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认路的本领
北极燕鸥是候鸟中迁飞路程最远的,每年都要从北极飞到南极过冬,行程超过36000千米。像这样长距离飞翔的鸟儿,必须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不然就会在飞翔途中迷路。
鸟儿没有指南针,也没有地图,可是很多候鸟却年年都能返回旧巢繁殖下一代。
有人在迁徙季节把椋鸟放在圆形鸟笼里,发现当有阳光的时候,椋鸟会对着一个方向不断地拍翅膀,急着要飞出去。
它们要飞出去的方向,和野外椋鸟迁移的方向是相同的。如果是阴天,笼里的椋鸟就没办法辨别方向了,这证明白天飞翔的鸟类靠太阳辨别方向。
在天气不好,看不到太阳和星星的时候,有人用鸽子做实验,在鸽子身上绑上电池和线圈以产生人工磁场,发现人工磁场会干扰鸽子回家的能力,这证明鸟类能感受到地球的磁场,并且利用磁场来识别飞翔路线。
有人在远离企鹅故乡几百千米以外的地方,将一只只企鹅分别放进洞穴里,然后在上面盖上盖子。
那里一马平川,没有任何标记和特征。然后他们在3个不同位置的观测塔上,观察放企鹅的地方。过了一段时间,企鹅从洞里出来了。
起初,那几只企鹅不知所措地徘徊了一阵,随后就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它们的故乡所在的方向。
经过多次观察,科学家们认定,企鹅识途与太阳有关,而与周围环境无关。它们体内的指南针,是以太阳来定方向的。
还有人做过实验。他们把鸟放在天文馆里,播放夜间的天象状况。当天空出现北欧秋天的星座时,鸟就把头转向东南;当出现巴尔干天空的星座时,鸟便将头转向南方;当出现北非夜空时,鸟便朝正南飞。看来,候鸟在晚上飞翔是靠着星辰来辨别方向。
拓展阅读
鸟类靠积聚在体内的脂肪补充它们飞翔中消耗掉的能量。尽管鸟类在迁徙中具有非凡的识途能力,但总有一些鸟飞到了并非它们所要去的地方。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鸟身体的脂肪过少,维持不了全程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