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恩来赴灾区
- 房子一个劲地摇晃,门窗作响,墙上的白灰和尘土不断地往下掉,几块墙皮掉到了周恩来身上。
- 周恩来刚刚站到木箱上,就发现群众是在顶着风听自己讲话,于是马上提出要掉过来,让自己顶风向群众讲话。
- 有人拿来一个大黑碗,在水桶里盛了一碗水,递给周恩来,周恩来接过来,一饮而尽。
周恩来到隆尧部署工作
1966年3月8日5时许,驻石家庄某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徐信,被强烈的震动所惊醒。徐信迅速地意识到这是地震了。军人特有的警惕性和快速反应使他作出了最快的决定。
通往河北省隆尧县的公路上,行驶着一辆吉普车和一辆军用大卡车。这两辆车内,乘坐着最早闻讯的徐信和军政委蔡长元等军部一些指战员。
蔡长元、徐信等驻军负责人在震后不到一个小时,赶到了震中的隆尧县。之后,他们便迅速组织部队,建立了临时抗震救灾指挥部,并用无线电台向北京军区、国务院报告了情况。
与此同时,该军张英辉军长在石家庄建立了后勤指挥部,组织大批救灾部队进入灾区。
邢台地震的消息传到国务院。周恩来在得知后立即向毛泽东做了报告。
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对灾区人民十分关心。毛泽东提出,由国务院全权负责抗震救灾,要求立即派解放军去灾区帮助当地人民抗震救灾,并组织灾区人民自救。
周恩来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做了紧急部署,并且制定一个初步方案,报请毛泽东批准。
之后,周恩来决定亲自到灾区察看情况,并组织抗震救灾。
3月8日上午,周恩来下达了两道紧急命令:
第一,立即派当地驻军赶赴灾区,救死扶伤。
第二,要空军司令部准备飞机,他准备乘飞机到地震灾区去。
第二天,周恩来亲赴灾区组织抗震救灾。
在飞机上,周恩来同随行人员一起研究了组织邢台人民抗震救灾的方案。
时间不长,一架飞机降落在空军石家庄四航校机场。周恩来出现在机舱门口时,他高举左手向人们招手致意,并走下舷梯和前来迎接的人们一一握手。
一下飞机,周恩来立即同前来迎接的河北省委副书记阎达开、六十三军军长张英辉、石家庄地委书记康修民、邢台地委副书记张双英等人见面。
周恩来与他们见面后的第一句话,问的就是灾区的情况。
在石家庄地委招待处的一座小白楼里,周恩来听完了汇报后已经是20时了。周恩来提出要连夜赶到隆尧,并问交通工具怎么样。
大家都劝周恩来在石家庄休息一夜,明天再去。周恩来坚持要去,并说:“我坐飞机来的,坐车去就行了,用不着地下跑,也累不着。”
阎达开说:“余震不断,不安全。”
周恩来说:“那么多群众都不怕不安全,我们还能怕不安全吗?地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一定要去。”
张双英说:“就是担心总理太累了。”
周恩来反驳说:“我还不觉得累,你怎么知道我累了呢?咱们就这样定了。”
周恩来在小白楼招待所,匆忙地吃了碗炸酱面。
晚上20时30分,周恩来从石家庄登上专列火车,沿京广线向南开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专列就到了冯村车站。
军政委蔡长元、副军长徐信等领导,从隆尧开出6辆吉普车,在冯村迎接周恩来。
周恩来在冯村改乘汽车,直奔隆尧县城。
3月9日这天,邢台震区发生余震上千次,大地还在频繁地颤动,时有残垣断壁倒塌。天气阴暗,狂风呼啸着。
周恩来到达隆尧时,天上还下着小雨,路上已经没有了路灯,一片黑暗,周围都是倒塌的房屋,到处都是砖头瓦块。
周恩来不顾旅途劳累,也不顾黑暗中有被绊倒的可能。他下车后,就直奔设在隆尧县委的救灾指挥部。
当地干部怕周恩来摔倒,就提着马灯在前边引路。在黑暗中摸索着走到了当地抗震指挥部。
在救灾指挥部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周恩来走进隆尧县县委办公楼。
在县委书记张彪的办公室里,周恩来听取了救灾指挥部和隆尧县委的灾情汇报和救灾情况汇报。
面对惊慌的当地干部,周恩来了解着受灾面积,老百姓的伤亡情况,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抢救工作现在进行得怎么样等诸多情况。
当地干部见周恩来在仍然有较大余震危险的地点,仍如此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心绪也都稳定了下来,认真地向周恩来汇报着情况。
正在周恩来仔细地听取着汇报时,一次较大的余震又起,房子一个劲地摇晃,门窗作响,墙上的白灰和尘土不断地往下掉,几块墙皮掉到了周恩来身上。
大家担心周恩来的安全,都劝他出去。周恩来却安详地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说:“不要怕嘛,这是余震,咱们还是接着谈吧。”
看到周恩来那样安详的神情,大家的紧张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在这里,周恩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了灾情,又对抗震救灾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周恩来说:“我是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慰问地震灾区群众的,我觉得地震灾害既成事实,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怎样领导群众克服灾害的问题,我们今后的工作方针是不是这样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重建家园,发展生产。”
在场的党政军领导同志都表示赞成,并决定把这几句话作为今后的行动纲领。
周恩来对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在一个星期内,到14日,把秩序恢复起来,要帮助群众把死者掩埋好,安置好伤员,使伤病员得到治疗,再帮助群众搭好棚子,把简单的生活恢复起来,然后转入正常的生产救灾工作。
加强对受灾社队的领导。受灾严重的社队基层干部死伤过多的,由周围轻灾区抽调一些干部去充实,代理职务,帮助工作,轮流受教育。
要发挥地方干部的积极性,提倡学习焦裕禄、王杰……把工作做好。
由军队和地方组织统一的救灾指挥部。凡是参加救灾的党政军、医疗卫生,由救灾部队统一指挥。
组织后方支援机构,设在石家庄驻军机关,由军长挂帅,邢台、石家庄专区各有一名副专员、石家庄市有一名副市长参加,前方指挥部设在隆尧……
从3月8日凌晨得知邢台地震的消息到现在,周恩来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
开完会,周恩来仍然不肯休息。他又一个一个地找当地干部和驻军首长,布置落实具体的救灾措施。晚上,周恩来只是简单地吃了一点儿当地农民用粗粮做的干粮后,接着又亲自布置起抗震救灾工作。
周恩来视察地震中心区
3月10日下午,周恩来要到灾情最严重的白家寨视察。
当地干部说,去白家寨的路已经不通了。
周恩来说,路不通也要去。从什么地方可以去?
当地干部说,要从石家庄绕道过去。周恩来说,我们马上回石家庄,说完便站起身。
当晚,周恩来又乘火车,连夜从冯村回到石家庄。
列车在石家庄刚刚停下,周恩来就让当地干部安排车去白家寨。
当得知从石家庄去白家寨的路也不能通时,周恩来说,安排直升机,乘直升机去。
当时,我国的直升机飞行技术还不算高。周恩来明知乘直升机去会有危险,但他仍义无反顾。直升机安排好后,周恩来立即乘机飞向白家寨。
地震使白家寨遭受到了严重破坏,道路不通使这里几乎与世隔绝。群众们虽然也在当地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了自救,但在道路不通,消息闭塞的情况下大家心中还是没底,许多人仍处在惊惶失措当中。
3月10日下午,周恩来从石家庄乘直升飞机去白家寨视察。
为了保证周恩来的安全,地震救灾指挥部蔡长元、袁捷、张彪、薛宝柱同志,预先在白家寨等候。
为了迎接周恩来的到来,在白家寨预先架起了一顶帐篷,以备周恩来接见和休息。到了预定的时间,突然一架直升飞机在马栏村降落。
大家估计可能是周恩来乘坐的飞机降落错了地点。县长薛宝柱急忙驱车赶到马栏,一看,原来是抢救伤员的飞机,薛宝柱又迅速赶回白家寨。
这时白家寨上空出现了一架护航机,在空中盘旋。很快又来了两架飞机,一架是记者等人乘坐的,一架是周恩来及其随行人员。
白家寨的群众从当地干部口中,知道了周恩来来了的消息。大家一听说在地震最严重也最危险的地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来了,心情万分激动。
大家暂时忘记了灾情带来的悲痛,奔走相告“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
当周恩来来到白家寨村头时,2000多名群众涌向村头,热烈欢迎。
许多群众聚集到周恩来身边。看到这种情况,周恩来决定向群众讲话。
当地干部立刻为周恩来准备了一只木箱子。
周恩来刚刚站到木箱上,就发现群众是在顶着风听自己讲话。
于是,周恩来马上提出要掉过来,让自己顶风向群众讲话,群众背对着风,这样才能免受风寒。
周恩来稳稳地站在方木箱子上,嗓音洪亮地说:“同志们,乡亲们,你们受了灾,受损失很大,毛主席让我来看你们。”
周恩来接着说:
你们这个地方是地震的中心,听到这个消息,解放军来了,医疗队来了,地方上工作队也来了。重伤的得到治疗,轻伤的也得到治疗,牺牲的掩埋起来。他们牺牲了,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精神。
我们要和地球打仗。我们要改造自然,重建家园。光靠你们不行,有些没有受灾的村子,可以互相支援,来帮助你们,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少先队员要带头,你们组织起来,办法一定会出来。国家当然要支援你们。
“你们这个地区有30个公社、34万人受灾,现在已开进解放军两万多人,地方工作队和医疗队有1万多人,共3万人,10个人有1个人帮助,1人有困难大家帮,这是社会主义的中国……死了人当然要难过,但是不要低头。大家一定要团结起来,团结就是力量。”
周恩来还鼓励大家把劲鼓起来,用七八天的时间,把生活组织起来,过几天还要搞生产。
周恩来说:“恢复了生产,恢复了力量,就对得起死了的人。”
周恩来高呼口号,大家跟着高呼。
奋发图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发展生产!
最后,周恩来说:
这次地震,受损失很大,要把它记录下来传给下代,下代再发生就会受损失小,这样就对得起死了的,也对得起后代。重建家园后,我再来看你们。
讲完话,周恩来走进临时安置群众的窝棚里,慰问受伤者。
有的老人耳背,听不见周恩来说话,他就凑到老人的耳边跟他们说话。
遇到小孩,周恩来就抱起来看了又看,同时嘱咐家里人要照顾好孩子。
周恩来在灾区指导救灾时,余震仍然不断发生,随时都有险情。周恩来看望群众,所走的路,旁边都是摇摇欲坠、裂了缝隙的房屋,十分危险。对此,周恩来却全然不顾。
看到周恩来连想都不想自己的安危,一个劲地向前走。群众担心总理,就在后边跟着,就在墙头前站起来了,排成队,如果墙头掉下砖,砸不着总理,群众自动立了个人墙。
不仅如此,周恩来还总是走进将要倒塌的房屋里,察看一下地震所造成的损害程度。周围的同志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周恩来还亲自下到群众临时居住的地窖子里,仔细察看,反复问道:“冷不冷?潮不潮?”
周恩来嘱咐住在这里的群众,要在窖子口外边挖个排水沟,防止下雨时向里灌水。
周恩来边察看情况,边向随行的当地干部和驻军首长作出指示,要他们尽快落实。
周恩来在村里碰上军属于小俊,就上前问她家里的情况。
于小俊说:“俺8个孩子死了4个,孩子他爹在那屋里性命不保,俺这咋过啊。”
于小俊一边说一边哭,周恩来静静地听着,也难过地掉泪了。
这时候,于小俊给总理跪下了。周恩来把她扶起来,就劝她别着急,有国家慢慢啥都好起来。
周恩来指示当地基层干部,要好好帮助她家。
于小俊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连忙对周恩来说:“我们可真好,有毛主席的关怀,有国家的支援,我们一定好好干。”
周恩来为一个普通农妇的不幸遭遇潸然泪下,这感天动地的情怀,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
周恩来到白家寨时,已是14时,这天中午,周恩来饭也没吃。在白家寨视察完,周恩来在帐篷里休息了一会儿。
有人拿来一个大黑碗,在水桶里盛了一碗水,递给周恩来,周恩来接过来,一饮而尽。
太阳快落山了,周恩来才乘直升飞机离开白家寨。
周恩来安排救灾工作
1966年3月10日晚上,在石家庄地区招待处的白楼里,灯光明亮。
这儿是周恩来工作休息的地方。在这里,周恩来接见了参加邢台抗震救灾的党政军各方面的负责同志,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并对抗震救灾做了部署。
周恩来对救灾工作安排得很周到、具体。周恩来提出紧急救灾工作要首先空投熟食,然后空投粮食,再空投炊具。
周恩来还打电话给国务院安排向灾区调运粮食。
周恩来对石家庄地市负责同志说:“你们要全力以赴,组织烙饼。”
周恩来当面指示四航校执行空投任务。并提出粮食用运输机空投,装得多,不怕损坏,炊具怕损失,用直升飞机空投。
周恩来还对地震科学研究作了重要指示。
周恩来说:
这次地震,代价极大,必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
周恩来在广泛听取了灾区党政军负责人的灾情汇报和救灾工作汇报后,现场制定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抗震救灾工作方针,并对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周恩来在指导邢台抗震救灾过程中,更多地是关注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安全问题。
周恩来多次强调,对于自然灾害,不管是天上来的气候,还是地下来的地动,只要有准备,就有办法对付。我们派来很多人研究地震规律,地震怎样对付,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
邢台地震后,周恩来十分重视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抢救工作,并就此多次做出具体的指示。
周恩来要求,凡是在地震中死亡的,一定要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处理好后事;对于受伤者,一定要尽全力治疗,直到治好为止。
周恩来还要求到灾区救治伤员的医疗工作者,一定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尽最大努力为伤员治伤。
周恩来还亲自布置,从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地,迅速调来大批医务工作者,参加受伤社员的治疗工作。
尽管当时社员们家里并不富裕,在今天看来,他们被埋压在废墟中的财产不值多少钱,但周恩来对社员们的这点儿财产却十分重视。
周恩来对陪同在身边的军队干部和当地干部说,一定要想办法,把社员们这些被埋在废墟里的财产挖出来,损坏的,要给他们修理好,以便继续使用。
周恩来说,群众家里不宽裕,遭到地震后,受到的损失很大。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减少损失。
周恩来还特别重视农具的抢救和修理工作。他说,地震后,我们仍然要发展生产。农具是社员们的生产工具,要把受到损坏的农具尽快修理好,让农民们在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时使用。
对于到灾区救援的人员安排,周恩来考虑的也很周到。他强调,到现场来救灾的人,要和灾区群众很好地配合,要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防火问题。
要把压在地下的东西要很好地挖出来,能用的要继续用。要广泛宣传,要稳定人心。要搭棚,不要在房子里住,防止房屋再倒塌。
周恩来还特别注意防止灾后疫病流行的工作。他亲自打电话给卫生部长,要求卫生部召开会议,研究灾区可能发生的各种传染病,并采取防治措施。周恩来还亲自点名让几个有名的防疫专家去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