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

钱学森被释放后,杜布里奇院长马上恢复了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工作。钱学森忍着羞辱和愤怒,神色如常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在这以后的整整五年时间里,他不得不忍受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人员对他的办公室和住所经常性的检查骚扰。朋友或同事偶尔有事打电话给他,都会遭到联邦调查局蛮横无理、无休无止的盘问。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五年中,他深居简出,几乎经常处于极其孤独的境况中。

妻子蒋英默默地关心着丈夫,为丈夫分担精神的重负。为了保证丈夫和孩子的安全,她辞掉了佣人,承担起买菜、做饭、照料孩子等繁重家务。自己音乐方面的钻研因此受到影响,但她从不抱怨。钱学森看着妻子整日忙忙碌碌,精神紧张,感到非常难过,归国的愿望日益强烈。

在那漫长的黑暗的日子里,钱学森从未停止过他的抗争。压力越大,他的脊梁挺得越直。面对联邦调查局的无理责难,他总是横眉冷对,愤然反击。

祖国没有忘记他。还是在他刚刚解禁时,南京市的科学家潘菽等169人联名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立即恢复钱学森、赵忠尧等人的自由。同一天,广州市的科学工作者侯过等1675人分别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安迪让和美国总统杜鲁门,强烈抗议美国政府无理拘留钱学森等人。一个月后,北京大学教授曾昭抡等48人,致电当时正在华沙开会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请大会主持正义,制止美国政府对无辜科学家的迫害。

祖国人民的热情关怀和美国政府的无端迫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钱学森和妻子蒋英更加坚定了斗争下去的决心。

钱学森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同事们都被他的勇气和毅力深深感动了。为了能够尽快回到祖到,钱学森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他选择了工程控制论,并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投入到这项新的研究工作中。

钱学森所遭遇的挫折,他所面对的重重困境,简直使常人无法想象。他虽然不断地被叫去问话、汇报;不断地遭到训斥、侮辱,但他依然乐观、坦荡地生活着。在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温暖的角落,正生生不息地燃烧着爱的火焰,这就是,他爱祖国,爱祖国人民,有这一切在身背后支撑着他,在前面召唤着他,使他永远不会在强权面前屈服、畏缩。

虽然美国当局想尽一切办法责难、迫害钱学森。但仍然有很多美国朋友冒着受连的风险,关心、支持、帮助钱学森。

在写作关于工程控制论的书稿时,钱学森始终和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勃博士、德普利马博士保持着密切的来往。在谈话中,钱学森往往能受到很大启发,使他的迷雾蓦然消散,心境豁然开朗。这些患难中的挚友,对钱学森受伤的心灵是一剂最珍贵的良药。

1954年,钱学森用英文写成的《工程控制论》第一版在美国发表了。这部著作共30多万字,内容全面、准确,系统而有条理。10年前,美国科学家维纳首先提出了控制论的基本思想。钱学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时工程实践经验,概括成一般理论,从而完成了《工程控制论》一书,创建了一门崭新的技术科学。

尽管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钱学森对自己的要求仍然很严格。遇到难题,从不放过、敷衍了事,而是苦心求证、反复修改。他的研究工作不仅为这一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开拓了往后的研究方向。

1954年9月初的一天,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郑哲敏叩响了钱学森的房门。他要回国内去参加建设,临行前,特意来向老师辞别。

钱学森看着踌躇满志、归心似箭的学生,心潮起伏。自己从决定回国到现在,已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多少辛酸愁苦只有自己默默吞咽;只愿这一切能早点儿结束,重新生活在自由的天空下,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蒋英也热心地和郑哲敏谈论国内的情形,并盛情请他共进晚餐。钱学森亲自下厨房,做了他最拿手的北京烤鸭,然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为郑哲敏饯行。

6岁的永刚和3岁的永真已经能用流利的英语讲话了。他们兴高采烈地问这儿问那儿,一刻也不闲着。钱学森受可爱儿子和女儿的感染,心情轻松畅快,他举起酒杯,笑容满面地对郑哲敏说:

“哲敏,我现在是连做梦都想着回国的事,也不知道祖国的变化有多大。你回国后,要宣传两件事。一是运筹学,你可以同清华大学的钱伟长教授说一说,美国的这项研究也刚刚起步,我们祖国正在大力加强建设,在科学管理方面,运筹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二是要讲讲力学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例如流体力学是马上能够用到的,很多工厂需要解决管道问题,如油管、水管等。”

说到这儿,钱学森停顿了一下,他望了望窗外迷朦的夜色,脸上露出一种悠然神往的表情。过了一会儿,他又接着说:

“我们国家虽然现在还很穷、很落后,但我相信,只要把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久的将来,新中国一定会成为强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郑哲敏激动异常,他自豪地说:

“老师,您说得太好了,这正是我们大家埋藏已久的心声啊!相信这一愿望很快就会变成现实。我们会在国内期待着您早日归来。只要所有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同胞,紧握住血脉相通的双手,那么,我们就能够战胜任何困难,以坚定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明天。”

郑哲敏回国后,钱学森更加关注国内的建设情况。他认真阅读所有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事业发展的报道。《大公报》、《华侨日报》等报刊上的重要消息,都被他用红笔勾了出来,有的旁边还加了感想和意见。

在钱学森的办公桌上,还堆放着厚厚的《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他要在钻研工程技术之余,用最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使思想跟上祖国飞速发展的形势。在科学研究中,他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作为指导。

太平洋迢迢万里,割不断游子的思乡之情。钱学森一个人站在窗前,看着花瓣在秋风中飘零,他的心灵无法安定。遥望东方,山峦重叠,天色茫茫,他归心似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