀,活血通络。主治脑血栓形成。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5~60天。

    来源 杨昌祖.湖北中医杂志,1991,(137):7

    通栓汤

    组成 水蛭、当归各12g 丹参、地龙各15g 川芎、红花、赤芍各10g 炙黄芪50g

    功能 破血逐瘀,补气通络。主治脑血栓形成。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来源 梁改凤,等.中医药研究,1997,(2):32

    补肾豁痰汤

    组成 熟地、赤芍、巴戟天、竹茹、决明子各15g 山茱萸、地龙、法半夏、石菖蒲各10g 黄芪30g

    加减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麻仁;夜寐不安者加五味子、夜交藤。

    功能 补益肝胃,豁痰开窍,祛瘀通络。主治脑血栓形成。

    来源 肖燕芳.湖南中医杂志,1998,(3):43

    补肾化瘀汤

    组成 黄芪、地龙、赤芍、川芎、三七粉、生大黄、淮牛膝、补骨脂、肉苁蓉各等份

    功能 益气补肾,化瘀通降。主治脑梗塞(急性期)。

    用法 每日1剂,每剂煎取400mL,2~3次口服,连服3周。

    来源 吴岳,等.湖南中医杂志,1998,(2):21

    平肝活血汤

    组成 天麻、牛膝、川芎、益母草、当归、桃仁各10g 钩藤15g 赤芍、丹参各20g 红花3g

    加减 肝阳上亢型加石决明20g、鹿衔草15g;肝肾不足型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g;气虚血瘀型加黄芪30g、地龙10g;痰瘀互结型加法夏、胆南星各10g;痰热腑实型加大黄、栀子各10g。

    功能 平肝活血化瘀。主治急性脑梗塞。

    用法 每日1剂,2次分服,连服1个月。

    来源 夏苏英.湖南中医杂志,1998,(1):29

    镇肝熄风汤

    组成 怀牛膝、生代赭石各30g 生龙骨、生牡蛎、龟板、玄参、天冬、白芍、茵陈、川楝子各15g 生麦芽12g 甘草6g

    加减 若痰盛者去龟板加胆南星、竹沥各10g;心中烦热者加栀子12g 黄芩10g;头晕头涨者加石决明30g 夏枯草15g;舌强语謇者加远志10g 石菖蒲、郁金各15g;便秘者加火麻仁12g 番泻叶6g;心烦失眠者加炒枣仁12g。方中还可酌情加活血通络药如地龙、红花、鸡血藤等。

    Part 4 脑梗塞的常用中药 - 图6

    功能 滋养肝肾,平肝熄风。主治脑血栓形成。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半月为1个疗程。

    来源 刘薇.黑龙江中医药,1997,(3):28

    滋阴潜阳汤

    组成 白芍、怀牛膝、丹参各20g 白菊花、桃仁各10g 山萸肉、生地各15g 天麻、钩藤各12g 石决明(先煎)30g 水蛭粉(冲服)、红花各6g

    加减 挟痰热者加白芥子、竹茹各10g 胆南星6g;伴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0g;热盛者加黄芩6g 山栀10g。

    功能 滋阴潜阳,活血通络。主治脑梗塞。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来源 石青等.湖南中医杂志,1999,(1):3

    二水消栓汤

    组成 水红花子20g 水蛭、全蝎、川芎各10g 天麻、当归各15g 黄芪50g 三七、荆芥、姜黄各6g 木灵芝20g 蜈蚣2条 血竭2g

    功能 平肝祛风,化痰通络。主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

    用法 先将水蛭 血竭 三七共研细末冲服,其余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来源 杨承先,等.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5):443

    滋潜通络汤

    组成 生龙骨、生牡蛎、生石决明、牛膝、当归尾、丹参、生地黄各30g 白花蛇10g 水蛭5g 鸡血藤50g 白芍15g 生甘草6g

    加减 上肢偏瘫严重者加桑枝30g 姜黄10g 桂枝5g;下肢偏瘫严重者可重用牛膝45g 木瓜20g 桑寄生30g;语言謇涩者可选加白附子10g 石菖蒲15g 僵蚕12g;口角斜加蜈蚣3条 全蝎10g

    功能 滋阴潜阳,活血通络。主治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来源 傅振江.河北中医,1991,(1):1

    四虫活血汤

    组成 水蛭、山药各15g 蜈蚣3条 僵蚕12g 全蝎6g 丹参24g 川芎、炙甘草各10g

    加减 气滞血瘀型加红花、地龙、郁金;气虚血瘀型加生黄芪、当归、鸡血藤;风痰阻络型加胆星、竹沥、远志、石菖蒲;阴虚阳亢型加龟板、女贞子、磁石、钩藤;脑水肿明显加大黄30g 牛膝15g功能 破血化瘀,益气通络。主治脑血栓形成。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来源 傅辉.湖北中医杂志,1991,(6):14

    芪黄蛭通汤

    组成 生黄芪60g 大黄、三七各6g 水蛭9g 路路通15g 当归15g 何首乌30g

    加减 腹胀便秘者大黄后下,并加枳实、厚朴各10g;神昏不清者加石菖蒲12g 远志9g 郁金15g;痰多者加川贝母10g 胆南星12g栝楼20g;舌红少苔者加天冬15g 熟地24g

    功能 益气活血,降浊通络。主治脑梗塞。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来源 刘洪明,等,吉林中医药,1997,(2):7

    温胆抗栓汤

    组成 陈皮、枳实、地龙、水蛭、半夏各10g 葛根、丹参、石菖蒲、茯苓各30g 竹茹、川芎各15g 甘草6g 生姜5g

    功能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活血化瘀。主治脑血栓形成、痰郁实热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不能内服的患者鼻饲给药。10剂为1个疗程,一般需治疗4~10个疗程。

    来源 施先庚,等.湖北中医杂志,1994,(1):8

    消栓振废汤

    组成 川芎、桂枝、鸡血藤各30g 葛根、羌活、当归各15g 黄芪60~120g 地龙、炒三棱、炒莪术、石菖蒲、乌梢蛇各10g 甘草6g

    加减 头晕、血压高者加天麻、石决明;上肢瘫痪严重者加桑枝、姜黄;下肢瘫痪严重者加川牛膝、杜仲;口眼斜严重者加白附子、僵蚕;语言謇涩严重者加胆南星、远志;舌红无(少)苔者加白芍、知母。

    功能 益气破血,温经通脉,祛风活络,豁痰开窍。治脑血栓形成。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 杨承岐.新中医,1991,(1):32

    溶栓通腑汤

    组成 水蛭6g 土鳖虫8g(研末装胶囊吞服) 桃仁、红花各12g 丹参30g 川芎、地龙各15g鸡血藤20g 生大黄(后下)6g

    加减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型加天麻12g 钩藤(后下)、石决明(先煎)各30g 羚羊粉0.6g(冲服);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型加天麻、白附子、半夏各10g全蝎4g;气虚血瘀型加黄芪50g;阴虚风动型加玄参30g 生地15g;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加芒硝(冲服)、竹茹、胆星各10g;中脏腑阳闭加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灌服;阴闭加用苏合香丸灌服;脱证加人参15g 附子10g 黄芪50g麦冬30g,去大黄。

    功能 活血祛瘀通络。主治脑栓塞。

    用法 水煎,日1剂,分2次服。

    来源 臧修明.湖南中医杂志,1998,(3):44

    Part 4 脑梗塞的常用中药 - 图7

    祛内通络汤

    组成 豨莶草15g 老颧草、牛膝、秦艽、丹参各12g 桑枝20g木瓜、地龙、海风藤、赤芍、地鳖虫、僵蚕各10g 全蝎6g

    加减 痰多者加胆南星10g 竹沥水20g(兑服);血压高者加钩藤20g、黄芩15g;进入后遗症期,1个月以上,血压不高者加生黄芪30g;后遗症期,半年以上可加肉苁蓉、巴戟天各12g、熟地30g;言语不利加蝉衣4.5g。

    功能 散风通络,活血祛瘀。主治脑栓塞。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个月以上者改为隔日1剂。

    来源 郝建新,等.新编心血管病验方荟萃.合记图书出版社,1997:335

    化瘀通络汤

    组成 清半夏、橘红、泽泻、石菖蒲各12g 枳实、红花、黄连、大黄、僵蚕各10g 茯苓、丹参各20g 甘草6g

    加减 血压偏高加菊花、夏枯草各12g 生石决明30g;言语謇涩加远志、全蝎各10g;血脂高者加何首乌20g 山楂30g。

    功能 清热燥湿化痰,活血通络。主治脑梗塞。

    用法 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用,15天为1个疗程。

    来源 柯新桥,等.新编内科秘方大全.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