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全国支援灾区
- 1时30分,兰州回了电话悦:我们这里有药,现在包装,正联系空运。
- 途中有些马匹因为疲劳不吃草料,白玛才旺就用自己带的糍粑喂马。
- 有的把身上穿的毛衣脱下来抛到站台。邢台火车站一时间成为旅客献爱心的一道风景线。
全国援助迅速救治伤员
在石家庄河北医学院第三医院的隔离室里,住着一个病妇。床头的卡片上写着:何花,50岁,马太村人。她精神很好,输液架上吊着一只大瓶子,正在为她输液。
何花是小腿骨折,入院前已经打了石膏,经过检查,伤处有气味,是发生了气性坏疽。这种病厉害得很,传染性很强,发病后不截肢,很快就威胁到生命。
治疗这种病有一种特效药,叫气性坏疽血清。当时医院有一些,立即给她用上了,可是需要量不足。医院请求石家庄医药公司援助,医药公司叫通北京的电话,北京医药公司的同志们四处奔走,不知道联系了多少单位,只找到了40支,当即连夜全数发来。
接着,医院又联系了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没有这种药,又和兰州联系。
这时,已经是午夜了,兰州的电话接不通。怎么办?一封加急电报向兰州发去了。1时半,兰州回了电话悦:我们这里有药,现在包装,正联系空运。
从兰州到北京,有一个途经太原的民航班机,往石家庄没有航线。这时候,空军部队得知了消息,请求把任务交给他们。
民航的同志们悦:“你们能去,我们也就能去。”他们了解了航线,一早就向旅客们宣布:今天因为有个紧急任务,班机不在太原着陆,改道石家庄,请你们原谅。
这天黎明,一架客机从兰州起飞,9时40分,在石家庄机场着陆。
何花的生命保住了,腿也保住了。
为了一个普通社员的腿,医药部门一夜之间,竟联系了近半个中国;为一个普通社员的腿,正常的班机,不惜改变航线飞行。这个事实说明了不是有着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设想吗?
在邯郸铁路医院的院长室里,挤满了铁路职工家属,她们已经多次向院方提出自己的要求了,要当护士,护理伤病人。要帮护士洗药布,要帮护士为病人倒水、喂饭。总之,她们要为姐妹尽一尽自己的心意。
院长李保康拒绝的言词说尽了,人们就是不散,最后弄走了病人的被、褥、衣服、鞋袜,拆拆洗洗,做好了,又送到医院。任务完成了,人们又来了,还是要求新的任务。
这是一个不大的医院,他们的条件也差些,但是,医生、护士们一再督促院长去要求重任务。
3月13日,医院接受了社员吴英源的小孩吴明山。入院以来,这个孩子昏迷不醒,肚子胀得老大,几次会诊,断不清病情,最后,他们向北京铁路总医院发出请求。
当晚,北京铁路总医院泌尿科的主治医师王焕然来了,同一个时间里,太原铁路医院,山西临汾铁路医院都得知这个消息,主动派来了医疗技术好的医师协助工作。他们下了车,不吃不喝,先到病房,立即会诊。
断定是膀眺破裂,立即进行手术。
手术以后,小明山得救了,吴英源感动地拉着医生的手,满脸热泪的说:“大夫,俺怎么感谢你呢?”
医生们告诉他:“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要感谢,就感谢毛主席,感谢咱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吧!”
藏胞不远万里到邢台送马
早晨天刚放亮,60岁的奴隶出身的藏族老阿妈彩旦珠嘎,领着她的儿子布穷,牵着一匹母马,驮着马料,背着干粮,出现在一条盘山道上
老阿妈头上冒着汗,喘着气前行,她生怕耽误了时间,想赶快到达目的地。
走了一天,翻过两座大山,绕过一个大湖,整整赶了50公里路才到达区委,她坚决要求把一匹怀了小马的母马支援给灾区人民。
夜巳深了,波密县易贡区仲白乡林雄农业生产互助组的组员们挤在一个屋里,争论不休。有的人心情很激动。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大家正在讨论全组10多个青年小伙子中谁最爱护马的问题。
这个组决定要送3匹马去支援邢台人民,并要亲自派人送到邢台,派谁去呢?在会上经过一番争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派互助组长白玛才旺,因为他处处热爱集体的牲畜,办事最认真。
1966年4月下旬,50多位翻身农奴和奴隶出身的代表组成了慰问团,赶着240匹马,从西藏高原出发。临行前,不少藏族老大爷、老大娘,手捧着洁白的哈达挂在马的脖子上,请送马的农牧民转达西藏人民对正在同困难作斗争的灾区人民,表示无限敬意。
藏北巴青县羌塘乡牧民吐登,把自己骑的一匹马支援给邢台人民,他从很远的乡下牵来,把马身刷了又刷,马鬃梳了又梳,还在马鬃和马尾上扎了红绿绸带,表示“扎喜德勒”,即“吉祥如意”的意思。林周县旁多乡的藏族老阿爸送行时,给马换了新掌。
一个叫茂拉的藏族老妈妈送行时抱住马的脖子,像嘱咐自己的孩子一样说:“好好听话,好好劳动,不能想家。”
240匹马启程后,送马的人细心照顾马匹,白天和马同道,晚上和马一起在路边露营。夜里他们怕马受寒,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搭在马背上。
翻越唐古拉山时忽然天气变冷,他们怕马喝了冷水肚子痛,就烧温水饮马。途中有些马匹因为疲劳不吃草料,白玛才旺就用自己带的糍粑喂马。
有一段路用汽车运送,一位叫慕尼的农奴出身的代表,怕马在车上磨伤皮肤,就撕下自己的棉衣包住马身。
路上,有的人生了病也不肯休息,带病坚持着喂马。
由于他们细心照料,全部马匹安全越过庸古拉山,跨过昆仑山口,横穿青藏大草原,又经过柴达木盆地,随后改乘火车,整整走了26天,行程5万多公里,终于把240匹马护送到邢台。
途中,每到一站,站上的工作人员整夜都不休息,给马匹喂草加料,请兽医检查马的健康状况。
到青藏公路终点站甘肃的柳园站时,站上准备好了足够饲料,工作人员为藏族兄弟这种崇高的友情所感动。他们竟坚持要把站仅在的一头小毛驴交给代表们带到邢台,表示他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
蔵族兄弟们难却他们的盛意,就把小毛驴起带上了。
西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考虑到西藏翻身农牧民翻身不久,家底较薄,决定作价付款。但农牧民们说什么也不肯收,有的说:“给钱还叫什么支援。”
后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还是规定给献马的翻身农牧民一些报酬。
翻身农奴们到了邢台灾区,灾区人民热烈欢呼。他们同藏族兄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并把藏族兄弟接到自己家里去作客。农民们拿出最好的饲草,饲养这批来自西藏马。
得知藏胞要来,社员们奔走相告,家家户户像过节一样,积极为慰问团备饭。原千户营村村民刘合喜的老伴为让西藏同胞在这吃好,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麦子磨面。
千户营村接受了两匹马,为了不使这带着深厚民族情谊的良马受一丝委屈,队长齐金仓特意从村里选派了一个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驯马师当饲养员,并选用最好的饲料,来精心喂养。很快适应了新家的两匹高原马,不辱使命。正赶上收麦天,高原马很能干。
省长刘子厚等负责人,代表邢台灾区人民和全省人民对藏族兄弟的情谊,表示衷心的感谢。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为他们举行了欢迎会,又安排他们到河北省各地去参观访问。
藏族兄弟每到一地,人们都敲锣打鼓,象迎接亲人一样来欢迎百万翻身农奴的代表。
在拉萨出发时,总共是240匹马。到了邢台灾区以后,因为波密县彩旦珠嘎老阿妈送的那匹马生了驹,又加上半途“入伙”的那头小毛驴,就变成242匹牲口了。马群增加了一个“小兄弟”,生了一个小马驹,这使送马和爱马的人都非常高兴。
送马的翻身农奴在访问地震灾区时,还在灾区植树造林,留作永久的纪念。
为了向汉族兄弟学习先进经验,翻身农奴们到河北省各地去参观。他们访问了遵化县坚持“三条驴腿”办“穷棒子社”而闻名全国的建明公社西铺大队,听了建明公社社长、西铺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国藩介绍“穷棒子社”成长发展的经过。
在那里,翻身农奴们同社员一起平地、担土,共同建起一块“民族团结田”。
为了答谢西藏百万翻身农奴万里送马的盛意,河北省天津市不少工厂给西藏的农牧民兄弟赠送了礼品。礼品中有新生产的水轮泵、新式步犁、铁铣和藏族农牧民需要的毛刷、毛剪、镰刀、手推车等。有的工厂还准备派专人到西藏去帮助藏族农民安装水轮泵,把技术传授给藏族兄弟。
当年,汉藏同胞在隆尧县栽下的32棵“友谊树”已是枝繁叶茂。
时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洛桑顿珠比喻说:“汉族和藏族是同一个妈妈的儿女,谁也离不开谁。愿西藏人民和邢台人民之间的友谊像雅鲁藏布江一样源远流长。”
邢台发生地震,藏族人民从遥远的青藏高原送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全国人民踊跃支援灾区
1966年3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邢台地震的消息。
11日,《人民日报》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救灾》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邢台地震的消息,并以《灾区的英雄人民是难不倒的》为题发表了社论。
邢台地震的消息震动了全国,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自此,一个以党和国家支援为主,地方政府、兄弟省市、解放军支援为辅,全国人民献爱心的救援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
在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为帮助灾区解决医疗费、生活救济、购买修简易房的物资,补充生产资料和修建永久性住房,抢修公路和通讯线路,空投熟食和无偿支援物资的运输,先后拨给邢台地震灾区救济专用款,同时调拨了大批建筑材料、物资,用于生产、生活。
河北省委、省人委向邢台、邯郸、石家庄、衡水、保定、沧州等6个受灾地区拨救灾专款,同时向灾区调拨了急需的生、熟食品、粮食、棉花、煤炭、钢材、木材及日常生活用品。
河北省各地市也给邢台灾区以很大支援。特别是在地震发今后一两天内,兄弟地、市克服本地受灾的困难,倾力支援邢台重灾区,表现了极高的热情。
石家庄、邯郸、沧州、天津地市的几十万公斤熟食品、面包、饼干以及生活用品解决了灾区群众的吃饭问题,衡水、唐山、承德、张家口支援的苇席、麻绳、草袋、油苫解决了灾民搭建简易房之急需。
邢台强烈地震发生后,天津市委、市人委立即进行紧急救灾动员。由全市医务人员争先报名组成的医疗工作队,由中共天津市副市长路达、卫生局副局长张兆铭等带队,赶赴救灾第一线。
同时,市医药批发站和医药公司派出40多名熟悉医疗器械性能的职工,赴邢台地区参加抢救。
天津铁路分局为了用最短的时间将药品、医疗队运出,增开专列运送。
到11日,他们已增开了3列火车,专门抢运救灾人员和物资,中国民用航空河北省管理局接到省卫生厅派飞机运送药品电话以后,立即从北京调来夜航机,连夜送出人员和药品。
邯郸地区专署于震后,迅速成立了支援地震抢救指挥部,在3月8日当天,先后派出4批医务人员,赶赴受灾地区抢救受伤灾民。
市医药公司立即派车装好药品送往灾区。交通运输部门派出一批汽车,赶运各种物资。
邯郸市土产经理部的职工接到调拨一批草袋的任务后,连夜装车,随装随运。专区木材公司14名职工,为保证灾区阶级兄弟及时重建家园,5个小时就把I00立方米木材装到车,运往灾区。饮食和食品加工部门的职工,连夜加工出大批食品运往灾区。
石家庄地委、专署和市委、市人委在邢台地震发生后立即组成支援救灾指挥部,从各方面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支援。
石家庄地委书记康修民、专署副专员郭志闻讯后,马上赶回机关,研究和组织支援工作。医务部门不到3个小时就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医疗队伍,赶赴邢台地区进行抢救。财贸战线上的广大职工,为了支援灾区的抗灾斗争,夜以继日地坚持工作。
桥东区两个木器厂,听说灾区需要木板,职工们就日夜赶制。专、市交通运输部门大力组织运输力量,抢运救灾物资。运输公司的司机李清全,为了赶运救灾物资,连续工作25个小时,往返6趟。
邢台强烈地震发生后,衡水地委书记赵树光立即从农村赶回召开紧急会议,要求专直各机关、企业和各县大力支援受灾人民,灾区需要什么,支援什么。
地委支援邢台灾区的指示下达后,立即变为广大干部和职工的行动,连夜为灾区人民筹集和装运各种救灾物资。
专区供销社副主任曹世林,带领机关所有人员,一夜为灾区人民包装好1万片苇席、5万条草袋、2500公斤麻绳。
灾区群众需要药品,专区医药公司的全体职工连夜把药品包装好,安排外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发生后,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河南、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陕西、宁夏、西藏等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18个大中城市,向灾区支援了物资。
各省、市支援邢台灾区的主要物资有6大类48种之多,总价值1654万元。包括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牛产资料和医疗器械等物资。这些物资大到汽车、骡马,小到火柴、蜡烛。从南国的毛竹到北疆的大豆,应有尽有。
陕西省得知邢台地震的消息后,将天津市支援陕西的汽车,在调运途中,直接转移支援邢台灾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除直接参加邢台救灾抢险外,还无偿支援邢台灾区大量救灾物资:如军马、粮食、帐篷、胶鞋等10余个品种。
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向邢台灾区伸出了关爱之手。从机关、学校、厂矿、医院、农村至军营,从工人、农民、干部到学生、解放军战士,上至高龄老人,下到七八岁的红领巾,纷纷捐款捐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灾区人民的关爱,给灾区寄来了现金、粮票、布票、食品、衣物等救灾物资。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邢台地震后的短时间里,通过邢台火车站的铁路旅客,不留名、不留姓,纷纷从车窗里向站台上抛东西,有现金、粮票、衣物、食品,有的把刚刚买来的衣服抛到站台上,有的把身上穿的毛衣脱下来抛到站台。邢台火车站一时间成为旅客献爱心的一道风景线。
救灾期间邢台灾区共接收全国各族人民个人的捐款91万余元,粮票19.8万斤,布票3.5万尺,包裹1391个,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风貌。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的支援,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全国人民不仅有物质的支援,还有精神上的支援。在震后的一段时间,各省、市、自治区及兄弟地、市纷纷组成慰问团,赶赴邢台灾区慰问。他们是北京、内蒙、陕西、河南等20个慰问团。寄往灾区的慰问电报、信函如雪片般飞来。
据统计,救灾期间寄往灾区的信函共达3万余封,字里行间无不寄托着全国人民的深情厚意。那一句句无比亲切的问候,一段段激昂振奋的鼓励话语,成为灾区人民战胜灾害、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精神动力。
邢台地震的消息不仅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世界。一些爱好和平、同情和支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友好国家和国际友人,纷纷向中国政府及领导人发来慰问电,向灾区人民致以诚挚的慰问,这些国家有朝鲜、巴基斯坦、越南、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缅甸、老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