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 医林高手

    叶天士一生,勤于临症,坚持在防病治病的第一线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以自己的言行实践着一名医生的诺言。他一生拯救的患者何止千万。时至今日,苏州一带人民提及他,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

    叶天士治病,主张融合各位医生的长处,针对病情,从病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开出药方。他反对医生看病拿不定主意,死套古人的处方而不变动;或者各种药(像补药、泻药、寒药、热药等)都开一点,希望侥幸有一味药偶然能碰上把病治好,这种方法被人们称为“广络原野之术”;或者早晨开一方,晚上另外换一方,换来换去,自己心中一点主意都没有。他认为疾病在早期也有可以看到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变化又会出现新的情况。作为医生必须详细了解病史,认真诊断,只有掌握疾病全部情况,做到胸有成竹,然后针对病情开出药方,才能收效。否则就是以药治药,实际上是拿病人来做药物试验,算不上是真正给人治病,十之八九会误人性命。

    公元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夏秋之交,江苏一带传染病流行,死人很多。江苏巡抚(清代以巡抚为省级地方的长官,总揽一省的军事、吏治、刑狱等)派人请叶天士出来救治。叶天士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当时的气候和当地情况,根据当时病人的不同临床表现,采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江南雨湿之地、常见而流行的暑湿病人(即夏天温度很高而湿度很大的气候而患病者),症状表现为发热、头重、胸闷、腹泻、四肢困倦、舌苔厚腻,使用一种中成药甘露消毒丹治疗;对于病势较重,高热不退,病人昏迷不醒,不时在说胡话,身上出现斑疹或发黄,舌硬而干光无苔的病人,则专用另一种成药神犀丹治疗。结果许多垂危的病人,都一一被抢救过来了,得到了巡抚的极力称赞。

    有位更夫(他的任务是晚上敲着梆子,告诉大家已到什么时辰),面部和身体水肿,显现出黄黑的颜色,经苏州同时期有名的医生薛雪看了以后,认为已无法医治,要他回去准备后事。

    更夫不甘心就这样死去,他又去找叶天士治疗。叶天士看了这个病人的脸色,又经过认真了解病史和进行诊断,当知道其职业为更夫时,便问道:“你晚上打更,是否经常点一种有毒的蚊香?”更夫回答:“是啊,水乡蚊子多,不点蚊香长夜难熬啊!”叶天士说:“你的病是由于常年受这种有毒的蚊香熏染所致,我给你开个方子,吃两服药就会好的。”

    更夫听毕,化悲为喜,精神状态大为好转,回家吃了两服药病就痊愈了。

    像这样反映叶天士高超医术的事例可以说举不胜举。

    有位姓施的7岁小孩患病,当时天气是久雨阴晦。他的主要症状是泄泻一日数次,腹痛,大便中所下的东西红白都有。请了两位儿科医生调治了五六天,但效果不显。

    等过了一段时间请来叶天士时,病人已有呕吐,不能进食,下痢次数很多,且几乎为血水,腹痛也没有安宁的时刻。两手脉搏很细,右手脉涩滞,有时好像要停歇一样。

    叶天士来到病人家里,一进门就闻到了中药大黄(这是一种能使人大便次数增加的药物)的气味,赶忙叫病人别吃。孩子的家长告诉叶天士说:“已请两位儿科医生瞧过了,但仍不见效,先生您是否要看看处方?”

    取来处方一看,只见一位医生写道:既已下痢,其中又未看见不消化的水谷之物,如果不采取攻荡去积的方法,就没有其他方法好用了。

    叶天士说:“怪不得没有效果,孩子四肢发冷,泻下血液七八天,腹痛而且不想喝水,面色枯白,脉象细软,显然是湿冷之气侵入了脾胃,怎么能用像大黄这样的泻下药呢?”忙给病人开了人参、炙甘草、炮姜、当归、白芍、陈皮、肉桂等药,服药二剂后病人大便中解下了不少黏稠之物,续服几剂后,腹痛和痢疾就慢慢好了。

    有一天,诊病之后叶天士在街上闲逛,迎面走来一队送葬的人马,从人数和排场来说,好像是贫苦人家的丧事。

    当队伍经过身旁时,叶天士突然发现8人抬着的棺木底下渗出一滴滴的鲜血。医生的本能使他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忙让队伍停下来。

    众人正在纳闷是什么人竟敢如此大胆拦住送葬的队伍(一般认为这种行为是不礼貌和犯忌的),正欲发作时,内中已有人认出是叶先生,因而忙问有什么事。

    叶天士问:“病人是什么时候死的?”那人回答说:“昨天晚上。”“是男的还是女的?”“是位孕妇,因难产而死。”“我有办法救活她!”听完那人的回答后,叶天士很有把握地说。

    死者的丈夫听了叶天士的话,当即在路旁哭着向叶天士叩首说:“先生如能将她救活,您就是她的再生父母!”

    众人将死者抬回家,叶天士命人启开棺木,脱去死者的葬衣。诊察完她的脉象后说:“病人还有救。”当即取出一根长针,朝患者胸部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哇”的一声,一个婴儿顺利降生。随着一声叹息,产妇也逐渐苏醒过来。

    围观的人群见叶天士起死回生,无不拍手称奇。内中有人问道:“您的医术如此神奇,令人叹服,但是您凭什么知道孕妇没有死呢?”

    叶天士莞尔一笑说:“这没有什么稀奇,刚才在街上我看见棺木底下渗出的是鲜血,而不是紫黑的淤血,我就可以断定里面的人未死。刚才给她诊脉时,才知道孕妇之所以昏死过去,乃是由于腹中胎儿用手抓住了她的胞络。胞络与心相连,故疼痛较为剧烈。我用长针刺胎儿的手,胎手怕痛缩回,放松胞络,解除了疼痛。所以得以顺利降生,产妇也因而苏醒过来。”

    众人闻听,纷纷点头称是。不出一天,整个苏州城都传遍了这件事。

    产妇这种病症,中医称之为“厥症”(类似现代医学的休克),其主要特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多发生于平素体质虚弱的人,加上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受寒,或大出血、月经过多或分娩之后,极易诱发。

    针灸是治疗厥症的简便有效方法,常用穴位有人中(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涌泉(足底中线的前、中1/3交点处)。在电影中有时我们可以看见这样的镜头:当某人因突然刺激昏倒在地,经常有人用手指紧紧掐住昏迷者的人中穴,就是这个道理。叶天士在病者胸前刺一针,所取穴位似为膻中穴(胸部两乳连线中点部位),这个穴位也具有醒脑开窍、促使昏迷病人苏醒的功效。

    除针灸外,对厥症病人可按虚症实证的不同而用药物进行抢救。实证可用搐鼻散(含有细辛、皂角、半夏等刺激性的药物)放在患者鼻腔,使之打喷嚏而苏醒;虚证病人可煎参附汤(由人参、附子组成)灌救。

    相传有一次,叶天士的邻居难产几日几夜,已请其他医生开了处方,患者丈夫有点不放心,特地拿了处方来询问叶天士,看看所有药物是否妥当。叶天士看过之后,让他加了一味梧桐叶,产妇服药后顺利生下了婴儿。

    这件事传出去后,有的医生就照葫芦画瓢,遇上难产病人就加梧桐叶。叶天士听说后笑着说:“我那时用梧桐叶,是因为当天是立秋之日,过了此日,用它还有什么用呢?”

    梧桐叶治难产,今已无人仿效。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叶天士治病时已注意到了气候节令和环境对疾病的影响,这点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