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飞翔的家鸭
鸭子,有家鸭与野鸭之分。野生的鸭,如绿头鸭,雄性的头部和颈部的羽毛呈亮绿色,所以人们称它为“绿头鸭”。
家鸭是由野生的绿头鸭经过人工长期驯化培育而成的。雄性家鸭的头部和颈部羽毛留有它祖先“绿头鸭”的影子。
鸭子天生会游弋,却不会孵蛋,不会飞。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家鸭的祖先野鸭说起。野鸭是候鸟,每年秋末冬初,成群的野鸭由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向南方迁飞,准备过冬;春天,自南北返,回到故乡繁殖。
它们成群栖息在水中,全身披着紧密的绒羽,尾部有一对很发达的油脂腺,会分泌出油脂,胸毛也能分泌出一种“粉”状角质薄片。
野鸭休息的时候,经常用嘴在尾和胸部上啄擦,不断梳理全身的羽毛,在上面加层油。厚厚的羽毛能防止体温散失,野鸭就不怕冷了。比较轻的羽毛,能使野鸭浮在水面上,脚上的蹼当划桨,野鸭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中游弋。
家鸭天生会游弋,是它在人工培育中保持了野鸭的这种特性。可是,为什么野鸭会孵蛋,而家鸭不会孵蛋呢?
原来,野生的鸟类生了蛋,都得自己孵化,不这样,它就不能繁衍后代,在自然选择中就会被淘汰。而家鸭不会孵蛋,是人工饲养的结果。
因为,人们养鸭子,目的是吃蛋和吃肉,鸭子要多产蛋,就得缩短它的孵蛋期。人们不断选择产蛋多的野鸭,只让它产蛋,而不让它孵蛋,这样一代代加以培育,经过变异和遗传,最后形成了家鸭不会孵蛋的习性。
野鸭会飞,家鸭不会飞,这也是人工饲养的结果。野鸭经过人工培育,生活环境温度适宜,不再随季节迁飞了,加之长年在水中活动,为了适应快速游泳,脚的位置也向后移了。
鸭子从河边上岸后,双脚已不在身体的中央,如果走路时不把身体后仰,将重心移到双脚的中间,身体就无法取得平衡。加之经过饲养后,鸭子的身体越长越肥,翅膀的功能渐渐退化了,一代代繁殖下去,就变成了“不会飞的鸭子”。
拓展阅读
母鸡是从野生的原鸡演化来的。母鸡会孵蛋,却不善飞翔,这是它既保持了祖先的某些生活习性,又改变了原有的一些特性。而那些善于生蛋的来亨鸡,自己也不孵蛋。饲养的家鸽,也有自己不孵蛋的。这都是人工培育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