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她是一个普通女孩,甚至是不幸的,因为从小目睹家庭暴力长大,心中一度充满绝望的仇恨。

母亲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必须依靠双拐行走,但心地善良,为人乐观。父亲的腿部也有残疾,重男轻女,脾气火爆。因为酗酒了,因为工作不如意了,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就会对母亲拳打脚踢,事先都把母亲的双拐扔得远远的,不许逃跑!

她心疼母亲,尝试去保护母亲,可是小小的她,被父亲一推就狠狠摔倒了。起初,她只能紧闭双眼,拼命堵住耳朵,躲在墙角瑟瑟发抖,泪流满面。渐渐地,她握紧了自己的拳头,在心底大声发誓:“我一定会打倒你的,保护妈妈!”

用什么方式保护呢?她渴望长快点,长高点,变成健壮强大的巨人!当时她的体育成绩不错,长跑尤其出色,也练过篮球和排球,可是这能保护母亲吗?下次父亲再动粗,自己背着母亲能逃掉吗?

有一天,她无意中看见电视里的拳击比赛:长拳直拳勾拳,每一记都那么有力!腾挪闪跳,每一次都扣人心弦!近距离地搏斗,迅速打倒对手——这不是她一直想要的胜利吗?于是,15岁的她瞒着家里人,偷偷报名,参加了体育学院的拳击训练队。因为训练刻苦,啥也不怕,她很快得了“拼命三郎”的外号。那时,我国女子拳击刚刚起步,陪练的都是重量级的男运动员,她常被打得鼻青脸肿,鼻梁也被打断过几次,鲜血喷涌而出。但她丝毫不怵,照样出招凶猛凌厉,不肯退缩,常常让对方招架不住。

下场后,教练看着她血迹斑斑的训练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拳击也不能太拼命啊!”

每次她带伤回家,母亲都心疼不已,问长问短:“囡囡,怎么练长跑、打篮球,身上会有淤青?”“怎么跌得鼻梁都断了?”她总是哈哈一笑,找来各种借口,让母亲放心。

1995年,我国第一场拳击对抗赛在沈阳市于洪区文化馆举行,17岁的她因出手狠、爆发力强、防守反击迅速,也是选手之一。她终于决心邀请母亲观看。

那一次比赛惊心动魄,台下的母亲看着女儿和对手顽强对抗,心蹦到了嗓子眼。一场比赛下来,她不由冷汗涔涔,眼看女儿夺取了最后的胜利,竟然潸然泪下。

回家的路上,母亲问:为什么学习拳击?

女儿说,为了保护你,我也要有一双大拳头!

母亲握住女儿那双筋骨突出的手,看着女儿说:希望你是真的喜欢拳击,不要怀着仇恨学习,妈妈会更开心!

女儿不回答,半天才敷衍了一声。离家去学习前,她仍然警告了父亲:

“你再敢动妈一个手指头看看!”

有一次,她从学校回家探望,一进门,就听见母亲痛苦的呻吟——母亲已经被打倒在地,动弹不得,父亲仍在用脚使劲踢着母亲的头!她着急了,飞身上去,两记“后手直拳”,分别打在父亲的鼻梁和后脑勺上,让父亲连连后退,毫无招架之力,狼狈地逃出门去。她抱住母亲,哭着说:妈妈,对不起,我来晚了一步,您受罪了!

不久,她的父母离婚了,她懂事地安慰母亲说:“没有感情的婚姻早该结束了,祝贺您终于拿到了这张解放证!”当天,她还请伙伴们和母亲一道吃了顿热闹的饭。待酒席散了,她第一次问母亲:“您是不是很恨他?”

母亲语重心长地说:“从此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他无关,他只是一个外人,是不是?我知道你之前学习拳击是出于仇恨,但从此你要为你自己拼搏,这样才更幸福——答应妈妈。”她思索片刻,终于郑重地点点头。

在母亲的谆谆教导下,她心无旁骛,进步很快,此后连续3年获得全国女子拳击赛的冠军。不久,她又在美国举行的首届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上,夺得57公斤级冠军。她就是我国第一个女子拳击世界冠军,张毛毛。

电视上的她,永远是那样阳光灿烂,丝毫不见往事的阴影。有次接受记者的访问,问她是否能原谅自己的父亲,她笑着说:“仇恨就像一所房子,会把人关在里面,不得自由。我早就释然了。我的生命是两个人给予的,虽然我只记得母爱,但同样感到满足和幸福。”

每个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如果你能战胜自己的仇恨,走出明霞的昨天,你也能成为幸福的人,获得自己人生的奖章。

天才并不是天生的

采访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之前,对他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天资聪明,初中学完高中课程,高中即可攻读大学课程,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地考入了卡内基·梅隆——美国最棒的大学之一,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求学期间,他叫上另一个年轻人,尝试用统计学方法来从事“语音识别”的研究。这一全新的研究方法使得语音系统的识别率达到96%,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全世界这一领域的研究基础。

读他的精彩华章,不由得好生郁闷,造物主真是偏心眼儿,造出这般聪慧绝顶的天才,映照出我们的人生,何其平庸苍白。

天才果然是天生的吗?且慢,有一个值得书写的细节。采访时,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发生不久,我问道:“你知道马加爵吗?你一直强调‘情商与智商’,如何看待马加爵事件?”

我以为李开复会像国内的一些专家那样,雄辩滔滔,引经据典,但他的反应让人意外,那是一副茫然的表情:“马加爵是谁?我不知道啊。”

我讲清此案的来龙去脉之后,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这件事很特别吗?美国每天都有关于暴力事件的报道,每次我来中国,也会听到类似的事件,前几年不是还有大学生用硫酸泼熊吗?”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李开复回答得坦诚。故事还没完呢,一个月后,再次登陆李开复的中国学生网站,我惊奇地发现,他写下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这封信情真意切,鞭辟入里,写下了由马加爵事件引发的思考,并告诉年轻人,“成功”不是拥有名声财富,更重要的是“做独一无二的、快乐的自己”。

一个月前,李开复对“马加爵”还一无所知啊,谁也不知道他认了真,留了心,闷声不响地“做起了功课”。从最初的茫然到“思考”,再到“奋笔疾书”,“认真”成了李开复的思维方式和习惯。这也许就是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的原因。

千万不要败给自己

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企业倒闭而负债累累的流浪者。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了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丧的皱纹、十来天未刮的胡须以及紧张的神态。专家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

罗伯特刚说完,对方立刻跳了起来,抓住罗伯特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分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罗伯特带他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之前。然后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对方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你觉得你失败了,是因为输给了外部环境或者别人了吗?不,你只是输给了自己。”

对方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自己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哭泣起来。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而他已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老、不安、紧张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了。

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了芝加哥的富翁。

自己才能创造奇迹

在纽约的北郊住着一个名叫艾米丽的女孩,她整日自怨自艾,认定自己的理想永远实现不了,她的理想也是每一位妙龄女郎的理想:和一位潇洒的白马王子结婚、白头偕老。艾米丽总以为别人都有这种幸福,自己却将永远被幸福拒之于千里之外。

一个雨天的下午,不幸的艾米丽去找一位有名的心理学家,因为据说他能解除所有人的痛苦。她被让进了心理学家的办公室,握手的时候,她冰凉的手让心理学家的心都颤抖了。

他打量着这个忧郁的女孩,她的眼神呆滞而绝望,讲话的声音像是来自于墓地。她的整个身心都好像在对心理学家哭泣着:“我已经没有指望了。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女人。”

心理学家请艾米丽坐下,跟她谈话,心里渐渐有了底。最后对她说:“艾米丽,我会有办法的,但你得按我说的去做。”

他要艾米丽去买一套新衣服,再去修整一下自己的头发,他要艾米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对她说星期二他家有个晚会,他要请她来参加。

艾米丽还是一脸闷闷不乐,对心理学家说:“就是参加晚会我也不会快乐。谁需要我,我能做什么呢?”

心理学家告诉她:“你要做的事很简单,你的任务就是帮助我照料客人,代表我欢迎他们,向他们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星期二这天,艾米丽衣衫合身、发式得体地来到了晚会上。她按照心理学家的吩咐尽职尽责:一会儿和客人打招呼,一会儿帮客人端饮料,一会儿给客人开窗户;她在客人间穿梭不息,来回奔走,始终在帮助别人,完全忘记了自己。

她眼神活泼,笑容可掬,成了晚会上的一道彩虹,散会时,同时有三位男士自告奋勇要送她回家。

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一个月又一个月,这三位男士热烈地追求着艾米丽,艾米丽终于选中了其中的一位,让他给自己戴上了订婚戒指。

不久,在婚礼上,有人对这位心理学家说:“你创造了奇迹。”“不,”心理学家说,“是她自己为自己创造了奇迹。人不能总想着自己、怜惜自己;而应该想着别人,体恤别人,艾米丽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变了。所有的女人都能拥有这个奇迹,只要你想,你就能让自己变得美丽。”

三十年前的梦想

19岁的伯杰是一个富商的儿子。

一天晚餐后,伯杰正在静静地欣赏深秋美妙的月色。这时候,他发现窗外的街灯下站着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青年,那青年身上穿着一件破旧的外套,清瘦的身体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更加羸瘦。

他走下楼去,问那青年为什么在站在这里。

青年满怀忧郁地对伯杰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餐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可是这些对于我来说太遥远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伯杰说:“那么请你告诉我,离你最近的梦想是什么?”

“我现在的梦想,就是能够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舒服服地睡一觉。”

伯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朋友,今天晚上我就可以让你梦想成真。”

于是,伯杰领着他走进了堂皇的公寓,然后把他带到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豪华的软床说:“这是我的卧室,这是我的床,你在这儿我保证你能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第二天一大早,伯杰就匆匆地起床了。他轻轻推开自己卧室的门,却发现床上的一切都整整齐齐的,分明没有人睡过。伯杰疑惑地走到花园里,他发现,那个青年人正躺在花园的一条长椅上甜甜地睡着。

伯杰叫醒了他,不解地问:“你怎么睡在这里?”

他睁开朦朦胧胧的眼睛笑着说:“你给我这些已经足够了,谢谢……”说完,青年站起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30年后的某一天,伯杰意外地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男士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

在这里,他不仅领略了典雅、宏伟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社会高层名流。接着,他看到了即兴讲演的庄园主。

“今天,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的一个朋友——伯杰……”说着,他在众多人的掌声中,径直走到伯杰面前,紧紧地拥抱他。此时,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声名显赫的大亨特纳,原来就是30年前那位贫困潦倒的青年人。

在这个世界上,施舍而来的梦想永远只是昙花一现,就像黎明前的黑夜,当霞光越过地平线的一瞬间,就会无声地从你的身边消失。过早到来的梦想,同样也会过早地离你而去。把梦想交给自己,你才是自己生命中永远的主人。

亿万富翁的遗嘱

巴拉昂是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于法国50位首富之列。1998年他因前列腺癌在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把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另将100万法郎作为专项资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后,法国《科西嘉人报》刊登了他的遗嘱。遗嘱上写道:

我曾是一位穷人,去世时却是一个富人。在去世前,我不想把我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现在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私人保险箱内,保险箱的3把钥匙在我的律师和两位代理人手中。谁若能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

当然,那时我已无法为他的睿智而欢呼,但是他可以从那只保险箱里荣幸地拿走100万法郎,那就是我给予他的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科西嘉人报》收到大量的信件,也收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除此之外还能缺少什么?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一些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遇到良机。

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现在能迅速致富的都是有一技之长者,一些人之所以成为穷人,就是因为学无所长。还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每个党派在上台前,都给失业者大量的许诺,然而上台后真正关心他们的又有几个?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答案,比如穷人最缺少的是美貌,是皮尔·卡丹外套,是宽敞的住房……总之,答案千奇百怪。

在巴拉昂逝世周年纪念日,律师和代理人按他生前的交代,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在48561封来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对了巴拉昂的秘诀。蒂勒和巴拉昂都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在颁奖之日,《科西嘉人报》带着所有人的好奇,问年仅9岁的蒂勒,为什么想到是野心,而不是其他的答案?蒂勒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巴拉昂的谜底和蒂勒的回答见报后,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一些好莱坞的新贵和其他行业年轻的富翁在就此话题接受采访时,也都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生命动力,是使所有奇迹燃烧的火种。

著名作家高尔基说过:“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个真理。这个真理是我的全部生活经验,是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了一切之后才确定下来的。”高尔基用自己的一生验证了这段名言。

做高尚的梦,并且飞向你的梦想。你的梦想预示着未来你会成为什么样。只要你对自己诚实,对自己的理想诚实,最终你梦想的世界就会变成现实。

不敢冒险涉水的角马

在非洲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度假时,我曾一连3小时坐在河边,看一小群角马如何鼓起勇气下河饮水。每年夏天,上百万只角马从干旱的塞伦盖蒂北上迁移到马赛马拉的湿地,这群角马正是大迁移的一部分成员。

在这艰辛的长途跋涉中,格鲁美地河是唯一的水源。这条河与迁移路线相交,对角马群来说既是生命的希望,又是死亡的象征。因为角马必须靠喝河水维持生命,但是河水还滋养着其他生命,例如灌木。大树和两岸的青草,而灌木丛还是猛兽藏身的理想场所。冒着炎炎烈日,口渴的角马群终于来到了河边,狮子突然从河边冲出,将角马扑倒在地。角马群扬起遮天的尘土,挡住了离狮子最近的那些角马的视线,一场杀戮在所难免。

在河流缓慢的地方,又有许多鳄鱼藏在水下,静等角马到来。一天我看到28条鳄鱼一同享用一头不幸的角马。另一天,一头角马跛着一条腿,遍体鳞伤地从鳄鱼口中逃生。有时湍急的河水本身就是一种危险。角马群巨大的冲击力将领头的角马挤入激流,它们若不是淹死,就是丧生于鳄鱼之口。

这天,角马们来到一处适于饮水的河边,它们似乎对这些可怕的危险了如指掌。领头的角马慢慢地走向河岸,每头角马都犹犹豫豫地走几步,嗅一嗅,叫一声,不约而同地又退回来,进进退退像跳舞一般。它们身后的角马群闻到了水的气息,一齐向前挤来,慢慢将“头马”们向水中挤去,不管它们是否情愿。如果角马群已经有很长时间没饮过水,你甚至能感觉到它们的绝望,然而舞蹈仍然继续着。

那天我看了3个小时,终于有一只小角马“脱群而出”,开始饮水。为什么它敢于走入水中,是因为年幼无知,还是因为渴得受不了?那些大角马仍然惊恐地止步不前,直到角马群将它们挤到水里,才有一些角马喝起水来。不久,角马群将一头角马挤到了深水处,它恐慌起来,进而引发了角马群的一阵骚乱。然后它们迅速地从河中退出,回到迁移的路上。只有那些勇敢地站在最前面的角马才喝到了水,大部分角马或是由于害怕,或是无法挤出重围,只得继续忍受干渴。每天两次,角马群来到河边,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仪式。一天下午,我看到一小群角马站在悬崖上俯视着下面的河水,向上游走100米就是平地,它们从那里很容易到达河边。但是它们宁可站在悬崖上痛苦地叫,却不肯向着目标前进。

生活中的你是否也像角马一样?是什么让你藏在人群之中,忍受着对成功之水的渴望?是对未知的恐惧,害怕潜藏的危险?还是你安于平庸的生活,放弃了追求?大多数人只肯远远地看着别人成功,自己却忍受干渴的煎熬。不要让恐惧阻挡你的前进,不要等待别人推动你前进。只有勇于冒险的人才可能成功。

骄傲的大力士蚂蚁

在蚂蚁国里,蚂蚁一般只能拖动比自己身体重500倍的东西。有一个名叫达里的大力士,他竟能拖动比自己身体重600倍的东西。

一次,他居然从树丛里抱着一只死蜻蜓,走了800里。当然这是按蚂蚁国的里程计算的。

还有一次更惊险。在蚂蚁国里有一个很大的仓库,里面装有各类食品。食品码放得比蚂蚁们高出十几倍!那天,蚂蚁们想把一块巧克力码上垛去。不知哪只蚂蚁不小心把垛碰倒了,垛顶一个大米包顺势落下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小蚂蚁达里一步冲上前去,勇敢地用坚实的身躯顶住了米包。他高喊着:“快闪开!”直到蚂蚁们全部逃离险区,他才放下米包。蚂蚁们纷纷围上来,赞扬他的献身精神。

有一天,蚂蚁们要像人类那样,举行全国性举重比赛。这下,达里可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了。果然,达里取得了全国所有轻重量级的冠军。

当他拿到金光闪闪的奖牌时,心里异常激动,感想特别多:以前我拖过蜻蜓,顶过落下的米包,费了那么大的力气,别人也只是用嘴夸两句而已。看来我应该注意节省力气,留着在重大比赛时用。

从此,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卖力气地干活儿了。该他使力气的时候,不是装病,就是装样子。

当又一次全国性的举重比赛开始的时候,蚂蚁达里信心十足,抱着重拿冠军、再获奖牌的愿望走上比赛场。可是,万万没想到,冠军被平时最不起眼儿的、总是默默劳动的黑黑拿走了,而达里连去年纪录的一半也没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