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创意带来大财富

1954年,贝特·格雷厄姆女士在美国得克萨斯信托银行担任秘书时,由于对擦除打字错误感到厌烦,有一天她把颜料涂在了错字上。这种颜料具有涂覆功能,这一个小小的创造性举动,影响了大家。整个办公室都采取了这种做法。起初,她给这种混合物取名“改错液”,后来又叫“液态纸”。

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发明上,经过一番努力后终于取得成功,吉列公司于1979年以5000美元购得了这项发明。格雷厄姆靠自己的这一创造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支撑自己的两个组织:致力于妇女福利和艺术的贝特·克莱尔·麦克默里基金会和吉恩基金会。

美国有一位叫哈罗德的电器工程师,一天晚上他去睡觉时,忘记将电吉他的开关拉掉。次日一大早,他起床去关电吉他时,竟意外发现地板上躺着4只老鼠。

他将莫名其妙死亡的老鼠交给有关单位去解剖分析,并陈述了他未关掉电吉他的情况。专家们经过分析后认为:这4只老鼠是被电吉他的高频率的振动杀死的。

电吉他的高频率振动波能严重地损伤老鼠的神经系统,受到这种高频振动波刺激的老鼠,不是惊慌失措,就是不吃不喝,以致死亡。

哈罗德受自己这个偶然发现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小型灭鼠器,命名为“阿米戈”,在美国申请了专利。这台小装置只有普通足球那么大,能发出一种电磁波的音乐声波,能很快杀死方圆十米以内的老鼠与蚂蚁。

它对家禽、家畜、人体均无损伤,而且发出的音乐声悠扬低沉,很受人们的欣赏。20世纪80年代这种微型灭鼠器在美国极为风靡,成了市场上的热门货。

从守门人到大富豪

哈同是旧中国闻名上海滩的“大班”,控制着大上海—半以上的房地产,财富难以计数。但是,这个闻名一时、富甲一方的犹太大亨,刚来中国时却一文不名。

当时,年仅24岁的犹太人哈同尾随嘴咬雪茄的洋商与身带枪炮的洋人,流浪到了旧中国的大上海。当时,他独自一人、一贫如洗,靠他父亲在上海的老朋友介绍,才勉强到沙逊洋行混了个看门的差事,住在又脏又臭的勤杂工宿舍里。

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哈同一干上就不一样了。只干了几天,他就对洋行上下了如指掌,特别是他还悉知: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货生意的,于是他脑袋一晃,就想出了一个发财的点子。

以前,前来办事的只需和门卫打个招呼就被放进去,这回哈同的工作方法改变了。他在门口放了一本登记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等候,按顺序进门。

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拿出1元钱,轻轻塞到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一下?”

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一趟,出来说:“请进吧。”

当排在前面的人提出质问时,他就会用刚学的中国话说:“他的生意比你们的紧急。”

久而久之,其他的商人也看出窍门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塞给他1元钱。有个别商人生意较大,需“货”较急的,还多加两元钱,要求“插号”。

这一看门方式的改变,不仅使哈同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的外快,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留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以前这位管事的办公室里,从早到晚总是挤满了客户,他们争先恐后地谈生意,吵得管事头晕目眩。

忽然从某一天起,客商们秩序井然地有进有出,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起初颇感纳闷,特意抽空去门口调查了一番,才知“原来如此”,不觉对哈同另眼相看:“这个犹太青年聪明能干,让他做看门人,岂不是大材小用!”

不久,营业部管事就找哈同谈话,表扬他工作认真、聪明能干,并问哈同对洋行业务有何高见。哈同怎肯放过这个在上司面前表现的机会,忙说:“我看,用抵押的办法可以扩大营业额。”

这话一下就说到了管事的心坎上。用抵押、期票,不仅可以增大营业额,而且大有发挥的余地。

就这样,哈同很快就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并像坐直升机般被提拔为业务管事、领班及行务员,直到最后成为旧上海滩首屈一指的富豪。

爱心诞生的创可贴

创可贴在生活中是一种很实用的东西。说起来,创可贴的发明真是体现了爱心的一个创造。它的发明者是埃尔·迪克森——一位在生产外科手术绷带工厂工作的先生。

20世纪初,迪克森先生刚刚结婚,他的妻子是—位娇巧的美人,可这位年轻的太太对于居家过日子还不太熟悉,她常常在做饭时切着手或烫着自己。

迪克森先生由于工作原因,当然能够很快为她包扎好,但他想,要是能有一种自己就能包扎的绷带,在太太受伤而无人在家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她自己包扎不了了。

他想,如果把纱布和绷带做在一起,就能用一只手包扎伤口。他拿了一条纱布摆在桌子上,在上面涂上胶,然后把另一条纱布折成纱布垫,放在绷带的中间。

但是有个问题,做这种绷带要用不卷起来的胶布带,而暴露在空气中的粘胶时间长了表面就会干。

后来他发现,一种粗硬纱布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完成了这项实验。

当迪克森太太又一次割破手时,就自己揭下粗硬纱布,用她聪明的丈夫发明的绷带贴在伤口上。

当公司了解了他的小发明时,就非常愉快地将这种绷带作为了公司的新产品推出。这种绷带一直到1920年还没有商品名称,只是销售产品。后来工厂主管凯农先生建议用BandAid这个名称,其中Band指的是绷带,而Aid是指用于急救和手术的绷带产品,后来也成了绷带的同义词。

迪克森先生出于对妻子的爱而发明的这种小东西,就是现在几乎家家必备的邦迪牌创可贴。

小针孔成就百万富翁

那是19个世纪中叶,美国流传着一个小针孔成就百万富翁的故事:美国许多制糖公司把方糖运往南美洲时,都会因方糖在海运途中受潮而遭受巨大损失。这些公司花了很多钱请专家研究,却一直未能解决这个问题。

而一个在轮船上工作的工人却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方糖包装盒的一角戳个通气孔,这样,方糖就不会在海上运输时受潮了。

这种方法使各制糖公司减少了几千万美元的损失,而且简直不花成本。这个工人专利意识十分强,他马上为该方法申请了专利保护。后来,他把这个专利卖给各制糖公司,成了百万富翁。

上面这个创意又启发了一个日本人,这个日本人想:钻孔的方法是否还可用于其他许多方面,不光是方糖包装盒。

他研究了许多东西,最终发现:在打火机的火芯盖上钻个小孔,能够延长油的使用时间。他凭着这个专利也发了财。

日本人的超级旅馆

日本有一种“超级旅馆”,虽然名曰“超级”,实际上它的外观就是一般公寓,没有旅馆应有的气派和豪华的装饰,就是在服务项目上,也比一般的旅馆小许多,然而生意却十分兴隆。这其中肯定有一些奥秘。

走进超级旅馆,只要把住宿费用放进住宿自动登记机,机器就会送出一张印有房间号码和4位数暗码的收据,这个暗码代替了房间的钥匙。房间里没有电话,没有冰箱,电视是投币式的,所以要离开旅馆的时候,不需要再付任何费用,也不用办理任何手续。

旅馆房间里不设电话,因为有住宿旅馆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在房间里打电话,在结账时要多付三成的费用,所以大部分的住宿客人都到旅馆大厅打公用电话,而且持有移动电话的人也越来越多。

基于以上考虑,超级旅馆的房间里没有装设电话,这样不但节省电话装设费用,还一并省下了退房的手续。

超级旅馆的董事长山本梁介,原来是专门营建公寓的建筑公司,他把营建公寓的思路,淋漓尽致地发挥在旅馆经营业中。例如,提高清扫人员的效率和速度,从平均一个小时打扫五个房间,提升为六到七个房间;把牙刷和香皂等洗浴用品放在床铺旁的小桌上,而不是放在浴室里,因为根据他个人的观察,有两成的客人不会使用备用的卫浴用品,但放在浴室洗手台上很容易沾湿,即使未经使用,一经沾湿还是要丢掉,所以干脆改变放置的地点。

山本梁介认为,只要充分提供旅馆业的三大基本要素——“安全、清洁、舒适”,其他不必要的服务都可以一概免除,这样做才能大幅降低住宿费用。

超级旅馆的单人房,附加早餐,一个晚上只要4800日元,是一般行情的半价,对于想节省出差费用的商业人士而言,这无疑是一种福音。

旅馆业的经营方式,向来都是不断增加服务项目,住宿费用当然也随之水涨船高,而山本梁介却反其道而行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全身瘫痪后的冲刺

1967年夏天,美国跳水运动员乔妮·埃里克森在一次跳水事故中,身负重伤,除脖子之外,全身瘫痪。

乔妮哭了,她躺在病床上痛苦得不能入睡。她怎么也摆脱不了那场噩梦,为什么跳板会滑?为什么她会恰好在那时跳下?不论家里人怎样劝慰她,亲戚朋友们如何安慰她,她总认为命运对她实在不公。

出院后,她叫家人把她推到跳水池旁。她注视着那绿莹莹的水波,仰望那高高的跳台。她再也不能站立在那洁白的跳板上了,那绿盈盈的水波再也不会溅起朵朵美丽的水花拥抱她了。

她又哭了起来。从此她被迫结束了自己的跳水生涯,离开了那条通向跳水冠军领奖台的路。她曾经绝望过。但现在,她拒绝了死神的召唤,开始冷静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她借来许多介绍前人如何成才的书籍,一本一本认真地读了起来。她虽然双目健全,但读书也是很艰难的,只能靠嘴衔根小竹片去翻书,劳累、伤痛常常迫使她停下来。休息片刻后,她又坚持读下去。

通过大量的阅读,她终于领悟到:我是残疾了,但许多人残疾了后,却在另外一条道路上获得了成功,他们有的成了作家,有的创造了盲文,有的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为什么不能?

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中学时代曾喜欢画画。我为什么不能在画画上有所成就呢?这位纤弱的姑娘变得坚强起来了,变得自信起来了。她捡起了中学时代曾经用过的画笔,用嘴衔着,练习开了。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啊!用嘴画画,她的家人连听也未曾听说过。

他们怕她不成功而伤心,纷纷劝阻她:“乔妮,别那么死心眼了,哪有用嘴画画的,我们会养活你的。”

可是,他们的话反而激起了她学画的决心,“我怎么能让家人一辈子养活我呢?”

她更加刻苦了,常常累得头晕目眩,汗水把双眼弄得热辣辣地疼痛,甚至有时委屈的泪水把画纸也淋湿了。为了积累素材,她还常常乘车外出,拜访艺术大师。

好些年头过去了,她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她的一幅风景油画在一次画展上展出后,得到了美术界的好评。

不知为什么,乔妮又想学文学。她的家人及朋友们又劝她了,“乔妮,你绘画已经很不错了,还学什么文学,那会更苦了你自己的。”

她没有说话,她想起一家刊物曾向她约稿,要谈谈自己学绘画的经过和感受,她费了很大力气,可稿子还是没有完成,这件事对她刺激太大了,她深感自己写作水平差,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

这是一条满是荆棘的路,可是她仿佛看到艺术的桂冠在前面熠熠闪光,等待她去摘取。是的,这是一个很美的梦,乔妮要圆这个梦。终于,又经过许多艰辛的岁月,这个美丽的梦终于成了现实。

1976年,她的自传《乔妮》出版了,轰动了文坛,她收到了数以万计的热情洋溢的信。又两年过去了,她的《再前进一步》一书又问世了,该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告诉残疾人,应该怎样战胜病痛,立志成才。

后来,这本书被搬上了银幕,影片的主角就是由她自己扮演,她成了青年们的偶像,成了千千万万个青年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榜样。

不管遇到什么难关,我们只能尽量去找出其中好的一面。这样,不论多不好的困境,都会转好!不然,只会让自己一直陷在不幸中。在生活中,如果你没有被逆境吓倒,反而以乐观的态度,把它们想像成理所当然的,那么你就极有可能把逆境变成顺境的前奏。

台湾著名实业家曹启泰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但他从前也有活得很糟糕的时候。有一次在记者访问他时,他心有所感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活到现在,我才知道过去的一切,都是为了造就现在的我。”

如果,你也正处于逆境之中,你是否也想这样洒脱,期望有一个辉煌的将来正在冥冥之中等待着来造访你呢?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和安逸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一个可以培育信念,一个只能播种平庸。

成功的无氧登山者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带氧气瓶的情况下,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他的这一壮举于1993年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过去,不带氧气瓶登上乔戈里峰是许多登山家的愿望。然而,自1881年有人携带氧气袋登上这座山峰以来,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没有一个人扔掉过它。

因为一旦超过6500米,空气就稀薄到正常人无法生存的程度,攀登者在这个高度每前进一步都必须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上十几分钟才行,想不靠氧气瓶登上近8000米的峰顶,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可是,蒙克夫做到了,这位美籍印度人为了实现这一夙愿不断摸索,最终他发现了无氧登山运动的奥秘。在颁发吉尼斯证书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是这样描述的:

我认为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就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欲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为了登上峰巅,为了使四肢获得更多的氧,必须学会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获得金靴子奖的推销员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以培养世界杰出的推销员著称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销售员实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完成。

克林顿当政期间,该学会推出一个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无数的学员为此绞尽脑汁,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该学会把题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布鲁金斯学会许诺,谁能做到,就把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他。许多学员对此毫无信心,甚至认为,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再说即使缺,也用不着他自己去购买,把斧子推销给总统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有一个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却做到了。这个推销员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里面长着许多树。

乔治·赫伯特信心百倍地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有一次,有幸参观了您的农场,发现种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

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子,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小斧子显然太轻,因此你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子,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后来,乔治收到了布什总统15美元的汇款,并获得了刻有“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为学会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要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现而放弃,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杰出推销员的成功秘密

吉拉德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在15年中卖出13001辆汽车,并创下一年卖出1425辆,平均每天4辆的纪录,这个成绩被收入《吉尼斯世界大全》。那么,你想知道他推销的秘密吗?他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记得曾经有一次,一位中年妇女走进我的展销室,说她想在这儿看着车打发一会儿时间。闲谈中,她告诉我她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但对面福特车行的推销员让她过一小时后再去,所以她就先来这儿看看。她还说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今天是我.55岁生日。”

“生日快乐!夫人。”我一边说,一边请她进来随便看看,接着出去交代了一下,然后回来对她说:“夫人,您喜欢白色车,既然您现在有时间,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的双门式轿车——也是白色的。”

我们正谈着,女秘书走了进来,递给我一打玫瑰花。我把花送给那位妇女:“祝您长寿,尊敬的夫人。”

显然她很受感动,眼眶都湿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礼物了。”她说,“刚才那位福特推销员一定是看我开了部旧车,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我刚要看车他却说要去收一笔款,于是我就上这儿来等他。其实我只是想要一辆白色车而已,只不过表姐的车是福特,所以我也想买福特,现在想想,不买福特也可以。”

最后她在我这儿买走了一辆雪佛莱,并写了一张全额支票,其实从头到尾我的言语中都没有劝她放弃福特而买雪佛莱的词句。只是因为她在这里感到受了重视,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转而选择了我的产品。

真诚是推销员的第一步,真诚而不贪婪,是推销员的第一准则。记住,当你予人好处时候,影响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你的财富自然会渐渐多起来。

把鞋送给总统的销售员

那一年,我随一个商贸团去南非,带了一批手工布鞋,老总让我借此打开南非这个新兴的市场。然而一到南非,我很快就发现由于气候干燥,当地的普通百姓一般都不穿鞋。

我尝试着与几家进口商取得联系,但他们对中国布鞋的兴趣都不大,他们一致认定中国布鞋在南非没有市场。

几天下来,贸易团的成员都各有所获,唯独我一份订单都没有签到。那天在宾馆里看到曼德拉总统的新闻,我心里一动:我是不是可以送两双布鞋给总统,也许他可以帮我打开南非市场。

我的这个想法让贸易团的其他成员大吃一惊,都说我这是在痴人说梦,曼德拉是何等人物,怎会收我的布鞋?但我不管这些,选了两双总统穿的尺码的布鞋,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总统府。

非洲人对中国朋友都很热情,我一到总统府,警卫就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被允许留下布鞋和短信,我在信中说自己来自中国,送两双中国布鞋给总统,一是表达自己对总统的敬意,二是希望总统能穿着它去中国旅行。

其实,连我自己都怀疑布鞋和短信是否真能交到曼德拉总统的手中。然而就在第三天,曼德拉总统的秘书竟然找到宾馆,交给我一封有曼德拉总统亲笔签名的感谢信,感谢我送给他两双舒适的中国布鞋,他很喜欢。

听说总统喜欢我的中国布鞋,南非的一家进口商很爽快地和我签了一份合同,数量不大,就一千双,根本无利润可言。

但回国后不久,我竟然被总裁委以重任,派往美国的办事处。这可是个让人眼红的职位,而我到公司工作还不到两年,许多人对此很不理解。总裁当时是这样回答那些心存不满的人的:既然他能把布鞋卖给曼德拉总统,那他也可以把布鞋卖给美国总统。

这是我的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他现在是那家贸易公司驻美国的首席代表。前些日子他从美国回来,对其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我很是好奇,请他谈谈成功的经验,他淡淡地一笑,只是说了这个他刚参加工作时的故事。

朋友的故事让我明白:把布鞋送给总统,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这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一个人的成功也许会有许多的偶然性,但一个充满自信勇于去尝试的人,他的成功是迟早的。因为成功总是青睐有勇气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看似无法逾越不可想象的东西,其实就是因为缺少一种去尝试、去创造的勇气。只要我们用勇气铺路,那么这路一定能把我们带向成功的彼岸。

尝试首先是一种自信,一件事情还没去做,谁也不知道困难程度有多大,会有多少预料之外的事情要发生,这就要有绝对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战胜任何困难,应付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

所有失败的人,都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人。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屡挫屡奋,百折不挠的人。尝试,一种铸造卓越与杰出的人生方式。

两个不同思路的推销员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产鞋的,为了寻找更多的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各种需求信息,并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回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住着许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派销售人员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唯恐A公司独占市场,也赶紧把销售人员派到了岛上。

两位销售人员几乎同时登上海岛,他们发现海岛相当封闭,岛上的人与大陆没有来往,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他们还发现岛上的人衣着简朴,几乎全是赤脚,只有那些在礁石上采拾海蛎子的人怕礁石硌脚,才在脚上绑上海草。

两位销售人员一到海岛,立即引起了当地人的注意。他们注视着陌生的客人,议论纷纷。最让岛上人感到惊奇的就是客人脚上穿的鞋子,岛上人不知道鞋子为何物,便把它叫做脚套。他们从心里感到纳闷:把一个“脚套”套在脚上,不难受吗?

A公司销售人员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凉了半截,他想,这里的人没有穿鞋的习惯,怎么可能建立鞋的市场?向不穿鞋的人销售鞋,不等于向盲人销售画册、向聋子销售收音机吗?他二话没说,立即乘船离开海岛,返回了公司。他在写给公司的报告上说:“那里没有人穿鞋,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鞋的市场。”

与A公司销售人员的态度相反,B公司销售人员看到这种状况时心花怒放,他觉得这里是极好的市场,因为没有人穿鞋,所以鞋的销售潜力一定很大。他留在岛上,与岛上人交上了朋友。

B公司销售人员在岛上住了很多天,他挨家挨户做宣传,告诉岛上人穿鞋的好处,并亲自示范,努力改变岛上人赤脚的习惯。同时,他还把带去的样品送给了部分居民。这些居民穿上鞋后感到松软舒适,走在路上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扎脚了。这些首次穿上了鞋的人也开始向同伴们宣传穿鞋的好处。

这位有心的销售人员还了解到,岛上居民由于长年不穿鞋的缘故,与普通人的脚型有一些区别,他还了解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然后向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公司根据这些报告,制作了一批适合岛上人穿的鞋,这些鞋很快便销售一空。不久,公司又制作了第二批、第三批……B公司终于在岛上建立了鞋市场,狠狠赚了一笔。

同样面对赤脚的岛民,A公司销售人员认为没有市场,B公司销售人员认为大有市场,两种不同的观点表明了两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简单地看问题,的确会得出第一种结论。但我们赞赏后一位销售人员,他有发展的眼光,他能从“不穿鞋”的现实中看到潜在市场,并懂得“不穿鞋”可以转化为“爱穿鞋”,通过他的努力,并获得了成功。

成功是“想”出来的,只有敢想、会想,善于思考,思考成功,思考未来的人,才会是成功的候选人。我们应该善于思考,争取做到把别人难以办成的事办成,把自己本来办不成的办成。

人不但要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扩展思考的范围,建立你的“思维空间站”——开阔思路,扩展思维,这样才会更好地,更大限度地获取有益的信息。我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扩展思维,突破局限,敢于思考更多与成功有关的事情。

人的大脑是多元化的,多元化的大脑很适合多元化的思考。然而,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都使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考”。直线,或许可以说是A→B→C→D→E的依次排序的逻辑。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思维方法,相比而言,发散性思维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迅速和有效得多。

我们只要把直线式的思考方式,改换成人类一向最擅长的“视觉思考”“空间思考”即可。

不怕拒绝的推销员

阿尔伯特·格里是一名成功的保险推销商。他和我们一样,多年来一直以为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有高深的学问,但通过长期的观察,他发现很多有高学历或埋头苦干的人并没有获得成功,他开始觉得学问与努力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也不是成功的必备要性。

他有一次向位中年妇女推销保险,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她就“嘭”的一声关上门,把他拒之门外了。格里没有就此放弃,虽然他已经听说这位大人脾气暴躁,为人刁钻,是个令许多推销员头疼的人物。但格里还是尽可能地向人打听有关她的事情,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口。

一天,天下着大雨,格里又驱车拐到了那个妇女住的那条街上,远远地,他看到她冒雨往家赶,手里还拎着许多东西。格里就主动招呼她上车,把她送回家中,但这次他没说任何与保险有关的事。过了几天,他又去看望那位大人,并给她的小女孩带去了糖果,他还是没有提关于保险的事。

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当他又去拜访那位太太时,她对他说:“乔伊斯先生,您是个好人,我想我应该相信您,其实我也考虑过关于买保险的事儿……”

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就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有人常常抱怨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成功的人愈加成功,而失败的人永无出头之日。

其实,格里后来自己也说,他并没有想到一定会推销出去这份保险,但他希望他的每一位潜在客户都能与人和平相处、与人为善。他正是抱着这种沟通和了解的态度去做了别人不愿做或认为毫无希望的事。成功的人他们常常尊重别人,包括尊重自己不喜欢的人、不投缘的人、观念见解迥异的人,可失败者往往只尊重某一部分人。

成功的人常怀感恩之心,常会真诚地赞美别人、感谢别人,而失败者很少这样做。我们每天只是匆匆地埋头做事,偶尔是不是也该想想“成功的公分母”呢?

小公司的天价广告

这是一家规模很小的食品公司,生产一种辣酱,注册资金只有几十万元。但老总很有信心,在单位的文化墙上写着要做这座城市第一品牌的壮语。

辣酱上市之前,老总寻思着给辣酱做宣传。他本想在这个城市的某一个地方做一个超大的、显眼的广告牌,宣传他的产品,让所有的从这走过的人一下子就能注意到它,并从此认识他们的辣酱。

但是当他和广告公司接触之后,才发现市中心广告位的价格远远地超出了他的想象。他小小的企业承担不起这天价的广告费。

可是他并没有失望,而是不停地寻找,试图能发掘出既便宜又很显眼的广告位置。

经过反复的寻找,他终于看好了一个城门的路口的广告牌。那里是一个十字路口。车辆川流不息,但路人走得很快,眼睛只顾盯着红绿灯和疾驰的车,在这里做广告牌很难保证有多好的效果。打探了一下价格,一年只要几万元,他很满意,于是就租了下来。

对于老总这个想法,员工们纷纷提出疑问,但老总却笑而不答,仿佛一切很有把握。旧的广告牌很快就被摘了下来,员工们以为第二天就能看到他们的辣酱广告牌了。然而,第二天,员工们看到广告牌根本不是他们的辣酱广告牌,只见上面写着:好位置,当然只等贵客。此广告牌招租八十八万元/年!!!

天哪,这样的价格该是这座城市最贵的广告牌位了吧!天价的广告牌让从这里路过的人都不自觉地停住脚步看上一眼,人们互相传说,渐渐地,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十字路口上有个贵得离谱的广告牌位,甚至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极大关注……一个月后“爽口”牌辣酱广告写到上面了,辣酱的市场被迅速打开了。因为那“八十八万元/年”的广告牌价位早已家喻户晓。“爽口”牌辣酱成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品牌。

老总把单位文化墙上原先的口号擦掉了,换成了“要做中国辣酱的第一品牌”的口号。一位员工问他:“我们还不是这个城市的第一品牌,为什么要换成做中国的第一品牌呢?”

老总意味深长地说:“价值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得以体现,但价值的标尺却永远在别人的手中。别人永远不会赋予你理想的价值,但称必须自己主动去做一块招牌,适当地放大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