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央心系灾区
- 李先念说:“我希望你们把勇气鼓起来,所有的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克服困难,把生产救灾搞得更好。”
- 当周恩来走下飞机后,3时19分突然一声轰响,大地颤动起来,又有断墙残壁倒塌下来。
- 飞机刚起飞,大风又来了,天空又暗淡下来。群众说:“总理来了,风都避开了。”
中央领导慰问灾区
1966年3月22日,距第一次地震只有14天,人们尚未从地震的痛苦中挣脱出来,地球再次向这一方人民发难。
3月22日16时11分32秒、19分46秒连续发生了6.7、7.2级两次强烈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白天,人们亲眼目睹和感受了这次灾难的过程。
这次地震发生前夕,大地发出呜呜的响声,接着犹如炸山放炮一样,嘭!嘭!嘭!几声巨响,大地开始剧烈抖动,人们站立不稳,只能爬在地上。
行驶中的汽车在剧烈的震动中不能前行,被迫停在路旁,正在田间耕作的骡马纷纷倒卧在地。
正在高处施工的人们一个个被甩到地上,房屋上下跳动,紧接着左右摇晃。
顷刻之间,极震区的房子全部倒塌,一个个村庄瞬间变为一个巨大的云团。
伴随着轰隆轰隆的响声,大地裂缝一张一合,出现的黑洞洞深不见底,最宽时达2米左右,并喷沙冒黑水,达几丈高。
东汪村一棵大树,因处在裂缝带中心,地震发生的一刹那被裂缝吞噬,震后只见树梢夹在地缝中。
地震区的水井普遍向外喷水,有的持续达4至6个小时。河堤开裂,滏阳河几十座桥梁都拱起来了。道路错开,使交通一度中断。
地震发生后,灾区上空尘烟弥漫,呛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人们的哭喊声,鸡鸣犬吠声,使灾区更加凄凉不堪。这次地震之强烈,之恐怖,使许多亲历者事隔几十年后再回忆都感到不寒而栗。
尽管这次地震强度更大,涉及的范围更广,但由于发生在白天,加之人们已有了防震意识,又采取了一些必要的防震措施,因而,共造成533人死亡,2503人受伤大牲畜死亡64头,受伤141头,与前一次相比,人员伤亡减少了。
这次地震发生第二天,以中央委员、内务部长曾山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再次来到邢台震区,深入到宁晋县城关、四兰芝、新河县城关、蓟县码头李、束鹿县南智邱慰问群众。
中央慰问团每到一处,社员们把慰问团包围起来,自动形成一个全村社员大聚会。曾山部长了解当地的救灾情况,鼓励社员齐心协力,战胜自然灾害。
3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来到邢台地震灾区视察慰问。
25日10时,李先念到达石家庄,他听取了灾区指挥部的回报,并对灾区工作作了进一步的部署。
这天下午,李先念在河北省省长刘子厚陪同下,先后来到宁晋县城关、束鹿县南智邱看望灾区群众,并听取了宁晋县救灾汇报。
3月26日,李先念又先后到新河县寻寨、宁晋县耿庄桥、巨鹿县城关进行了视察和慰问。
李先念在新河县寻寨群众大会上讲:“你们这个地区,经过了很多次灾荒、大涝、大旱,都被你们斗过来了,而且生产有很大的发展。
这一次地震灾害,只要人还在,在总理指示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方针指导下,加上国家适当的支援,在华北局、河北省委、省人委的领导下,我相信不要很长时间,问题就解决了。”
李先念说:
现在的问题呢?就是把群众动员起来,积极组织生产,就是像同志们讲的“家里丢了,积极从地里找回来。”这两句话很好,只有这个办法,没有别的办法,悲观失望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鼓起勇气,在党的领导下,靠自己的两只手,我们的家园一定很快建设起来,生产一定会很快的发展。
我希望你们把勇气鼓起来,所有的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克服困难,把生产救灾搞得更好。
这天,在河北省省长刘子厚、宁晋县委副书记王占元的陪同下,李先念再次到重灾区耿庄桥视察灾情,在第十二生产队社员张洪彬家里,他看到鞍子形简易房防震、防风、防雨、防寒效果较好,马上对王占元说:“这种房子很好,可以多搞。”
当晚,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在全县推广建造鞍子形简易房。
地震发生后,中央各部委的领导: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副秘书长杨放之、国家科委副主任于光远、武衡以及地质部长李四光、副部长张同钰、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书记处书记解学恭、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维山、滕海清、副政委刘跃民、军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渠等领导,先后到地震灾区视察、慰问,研究震后对策。
周恩来再次视察重灾区
1966年4月1日早晨,当人们还没有睡醒的时候,周恩来来到石家庄,在小白楼接见了张英辉、蔡长元、徐信、郝田役、康修民、张屏东等负责同志,听取了他们的汇报。
宁晋、冀县、巨鹿、束鹿等县,一些村庄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群众情绪迅速低落下来。
为了安定群众情绪,鼓励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周恩来再次来到震区指导工作。
当汇报到部队准备撤离时,周恩来说:“要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撤离前要请示北京军区,要向省军区独立师交代好。”
周恩来对康修民说:“石家庄地区灾情不太严重,要很好地支援邢台。请你们查一查,石家庄历史地震的记载。”
周恩来听完汇报后,便察看地图,指着地图问在场的石家庄地委书记康修民,那些村庄离石家庄多远、有多少人口,有多少机井、有多少骡马。
康修民回答不出来,郝田役副省长笔记本上有些数字,替他回答,但仍然不能作出满意的答复,急得康修民满头大汗。
会后,康修民便连夜开会,收集数据和资料。很快就把材料送去,交给了周恩来的秘书。
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救灾部队和石家庄地市,查了县志,实地考察了古建筑,发现在获鹿县石井村一眼古水井旁,保存有一座地震纪念碑《重修大井碑记》:“大明万历二十二年季春之日,地震而塌毁者矣,盖因屡岁荒旱,诸井旱乾,士马往来而无人修整,食水于他乡来往数里。”上述情况立即向周恩来作了汇报。
周恩来说:“先把它拍照下来,要把这口井和石碑作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周恩来的工作就是这样认真、细致、抓得这样具体,使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周恩来当天早晨,从石家庄来到邢台地震重灾区,进行视察。一天之内,先后到宁晋县东汪镇、束鹿县王口乡、冀县码头李乡、宁晋县耿庄桥和巨鹿县何寨等5个村庄,进行视察和慰问。
4月1日上午,周恩来首先到宁晋县东汪镇视察。这天早晨,宁晋县委接到通知后,立即集合了5000多人,在东汪等候。
消息传开,许多群众自动赶来,很快汇集了1万多人。
10时,周恩来在副省长郝田役的陪同下,乘直升飞机来到东汪镇。
飞机降落在会场北边。周恩来走下飞机后,首先慰问了解放军,然后巡视东汪镇。
东汪镇是这次7.2级地震的中心,全镇房屋基本成为一片废墟。从镇东一眼可以看到镇西。
周恩来在村北寨墙上向群众讲了话。
周恩来说:“地震是个自然灾害,是不是没办法对付它呢?不是的。你看,3月8日地震范围小,损失大。8号以后,天天有些小震动,22号大家提高了警惕,有了准备,损失就小了。
第二次地震面积大,有邢台专区,有邯郸专区,有石家庄专区,有衡水专区。但因大家有了防备,房子倒了,伤亡很小。同一件事情,有了准备,就和没有准备不同。”
周恩来接着说:“我们这里受灾多,1963年大水灾,倒房子不少,1964年沥涝,1965年又旱,现在旱情仍未解除,抗旱中又来了地震。当然受了灾有很多困难,但我们防备就好些。
这一次,你们这里地震,比南边隆尧来得晚,所以损失就小。对自然灾害,不管是天上来的气候,地下来的地动,只要有准备,就有办法对付。
我们派来很多人,研究地震规律,地震怎样对付,我们积累了不少经验。你们这个专区,周围其他专区的经验,就使河北省有了预防地震的办法。”
周恩来还说:“救灾主要靠自己,国家要帮助。10号我到白家寨,他们提出首先靠自己。自力更生,大家帮助。国家是大家的,要依靠大家的力量搞好。我们是新中国的人民,是社会主义的农民,是有志气的。
现在恢复生产要靠大家。过去我说的4句话,需要颠倒,现在看来要先搞生产,再搞建设,大家说的家里丢了从地里拿回来,这是毛主席思想。”
周恩来说:“麦子返青了,地该种了,干部要带头,党团员要带头,贫下中农要带头,把生产搞好。特别是党的支部,要带头把生产搞好。我说的4句话应改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把生产搞好了,家园就会建设得更好。你们说对不对?”
这时群众高呼:“对!”
周恩来最后说:“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来慰问你们。灾情越大,干劲越大,你们东汪公社要做宁晋县的模范公社。”
周恩来讲话以后,宁晋县县委书记赵安芳表示了决心:“房倒志不倒,地动心不移。”
周恩来说:“讲得好。”
会后,周恩来在赵安芳的陪同下,访问了受灾群众,看望了野战医院的伤病员,详细询问了受灾情况。
在伤员帐篷里,周恩来蹲在地铺前,握住一位伤病员的手,仔细询问了伤情。然后和每个伤员都一一握手,并嘱咐大家好好养伤,早日恢复健康。
赵安芳说:“总理啊,宁晋损失很大,你要多支援我们啊。”
周恩来说:“你要相信群众嘛!”
周恩来在东汪喝了一碗水。东汪群众把这只碗一直保留着,在周恩来逝世一周年时,这只碗还拿出来在群众中传看。
结束在东汪的慰问后,周恩来乘直升飞机向石家庄地区束鹿县王口村飞去,视察王口村。
4月1日上午,石家庄地区束鹿县王口乡和郭西乡的农民,听说周恩来要来视察,就从四面八方涌到王口村广场。
广场上红旗招展,3500多人坐得整整齐齐。他们举着“欢迎中央慰问团”、“感谢毛主席的关怀”、“感谢周总理的关怀”、“奋发图强,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发展生产”的标语牌,等候亲人到来。
11时20分,直升飞机在广场附近降落。
周恩来从机舱内走出,顿时,人群中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周恩来和前来迎接的代表一一握手问候,然后来到广场,向群众讲了话。
周恩来说:“你们这个地方是束鹿的最南边,东汪镇离你们不远,换了专区,换了县,你们这次损失大,房屋倒得多,但你们有了准备。虽然倒的房子多,但人畜伤亡少,这说明不论做什么事,凡是有准备就好,预先能想到就好一些。”
周恩来还说:“我代表毛主席来慰问你们,更重要的是鼓舞你们。你们回去,还要对没有来的人讲,困难越大,干劲越大。石家庄专区是河北省尖子专区,东边是衡水,南边是邢台,你们在束鹿县的南边,要带头嘛,要在周围的公社起模范作用,搞得更好。”
周恩来鼓励大家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结束讲话后,周恩来到王口村向没有参加集会的老年人要逐户进行了慰问,并视察了每户的住处。周恩来对他们说:“地窖也要通风透光,尽量避免潮湿。”
当周恩来访问到刘永远的地窖时,他问:“家里的粮食和东西都挖出来了没有?”
刘永远说:“有解放军和工作队的帮助,都挖出来了。”
周恩来又问:“你们今年的小麦长得好吗?”
刘说:“长得好,我们家里丢了,要从地里找回来,靠我们的双手,坚决搞好生产,重建家园。”
周恩来说:“好哇,这是农民的话。”
在回来的路上,周恩来和当地干部进行了交谈,询问了生产情况,抗旱情况,牲口和农具够用不够用,有没有机械修配厂,有多少眼机井,机井有多深,能浇多少地,有没有五年规划。
周恩来看到村中堆放着大批救灾物资时,他说:“这些东西要使用合理,根据需要安排。”
周恩来还问到群众有没有其他疾病,一再嘱咐在这里救灾的人民解放军和医疗队,要好好为人民服务,把所有的疾病都除治掉。
12时30分,周恩来告别群众,登上飞机,向衡水地区冀县码头李村飞去。1966年4月1日中午,周恩来来到衡水地区冀县码头李村以后,首先和这里几位基层干部进行了座谈,详细询问了这次地震的灾情和各村的生产情况,然后在群众大会上讲了话。
在讲话的过程中,周恩来说:
上次,到隆尧县去,那里灾大,房子倒了,人死得多,但是,大家的生产劲头很足,人们的意志不衰。宁晋、束鹿,也是如此,干劲都挺足。你们是衡水专区冀县的人民,相信你们,天上灾,地下灾都能战胜。天上的灾,我们不怕,地下的灾,我们不怕。这样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伟大的中国人民。
周恩来特别提到生产,他说:
现在快到清明了,播种季节到了,麦苗返青了,生产忙了,要抓紧抗旱、保墒、浇麦。春播。先搞生产,把盖房子放慢一步。先搞窝棚,要搞牢固一些,长期准备。恢复房子,怎样防震,还没研究好。
要把口号倒一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自力更生,主要靠自己,奋发图强,要志气不衰。大家不是正在学习焦裕禄、学习王杰、学习麦贤得吗?就是要有他们的志气,奋发图强,把国家建设好。
首先发展生产,赶季节,不误农时。先发展生产,后重建家园。
结束在码头李的视察和慰问以后,周恩来走上飞机,又向宁晋县飞去。视察耿庄桥。
1966年4月1日15时,周恩来乘直升飞机,从冀县码头李,来到宁晋县耿庄桥,进行视察和慰问。
当周恩来走下飞机后,15时19分突然一声轰响,大地颤动起来,又有断墙残壁倒塌下来,原来是一次4级余震发生了。
当时刮起了大风,天气特别寒冷,周恩来在村南的一辆卡车上向群众讲了话。
周恩来说:“房子倒了是要盖的,砖瓦要烧,但不是几天就盖起来的,盖什么样的牢固,什么样防震,要研究研究。春播季节到了,现在不是快到清明了吗,你们不要误了农时,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重建家园……生产要靠集体力量,盖房子也要靠集体力量,国家支持你们,因为地震面积很大,所以要一步一步的搞。解放军不能长住这里,但他们要留一部分帮助你们把生产搞好,所以再大的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
“你们要家里丢了地里拿回来。这次来看你们就是鼓舞你们好好生产,重建家园。”
会后,周恩来在耿庄桥,视察了中国科学院地震考察队。当时考察队几乎每人都有照相机,都对着总理拍照。
周恩来说:“我又不是外国人,还用这么多照相机拍照?还是留着胶卷考察地震用吧。”
在这里,周恩来看望了地震科技人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架设在耿庄桥的地震仪器,询问了工作情况,并对他们说:
必须加强预测研究,做到准确及时。
周恩来叮嘱道:“地面考察已经进行了一个时期,注意不要增加地方上的负担。仪器观测人员需要留下,有的地方还要加强,增加人,增加仪器……特别是青年人要大胆设想,但不要过早地下结论……关于重建家园的问题,你们的意见,你们的想法,要征求群众的意见,征求群众的同意,经过支部、大队同意以后再办。”
周恩来对科技大学地震专业的同学说:“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周恩来听说考察队员段宝娣手指受伤,便特意看望了她。周恩来嘱咐她天气冷要注意,又问她那个学校毕业,多大年龄。
周恩来离开地震考察队以后,又登上直升飞机,向巨鹿县何寨飞去。在飞机上,周恩来还指着自己的手指,示意段宝娣注意。
4月1日上午,周恩来要来巨鹿县何寨视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巨鹿县。
县委预先通知全县支部书记以上干部和地县工作队,以及参加救灾的解放军,共5000多人,在何寨村南设会场,这里地方高、宽阔,降落飞机方便。
他们预先搭了个棚,准备在这里接见公社以上干部。
消息传开,广大群众精神振奋,附近各村的群众都自动走来,很快汇集了1万多人,在会场等候亲人的到来。
原计划12时到,结果来晚了。这天气候不好,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使人睁不开眼睛。但是风再大,谁也不动,大家都安静地在那里等候周总理。
17时,周恩来乘坐的直升飞机在巨鹿县何寨上空出现了,离会场约200米,飞机徐徐降落下来。
这时风突然停了,太阳从云雾中出来,照耀着大地,何寨上空晴朗无云。
周恩来向人们招手致意,河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黄建民和巨鹿县县委书记张玉美走上前去,把总理迎接到棚子里头。
周恩来问了问群众情绪,听了张玉美的汇报。
张玉美说:“大家知道你来了,在这里等了半天了。”
周恩来说:“那好,先见见群众。”
会场座南朝北,用两部汽车连起来当主席台,周恩来在万人大会上讲了话。
周恩来说:“你们是巨鹿县的何寨,3月8日那次地震,你们这里受损失很大,我们来晚了。
现在我代表党中央、毛主席和国务院来看望你们,慰问你们。同志们,你们上一次地震巨鹿县6个公社受到很大损失,付了代价,取得了经验。
因此,你们在第二次地震,面积扩大了10多个公社,可是损失小了。房子虽然倒了、塌了,可是人救了,牲口救了,跟头一次比面积大了,人死伤少了。为什么?因为第一次取得了经验嘛,付了代价嘛。所以第一次巨鹿县6个公社,为全巨鹿县,也是为邢台专区,也是为河北省取得了经验。
所以,我们首先要对于受害的那些烈士纪念他们,受害的家属,我们来慰问你们。因为你们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不仅为我们今天的人民得到了教训,得到了经验,是为了我们后代,也要给他们留下来经验,这个经验,应该谢谢那些受伤的、死难的同志。
这种经验不是一下子就取得的,总要付代价的。”
周恩来接着勉励大家抓紧时间播种、生产并要求大家互济互救,集体来互救,重建家园。
周恩来讲话时,声音洪亮,整个会场都能听到。
会后,周恩来到棚子里坐了坐,在这里周恩来接见了作曲家李劫夫和词作家洪源。
邢台地震后,李劫夫等从东北来到地震现场,体验生活,编写了20多首抗震救灾歌曲,在现场亲自教给群众唱。
周恩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这里,周恩来还接见了前来参加会议的支部书记和英模人物,然后和大家告别。周恩来走上飞机。
飞机刚起飞,大风又来了,天空又暗淡下来。群众说:“总理来了,风都避开了。”
就在周恩来离开何寨2小时以后,21时16分,大地又猛烈地晃动起来,邢台震区又发生了一次4.5级的中强余震。
救灾部队组织宣传队
1966年4月1日,天快黑了,周恩来连续视察了5个村庄之后,在蔡长元和李际泰等同志陪同下,周恩来乘直升飞机来到邢台市救灾部队某师驻地视察。
周恩来到邢台后,分别听取了党政军各方面的汇报,汇报进行3个小时以后,周恩来桌上原先倒的那碗水早已凉了,公务员又给周恩来倒了一碗水。
周恩来说:“有一碗水为什么还要倒一碗水,浪费!”
阎同茂师长请示总理在这里吃晚饭,周恩来说:“好,但不要另做,战士吃什么我吃什么。两个馒头大锅菜就可以了,越简单越好。”
阎师长安排炊事员杀了一只鸡给周恩来吃,周恩来得知后当场批评了他。
周恩来的秘书周家鼎对阎师长说:“总理从来生活俭仆,饮食简单。吃面条、烙饼、大葱就行了,如果做点菠菜、豆腐,总理就高兴了。”
这天,周恩来直到22时多才吃晚饭,吃的是菠菜、豆腐和面条。
部队的工作人员要给周恩来盛面条,周恩来忙接过碗说:“来,我自己盛。”
饭后,周恩来硬要交粮票和菜金。
周恩来一心牵挂灾区,他问蔡长元:“救灾下一步怎么做?”
蔡长元答:“还没考虑好。”
周恩来对阎同茂说:“要组织宣传队。解放军都要宣传毛泽东思想。你们这个部队,要用一个月的时间,对邢台地区普遍宣传一次,村村走到,不留死角。当好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队、播种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民群众的头脑,扎下毛泽东思想的根子。
军队为人民,人民就为军队,军队帮助人民打敌人,将来人民就会帮助军队,这是很好的教育机会,对人民做宣传,对自己也是个教育。灾区要赶快恢复生产,在宣传中要注意帮助群众春耕春播。”
这天晚上,周恩来在邢台还听取了刘子厚省长的工作汇报。直到24时,周恩来才离开邢台。在刘子厚省长的陪同下,周恩来的专列又向邯郸驶去。
邢台地区7.2级地震发生后,地震活动有向南北两头迁移的趋势。根据震情的发展,邯郸地区有发生大震的可能,周恩来十分关心那里人民的生命安全。
1966年4月2日,周恩来乘专列到达邯郸,视察了邯郸钢铁厂、马头铁厂、邯郸第一棉纺织厂。
4月3日,周恩来赴大名视察,听取了县委和县政府领导的工作汇报,并重点考察了杨桥乡前桑园村。
周恩来十分关心那里的农业生产,详细了解了抗旱、管麦、保苗工作。
当天,周恩来到魏县漳河村视察水利建设,并赠漳河村“粉子大红穗”优质高粱种20公斤。
4月4日,周恩来视察成安县西南庄村,还到井台观看并操作了“猴爬秆”打井。
同日,周恩来又到临漳视察,听取县委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并到南岗村和后赵但寨村听取了汇报,然后周恩来又到田间、机井旁视察。
4月5日,周恩来赴磁县视察,在岳城水库听取了岳城水库工程局负责人的汇报。周恩来对农业、水利工程和地震工作做了指示。
这天晚上,周恩来从邯郸返京途中,专列到邢台火车站停了下来,通知邢台驻军师长阎同茂,立刻到火车上汇报。
因为事先没有通知,师长和政委这天晚上都不在邢台,副政委吴寿安到火车上向周恩来做了汇报。
当周恩来得知这个师已组成万人宣传队,在邢台各县己全面开展宣传活动时,很高兴。
周恩来说:“你们行动很快,执行命令坚决,真是个好部队。”
4月5日周恩来从邯郸返京途中,24时,周恩来的专列在石家庄火车站停了下来。在火车上,周恩来接见了救灾部队蔡长元和河北省军区副司令袁捷等负责同志。
蔡长元向周恩来汇报了万人宣传队的组织情况和活动内容。
周恩来说:“你们以一个师为主组织万人宣传队,这很不错。地震可能快过去了,要发个解除警报。一定要把生产搞好,要搞成龙配套,解决水的问题,组织抗旱。”
救灾部队接受组织宣传队的任务后,以某师为主,出动了66个连队,163辆汽车,携带44部电台,15部电影机,分7路于4月4日出发,同河北省军区部队,共同组成了万人宣传队,分别奔赴邢台地区所有城镇村庄。
宣传队员们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队灾区人民的关怀,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抗震救灾方针,宣传学习焦裕禄、王杰等先进事迹。
同时,宣传队员们向灾区群众讲解地震知识,破除迷信,平息地震谣言,鼓舞斗志,安定情绪。
部队边宣传边救灾,每到一处立即帮助群众春耕播种。
到5月10日,历时一个月,宣传队走遍了邢台地区17个县市的32个乡镇4720个村镇,宣传群众390万人次。通过抗震救灾的宣传,振奋了灾区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
受灾初期,灾区干部群众普遍存在悲观情绪,对恢复生产缺乏信心,消极等待和依靠国家救济。
经过宣传队宣传后,使灾区人民在失望中看到了希望,在困难中看到了光明,提高了勇气,增强了信心。一些曾不想活下去的人挺起了腰杆,一些惊恐不安、束手无策的人振作起来了,他们的脸上不再愁容满面。
经过27个昼夜的连续作战,救灾部队在圆满完成了抢救阶段的任务之后,根据救灾指挥部的部署,除留下部分部队继续帮助灾区恢复重建外,大部分救灾部队于4月5日撤离灾区。
周恩来关心灾后重建
1966年三四月,北京中南海的灯光彻夜通明。通往邢台地震灾区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传到救灾指挥部。
从邢台地震现场回京后,周恩来还时刻想着灾区人民,曾两次派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同志到邢台地震现场,调查研究,听取地方政府和救灾部队的汇报。
周荣鑫对宁晋县县委书记赵安芳同志说:“总理不放心,让我来了解情况,看你们这里还有什么问题,我好回去向总理汇报。”
大震发生后,从隆尧地震救灾指挥部到国务院建立了直通专线电话,每天与国务院秘书长保持联系,这条专线把中南海和邢台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秘书们始终守在电话机旁,详细记录着来自邢台地震灾区的各种情报和信息,又频繁地将总理的指示传达下去。在这里,周恩来多次召集国务院各部委的负责同志,研究邢台地震的各项应急对策。
夜深了,周恩来还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不分白天和黑夜,随时听取邢台灾区的震情汇报和救灾工作汇报。逐县逐村地部署救灾工作和地震科学考察,听取各部委的汇报,询问情况,逐项落实抗震救灾措施。
周恩来还特别注意防止灾后疫病流行的工作。他要求卫生部召开会议,研究灾区可能发生的各种传染病,并采取防治措施。卫生部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很快就行动起来,不仅制定了防止疫病流行的方案,还派出专门人员去灾区指导防疫工作。
国务院文教办于3月29日上午,召集教育、高教、文化3个部,对此问题专门进行了研究。教育部还派出一个工作组去震区现场了解情况。军委总后勤部设立了卫生防疫办公室,负责研究震区防疫问题和震区有无放射性等有害物质。
周恩来特别关心的是在灾后重建家园中,要给群众建筑能够防震的房子,保证群众以后的安全。他派人到物资调拨现场,去察看建筑材料的质量。
周恩来指示地震救灾指挥部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他亲自出面,要求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迅速行动起来,到灾区去指导重建工作。
在周恩来作出指示后,由国家建委、高教部和北京市人委,组织建筑工程学院学习建筑工程的学生前往灾区,对灾区的房屋进行实地勘察,总结经验,研究设计抗震的房屋。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国防工办都召开了紧急会议作了传达。各部门分别派工作组到震区,对工厂建筑物进行检查。
3月29日下午,国务院工交办公室,召集工交各部门开会,进行传达。并由各部门分别对所属厂矿进行检查。
水电部迅速组织技术力量,对水利设施进行了检查,并于3月31日以前,把震区的大小水库和主要堤防全部检查完毕。
国家建委确定成立了震区房屋修复小组,由清华大学、北京工业设计院、北京建筑设计院等7个单位,派出设计人员500人,去灾区调查房屋倒塌损坏等详细情况。
邢台地震后,余震不断。有人推测还会发生大地震。
周恩来对此十分重视。周恩来指示,现在要加强地震预报工作,同时要注意总结群众的经验,加强统一领导。
当周恩来得知地震预报人员不足时,便立即指示,把下去的40余名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调回来,全部到震区去参加观测工作。
一些在校的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也暂时中断了学习,到邢台震区去参加观测工作。
周恩来认为,对于地震专家和学生来说,这是结合实践最好的学习,而这样做,对于地震灾区人民来说,又是负责任的。
同时,去的专业工作者还可以宣传科学知识,教会当地人防震知识,又可消除当地部分民众的封建迷信思想。
事实证明,周恩来的这一决策是正确的。专家和地震专业的学生们的到来,对于预报邢台的余震情况,组织民众今后防震,破除迷信思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周恩来为邢台灾区人民忘我工作的精神,教育鼓舞着邢台人民。总理为邢台人民日夜操劳的感人事迹,坚定了灾区人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周恩来那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忘我工作的形象,永远印在邢台人民心里。
当年邢台人民编出充满无限深情的歌谣,一直在邢台人民中间传颂。“阳春三月桃花开,周总理三到邢台来。”
周恩来提出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抗震救灾方针,成为激励邢台人民前进的巨大力量。
周恩来指导地震科学
周恩来在邢台灾区视察并亲自领导抗震救灾的过程中,一路上多次和当地干部和参加抗震救灾的解放军领导干部讲:“这次地震受损失很大,要记录下来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再发生就会受损失小一些,这样就对得起死了的,也对得起后代。”
邢台地震造成了重大损失,周恩来对此十分痛心。但周恩来历来高瞻远瞩,他考虑的并不是仅仅在目前组织好抗震救灾就完了,更多的则是今后邢台地区的防震问题。因为这更关系到邢台人民的长远幸福。
周恩来所强调的“记录下来”,目的是要对邢台地震进行研究。他在邢台的日日夜夜,一直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他总是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一定要注重对于这次地震的研究,要组织专家找出规律,进行科学预报。
为了找出地震的规律,周恩来还亲自查找资料。
周恩来要秘书把邢台县志借来,晚间,其他人都休息了,周恩来还在灯光下仔细阅读县志。
从地震发生后,周恩来就提出要加强地震的预报工作,由李四光负责。3月8日,周恩来召集国务院会议时,请李四光参加。
周恩来在会上几次问及地震预报问题。有的人则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比较难,因为国际上还没有解决。
李四光说:“国际上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解决呢?”
周恩来十分欣赏李四光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称他是“独排众议”。
李四光身体不好,他不顾医生的劝阻,带病赴灾区了解情况。李四光说:“你们不要再拦我了。总理都冒着生命危险去了灾区,我是做这个工作的,怎么能贪生怕死呢?”
李四光的决心增强了周恩来对研究地震的信心。
3月8日的会议后,周恩来给中共中央的特急报告中写道:“按地震研究所资料,河北以宁晋、隆尧、巨鹿为中心地震地区,自公元777年始已有记载,直至1963年尚有小度地震。但地质科学家对何故发生地震,范围多大,方向如何,尚无定论。世界科学界对地震预测预报,也未解决。我们拟以这次损失推动地质人员进行各方探讨,求得一些结果。”
周恩来后来回到北京后,立即指示国家科委,组织地质科学队伍前往震区进行科学考察。
无论是对在邢台抗震救灾的干部,还是对搞地震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周恩来都多次强调:
这次地震,代价极大,必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地震记载,但没有对地震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的经验。这次地震我们付出的代价很重,损失很大,不能依然停止在只有记录,而没有经验的地步。
虽然地震现象的规律问题是国际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发扬独创精神,来努力突破科学难题,向地球开战,这次地震给予我们很多观察地震的条件,要很好地利用这样的条件。
周恩来这段含义深刻的指示,为我国地震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周恩来从邢台回到北京不久,专门邀请地质部部长李四光、石油科学院副院长翁文波,到中南海去谈话,当时在场的还有李先念副总理。
李四光和翁文波向周恩来汇报了地震预报的工作安排和设想后,周恩来亲切地对他们说:“今天请你们来,就是希望你们搞地震预报,这是我交给你们的任务。”
接着,周恩来和两位科学家详细地研究了今后如何发展地震科学的问题,不但提出了初步的规划,还提出了许多具体而长远的设想。对于落实规划,周恩来也提出了许多措施。
这次小型会议,在中国地震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是这次会议,使新中国的地震科学有了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
之后,周恩来还亲自抓落实。他除了让秘书同各单位联系外,有时还亲自打电话,联系有关事宜。由于周恩来亲自抓这件事,许多当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很快就落实了。
这一年的5月,按照周恩来和两位科学家商定的意见,邢台地震科学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大量的材料,来分析和研究邢台地震发生的规律。
尽管地震是很难预测的,当年的会议上,人们的意见也不尽一致,但仍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周恩来始终关注着会议,他让秘书把会上取得的成果,甚至出现的不同意见的材料都拿来。他白天忙完工作后,晚上认真地阅读,一直到凌晨。
邓颖超见他过于劳累,便多次到他房间去,催促周恩来早点休息。
但周恩来总是说:“我看完这份材料后就睡。”
一直到第二天天光大亮了,周恩来卧室里的灯光才熄灭。而此时,周恩来已经洗漱完毕,拿着他一整夜阅读并在上面做了批示的材料,要秘书尽快落实。
邓颖超也理解,周恩来心里关注着地震灾区的人民,同时也关注着中国未来地震的预报工作,关注着邢台地震科学讨论会,他睡不着啊。
5月28日,周恩来专门接见了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认真地听取了他们的汇报。
对于不同的意见,周恩来都让他们充分表达,在此过程中,周恩来总是以虚心的态度,不时地提问,还在小本子上认真记下了许多重要的意见。
陪同周恩来接见的还有聂荣臻、郭沫若、李四光、武衡、钱正英等负责同志。
周恩来听完汇报后,亲切地对大家说:“你们的讨论非常有价值,但理论要联系实际,你们还要到邢台地震现场去实践,大力协作,协同作战。”
最后,周恩来满怀信心和希望地说:
我国石油已放出异彩,我们要在地震问题上也放异彩。
周恩来十分诚恳地对青年科学工作者说“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
所有这些,都是周恩来在邢台地震现场考察并思考了许多重大问题之后做出决策的体现。
周恩来经常说,毛主席说过,要把坏事变成好事。我们也要从邢台地震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把我国的地震科学发展起来,这才能把坏事变成好事。
在周恩来的有力推动下,从邢台地震起,中国地震科学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周恩来,为祖国未来的地震预报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使这方面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邢台地震中,周恩来对地震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已经成为了指导我国地震工作的战略方针。大批科技人员奔赴地震现场,在实践中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积累了经验,我国的地震工作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地震预报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地震观测网,就是当年周恩来制定的战略方针结出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