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将来的机遇
“美国联合保险公司”业务部有个叫艾尔·艾伦的人,他一心想成为公司里的王牌推销员。他把自己读过的励志书籍和杂志中所介绍的积极心态原理拿来应用。在一本名为《成功无限》的杂志里,他读到一篇题为《化不满为灵感》的社论,不久,他就有了一个实践的机会。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艾尔在威斯康辛市区里冒着严寒,沿着街区一家家商店去拉保险,结果一个也没有拉成。他当然非常不满意,但他的积极心态却把不满转变成“灵感”。他突然想起自己读过的那篇社论,就决心一试。第二天从办事处出发前,他把自己前一天的失败告诉给其他推销员。他说:“等着看好了!今天我要再去拜访那些客户,并且会卖出比你们更多的保险。”
说也奇怪,艾尔真的办到了。他回到原来的市区里,再度拜访每一个他前一天谈过话的人,结果他一共卖出去66个新的意外保险。
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路德是一个很不幸又很幸运的人。路德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但他的父母从来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路德也能做。如果童子军团行军10里,他也同样走完10里。
后来路德要踢橄榄球。因为他发现,他能把球踢得比任何在一起玩的男孩子还要远。路德让人专门为他设计了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路德,说他“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并请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路德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球队能给他一次机会。
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看到他这么从容自信,便对他有了好感,因此收下了路德。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路德的好感更深了,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55码远得分。这种情形使他获得了专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他为他的球队踢得了99分。
其后,在一场关键比赛中,到了最伟大的时刻。球场上坐满了6万多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但是根本就可以说没有时间了。
“路德,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
当路德进场的时候,他知道他的球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是由对方球队的队长踢出来的。
接着,路德接到一个很好的传球,于是他用尽全力一脚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
6万多球迷屏住呼吸观看,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路德所在的队以21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是难以相信!”有人大声叫。但是路德只是微笑。他想起他的父母,他们一直告诉路德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不能做什么。路德之所以创造出这么了不起的纪录,正如他自己说的:“他们从来没有告诉我,我有什么不能做的。”
机会不是等来的
机会不是现成的,很多时候你是看不到机会的,这时需要的是你的主动性,你要自己动手,创造机会。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个叫丹尼尔的年轻人,从美国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纽约。走在繁华的都市街头,啃着干硬冰冷的面包,他发誓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对于没有进过大学校门的丹尼尔来说,要想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简直比登天还难,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拒绝了他的求职请求。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有一天,他接到一家日用品公司让他前往面试的通知。他兴冲冲地前往面试,但是面对主考官有关各种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问,他吞吞吐吐一句话也答不出来。说实话,摆在他眼前的许多东西他从未接触过,有的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眼看唯一的机会就要消失,在转身退出主考官办公室的一刹那,丹尼尔有些不甘心地问:“请问阁下,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主考官彼特微笑着告诉他“这很简单,我们需要能把仓库里的商品销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处,回味着主考官的话,丹尼尔突然有了奇妙的感想:不管哪个地方招聘,其实都是在寻找能够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动出去,去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想,总有一种帮助是他能够提供的。
不久,在当地一家报纸上,登出了一则颇为奇特的启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谨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担保,如果你或者贵公司遇到难处,如果你需要得到帮助,而且我也正好有这样能力给予帮助,我一定竭力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让丹尼尔没有料到的是,这则并不起眼的启事登出后,他接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求助电话和信件。原本只想找一份适合自己工作的丹尼尔,这时又有了更有趣的发现:老约翰为自己的花猫咪生下小猫照顾不过来而发愁,而凯益却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吵着要猫咪找不到卖主而着急;北边的一所小学急需大量鲜奶,而东边的一处牧场却奶源过剩……诸如此类的事情呈现在他面前。
丹尼尔将这些情况整理分类,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毫不保留地告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也在一家需要市场推广员的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久,一些得到他帮助的人给他寄来了汇款,以表谢意。
据此,丹尼尔灵机一动,辞了职,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他很快成为纽约最年轻的百万富翁之一。
不认输就不会输
一个名叫保罗的小伙子从祖父手中继承了一片森林庄园,可是,没过多久,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就将其化为灰烬。面对焦黑的树桩,保罗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但是年轻的他不甘心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决心倾其所有也要修复庄园,于是他向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但银行却无情地拒绝了他。接下来,他四处求亲告友,依然是一无所获。
所有可能的办法全都试过了,保罗始终找不到一条出路,他的心在无尽的黑暗中挣扎。他知道,自己以后再也看不到那郁郁葱葱的树林了。为此,他闭门不出,茶饭不思,日渐消沉,他甚至后悔当初不该从爷爷手中继承这份遗产。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可能看得见希望呢?”
保罗在外祖母的劝说下,一个人走出庄园,走上了深秋的街道。他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他看见一家店铺的门前人头攒动,他下意识地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些家庭妇女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忽然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保罗雇用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加工成优质的木炭,分装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结果,木炭被一抢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不久,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出现了。几年以后,森林庄园又渐渐恢复了它原有的生态。
在职场要尊重他人
莎拉和莫娜是同一天来到一家著名广告公司应聘美编的,单从两个人的作品上看,技术水平不相上下。不过莎拉在思路方面略胜一筹,因为她在佛罗里达做过3年这个行当,刚刚回到北方来,经验相对于才出校门的莫娜自然要丰富一些。两个人一起被通知参加试用,而且结果很明确,只能留下一个。
莎拉上班时间从来都是一身T恤短裤的打扮,光脚踩一双凉拖鞋,也不顾电脑室的换鞋规定,屋里屋外就这一双鞋,还振振有词地说:“佛罗里达那儿上班的人都这样,再说我这不是穿着拖鞋吗。”
不管是在工作台前画图,还是在电脑前操作,只要活干得顺手,一高兴起来准把鞋踢飞。刚开始,同事们还把她的鞋藏起来,和她开玩笑,后来发现她根本不在乎,光着脚也到处乱跑。
相反,莫娜是第一次工作,多少有点拘谨,穿着也像她的为人一样——文静、雅致之外,带着少许灵气,她从来不通过怪发型、亮眼妆来标榜自己是搞艺术的,只是在小饰物上展示出不同于一般女孩的审美观点来,说话温温柔柔的,很可爱。
有一天中午,电脑室的空气中忽然飘出腥臭味道,弄得一班人互相用猜疑目光观察对方的脚,想弄清到底谁是“发源地”。后来,大家发现窗台下面有嗦嗦的响声,原来那里放着一个黑色塑料袋,打开来一看,居然是一大袋海鲜。
众人的月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莎拉身上,没想到她坦坦荡荡地说:“小题大做,原来你们是在找这个。嗨,这可怪不得我,这里的海鲜只能算是海臭,一点都不新鲜,简直比佛罗里达的差远了。”
这时莫娜端过来一盆水:“莎拉姐,把海鲜放在水里吧,我帮你拿到走廊去,下班后你再装走。”
莎拉一边红着脸,一边把袋子拎走了。
结果呢,试用期才进行两个月,莎拉就背包走人,尽管她的方案比莫娜做得要好,但是老板不想因为留下这样一个太不修边幅的人,而得罪一大批其他雇员。
临走的时候,老板对莎拉说:“你的才气和个性都不能成为你搅扰别人心情的原因,也许你更适合一个人在家里成立工作室,但要在大公司里与人相处,处世得体和合作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恺撒面临的抉择
罗马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城邦。罗马人征服了地中海北岸所有的国家和南岸大部分的国家,同时还占有海中的岛屿和现在属于土耳其的亚细亚部分。
那时恺撒已成为罗马的英雄。他率领大军进入高卢,即现在包括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欧洲地区,把高卢变成罗马的一个省。他穿过莱茵河,征服了德国的一部分。恺撒的军队甚至还到达了被罗马人视为蛮荒之地的不列颠,并在那里建立起殖民地。
9年了,恺撒和他的军队一直对罗马尽忠尽责。但在罗马他有许多敌人,害怕他的雄心壮志,忌妒他的丰功伟绩;每当他们听到有人称赞恺撒为英雄,便会浑身不自在。
这些人中就包括庞培,他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罗马最富权势的。像恺撒一样,他也是一个军队的指挥官,但他的军队并没有赢得人们太多的赞誉。
庞培看到,如果不采取行动加以制止,恺撒迟早会成为他的主人。于是他开始谋划陷害恺撒的计划。再过一年,恺撒在高卢的任期就要结束。
大家都认为,他届时将返回意大利并被选为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那他就会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庞培和恺撒的其他敌人决定阻止这件事。
他们说服罗马的元老院发出命令,让恺撤离开高卢的军队立即返回罗马。“如果你不服从这个命令,”元老院称,“就将被视为共和国的敌人。”
恺撒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如果他单独返回罗马,敌人就会陷害他,如果他不回去,他们就会以叛国的罪名审判他,不让他当选执政官。
他把效忠自己军团的士兵们召集起来,把敌人试图谋害他的阴谋告诉了他们。那些跟随他经历无数风险、帮助他取得无数胜利的士兵们都宣称不会离开他。
他们要同他一起前往罗马,看着他得到应得的奖赏。他们不要军饷,甚至还分担起长途行军的费用。
恺撒的军队扬起军旗向意大利进发。士兵们甚至比恺撒更加斗志昂扬,他们为了自己的领袖长途跋涉,不畏艰险。
最后他们来到一条叫作卢比孔的小河,它是高卢省的边界,另一边就是意大利,恺撒在岸边停了一下。
他知道越过这条河就等于对庞培和元老院宣战,那将使整个罗马陷入纷争,其结果是无法预料的。
“我们还能够回去,”他对自己说道,“我们身后是安全的,但一旦越过卢比孔河,我们就不能再回去,我必须在这里做出决定。”
他没有迟疑太久。他发出命令,勇敢地跃马穿过这条浅浅的小河。“我们越过了卢比孔河!”当他到达对岸时大声喊道,“就不会再回头。”
这消息一直传到了罗马:恺撒越过了卢比孔河。一路上,每个城镇和村庄的人们都出来欢迎归来的英雄。离罗马越近,他受到的欢迎就越热烈。最终恺撒和他的军队到达了罗马城门。没有军队出来迎战,恺撒没有遇到丝毫抵抗就开进了罗马城。庞培和他的同伙早已逃走了。
2000多年来,当人们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当年站在卢比孔河畔的恺撒。
勇气,造就了恺撒,也造就了罗马的辉煌。勇气,必将造就未来的你!无论将来是风雨还是彩虹,只要我们心中保持一种纯正的勇气,生命就一定不会因此而气馁。
西方的一位哲人说:“迎头搏击才能前进,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中国也有一句古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人的勇气和胆识是在屡败屡战中锻炼出来的,也是自己给自己灌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