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1989年8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李鹏会见了钱学森,祝贺他获得1989年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的奖励和称号,认为“钱老获得这样的荣誉是当之无愧的。这不仅是钱老个人的光荣,也是中国的光荣,是中国科学技术工程人员的光荣”;钱学森的经历,“体现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也集中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品德”。
钱学森不仅热爱祖国、热爱工作,而且还是一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
“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而且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钱学森提倡马克思主义哲学信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科学研究,并用自己的科学成果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从他的书信中可以看出来。
在同中国科学院一位朋友的通信中,钱学森诚恳地写道:
“不知我们的社会科学家有没有专门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历史的,即中国知识在历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我想这个工作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个准备。”
“我认为一件正事是请你们考虑的中国知识分子史,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写,指出中国知识分子的历程,及其在今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中的伟大历史任务。”
“因为我认为中国知识分子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从依附于统治阶级的一个阶层走向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创造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劳动者,从而结束了几千年来的一贯状态。这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吗?历史上知识分子既不是像劳动人民那样受剥削压迫,也不是像统治者那样剥削压迫人,是一个阶层。知识分子这个阶层过去只能依附统治阶级才能生存,所以受统治阶级驱使控制,没有什么自由”。
“但这些都是非变不可的。……不把社会主义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创造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的劳动者,那么四个现代化就不能实现。所以,中国知识分子走了几千年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历史要创新了。”
“这样一部伟大的历史,你们不想写吗?你们听不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自豪呼声吗?”
钱学森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参与着这一伟大的历史创新过程,并集中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丁毅高将军称赞钱学森是“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多年来一直坚持给来信求教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用工整的字迹亲笔回信,也一直用工整的亲笔信与许多科学家探讨问题、提炼思想。
在写给何祚庥的一封信中,钱学森提到:
“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已经吵了50多年了,还没有解决,近来验证了贝尔不等式,问题更严重了。我认为我们中国的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应该投入这一研究,并比较满意地解决它,也在此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久,钱学森又给山西大学自然辩证法教研室的一位朋友写信,信中说:
“我向苏步青先生请教数学思想的发展。他说这个问题称元数学,有三派:一派是B·罗素的逻辑派,似只有逻辑家感兴趣;一派是L.E.J·布劳威尔的直感派,要求直接正面的显示,也遇到困难;一派是希尔伯特的悖论反证派,曾风行一时,但自30年代出了K·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这派也垮了。他说,所以元数学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国数学界也没有人敢碰!我听了之后,心中感到非常开朗,这不是说元数学在等待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待着辩证唯物主义吗?”
钱学森在领导国防科技建设的同时,仍然时刻不忘科学研究,并且不断向新的领域探索。1988年,出版了他的《论人体科学》、《论系统工程》(增订本)。
钱学森本着对革命事业积极负责的精神,曾在1980年12月时,向原国防科委领导呈递了一份报告,报告中说:
“明年我将是70岁的人了,精力自然有限,而在导弹、卫星科学技术方面年富力强的科技干部大有人在,我理应让贤。所以我再次请求组织,让我明年退休”。
在这个报告中,钱学森还十分严肃负责地向组织推荐了可以接替他工作的人选。
虽然不再担任技术领导职务了,但钱学森仍积极思考,关心国家大事。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美好发展前景,使他感到振奋、欣慰。同时,一旦他在国防科技工作直至整个国家科技工作方面有所发现,他就积极地向领导机关乃至向国务院提出建议。例如,他多次提出建立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建议;还有关于对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许多重要建议。
钱学森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说过: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关于导弹、航天技术方面,虽然他所取得的成就显著,功勋卓越,但在1982年,钱学森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是全国人民支持、千万辛勤劳动者和党、国家领导的结果,我个人不过适逢其会,做了一点点事;自己想来,也很内疚,因为做得太少了。”
一位多么谦逊、热诚、慈爱的老人啊!他的坦荡胸怀和高风亮节为我们这个时代,以及后来人点亮了高悬的明灯。
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润湿了干渴的大地,悄悄醒来的白杨绿柳,预示着又一个丰腴的春天,开始在人间播撒希望的种子。
已经80高龄的钱学森老人,每天依然坚持早起,吃过早饭后,坐在写字台前,翻阅当天的报纸。明媚的阳光穿窗而过,洒满整个房间,钱老脸上洋溢着温暖、慈爱的光辉。
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经济、科技建设,始终是钱学森思维的焦点。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他很少想到自己,他把一颗心都交给了祖国和人民,提建议、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指导国防科工委的工作。虽然再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东奔西走、日夜忙碌,但钱老从未安享清闲。
时光飞逝,1996年的冬天伴着纷扬的白雪飘飘而至。12月11日,晴空万里,微风徐徐,北京城显得格外清爽、整洁。
下午3时30分,钱学森家中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的陪同下,亲切看望这位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
虽然已是隆冬时节,钱老家中却春意盎然。客厅里,高大的巴西木绿妆纷披,如诗如画,茶几上一束鲜花色彩缤纷,馨香宜人。
墙上悬挂的“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的条幅,则正是钱学森一生为人为学的生动写照。
江泽民总书记一走进来,立刻亲切地拉住钱学森的手问寒问暖,钱老连声感谢总书记在百忙之中专程来看望自己。落座后,两人热烈地交谈起来。从技术革命谈到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谈到科技人才的培养,钱学森坦率地谈着自己的看法。看着这位老科学家精神矍铄,谈笑风生,江总书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谈话结束后,钱学森把自己的《系统研究》等四部科学专著赠送给江泽民。江总书记双手接受,表示感谢。
不知不觉中,暮色将至。江总书记起身告辞,钱老坐在轮椅上,执意相送。江总书记拉着钱学森的手,希望他多多保重身体。
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家大报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并配发了江泽民总书记与钱学森亲切交谈时的照片。
报道中写道:
“85岁的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外留学多年,学有所成后于1955年回国。几十年来,这位航空火箭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应用力学与系统工程学家、两院院士,为了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和航天事业呕心沥血,做出开创性的贡献。现在,他还担任着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国防科工委科技委高级顾问。”
“江泽民和钱学森就广泛的话题亲切交谈”。
江泽民说,在我国,有许许多多像钱学森同志这样为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正是他们一代一代地不懈努力,使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一些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他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因如此,我们在制定跨世纪的发展规划时,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他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现代化,需要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发扬前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成果,在前辈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绩,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作出自己贡献。1996年,钱学森在钱学森图书馆揭幕典礼上的书面发言中,深有感触地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而钱学森图书馆成为在钱老逝世前,中国唯一一个以健在的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大学图书馆。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在钱学森生活和学习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建立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是:国内外钱学森文献实物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管中心;钱学森科学成就、治学精神、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的宣传展示中心;钱学森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研究交流中心。2010年6月6日中共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等领导出席了钱学森图书馆的奠基仪式。
2009年2月10日,在钱学森诞辰98周年到来之际,北京师大附中钱学森纪念馆正式开馆,温家宝总理为纪念馆题写馆名。教育部袁贵仁部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共同为钱学森纪念馆馆名石揭幕。钱学森纪念馆的筹建,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教委、宣武区党政领导和教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兄弟单位的支援和钱永刚先生的鼎力相助。
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100周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贾庆林强调,纪念钱学森同志100周年诞辰,就是要深切缅怀他为我国科学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进一步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100周年诞辰之际,位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钱学森图书馆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陈展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藏文献、资料、实物等共计84000余件,是国内外钱学森文献实物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管中心。
2011年11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召开“钱学森教育思想论坛暨钱学森系列图书首发式”大会。本次首发式共发布钱学森系列图书5种,分别为《钱学森力学手稿1》、《钱学森年谱(初编)》、《学习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思想论文集》、《钱学森宋平论沙草产业》、《钱学森论第六次产业革命专题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