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农药常用品种特点及使用技术

一、杀虫(螨)剂

1.敌敌畏

有效成分:敌敌畏(dichlorvos)

其他名称:DDVP

剂型:50%、80%乳油,50%油剂,90%可溶性液剂,2%、15%、17%、22%、30%烟剂,28%油脂缓释剂。

作用特点:敌敌畏是一种高效、速效、广谱的中等毒性有机磷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该药蒸气压较高,对害虫有极强的击倒力,对咀嚼式口器害虫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易分解,持效期短,残留低。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敌敌畏适用范围极为广泛,无论农业、牧业、粮仓及一般商品仓库,以及环境卫生都有应用。适用于防治棉花、果树、蔬菜、甘蔗、烟草、茶、桑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对蚊、蝇等卫生害虫以及空仓杀虫对米象、谷盗等有良好防治效果。50%乳油800~1000倍液,或80%乳油兑水1500~2000倍,或90%可溶性液剂1500~2000倍液喷雾可防治水稻、棉花、果树、蔬菜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如蔬菜黄曲条跳甲、菜青虫、水稻叶蝉、飞虱、豆天蛾、苹果卷叶虫、苹果巢蛾、梨星毛虫、桃小食心虫、烟青虫等。敌敌畏杀虫作用的大小与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气温高时,杀虫效力较大。80%乳油空仓杀虫防治米象、谷盗、大谷盗、长角谷盗、黑菌虫、麦蛾等仓库害虫,用1000倍液喷洒,施药后密闭时间为2~3天,效果显著。温度高时,挥发快,药效迅速。防治室内卫生害虫时,按每平方米使用80%乳油1毫升的药量用纸条或布条浸蘸药剂悬挂于室内,或使用80%乳油300~500倍液喷洒室内,密闭1~2小时,灭蚊蝇效果好。熏蒸完毕,必须通风后才能进入。田间熏蒸时,每亩使用80%乳油70~80毫升,兑水1~1.5升稀释后喷拌到5~8千克麦糠或稻糠上,均匀撒施于田内。也可用毒棒法熏蒸,即将高粱秸秆或玉米秸秆截成30厘米左右的段,一半去皮,去皮端浸入80%乳油中使其吸足药,在害虫发生初期将秸秆均匀插于田内(将没有浸药的一端插入土中),每亩用药量100~120毫升即可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熏烟法防治保护地蔬菜害虫及林木害虫,保护地内一般每亩使用30%烟剂250~300克,或22%烟剂350~400克,或17%烟剂450~500克均匀点燃,密闭熏烟。林地一般每公顷使用2%烟剂15~20千克均匀点燃施烟。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该药对高粱、月季花等作物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对玉米、豆类、瓜类幼苗及柳树较敏感,稀释不能低于800倍,最好先试验再使用,在蔬菜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量为0.5毫克/千克。蔬菜、茶叶、果树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对蜜蜂高毒,花期不能使用。

2.敌百虫

有效成分:敌百虫(trichlorfon)

其他名称:DEP

剂型:50%可溶性粉剂,80%可溶性粉剂,90%可溶性粉剂,30%乳油,40%乳油,25%油剂。

作用特点:敌百虫是一种毒性低、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兼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对植物具有渗透性,但无内吸传导作用。在碱性溶液中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敌敌畏,但不稳定,很快分解失效。该药作用迅速,但持效期较短。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敌百虫适用水稻、麦类、蔬菜、果树、茶树、桑树、棉花等作物上的咀嚼式口器害虫,对蝇类和椿象类有特效,也可防治家畜寄生虫以及防治卫生害虫等。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稀释500倍以下喷雾可防治玉米黏虫、棉大卷叶虫、棉叶跳虫;700~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水稻椿象、稻苞虫、黏虫、豆荚螟、玉米螟、菜青虫、黄守瓜等。每亩用80%敌百虫晶体或可溶性粉150~200克,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蔬菜害虫。采用灌根法防治葱、蒜、韭菜、萝卜、白菜等蔬菜的根蛆时,在发生初期用90%可溶性粉剂或80%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可溶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0%乳油400~400倍液、或30%乳油300~400倍液灌根。防治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时,每亩用有效成分50~100克制成毒饵诱杀。防治家畜体表寄生虫,可用80%可溶性粉400倍液洗刷。

注意事项:敌百虫在使用浓度0.1%左右对大多数作物无药害,但浓度超过1%~2%时则易发生药害。玉米、苹果对敌百虫较敏感,高粱、豆类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药害,不宜使用。在蔬菜、水稻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烟草为10天。

3.杀螟硫磷

有效成分:杀螟硫磷(fenitrothion)

其他名称:杀螟松、速灭虫、苏米硫磷

剂型:95%原药,2%粉剂,40%可湿性粉剂,20%乳油,30%乳油,45%乳油,50%乳油,20%微胶囊剂。

作用特点:杀螟硫磷是一种广谱性的中等毒性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但在植物体上有很好的渗透作用,杀死钻蛀性害虫,杀卵活性低。该药持效期较短,5天后药效显著下降,10天后完全无效。对鱼类毒性较大,对青蛙无害。对蜜蜂高毒,但施药2~3天后无害。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杀螟硫磷对水稻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有特效,并能兼治稻飞虱,对其他咀嚼式口器害虫和蛀食性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效。用50%杀螟硫磷乳油兑水1000倍液喷雾,防治水稻三化螟、二化螟效果很好,并可兼治稻纵卷叶螟、稻叶蝉、稻飞虱以及其他害虫。用1000~1500倍液喷雾,可防治苹果小卷叶蛾和多种介壳虫。

用50%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能有效地防治棉蚜、棉造桥虫、棉叶蝉、棉红蜘蛛、斜纹夜蛾、马尾松毛虫、菜蚜、菜螟、猿叶虫、小麦黏虫等;500~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及稻苞虫、高梁长蝽等。防治果树和林木的钻蛀性害虫时,用20%乳油50~100倍液、或30%乳油75~150倍液于发生初期涂抹受害部位。

注意事项:杀螟硫磷对十字花科作物如萝卜、油菜、青菜、卷叶菜等及高梁易引起药害,使用时应注意。水果、蔬菜等在收获前10~15天应停止使用。

4.辛硫磷

有效成分:辛硫磷(phoxim)

其他名称:倍腈松,倍氰松,肟硫磷

剂型:25%乳油,40%乳油,45%乳油,50%乳油,30%微胶囊悬浮剂,35%微胶囊剂,1.5%颗粒剂,3%颗粒剂,5%颗粒剂,2.5%微粒剂,3%水乳种衣剂,0.13%气雾剂。

作用特点:辛硫磷是广谱、高效、强击倒力的低毒有机磷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但有一定的熏蒸和渗透性,也有一定的杀卵作用。该药对光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故田间茎叶喷雾持效期很短,仅2~3天。但药剂施入土壤中,持效期很长,可达1~2个月,故特别适合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对鱼类、蜜蜂及天敌昆虫毒性较大,但施药后2~3天对蜜蜂及天敌就没有影响。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宜于防治花生、小麦、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的害虫,也可防治果树、蔬菜、桑、茶等作物的害虫。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可用于防治地下害虫,还可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及仓储害虫。防治水稻二化螟、黑尾叶蝉、褐飞虱,用40%乳油兑水500~800倍喷雾。防治小麦蚜虫、麦叶蜂、黏虫等,用50%乳油以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棉铃虫、蓟马、烟青虫、蚜虫、粉虱等蔬菜害虫,用50%乳油以1000~2000倍液喷雾。

防治蛴螬、蝼蛄采用种子处理方法,小麦用40%乳油500毫升加水25~50千克,拌种子250~500千克;玉米、高梁、大豆用40%乳油500毫升,加水20千克,拌种子200千克。3%辛硫磷颗粒剂以0.05%~0.1%浓度拌种,用于防治上述谷物地下害虫,每公顷施药1.5~1.8kg。防治玉米螟时,在玉米喇叭口期用药,每亩使用3%颗粒剂300~400克,均匀撒施于玉米心。防治韭菜、葱、蒜等的根蛆,在盛发初期开始用药。每亩用30%微胶囊悬浮剂1400~2000毫升、或40%乳油1000~1500毫升顺水浇灌。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黄瓜、菜豆、甜菜、高粱等对辛硫磷较敏感,不宜使用。玉米田只可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不宜喷雾防治蚜虫、黏虫等。喷药时最好在傍晚进行,尽量降低药剂光解速度。一般作物收获前5天停止使用。

5.丙溴磷

有效成分:丙溴磷(profenofos)

其他名称:溴氯磷

剂型:90%原药,40%乳油,50%乳油,500克/升乳油,20%微乳剂,10%颗粒剂

作用特点:丙溴磷为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毒性中等。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兼具杀卵作用。对抗性害虫防效突出。低毒、低残留,可用于蔬菜、瓜果上。该药与拟除虫菊酯药剂混用具有增效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可防治棉花、水稻、麦类和蔬菜地的多种害虫和螨类。用40%乳油兑水稀释1000~1500倍喷雾可防治苹果红蜘蛛、梨木虱、苹果食心虫、蚜虫类害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等;1200~5500倍液喷雾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黄曲条跳甲、葱潜叶蝇、菜蚜等。防治玉米螟、叶蝉等,用40%乳油1200~18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对苜蓿、高粱有药害,不宜使用。果园中不宜使用丙溴磷。在作物收获前10禁用。

6.马拉硫磷

有效成分:马拉硫磷(malathion)

其他名称:马拉松,防虫磷

剂型:95%原药,20%乳油,45%乳油,50%乳油,70%乳油,25%油剂。

作用特点:马拉硫磷是一种广谱、低毒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良好的触杀、胃毒作用和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其作用机理是是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神经传导,引起神经中毒,而导致害虫死亡。速效性好,持效期短。防效随气温升高而增大。对蜜蜂高毒,对鱼类中等毒性。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防治粮、棉、蔬菜、果树、桑树等作物上的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虫,还可用来防治蚊、蝇等家庭卫生害虫和仓库害虫。用45%马拉硫磷乳油对水稀释2000倍喷雾可防治菜蚜、棉蚜、棉蓟马,稀释1000倍左右防治菜青虫、棉红蜘蛛、棉椿象等。防治其他害虫时,45%乳油的使用浓度为:棉花害虫1500~2000倍,水稻害虫2000倍,蔬菜害虫1000~2000倍,果树害虫800~2000倍,大田作物害虫2000~3000倍。

注意事项:瓜类、番茄幼苗、高粱、豇豆、甘薯、樱桃、桃树及某些苹果品种对该药较敏感,不能使用高浓度药液。一般作物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10天。

7.乙酰甲胺磷

有效成分:乙酰甲胺磷(acephate)

其他名称:高灭磷,杀虫灵,盖土磷

剂型:95%原药,25%可湿性粉剂,40%可溶性粉剂,75%可溶性粉剂,30%乳油,40%乳油,97%水分散粒剂。

作用特点:乙酰甲胺磷是一种内吸性广谱杀虫剂,具胃毒、触杀作用,并可杀卵,是替代高毒药剂甲胺磷的有效药剂之一。其作用机理是是抑制昆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破坏神经传导,使害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亡。持效期长,是缓效型杀虫剂,在施药后初期作物缓慢,天后效果显著。使用时与速效性药剂混用效果更好。防治多种咀嚼式、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害螨,对一些鳞翅目 害虫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乙酰甲胺磷适用作物非常广泛,可广泛应用于十字花科蔬菜、其他叶菜类蔬菜、茄果类、豆类、瓜类、马铃薯、果树、粮食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水稀释500~1000倍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棉蚜、棉小造桥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黏虫、烟青虫等;1000倍液喷雾防治蔬菜蚜虫;300~500倍防治稻纵卷叶螟、棉铃虫、棉红铃虫、柑橘介壳虫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一般作物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7天。不宜在桑树、茶叶上使用。一般使用下无药害,但向日葵、苹果的某些品种较敏感。

8.喹硫磷

有效成分:喹硫磷(quinalphos)

其他名称:喹恶磷,喹恶硫磷,爱卡士,克铃死

剂型:70%原药,10%乳油,12.5%乳油,25%乳油,5%颗粒剂,30%低容量喷雾剂,50%超低容量喷雾剂。

作用特点:喹硫磷是具触杀和胃毒作用的广谱性有机磷杀虫、杀螨剂,无内吸和熏蒸作用,有很好的渗透性,有一定的杀卵作物。在植物上降解速度快,残效期短。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鳞翅目幼虫、螨、蚧类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稻瘿蚊有特效。可用于防治水稻、棉花、大豆、玉米、柑橘、茶树、蔬菜等多种作物害虫。25%喹硫磷乳油对水800~1000倍喷雾防治水稻螟虫、棉铃虫、棉红铃虫、烟青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等;500~800倍喷雾防治稻瘿蚊、稻蓟马、柑橘潜叶蛾等;倍防治棉蓟马、龟蜡蚧、菜蚜、烟蓟马等;每亩用25%乳油60~80毫升,兑水50~60千克喷雾防治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蔬菜害虫。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在水稻、柑橘的安全采收间隔期分别为14天和28天,在蔬菜上喷1次和2次的安全采收间隔期分别为9天和24天。对鱼、水生动物和蜜蜂高毒,不要在鱼塘、河流、养蜂场等处及其周围使用,避免在作物花期施药。对许多害虫天敌毒力较大,施药时应避开天敌盛发期。

9.毒死蜱

有效成分:毒死蜱(chlorpyrifos)

其他名称:氯吡硫磷,乐斯本,氯蜱硫磷,地下伏手,白蚁清

剂型:97%原药,30%可湿性粉剂,16%乳油,25%乳油,30%乳油,40%乳油,40.7%乳油,48%乳油,70%苯油,10%颗粒剂,15%颗粒剂,30%微乳剂。

生物特点:毒死蜱是高效、广谱、低毒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是替代高毒有机磷类杀虫剂的主要品种之一。具有良好的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但有很好的渗透性。击倒力强,药效期较长。对抗性害虫防效突出。在土壤中持效期较长,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防治棉花、玉米、苹果、梨、水稻、大豆、小麦等多种作物的害虫和螨类,也可用于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和家畜的体外寄生虫。防治稻瘿蚊、小麦粘虫、桃蚜、介壳虫、桃小食心虫,用40%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棉蚜、棉红蜘蛛、稻纵卷叶螟用40%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用40%乳油500~1000倍稀释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豆野螟等蔬菜害虫,每亩米用40%乳油毫升,兑水千克喷雾。防治地下害虫,用乳油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或每公顷用48%乳油2250毫升,拌干土225~300千克埋施。用颗粒剂可进行沟施、撒施、穴施等,在播种前或移栽前用药,每亩使用15%颗粒剂0.4~0.8千克,或10%颗粒剂0.6~1.2千克。

注意事项:毒死蜱对瓜苗有药害,需慎用。烟草对毒死蜱敏感,禁止使用。有些桃树容易发生药害,严禁高浓度使用。果树花期禁用。

10.三唑磷

有效成分:三唑磷(triazophos)

其他名称:三唑硫磷

剂型:85%原油,20%水乳剂,35%乳油,40%乳油,60%乳油,75%乳油,2%颗粒剂,5%颗粒剂,15%微乳剂,30%高渗三唑磷。

作用方式:三唑磷是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兼有一定的杀螨、杀线虫作用。具有较强的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作用,但渗透性较强,其杀卵作用明显,对鳞翅目昆虫卵的杀灭作用尤为突出。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粮、棉、果树、蔬菜等主要农作物上的许多重要害虫,如螟虫、稻飞虱、蚜虫、红蜘蛛、棉铃虫、菜青虫、线虫等都有优良的防效。20%三唑磷乳油兑水稀释800~1000倍喷雾可防治水稻螟虫、棉铃虫、棉红铃虫;1000~1500倍液喷雾可防治果树蚜虫、小麦蚜虫、菜蚜。种植前,用20%乳油每公顷5~10千克拌细土300千克混入土壤,可防治地老虎和其他夜蛾科幼虫。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对蜜蜂高毒,果树开花期不能使用。施药时注意安全防护,以免污染皮肤和眼睛,甚至中毒。对家蚕毒性大,施药不可接触蚕桑。对鱼类毒性大,养鱼稻田、河塘慎用。一般作物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15天。

11.氯唑磷

有效成分:氯唑磷(isazophos)

其他名称:米乐尔,异唑磷,异丙三唑硫磷

剂型:93%原药,3%颗粒剂。

作用特点:氯唑磷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有机磷杀虫、杀线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在土壤中残效期较长,对多数害虫有快速击倒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对玉米、棉花、水稻、草皮、观赏植物、豆类等作物多种害虫有效。用3%米乐尔颗粒剂每公顷75千克土壤处理,可防治稻瘿蚊、稻飞虱、三化螟等;每公顷12~15千克沟施可防甘蔗蔗龟、蔗螟。防治线虫每亩用3%颗粒剂4~6千克,用50千克细土将其混匀,均匀撒在定植穴内,浅覆土后定植。

注意事项: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对皮肤易过敏,不宜用作喷雾,施药时应戴手套。对蜜蜂有毒,对鱼类高毒,花期及水源和鱼塘附近慎用。氯唑磷不可在烟草和马铃薯地施用,以防产生药害。

12.异丙威

有效成分:异丙威(isoprocarb)

其他名称:叶蝉散,灭扑威,灭扑散,异灭威

剂型:98%原药,8%乳油,20%乳油,10%烟剂,15%烟剂,20%烟剂,2%粉剂,4%粉剂,10%粉剂,25%可湿性粉剂。

作用特点:异丙威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胃毒和熏蒸作用。该药剂击倒力强,药效迅速,但持效期较短,只有3~5天。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主要应用于水稻、甘蔗、烟草、柑橘及保护地蔬菜等作物上的飞虱类、叶蝉类、蓟马类、蚜虫类及柑橘潜叶蛾等害虫的防治,亦能防治其他咀嚼式口器害虫。对稻田蜘蛛类天敌较为安全,持效期较短。2%异丙威粉剂可用喷粉器直接喷粉,每亩使用2%粉剂2000~2400克,也可将每公顷30千克拌过筛细土粉225~300千克,趁早晚有露水时均匀撤施于禾苗上,施药时水田应保留浅水层。20%异丙威乳油对水稀释1000倍喷雾防治水稻叶蝉、飞虱;400~500倍防治水稻蓟马、瓜类蓟马、果树潜叶蛾、木虱等。保护地蔬菜防治白粉虱、蚜虫及蓟马,每亩使用10%烟剂300~500克,或15%烟剂200~300克,在棚内均匀点燃放烟,而后密闭熏蒸,次日通风后才可进棚操作。

注意事项:在一般使用浓度下对作物安全,但对芋有药害。不宜与碱性农药混施。异丙威与其他氨基甲酸酯类药剂一样,不能与除草剂敌稗同时使用或混用,否则易发生药害,使用这两种农药的间隔期应在10天以上。施颗粒剂时,田里要保持有浅水。

13.仲丁威

有效成分:仲丁威(fenobucarb)

其他名称:巴沙,扑杀威

剂型:97%原药,20%乳油,25%乳油,50%乳油,80%乳油,15%微囊悬浮剂,20%水乳剂,2%油剂。

作用特点:仲丁威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并有一定的胃毒、熏蒸和杀卵作用,作用迅速,但持效期短。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仲丁威对叶蝉、飞虱有特效。25%仲丁威乳油防治稻蓟马、稻叶蝉、稻飞虱,兑水稀释500~1000倍喷雾;防治稻纵卷叶螟,兑水400~750倍喷雾;防治棉蚜,每公顷用1.5~3升,兑水稀释1000~1500倍喷雾;防治蚊蝇,将乳油加水稀释成1%的溶液,按每平方米1~3毫升进行喷洒,也可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混配,其防效更好。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在一般用量下,对作物无药害,对植物有渗透输导作用。在水稻上使用的前后10天,要避免使用敌稗。

14.涕灭威

有效成分:涕灭威(aldicarb)

其他名称:铁灭克,神农丹

剂型:5%颗粒剂,15%颗粒剂。

作用特点:涕灭威是广谱、高毒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杀线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该药剂药效迅速,一般在施药后数小时即发挥作用,药效可持续6~8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涕灭威主要用于防治棉花、甜菜、烟草、花生、花卉等作物的多种害虫、螨类及线虫。涕灭威速效性好,防治棉花害虫,播种前沟施或移栽前穴施,按每亩用5%涕灭威颗粒剂900~1200克;花生、甘薯施药,每亩3000~4000克;烟草每亩用5%涕灭威颗粒剂750~1000克。防治花卉的蚜、螨、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在花株周围挖一浅沟,裸露出部分须根,撒少许药,埋土后浇水。

注意事项:涕灭威有剧毒,只能用于土壤处理。近饮水源地区不要使用,以免污染水质。用药时严格按照高毒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操作,不论沟施、穴施,种苗都不能与药剂直接接触,需间隔一定距离或混土后再播种或移栽,以免产生药害。使用作物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100天。

15.灭多威

有效成分:灭多威(methomyl)

其他名称:万灵,万宁,灭多虫,乙肟威

剂型:98%原药,10%可溶性粉剂,20%可溶性粉剂,40%可溶性粉剂,90%可溶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20%可溶性液剂,24%可溶性液剂,15%乳油,20%乳油,40%乳油。

作用特点:灭多威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高毒、广谱性杀虫剂。对害虫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该药击倒性快,渗透性强,杀虫、杀卵作用迅速,分解快,残留低。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灭多威适用范围很广,可用于果树、蔬菜、禾谷类作物、棉花、苜蓿、烟草、草坪、观赏植物等。叶面处理可防治多种害虫,对蚜虫类、小菜蛾、菜青虫、叶蝉类、潜叶蛾类、卷叶蛾类、蓟马类、飞虱类、棉铃虫、叶甲类、跳甲类等十分有效。叶面持效期短,其半衰期小于7天。在蔬菜、粮、棉等矮杆作物上,每亩使用20%乳油100~300毫升,兑水100~300千克喷雾。在果树等植株高大的植物上,一般使用90%可溶性粉剂4000~5000倍液,或40%可溶性粉剂1800~2000倍液,或20%乳油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灭多威不可与碱性及含铁、锡的农药混用。该药挥发性强,有风天气不要喷药,以免飘移,引起中毒。

16.硫双灭多威

有效成分:硫双灭多威(thiodicarb)

其他名称:拉维因,硫双威,双灭多威

剂型:95%原药,25%可湿性粉剂,75%可湿性粉剂,37.5%悬浮剂。

作用特点:硫双灭多威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杀虫活性与灭多威相近,但毒性较灭多威低。对害虫有胃毒作用,兼有触杀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杀虫迅速,但持效期短,一般只能维持4~5天。该药杀卵极高,也可杀幼虫和某些成虫。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对主要的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有效,对鳞翅目的卵和成虫也有较高的活性。可广泛地使用于棉花、水稻、大豆、烟草、甜菜、十字花科蔬菜、苹果、梨、桃、柑橘等作物上。主要用于喷雾,在卵孵化期至低龄幼虫期用药,喷雾应均匀周到,7天后视田间害虫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再次用药。在棉花、水稻、大豆、烟草、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使用时,一般每亩用75%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37.5%悬浮剂120~150毫升,兑水45~60升喷雾。在苹果、梨、桃、柑橘等果树上使用时,一般用75%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37.5%悬浮剂400~500倍液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强酸性或碱性农药混用,也不能与代森锰锌混用,不能与灭多威等氨基甲酸酯类药剂连续使用或混用,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该药对蚜虫、飞虱、叶蝉、蓟马、螨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基本无效,使用时注意根据防治对象与有机磷、菊酯类药剂混用。对高粱和棉花的某些品种有轻微药害。

17.克百威

有效成分:克百威(carbofuran)

其他名称:呋喃丹

剂型:3%颗粒剂,9%悬浮种衣剂,10%悬浮种衣剂,35%悬浮种衣剂。

作用特点:克百威是一种高毒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杀线虫剂。高效、广谱,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和内吸等作用。持效期长,内吸传导在叶部积聚最多,特别是叶缘,在果实中含量较少。对水稻、棉花有明显的刺激生长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克百威适用作物非常广泛,主要用于防治棉花、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甘蔗、烟草、甜菜、油菜等作物的蚜虫类、飞虱、叶蝉类、蓟马、地老虎、食叶性和钻蛀性害虫及线虫,对稻瘿蚊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小麦、棉花蚜虫时,一般采用深施的方法,于作物播种时施下,3%克百威颗粒剂每公顷用量22.5~37.5千克,持效期达50~60天;防治本田水稻稻飞虱、叶蝉、稻瘿蚊、蓟马时,颗粒剂一般采用撒施的方法,在害虫发生期每公顷22.5~37.5千克,均匀撒入,水田施用要保持3.3厘米水层。防治土壤线虫,于作物播种之际均匀撒施;防治食叶、蛀食类害虫,采用根基深施、拌种的施药方法进行,水田施用要注意保持水层。拌种使用时,大豆每10千克种子用35%悬浮种衣剂50毫升、或10%悬浮种衣剂200毫升拌种;甜菜、油菜拌种,每10千克种子用35%悬浮种衣剂285毫升、或10%悬浮种衣剂1000毫升拌种。

注意事项:克百威属高毒农药,只能用于拌种或撒施颗粒剂,严禁用于喷雾。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也是剧毒的。不能与敌稗、灭草灵等除草剂混用,施用敌稗应在施用克百威前3~4它进行,或在施用克百威后1个月施用。

18.丙硫克百威

有效成分: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

其他名称:丙硫威,安可,安克力

剂型:10%乳油,20%乳油,3%颗粒剂,5%颗粒剂,10%颗粒剂,40%悬浮剂。

作用特点:丙硫克百威是克百威的低毒化品种之一,对人、畜的毒性只相当于克百威的1/10。其作用特点与克百威类似。丙硫克百威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内吸性,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与克百威相似。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丙硫克百威可防治土壤和叶面害虫,防治长角叶甲、黄曲条跳甲、玉米黑独角仙、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金针虫、小菜蛾、稻象甲和蚜虫等活性高,持效期长。主要用于防治柑橘、玉米、水稻、甜菜和蔬菜上的多种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害虫用作土壤处理,玉米用5%安克力颗粒剂每公顷10~40千克,蔬菜用20~50千克 ,甜菜用10~40千克,蔬菜用1.2~1.8千克。也可用作种子处理,每100千克种子用0.4~2千克20%丙硫克百威乳油拌种。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防治钻蛀性害虫,应在害虫蛀入作物前施药,才能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防治土壤害虫时,土壤湿度大,有利于药效发挥。该药在生物体内能逐渐转化为克百威,使用中要注意安全。

19.丁硫克百威

有效成分: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

其他名称:好安威,好年冬,稻拌威,拌得乐,安棉特

剂型:20%乳油,25%乳油,48%乳油,20%水乳剂,10%微乳剂,20%胶悬剂,25%可湿性粉剂,40%可湿性粉剂,35%种子处理剂,5%颗粒剂,10%颗粒剂。

作用特点:丁硫克百威系克百威低毒化衍生物,属高效、安全、内吸、广谱的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胃毒作用,对蚜虫、柑橘锈壁虱等有很高的杀灭活性。见效快、持效期长。同时,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提前成熟,促进幼芽生长等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丁硫克百威适用作物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柑橘、苹果、梨等果树,十字花科蔬菜、黄瓜、西瓜、番茄、辣椒、茄子等蔬菜,及棉花、水稻、小麦、豆类、马铃薯、甘薯、花卉等植物上防治蚜虫类、蓟马类、飞虱类、潜叶蛾类、潜叶蝇类、螨类、螟虫类、地下害虫、梨小食心虫、介壳虫及根结线虫、茎线虫等害虫。可用于喷雾,也可用于拌种及土壤处理,或拌毒土撒施。防治果树害虫,用20%乳油、或20%水乳剂稀释1500~2000倍喷雾;防治蔬菜、瓜类、薯类、花卉及粮棉油等作物害虫时,一般每亩使用20%乳油或20%水乳剂40~50毫升,兑水30~45千克喷雾。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甘薯茎线虫、十字花科蔬菜地下害虫及甘蔗螟虫、蔗龟时,采用种植或栽植前沟施、条施或穴施颗粒剂,每亩均匀撒施5%颗粒剂3~5千克。防治水稻秧田蓟马、稻瘿蚊等害虫,在水稻浸种、催芽后用35%干拌种剂处理种子,每10千克种子用100~120克药剂。

注意事项:不能与酸性或碱性农药混用,但可与中性物质混用。可与多种杀虫剂如吡虫啉、杀菌剂混配,以提高杀虫效果和扩大应用范围。在水田使用时,不能与敌稗、灭草灵等除草剂同时使用,以防产生药害。该药对水稻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效果差,不宜使用。在蔬菜上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25天。

20.抗蚜威

有效成分:抗蚜威(pirimicarb)

其他名称:避蚜雾

剂型:25%可湿性粉剂,50%可湿性粉剂,25%水分散粒剂,50%水分散粒剂,10%发烟剂,10%浓乳剂,10%气雾剂。

作用特点:抗蚜威是高效、选择性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蚜虫剂。具有触杀、熏蒸和叶面渗透作用。能有效地防除棉蚜以外的所有蚜虫,作用迅速,残效期短,对作物安全,不杀伤天敌,从而可有效地延长对蚜虫的控制期。

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适用于防治粮食、果树、蔬菜、花卉上的蚜虫。防治蔬菜蚜虫,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10~18克,兑水30~50千克喷雾。防治粮油作物上的蚜虫,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6~8克,兑水50~100千克喷雾。防治果树各类蚜虫,在盛发期用25%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或50%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该药剂可与多种杀虫剂、杀菌剂混用。在20益以上时才有熏蒸作用,以下只有触杀作用,之间,熏蒸作用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对棉蚜基本无效,不宜使用。同一作物一季内最多施药3次,间隔期为10天;水果采收前7~10天停用。

21.溴氰菊酯

有效成分: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其他名称:敌杀死,凯素灵,凯安保,谷虫净

剂型:2.5%乳油,24%乳油,25克/升乳油,50克/升乳油,2.5%可湿性粉剂,5%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25%水分散片剂,2.5%微乳剂。

作用特点:溴氰菊酯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兼有一定的胃毒、驱避和杀卵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击倒力强,杀虫迅速。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溴氰菊酯对鳞翅目幼虫及蚜虫杀伤力大,但对螨类无效。在虫螨并发时,要与专用杀螨剂混用。可广泛地用于蔬菜、果树、粮棉油、茶树、中药材、花卉、草地等害虫的防治,也可用于防治卫生、仓库害虫。防治粮、棉、油、糖、中药植物及草地作物上害虫时,在害虫盛发初期或卵孵化盛期,每亩使用2.5%乳油或25克/升乳油或2.5%微乳剂40~50毫升,或25%水分散片剂4~5克或50克/升乳油20~25毫升,兑水30~60升喷雾。在果树、茶树、林木及花卉上使用时,用2.5%乳油,或2.5%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50克/升乳油3000~4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玉米螟时,每亩用2.5%可湿性粉剂20~30克拌适量细土均匀撒施于玉米喇叭口内。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为提高药效、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可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该药剂对螨、蚧效果差,在虫、螨或蚧并发时,要配合专用杀螨剂或杀蚧剂使用。柑橘上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天,烟草为天,苹果、茶叶为它,叶菜类2天。不能在桑园、鱼塘、河流、养蜂场等处及其周围使用,以免对蚕、蜂、水生生物等有益生物产生毒害。禁止在水田使用。

22.氯氰菊酯

有效成分: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其他名称:灭百可,兴棉宝,安绿宝,赛波凯

剂型:2.5%乳油,3%乳油,4.5%乳油,5%乳油,10%乳油,25%乳油,2%烟剂,5%烟剂,3%水乳剂,5%水乳剂,3%微囊悬浮剂,5%可湿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15%可湿性粉剂,2.5%微乳剂,4.5%微乳剂,300克/升悬浮种衣剂。

作用特点:氯氰菊酯为高效、广谱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还有驱避作用。击倒作用强,杀虫速度快,持效期较长,能有效防治多种害虫的成虫、幼虫,并对某些害虫的卵具有杀伤作用。可防治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害虫,但对螨类和盲蝽防效差。正确使用时对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氯氰菊酯适用作物广泛,主要用于森林、果树、棉花和蔬菜、小麦、大豆、玉米、水稻、花生、甜菜、甘蔗等作物,防治蚜虫类、叶蝉类、棉铃虫、红铃虫、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烟青虫、甘蓝夜蛾、斜纹夜蛾、黏虫类、食心虫类、螟虫类、潜叶蛾类等害虫,对土壤害虫有较好的持久活性,但对螨类无效。在害虫发生期采取喷雾施用,也可用于土壤处理及种子包衣。防治粮、棉、油、菜、糖、烟等作物害虫时,每亩用10%乳油15~30毫升,或25%乳油20~25毫升,或5%水乳剂100~120毫升,兑水45~60千克均匀喷雾。在果树、林木、茶树、花卉等植物上使用时,一般每亩用25%乳油2000~3000倍液,或15%可湿性粉剂1200~1800倍液,或5%水乳剂400~6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地下害虫,一般每10千克种子使用克升悬浮种衣剂毫升处理种子,晾干后播种。

注意事项:不能与强酸性及碱性物质混用。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混用,具有增效和防治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作用。本药剂无内吸作用,喷雾要均匀、周到。在蔬菜上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7天,果树上为14天,其他作物为10天。对水生动物、蜜蜂、家蚕高毒,在使用时不可污染水塘、养蜂场等地。

23.氯氟氰菊酯

有效成分:氯氟氰菊酯(cyhalothrin)

其他名称:功夫、三氟氯氰菊酯、功夫菊酯

剂型:2.5%乳油,4.5%乳油,2.5%可湿性粉剂,10%可湿性粉剂,15%可湿性粉剂,2.5%水乳剂,4.5%水乳剂,1.5%悬浮剂,5%微乳剂。

作用特点:氯氟氰菊酯是高效、广谱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作用,也有驱避作用,无内吸作用,对钻蛀性害虫防效较差。活性高,药效迅速,喷洒后耐雨水冲刷。长期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氯氟氰菊酯对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缨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对螨类也有一定的防效,田间虫螨并发时可兼治。适用于棉花、大豆、花生、蔬菜、果树等作物。防治棉铃虫,每亩用有效成分0.5~1.5克,兑水50~100千克喷雾;防治棉蚜时,每亩用有效成分0.75~1.5千克,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蔬菜蚜虫时,每亩用有效成分0.5~0.75克;菜青虫,每亩用有效成分1.25~1.5克;小菜蛾,每亩用有效成分1~2克,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苹果黄蚜、小卷叶蛾等果树害虫,用有效成分7.5~10毫克/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也不可做土壤处理使用。对鱼、虾、蜜蜂、家蚕高毒,在使用时防止污染鱼塘、河流、蜂场、桑园。禁止在水田使用。无内吸传导作用,喷雾时要均匀、周到。

24.氰戊菊酯

有效成分:氰戊菊酯(fenvalerate)

其他名称:杀灭菊酯、速灭杀丁

剂型:20%乳油,40%乳油,20%水乳剂。

作用特点:氰戊菊酯是一种高效、广谱、中等毒性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无内吸和熏蒸作用。该药剂击倒作用强。杀虫效果快速、杀虫谱广、可杀卵,并对作物有刺激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促进早熟的效应。对螨类无效,连续使用易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氰戊菊酯适用作物非常广泛,可广泛使用于棉粮、果树、蔬菜、茶树、花卉、林木等多种植物上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烟青虫、豆荚螟、夜蛾类、食心虫类、潜叶蛾类、螟蛾类、毛虫类、刺蛾类、蚜虫类、叶蝉类、飞虱类、蝽象类、蝗虫类、食叶甲虫类等多种害虫。在棉花、麦类、花生、豆类、十字花科蔬菜等粮棉油菜作物上使用时,每亩用20%乳油或20%水乳剂60~100毫升,或40%乳油30~50毫升,兑水45~60升喷雾;在果树、茶树、园林植物上使用时,一般用20%乳油或20%水乳剂1000~1500倍液,或40%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在害虫、害螨并发时,应配合杀螨剂一起使用。注意与不同类型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苹果、梨上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10天,叶菜类为12天,茶树10天。该药剂对蜜蜂、鱼虾、家蚕高毒,使用时注意不要污染池塘、河流、桑园、蜂场等。

25.灭幼脲

有效成分:灭幼脲(chlorbenzuron)

其他名称:灭幼脲芋号、苏脲玉号、一氯苯隆

剂型:20%悬浮剂,25%悬浮剂,25%可湿性粉剂,15%烟雾剂。

作用特点:灭幼脲是一种苯甲酰脲类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毒性低,对人、畜和植物安全,对天敌杀伤小,药效较慢,2~3天才能显示杀虫作用。主要具有胃毒作用,也有一定的触杀作用,但无内吸作用。耐雨水冲刷,在田间降解速度慢,对有益动物安全。对兔眼黏膜和皮肤无明显刺激作用。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灭幼脲对鳞翅目和双翅目幼虫有特效,不杀成虫,但能使成虫不育,卵不能正常孵化,可用于防治小麦、小稻、高梁、玉米、大豆上的黏虫、稻纵卷叶螟、豆天蛾、甜菜和白菜上的甘蓝夜蛾、菜青虫,森林和果树上的松毛虫、舞毒蛾、美国白蛾、枣步曲等害虫。并兼治某些卫生害虫,如蚊、蝇类幼虫。持效期30天以上。防治黏虫、天幕毛虫、舞毒蛾、螟虫、甘蓝夜蛾、茶尺蠖的用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120~150克;防治美国白蛾、枣步曲的用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150~225克;防治松毛虫的用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150~300克;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每公顷只需有效成分30~75克。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制剂有明显的沉淀现象,使用时要先摇匀再加水稀释。该药剂为迟效型,需在害虫发生早期使用,施药后3~4天始见效。对虾、蟹、蚕的生长发育有影响,应慎用。

26.氟铃脲

有效成分:氟铃脲(hexafluron)

其他名称:伏虫灵、盖虫散、六伏隆

剂型:2.5%乳油,5%乳油,10%乳油,4.5%悬浮剂,0.5%饵剂。

作用特点:氟铃脲属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拒食作用,击倒力强,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并有杀卵活性。该药使用安全,持效期可达20天。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氟铃脲主要用于防治棉花、番茄、辣椒、十字花科蔬菜、苹果、桃、柑橘等多种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烟青虫、棉铃虫、金纹细蛾、潜叶蛾、造桥虫、桃蛀螟、刺蛾类、毛虫类等。喷雾防治时,在幼虫发生初期或卵孵化盛期开始用药。在番茄、辣椒、十字花科蔬菜等蔬菜上及棉花上使用时,每亩用5%乳油,以60~120毫升,兑水45~60升均匀喷雾,在苹果、桃、柑橘等果树上使用时,一般用5%乳油1000~2000倍液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该药剂无内吸性和渗透性,使用时要求均匀、周到。田间虫螨并发时,应加杀螨剂使用。防治食叶害虫应在低龄幼虫期施药,防治钻蛀性害虫应在产卵末期、卵孵化盛期施药。对鱼类、家蚕毒性大,禁止在鱼塘、桑园及其附近使用。

27.除虫脲

有效成分:除虫脲(diflubenzuron)

其他名称:灭幼脲玉号、伏虫脲、敌灭灵

剂型:20%悬浮剂,5%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5%乳油。

作用特点:除虫脲是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药效缓慢,对刺吸式口器昆虫无效。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除虫脲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对鞘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有效,对蝽象等也有很好的防效。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甘蓝、柑橘、林木、果树、茶等多种作物害虫。20%悬浮剂兑水稀释1000~2000倍喷雾可防治黏虫、玉米螟、玉米铁甲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柑橘木虱等害虫,以及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蔬菜害虫。5%除虫脲乳油稀释1000~1500倍可防金纹细蛾、茶尺蠖等。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喷药要均匀、周到。在低龄幼虫期用药效果好,防治钻蛀性害虫应在产卵末期至卵孵化盛期施药。不要在桑园、鱼塘及其附近使用。

28.氟虫脲

有效成分:氟虫脲(flufenoxuron)

其他名称:卡死克

剂型:5%可分散性液剂,5%乳油。

作用特点:氟虫脲是酰基脲类低毒杀虫剂和选择性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防治害螨时,对幼螨、若螨杀灭效果好,而不能直接杀死成螨,但接触药剂后的雌螨产卵量减少,可导致不育或所产的卵不能孵化。杀虫(螨)效果较慢,施药后2~3小时害虫、害螨停止取食,3~5天死亡达到高峰。对捕食性螨和天敌昆虫安全。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氟虫脲主要通过喷雾防治害虫及害螨,广泛用于柑橘、棉花、葡萄、大豆、玉米和咖啡上等作物。防治小菜蛾、甜菜夜蛾、菜心野螟、黏虫、棉叶夜蛾的使用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20~40克;防治棉铃虫、棉红铃虫、侧多食跗线螨的使用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50~100克,防治苹果全爪螨和梨潜叶蛾、柑橘树上的柑橘全爪螨,剂量为每公顷有效成分10~30克。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可以间隔开施药。可先喷氟虫脲治螨,10天后再喷波尔多液治病,如先喷波尔多液后再喷氟虫脲,则间隔期要适当延长。禁止在桑园使用。对虾、蟹高毒,应避免污染水域。

29.氟啶脲

有效成分:氟啶脲(chlorfluazuron)

其他名称:定虫隆、抑太保,定虫脲

剂型:50克/升乳油,5%乳油,0.1%浓饵剂。

作用特点:氟啶脲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无内吸性。药效高,作用速度较慢,一般施药后5~7天才能发挥效果。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可有效地防治棉花、大豆、玉米、蔬菜、果树、马铃薯、茶、烟草、林木、公共卫生等的多种鳞翅目、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害虫,但对蚜虫、叶蝉、飞虱无效。5%乳油对水稀释1000~2000倍喷雾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豆野螟、棉铃虫、棉红铃虫、柑橘潜叶蛾、苹果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等鳞翅目害虫。

注意事项:喷药时要使药液湿润全部枝叶,才能充分发挥药效。防治食叶类害虫在低龄幼虫期喷药效果好,防治钻蛀性害虫在产卵高峰期喷药效果好,且喷药应均匀、周到。与有机磷类杀虫剂混用可同时发挥速效作用。对家蚕有毒,应避免在桑园及其附近使用。

30.噻嗪酮

有效成分:噻嗪酮(buprofezin)

其他名称:扑虱灵、优乐得、稻虱净、灭幼酮剂型:20%可湿性粉剂,25%可湿性粉剂,65%可湿性粉剂,25%乳油,40%胶悬剂,8%展膜油剂。

作用特点:噻嗪酮为噻二嗪类昆虫生长调节剂,接触药剂的害虫死于脱皮期,作用缓慢,不能直接杀死成虫,但能减少产卵和阻止卵孵化。对某些鞘翅目和半翅目以及蜱螨目害虫、害螨具有持久的杀幼虫活性,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叶蝉和飞虱,马铃薯上的叶蝉,柑橘、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柑橘上的盾蚧和粉蚧。噻嗪酮对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2198毫克/千克和2355毫克/千克,急性经皮LD50>5 000毫克/千克,对眼睛和皮肤的刺激极轻微。

制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0~450克/公顷防治稻飞虱,1000~1500倍防治柑橘粉蚧、茶小绿叶蝉,400~800克/公顷剂量能防治水稻和蔬菜上的飞虱、叶蝉、温室粉虱等,3.2~4千克/公顷,能防治果树及茶树上的介壳虫等。

31.吡虫啉

有效成分:吡虫啉(imidacloprid)

其他名称:咪蚜胺,灭虫精,大功臣,一遍净,蚜虱净,康福多,高巧,艾美乐

剂型:2%、5%、10%、15%、25%、30%、50%、70%可湿性粉剂,5%乳油,12.5%、20%可溶性液剂,10%、20%、35%、48%悬浮剂,15%微囊悬浮剂,70%水分散粒剂,12%、60%悬浮种衣剂,30%、45%微乳剂,5%、20%泡腾片剂,70%湿拌种剂,2.5%饵剂。

作用特点: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杀虫谱广。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刺吸式口器害虫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持效期较长,且低毒安全。与其他类型杀虫剂无交互抗性。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吡虫啉主要用于喷雾防治多种果树、粮棉油菜、茶树、园林花卉等植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类、飞虱类、粉虱类、叶蝉类、木虱类等,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部分害虫也有效,如潜叶蝇、潜叶蛾、黄曲条跳甲、种蝇等害虫。防治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上的蚜虫、飞虱等害虫,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防治果树上的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等害虫,可用25~50毫克/千克浓度喷雾。棉花拌种防治棉蚜、小地老虎、蓟马等害虫,每10千克种子用吡虫啉有效成分35~50克,兑水150~200毫升,拌成糊状,均匀拌在棉籽上,晾干后播种。玉米每10千克种子用有效成分40~50克拌种,防治蚜虫。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对蜜蜂、家蚕有毒,使用过程中不可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适期用药,收获前一周禁止用药。不宜在强阳光下喷雾,以免降低药效。

32.啶虫脒

有效成分:啶虫脒(acetamiprid)

其他名称:莫比朗,吡虫氰,乙虫脒

剂型:5%、10%、15%、60%可湿性粉剂,5%乳油,20%可溶性粉剂,5%、25%乳油,20%可溶性液剂,25%、40%、50%水分散粒剂,5%、10%微乳剂。

作用特点:吡虫啉是一种新型高效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超强的触杀、胃毒、渗透作用,还有内吸作用。用量少,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天敌杀伤力小。能有效防治对其他类型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蚜虫。对人、畜、植物安全,是无公害防治技术应用中的理想药剂。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啶虫脒主要用于苹果、梨、桃、枣、柑橘、蔬菜、黄瓜、小麦、棉花、豆类、烟草等作物上,防治蚜虫类、粉虱类、盲蝽类、蓟马类、叶蝉类、木虱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主要采用喷雾方法。在果树上,一般使用浓度为3%的制剂1500~2000倍液,5%的制剂2500~3000倍液,10%的制剂5000~6000倍液,或50%水分散粒剂25000~30000倍液;在蔬菜、粮棉等作物上,一般亩用有效成分1.5~2克,兑水40~60千克,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避免污染养蚕场、鱼塘等场所。该药不宜与吡虫啉混用或交替使用。

33.吡蚜酮

有效成分:吡蚜酮(pymetrozine)

其他名称:吡嗪酮

剂型:25%、50%可湿性粉剂。

作用特点:吡蚜酮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其作用方式独特,没有击倒活性,不会对昆虫产生直接毒性,但是昆虫一旦接触到该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吡蚜酮与其他类型药剂无交互抗性,并对多种抗性害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特别适用于抗性害虫的防治和综合治理。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吡蚜酮适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树、烟草及园林等植物上,防治蚜虫类、飞虱类、粉虱类、叶蝉类、盲蝽类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果树上使用时,一般用25%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水稻、小麦、棉花、蔬菜和烟草等作物害虫时,一般亩用25%可湿性粉剂15~25克,或50%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45~60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该药不宜与同类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34.阿维菌素

有效成分:阿维菌素(abamectin)

其他名称:齐墩螨素、齐螨素、除虫菌素、阿弗米丁、爱比菌素、阿佛霉菌素、爱福丁、虫螨光、害极灭、螨虫素

剂型:0.2%、0.5%、1%可湿性粉剂,0.2%、0.3%、0.5%、0.9%、1%、1.8%、2%、4%、5%乳油,5%泡腾片剂,0.5%微乳剂,0.5%颗粒剂。

作用特点:阿维菌素是一种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杀线虫抗生素。对昆虫和螨类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无内吸作用。对叶片有很强的渗透作用,可杀死表皮下的害虫,残效期长,但不能杀卵。致死作用较缓慢。对捕食性昆虫和寄生天敌虽有直接触杀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很小。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阿维菌素可广泛地适用于果树、蔬菜、粮棉油及花卉、药材、林木等植物上,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烟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美洲斑潜蝇、梨木虱、叶螨类、锈壁虱、瘿螨、潜叶蛾类、食心虫类、蚜虫类、蝽象类、卷叶蛾类、水稻螟虫及根结线虫类等害虫。在害虫发生初期,用5%的制剂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蔬菜根结线虫,定植前在定植沟内撒施阿维菌素颗粒剂,一般每亩撒施0.5%颗粒剂3~5千克。

注意事项:阿维菌素杀虫、杀螨的速度较慢,在施药后3~4天才出现死亡高峰,但在施药当天害虫、害螨即停止取食、为害。对鱼类高毒,施药时不要污染河流、水塘,不要在蜜蜂采蜜期施药。

3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有效成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 benzoate)

其他名称:菜键

剂型:0.5%、1%、2.2%、3%微乳剂,0.2%、0.5%、0.9%、0.8%、1%、1.5%、2%乳油,2%、5%可溶性粒剂。

作用特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在阿维菌素的基础上合成的微生物源低毒杀虫、杀螨剂。以胃毒、触杀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但具有渗透作用。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期长、使用安全等特点。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适用于果树、十字花科蔬菜、瓜果类蔬菜、棉花、水稻、烟草等作物上,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烟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斑潜蝇、叶螨类、潜叶蛾类、食心虫类、卷叶蛾、水稻螟虫等害虫。防治瓜果蔬菜和棉粮作物害虫时,在害虫发生初期喷雾防治,一般每亩用有效成分0.2~0.4克,兑水40~60千克喷雾。防治果树害虫,一般用0.5%的制剂1500~2000倍液,或1%的制剂3000~40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不能与百菌清、代森锌混用。不要污染河流、水塘,不要在鱼塘、蜂场、桑园及其附近使用。对蜜蜂有毒,不要在花期施药。

36.茚虫威

有效成分:茚虫威(indoxacarb)

其他名称:安打,安美

剂型:15%悬浮剂,30%水分散粒剂。

作用特点:茚虫威是一种新型氨基甲酸酯类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各龄期幼虫都有效,药剂通过接触和取食进入害虫体内,4小时后害虫即停止取食,一般1~2天内逐渐死亡。该药使用安全,在作物中残留低,特别适用于多次采收的作物如蔬菜类等。该药与其他药剂没有交互抗性。

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茚虫威可广泛适用于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蔬菜、瓜类、棉花、苹果、梨、葡萄、马铃薯等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卷叶蛾类等。对高龄幼虫有特效。叶面喷施,每亩用有效成分1.5~2.7克,兑水40~50升喷雾。根据害虫为害的严重程度,可连续2~3次喷施,每次间隔5~7天。

注意事项:使用时应先配成母液,搅拌均匀后稀释,均匀喷雾。每季连续使用不超过3次。在蔬菜上的安全间隔采收期为3天。

37.虫螨腈

有效成分:虫螨腈(chlorfenapyr)。

其他名称:除尽、溴虫腈

剂型:5%、10%悬浮剂。

作用特点:虫螨腈是一种新型芳基吡咯类低毒杀虫、杀螨剂,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并有一定内吸效果,在植物叶面渗透性强。该药杀虫机制独特,可以防治对其他类药剂已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和螨类。高效,广谱,对作物安全,持效期较长,用药量低等,对钻蛀、刺吸和咀嚼式口器害虫及害螨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虫螨腈可广泛应用于十字花科蔬菜、棉花、观赏植物及果树,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等抗性害虫。在害虫发生初期,用5%悬浮剂500~700倍液,或10%悬浮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在低龄幼虫期喷药效果好。

注意事项:不宜与其他杀虫剂混用;每生长季使用该药不要超过2次,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一般作物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14天。对蜜蜂、水生动物毒性高,避免污染水域。

38.喹螨醚

有效成分:喹螨醚(fenazaquin)。

其他名称:螨即死

剂型:95克/升乳油。

作用特点:喹螨醚是一种喹啉类新型专性中毒杀螨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夏卵、若螨、幼螨、成螨均具有很高的杀灭活性,但对二斑叶螨的成螨效果较差。该药药效发挥迅速,持效期长,可达40天左右,使用安全,对蜜蜂和水生生物毒性低,对天敌安全。该药剂也具有杀菌活性。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喹螨醚是一种专性杀螨剂,,可应用于苹果、梨、桃、葡萄、柑橘、西瓜、黄瓜、番茄、辣椒、草莓等多种植物,对苹果叶螨、苜蓿苔螨、山楂叶螨、柑橘红蜘蛛、二斑叶螨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用于喷雾,从害螨迅速发展初期开始用药,一般使用95克/升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酸性及碱性药剂混用。喷药应均匀、周到。在药液中加入农药助剂效果更好。

39.溴螨酯

有效成分:溴螨酯(bromopropylate)

其他名称:螨代治

剂型:50%乳油

作用特点:溴螨酯是一种新型酯类低毒杀螨剂,对螨类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无内吸性,对成螨、若螨和螨卵均有一定的杀伤效果,温度变化对药效影响不大。该药杀螨谱广,持效期长,毒性低,对天敌、蜜蜂及作物使用安全。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溴螨酯主要应用于棉花、果树、蔬菜及茶等作物,对叶螨类、瘿螨类、锈螨类等多种害螨均具有很好的杀灭活性。主要应用于喷雾,从害螨盛发初期开始用药。在果树及茶树上应用时,一般用50%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在棉花、蔬菜等农作物上应用时,一般每亩用50%乳油50~70毫升,兑水45~60升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强碱及强酸性物质混用。对鱼类高毒,避免药液污染鱼塘、河流等水域。药剂残留期较长,在蔬菜和茶叶采摘期禁止用药。一般植物上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30天。与三氯杀螨醇有交互抗药性,使用时应当注意。

40.唑螨酯

有效成分:唑螨酯(fenpyroximate)

其他名称:霸螨灵

剂型:5%悬浮剂,5%乳油。

作用特点:唑螨酯是一种苯氧吡唑类中等毒性杀螨剂,对多种害螨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无内吸作用,对成螨、若螨、幼螨、螨卵均有良好防治效果。高剂量时可直接杀死螨类,低剂量时可抑制螨类脱皮或产卵,具有击倒和抑制脱皮的双重作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与其他杀螨剂无交互抗药性。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唑螨酯适用于苹果、柑橘、棉花、啤酒花等多种植物,对叶螨类、锈螨类、瘿螨类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主要应用于喷雾,从螨类盛发初期或卵孵化盛期开始用药。在苹果、柑橘上使用时,一般使用5%悬浮剂或5%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在棉花、啤酒花上使用时,一般每亩用5%悬浮剂或5%乳油20~40毫升,兑水45~60升喷雾。

注意事项:同一种作物上,全年最多使用1次。对家蚕有拒食作用,对鱼类毒性较高,不能污染河流、池塘、湖泊等水源及桑园。该药能与波尔多液等多种药剂混用,与石硫合剂混用会发生沉淀。一般作物上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14天,在桑树上的安全间隔期为25天。

41.螺螨酯

有效成分:螺螨酯(spirodiclofen)

其他名称:季酮螨酯、螨危、螨威多

剂型:24%悬浮剂。

作用特点:螺螨酯是一种全新结构的新型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螨剂,也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属季酮螨酯类,以触杀作用为主,对害螨的卵、若螨、幼螨具有很好的杀灭活性;虽然不能较快地杀死雌成螨,但雌成螨接触药后所产的卵不能孵化,死于胚胎后期。与其他类型杀螨剂之间无交互抗性,适用于防治对其他杀螨剂产生抗药性的有害螨类。该药药效发挥缓慢,施药后7天左右达药效高峰,但持效期达40~50天,且耐雨水冲刷,喷施后2小时遇中雨不影响药效。药效不受气温影响。使用安全,低残留,适合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螺螨酯适用于柑橘、苹果、梨树、葡萄、茄子、辣椒、番茄等作物,防治红蜘蛛、黄蜘蛛、锈壁虱、茶黄螨、朱砂叶螨及二斑叶螨,并对梨木虱、④盾蚧及叶蝉类等害虫有一定的兼治作用。主要用于喷雾,从害螨发生初期或卵期开始用药。在柑橘、梨、葡萄等果树上使用时,一般用24%悬浮剂4000~5 000倍液喷雾;在茄子、辣椒等蔬菜上使用时,一般每亩用24%悬浮剂35~50毫升,兑水45~60升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铜制剂及碱性药剂混用。每季使用次数不要超过2次。害螨数量较高时用药,建议与速效性杀螨剂(如哒螨灵、克螨特、阿维菌素)混合使用。与其他不同杀螨机理的杀螨剂轮换使用,既能有效地防治抗性害螨,同时降低叶螨对螨危产生抗性的风险。

二、杀菌剂

1.代森锰锌

有效成分:代森锰锌(mancozeb)

其他名称:大生,新万生

剂型:50%、70%、75%、80%、84%可湿性粉剂,30%、42%、43%、75%悬浮剂,75%水分散粒剂。

作用特点:代森锰锌是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保护性广谱杀菌剂。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病原菌抗性的产生。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代森锰锌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棉花、粮食、花卉、中药材等多种作物的真菌性叶部病害。对早疫病、晚疫病、锈病、霜霉病、炭疽病、疫病、轮纹病、黑斑病、褐斑病、黑星病、赤星病、炭疽病、锈壁虱等都有很好的防效。在病害侵害寄主植物前施药,叶丛喷雾每公顷用有效成分1.83~2.335千克。可采用拌种方法防治棉花苗期病害,以棉籽重量的0.5%的药量进行湿拌。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物质或铜制剂混用。在喷过铜、汞、碱性药剂后要间隔1周后才能喷此药。喷药时必须均匀、周到。在作物采收前2~4周停止用药。高湿季节,中午避免用药。

2.福美双

有效成分:福美双(thiram)

其他名称:美佳,美康

剂型:50%、70%、80%可湿性粉剂,80%水分散粒剂。

作用特点:福美双是一种有机硫类广谱保护性杀菌剂,中等毒性。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在土壤中持效期较长。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福美双可广泛地应用于苹果、梨、葡萄、桃、枣等果树,黄瓜、番茄、西瓜、甜瓜、苦瓜、南瓜、茄子、辣椒、芹菜、十字花科等蔬菜,水稻、麦类、玉米、棉花、花生、豆类、油菜等粮棉油作物,以及烟草、花卉、林木等,防治真菌性病害如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黑星病、疮痂病、炭疽病、轮纹病、黑斑病、褐斑病、灰斑病、叶斑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疫腐病、叶霉病、赤霉病、稻瘟病、胡麻叶斑病、黑穗病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叶片及果实病害时,一般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可湿性粉剂或80%水分散粒剂1000~1200倍液,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喷雾;防治植株基部病害时,可采用上述浓度进行浇灌。防治苗床及蔬菜根部病害时,可采用土壤消毒处理,一般每平方米用有效成分3~4克,拌一定量细土后均匀撒施。防治水稻、麦类及林木种子病害,以每10千克种子拌有效成分20~30克,拌种时要均匀、周到。

注意事项:不能与铜制剂及碱性药剂混用。幼叶、幼果期慎用,以免发生药害。用药时,尽量均匀、周到,以保证防效。

3.克菌丹

有效成分:克菌丹(captan)

其他名称:美派安剂型:50%。

作用特点:克菌丹是有机硫类广谱低毒的保护性杀菌剂,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植物安全。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克菌丹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真菌性病害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如果树的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煤污病、黑星病、白粉病、霜霉病、黑痘病、白腐病、褐腐病、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蔬菜上的立枯病、根腐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晚疫病、叶斑病、白腐病、灰霉病等。作为果、蔬类病害的叶丛喷雾剂,在病害发生前用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喷雾,连续喷施效果好。防治蔬菜土传病害时,定植前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1~1.5千克撒施于定植沟或穴内,混土后定植,也可在生长期用600~800倍液浇灌根部及周围土壤。

注意事项:不能与有机磷农药及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也不能与机油混用。高温干旱季节在某些葡萄品种如红提上会出现药害,应先试验后使用。喷药必须及时、均匀、周到,以保证防效。

4.百菌清

有效成分:百菌清(chlorothalonil)

其他名称:克劳优,大克灵,达科宁

剂型:75%可湿性粉剂,75%水分散粒剂,720克/ 升悬浮剂,40%悬浮剂,10%、20%、30%、45%烟剂,5%粉剂,5%粉尘剂。

作用特点:百菌清是一种有机氯类广谱保护性低毒杀菌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效稳定,持效期长。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百菌清可用于防治麦类、水稻、玉米、果树、蔬菜、花生、马铃薯、茶叶、花卉、林木等作物的多种真菌性病害,如炭疽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黑星病、白粉病、霜霉病、黑痘病、晚疫病、早疫病、疫病、枯萎病、炭疽病、叶斑病、紫斑病、茎枯病、疮痂病、赤霉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发生前,用75%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600~800倍液,或720克/升悬浮剂1000~1200倍液,或40%悬浮剂600~800倍液,均匀喷雾。保护地常采用熏烟法,在病害发生前每亩用有效成分50~80克的烟剂密闭熏烟;或每亩用5%粉剂或粉尘剂1000~1500克喷粉。

注意事项: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对鱼类及虾蟹毒性大,避免污染鱼塘和水域。梨、柿对百菌清较敏感,不可使用,高浓度对桃、苹果也会发生药害,对玫瑰花也有药害。蔬菜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一般为7天。

5.腐霉利

有效成分:腐霉利(procymidone)

其他名称:速克灵、菌核酮、必克灵

剂型:50%可湿性粉剂,20%、30%悬浮剂,10%、15%烟剂。

作用特点:腐霉利是一种二羧甲酰亚胺类触杀型、低毒保护性杀菌剂,兼具治疗作用,内吸作用突出。使用安全,持效期较长。对苯并咪唑类药剂产生抗性的病菌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腐霉利主要用于防治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苦瓜、甜瓜、西葫芦、芸豆、莴苣等蔬菜,草莓、葡萄、苹果、桃、李、杏等果树,花卉等植物的灰霉病、菌核病、褐腐病、花腐病等病害。病害发生前喷雾使用时,一般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业、或20%悬浮剂800~1000倍液,均匀喷雾。保护地内一般每亩用10%烟剂300~500克,15%烟剂200~350克熏棚。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也不能与有机磷类农药混用。连续多次使用,病菌易产生抗药性,注意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交替使用。

6.异菌脲

有效成分:异菌脲(iprodione)

其他名称:咪唑霉、扑海因、异丙定、桑迪恩

剂型:50%可湿性粉剂,500克/升悬浮剂,255克/升悬浮剂。

作用特点:异菌脲属二羧甲酰亚胺类触杀型、广谱、低毒保护性杀菌剂,并有一定治疗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异菌脲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可广泛应用于多种果树、瓜果蔬菜、观赏植物及大田作物,防治黑斑病、早疫病、灰霉病、菌核病、褐腐病、叶斑病等病害。也可用于香蕉、苹果、柑橘等的采后防腐保鲜。叶丛喷雾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0克/升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255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喷雾。水果采收后,用255克/升悬浮剂130~170倍液,或500克/升悬浮剂250~350倍液浸果1~2分钟,捞出晾干后贮运。

注意事项:不能与强碱性或强酸性药剂混用,不能与腐霉利、乙烯菌核利、乙霉威等杀菌原理相同的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不宜连续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7.稻瘟净

有效成分:稻瘟净(Kitazin)

其他名称:EBP

剂型:40%乳油。

作用特点:稻瘟净是有机磷类杀菌剂,具有内吸、治疗和保护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稻瘟净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对水稻小粒菌核病、纹枯病、颖枯病和玉米大小斑病也有效,并可兼治稻飞虱、叶蝉。防治稻瘟病用40%乳油60倍药液,叶瘟初发期喷雾1次,根据病情隔5~7天再喷1次,穗颈瘟在抽穗期前喷药2次,重病田在齐穗期间加喷1次。防治玉米大小斑病,每亩用40%乳油60~7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农药混用,也不能与亚胺硫磷、敌稗、五氯酚钠混用,以免产生药害。与马拉硫磷、乐果等混用会增加毒性,应随配随用,加强防护,以免中毒。施药后3小时遇降雨,应补喷。水稻4叶期以前,使用浓度不宜过高,以免药害。齐穗后不宜使用,以免稻米产生异味。

8.异稻瘟净

有效成分:异稻瘟净(iprobenfos)

其他名称:Kitazin—P、IBP

剂型:40%乳油,50%乳油。

作用特点:异稻瘟净是一种有机磷类内吸性低毒杀菌剂,具有良好的内吸作用。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异稻瘟净防病作用与稻瘟净相同,主要用于防治稻瘟病。水田水面施药,由根部及水面下的叶鞘吸收,传导快,其防效是叶面喷施的2~3倍。水面施药3天后即可见效果,5~7天内吸量达到最大,在水中药效可维持3~4周。防治苗瘟、叶瘟每亩用40%乳油150~200毫升,或50%乳油120~160毫升,兑水30~45升,于急性型病斑一出现时即喷药,必要时在7天后再喷1次。防穗瘟用40%乳油300~400倍药液,在水稻破口期、齐穗期各喷药1次,必要时7天后再喷1次,以便减轻梗瘟的发生。

注意事项:不能与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碱性农药混用。在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浓度下,有时会出现小褐点或小褐线等轻微药害症状,特别是在籼稻上,但一般不会影响产量。

9.三乙膦酸铝

有效成分:三乙膦酸铝(fosetyl—aluminium)

其他名称:疫霜灵、乙磷铝

剂型:40%、80%可湿性粉剂,85%、90%可溶性粉剂。

作用特点:三乙膦酸铝是有机磷类高效、广谱、低毒杀菌剂,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在植物体内可上、下双向传导。根据作物种类的不同,药效可维持4周至4个月。防病谱广,使用安全。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三乙膦酸铝可广泛适用于蔬菜、果树、及花卉植物上,防治多种由霜霉菌、疫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防治瓜果蔬菜、豆类及水稻等作物病害,一般每亩用85%可溶性粉剂120~150克,或90%可溶性粉剂120~150克,或80%可湿性粉剂130~170克,兑水30~60升喷雾。防治果树病害,一般用90%可溶性粉剂600~700倍液,或8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均匀喷雾。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天左右1次。防治苗床病害时,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用90%可溶性粉剂600~700倍液,或8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淋苗床。防治作物基部或根部病害,可用上述浓度浇灌,瓜果蔬菜及烟草,每株浇灌药液150~250毫升。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和酸性药剂混用。可与多菌灵、代森锰锌等药剂混用,以提高防治效果、扩大防治范围。

10.多菌灵

有效成分:多菌灵(carbendazim)

其他名称:棉萎灵、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保卫田

剂型:25%、50%可湿性粉剂,40%超微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作用特点:多菌灵为苯并咪唑类高效、广谱、低毒内吸性杀菌剂,有明显的向顶性输导性能。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连续使用容易诱致病菌产生抗药性。

剂型:25%、50%可湿性粉剂,40%超微可湿性粉剂,40%悬浮剂。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多菌灵对多种作物的根部、叶部、花、果实及贮运期的多种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如果树根腐病、白绢病、轮纹病、炭疽病、褐斑病、锈病、黑星病、叶斑病,小麦赤霉病、全蚀病,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豆类根腐病、褐斑病、紫斑病,瓜类炭疽病、蔓枯病、枯萎病,茄果类蔬菜的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菌核病等。除叶丛喷雾外,也作拌种和浇土使用。叶丛喷雾一般用25%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40%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防治蔬菜根腐病,移栽或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一般每亩用25%可湿性粉剂2~4千克,或50%可湿性粉剂1~2千克,或80%可湿性粉剂0.8~1.5千克均匀撒施在移栽或定植沟内。定植后也可用25%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灌根。拌种用50%可湿性粉剂,药量为种子量的0.2%~0.5%。种苗、薯苗防病可用50毫克/升药液浸10分钟。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不要连续使用,也不要与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11.甲基硫菌灵

有效成分:甲基硫菌灵(thiophanate原methyl)

其他名称:甲基托布津、甲基硫扑津、桑菲纳

剂型:50%、70%可湿性粉剂,70%水分散粒剂,10%、36%、40%、50%悬浮剂。

作用特点:甲基托布津是苯并咪唑类广谱性内吸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与苯并咪唑类相似,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连续单一使用,容易引致病菌产生抗药性,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有正交互抗药性。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甲基硫菌灵与多菌灵相似,可广泛地应用于果树、蔬菜、粮食作物、棉麻、油料、烟草、糖料、茶树、花卉、林木及中药材等作物,防治腐烂病、干腐病、蔓枯病、黑星病、白粉病、锈病、黑痘病、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叶斑病、角斑病、纹枯病、稻瘟病、赤霉病、全蚀病、黑穗病、根腐病、枯萎病、炭疽病、灰霉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叶丛喷雾一般用70%可湿性粉剂或70%水分散粒剂1000 ~1200倍液;50%可湿性粉剂600 ~800倍液;50%悬浮剂1000~1200倍液,隔7~10再喷1次。防治禾谷类黑穗病,用50%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0.7%拌种,也可用50%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浸种。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药剂和铜制剂混用。连续使用,病菌易产生抗药性,也不可与多菌灵交替使用。

12.咪鲜胺

有效成分:咪鲜胺(prochloraz)

其他名称:扑霉灵、丙灭菌、使百克

剂型:25%、45%水乳剂,25%、50%可湿性粉剂。

作用特点:咪鲜胺是广谱性低毒杀菌剂,是氨基甲酰咪唑类中活性最强的品种,内吸性弱,但有良好的传导性能。具有保护和铲除作用,对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咪鲜胺可适用于水稻、葡萄、黄瓜、辣椒、茄子、菜豆、油菜、花生、大豆、小麦等作物,防治恶苗病、稻瘟病、白粉病、炭疽病、叶霉病、赤霉病等多种病害有良好的防效,主要用于水果采收后防腐保鲜。防治水稻恶苗病,药液浸种,南方稻区用乳油倍液,浸种天,北方稻区用倍药液浸种3~5天,然后催芽播种。防治稻瘟病,在水稻“破肚”出穗前和扬花前后,每亩用25%乳油40~60毫升,兑水20升,喷洒1~2次;防治穗颈瘟,病轻时喷1次即可,发病重的年份在第1次喷药后间隔7天再喷1次。结合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增产菌一起喷洒效果更好。除防治稻瘟病外,也可兼防水稻胡麻斑病等其他病害。防治蘑菇褐腐病、白腐病,每平方米菇床用50%可湿性粉剂0.8~1.2克与培养基质混合。果品防腐保鲜处理,柑橘用25%乳油500~1000倍药液浸果1~2分钟,芒果用250~500倍液浸果1~2分钟,捞起晾干,室温保存,可有效抑制炭疽病及柑橘青、绿霉病危害。喷药防治芒果炭疽病,于蕾期开始施药,始花期及其后每周1次药,采果前10天再喷1次,使用500~600倍稀释药液。

注意事项:不能与强酸和强碱性药剂混用。可与多菌灵等药剂混用,提高对储藏期病害的防治效果。对鱼类高毒,不可污染鱼塘、河流。

13.三唑酮

有效成分:三唑酮(triadimefon)

其他名称:粉锈宁、百里通、菌灭清

剂型:5%、15%、25%可湿性粉剂,20%乳油,20%、25%悬浮剂,15%烟剂。

作用特点:三唑酮是三唑类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的内吸杀菌剂。被植物各部分吸收后,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内吸到植物体内5天后有56%转变为羟锈宁。对锈病菌、白粉病菌具有预防、治疗、铲除和熏蒸作用。持效期较长。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三唑酮各种植物的锈病、白粉病和黑穗病有特效,对玉米、高粱等黑穗病、玉米圆斑病、水稻纹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喷雾防治各种作物黑穗病、锈病、白粉病、云纹病等,可在病害初发时,每亩用25%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均匀喷雾。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每100千克种子用15%可湿性粉剂533克拌种;高粱丝黑穗病每100千克种子用15%可湿性粉剂266~400克拌种;麦类黑穗病、全蚀病,100千克种子用15%可湿性粉剂200克拌种。

注意事项:可与碱性以及铜制剂以外的其他制剂混用。拌种可能使种子延迟1~2天出苗,但不影响出苗率及后期生长。注意与不同类型药剂混用或交替使用。一般作物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20天。

14.烯唑醇

有效成分:烯唑醇(diniconazole)

其他名称:消斑灵、速保利

剂型:12.5%可湿性粉剂,10%、12.5%、25%乳油,5%微乳剂。

作用特点:烯唑醇是三唑类广谱内吸杀菌剂,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有较高防治效果,有保护、铲除和治疗及向顶传导作用。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使用安全。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烯唑醇可广泛应用于玉米、小麦、花生、苹果、梨、桃、葡萄等果树、小麦、水稻、花生、大豆、油菜、西瓜、甜瓜、蔬莱、花卉等作物,防治黑穗病、白粉病、条锈病、锈病、云纹病、叶枯病,揭斑病、黑斑病,黑星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叶丛喷雾:防治小麦、水稻、花生、大豆等粮油作物病害时,在感病前或发病初期每亩用有效成分5~8克,兑水30~45升喷雾。防治苹果、梨、桃、葡萄、花卉、瓜类及豆类蔬菜病害时,一般使用12.5%乳油或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均匀喷雾。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每100千克小麦种子用可湿性粉剂克,湿拌或干拌均可;防治小麦白粉病、条锈病,每100千克种子用12.5%可湿性粉剂120~160克拌种。

注意事项: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病菌易产生抗性,注意与不同类型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15.丙环唑

有效成分:丙环唑(propiconazole)

其他名称:敌力脱、脱力特

剂型:25%乳油,40%、50%微乳剂。

作用特点:丙环唑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可通过种子、土壤、叶面处理而被植物吸收,通过植物木质部向上传导,但不能向基部传导。该药内吸治疗性好,持效期长,长达一个月左右。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丙环唑可广泛适用于小麦、水稻、花生、瓜类、蔬菜、葡萄、草坪、观赏植物等,能控制一系列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等植物病原真菌,特别是对香蕉叶斑病有特效,此外,对麦类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等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霜霉目真菌无活性。主要采用喷雾法防治各类作物病害,一般每亩用有效成分8~12克,兑水30~60升喷雾。防治花生、香蕉叶斑病,每亩用25%乳油30~40毫升,于发病初期对水喷雾,间隔期15~20天,共喷3~4次。防治葡萄白粉病、炭疽病,25%乳油4000~50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可与多种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混合使用。丙环唑对大多数作物都会引起延缓种子萌发的药害症状,因此,限制作种子处理用。

16.三环唑

有效成分:三环唑(Tricyclazole)

其他名称:克瘟唑、比艳、三赛唑,克瘟灵

剂型:20%、40%、75%可湿性粉剂,30%悬浮剂,75%水分散粒剂。

作用特点:三环唑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内吸性的保护性三唑类杀菌剂。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持效期长,药效稳定,用量低,并且抗雨水冲刷。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三环唑主要用于稻瘟病的防治。防治水稻叶瘟时,在秧苗3~4叶期,每亩用20%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或用0.1%有效成分药液浸种48小时后再催芽拌种。防治水稻穗瘟,在水稻孕穗末期和齐穗初期,用20%可湿性粉剂80~100克,兑水30~45千克,均匀喷洒。

注意事项:浸种或拌种对芽苗稍有抑制但不影响后期生长。防治穗茎瘟时,第一次用药必须在抽穗前。对鱼类有一定的毒性,在池塘附近施药要注意安全。

17.稻瘟灵

有效成分:稻瘟灵(isoprothiolane)

其他名称:富士一号

剂型:30%、40%乳油,30%、40%可湿性粉剂,40%泡腾粒剂,30%展膜油剂。

作用特点:稻瘟灵是一种含硫杂环类内吸治疗性低毒杀菌剂,对稻瘟病有特效。稻株吸收药剂后,累积于叶组织,特别集中于穗轴与枝梗上,抑制病菌生长和侵入,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稻瘟灵防治稻瘟病的速效性不及有机磷杀菌剂,但药效期长,一般20~45天,甚至长达65天。大面积使用还可兼治稻飞虱。对人、畜安全,对作物无药害。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稻瘟灵主要防治稻瘟病,同时对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和白叶枯病有一定防效。既可喷雾,也可撒施。防治水稻叶瘟,在田间出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80~100克,兑水30~60千克喷雾,经常发生地区可在发病前7~10天,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600~1000克,兑水400千克泼浇。防治穗颈瘟,每亩用40%可湿性粉剂80~100克,兑水30~60千克喷雾。在孕穗后期到破口和齐穗期各喷1次。

注意事项:不能与强碱性农药混用。对鱼类有毒,鱼塘附近使用该药要慎重。安全间隔期为15天。

18.烯酰吗啉

有效成分:烯酰吗啉(dimethomorph)

其他名称:安克

剂型:25%、30%、50%可湿性粉剂,40%、50%、80%水分散粒剂、50%泡腾片剂,10%水乳剂。

作用特点:烯酰吗啉是肉桂酸类内吸杀菌剂。是专一杀卵菌纲真菌的杀菌剂,对霜霉属、疫霉属特别有效,对腐霉属效果稍差。单独使用有比较高的抗性风险,所以常与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复配使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烯酰吗啉可广泛用于蔬菜霜霉病、疫病、晚疫病、腐霉病、苗期猝倒病、烟草黑胫病等由卵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防治,烯酰吗啉可与保护性杀菌剂混用。与代森锰锌混用(又名安克锰锌),喷雾防治葡萄霜霉病,用量是烯酰吗啉每亩有效成分15克+代森锰锌有效成分80克;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每亩用有效成分12克+代森锰锌有效成分80克,兑水40~60升喷雾。防治瓜果类、叶菜类蔬菜病害,每亩有效成分35~50克,兑水30~60升喷雾。

注意事项:喷药时均匀、周到。避免单独使用,可与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混用,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19.苯线磷

有效成分:苯线磷(fenamiphos)

其他名称:力满库、克线磷、苯胺磷、线威磷

剂型:10%颗粒剂。

作用特点:苯线磷是有机磷类高毒杀线虫剂,具有触杀和内吸作用的杀线虫剂。药剂从根部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上下传导并能很好地分布在土壤中,借助雨水和灌溉水进入作物根层。作物有良好的耐药性,不会产生药害。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苯线磷可适用于水稻、小麦、甘薯、花生、棉花、烟草及观赏植物等的多种线虫,也可防治蓟马、粉虱等害虫。主要采用土壤处理,可穴施、沟施或撒施,也可把药剂直接施入灌溉水中。每亩用10%颗粒剂2~4千克,拌适量细土随播种施入或在生长期施入根际附近的土壤中。

注意事项:苯线磷为高毒农药,施药时要穿防护服,避免药剂接触皮肤。按推荐剂量使用,对蜜蜂和蚕无害,对鸟类有毒,对家禽剧毒,施药6周内不能让家畜、家禽进入处理区。在远离粮食、饲料的阴凉干燥处保存。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树、中药材上。

20.灭线磷

有效成分:灭线磷(ethoprophos)

其他名称:益收宝、灭克磷、益舒宝、丙线磷

剂型:5%、10%、20%颗粒剂。

作用特点:灭线磷是有机磷类高毒杀虫、杀线虫剂。具有触杀作用,但无内吸和熏蒸作用。可防治多种线虫,对在土壤中为害作物根部的害虫也有良好防效。在土壤中半衰期为14~28天。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灭线磷适用于花生、菠萝、香蕉、烟草及观赏植物等,防治线虫及地下害虫。主要用于土壤处理。防治花生根结线虫,每亩用颗粒剂千克,在播前穴施或沟施,施药后先覆一薄层有机肥,再播种、覆土。避免药剂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否则易产生药害。防治花卉线虫,在花卉移植时,先在20%颗粒剂的200~400倍液中浸渍15~30分钟后再种植,或者以每平方米用20%颗粒剂5克施入土中。防治马铃薯线虫,每亩用20%颗粒剂3.330千克,兑水施于20厘米深土壤中。

注意事项:该药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因此,要避免接触皮肤,如溅入眼睛或皮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对鱼、鸟类高毒,避免污染河流和水塘。灭线磷属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树、中药材上。

21.棉隆

有效成分:棉隆(dazomet)。

其他名称:必速灭

剂型:75%可湿性粉剂,98%颗粒剂。

作用特点:棉隆是硫代异硫氰酸甲酯类低毒、广谱性土壤消毒处理剂,通过密闭熏蒸作用,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线虫、病原真菌、地下害虫及杂草种子等。在土壤中能分解出有毒的异硫氰酸甲酯、甲醛和硫化氰等气体,有毒气体在土壤中扩散,熏蒸杀灭各种生物,作用全面、周到,持久,最终分解产物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一些营养成分。可以和肥料混合使用,不会在植物体内残留。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棉隆主要应用于花生、大豆、花卉、蔬菜、果树、烟草、林木等作物,防治根结线虫病、重茬病等,兼防地下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棉隆主要应用于土壤处理,要求土壤松散,并有一定湿度。在田间处理土壤时,翻土20厘米深时,每平方米用98%颗粒剂30~40克。处理时,先翻松土壤,然后将药剂均匀撒施于土壤表面,而后迅速翻土、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匀,再后迅速用塑料膜覆盖密闭;密闭熏蒸20天后,去膜、翻土、通气,1~2天后定植或播种。处理苗床土时,土壤湿度及松散性要求与田间处理要求一致,每立方米用98%颗粒剂颗粒剂150~200克;而后翻土、拌匀、密闭熏蒸。

注意事项:棉隆为灭生性土壤处理剂,撒药要均匀、周到,用药时处理区域不能有任何种植作物,中间不能揭膜查看,以免人员中毒。用药翻耕后,在土壤表面喷少量水有利于膜与土壤的粘贴,提高熏杀效果。对鱼有毒,易污染地下水,南方应慎用。

22.威百亩

有效成分:威百亩(metham-sodium)

其他名称:维巴姆、爱地益、斯美地、硫威钠

剂型:30%、33%、35%、48%水溶液。作用特点:威百亩属低毒硫代异硫氰酸甲酯类杀线虫剂。具有熏蒸作用,在土壤中降解成异硫氰酸甲酯发挥熏蒸作用,兼有杀菌及除草功能。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威百亩适于花生、棉花、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线虫的防治,还对马唐、看麦娘、莎草等杂草及棉花黄萎病、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有防效。采用沟施法处理土壤,每亩用35%水溶液3~5千克,兑水300~500千克,于播前半个月开沟将药灌入在作物种植前、土壤足墒条件下,开沟深15厘米左右,施药于土壤中,覆土踏实或覆盖塑料薄膜,经15天以上,松土放气2~3天,再种植作物。

注意事项:该药在稀溶液中易分解,使用时要现配。施药量及施药方式不当易产生药害。不能与含钙的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混用。

23.氯唑磷

有效成分:氯唑磷(phosphorothioate)

其他名称:米乐尔

剂型:3%颗粒剂

作用特点:氯唑磷为有机磷类高毒杀虫杀线虫剂,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该药半衰期在土壤中为1~3个月,在作物上1~2天。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氯唑磷适用于玉米、棉花、水稻、甜菜、草皮和蔬菜等作物上,防治多种线虫和害虫。适于撒施、沟施、穴施等土壤处理使用。防治花生、甘蔗线虫,每亩用3%颗粒剂4~6千克;防治玉米、花卉线虫,每亩用1.5~2千克,播种时沟施或穴施。

注意事项:不能在烟草和马铃薯地施用。施药后先混土在播种或移栽,避免药剂直接接触萌芽种子或根系。氯唑磷属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树、中药材上。

三、除草剂

1.2,4原D丁酯

有效成分:2,4-D丁酯(2,4-D butylate)。

其他名称:2,4-D丁酯,2,4-丁酯,2,4-二氯苯氧乙酸丁酯

剂型:57%乳油,72%乳油,82%乳油,930克 / 升乳油

作用特点:2,4-D丁酯属于苯氧羧酸类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除草剂,对植物具有强烈的生物活性。低浓度(10~30微克 / 毫升)可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时(大于100微克 / 毫升)表现出抑制植物生长,特别在双子叶植物上表现明显。植物的根、茎、叶均能吸收。茎、叶吸收的药剂随光合产物沿韧皮部筛管运往茎、叶、根新生幼嫩部分,根部吸收的药剂随蒸腾流沿木质部导管向上传导至茎叶生长点,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2,4-D丁酯主要用于小麦、大麦、玉米、水稻、高梁等禾本科作物田及禾本科牧草地,防除蒿、藜、蓼、荠菜、离子草、繁缕、反枝苋、律草、问荆、苦荬菜、刺儿菜、苍耳、田旋花、马齿苋、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无效。

(1)小麦、大麦田 冬小麦、冬大麦田适用时期为大麦、小麦分蘖末期至拔节初期,每亩用72%2,4-D丁酯乳油30~50毫升兑水30~40升稀释后均匀喷雾,而春小麦田,春大麦田,适宜施药期为4~5叶至分蘖盛期。

(2)玉米田 适宜施药时期为玉米4~6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30~50毫升,兑水20~30升茎叶喷雾;也可以在播后苗前作土壤处理,每公顷用药量为50~70毫升。

(3)高梁田 高梁5~6叶期,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40~60毫升,兑水20~30升,茎叶喷雾。

(4)水稻田 稻田翻耕前喷雾,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30~50毫升;若水稻分蘖末期施药,每公顷用35~75毫升,分蘖盛期前不宜使用此药。

(5)牧场 每公顷用72%2,4-D丁酯乳油150~200毫升兑水25~50升喷雾。

(6)混用2,4-D可与常用农药和化肥混用,混用后可增强杀草谱和药效,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以防降低药效。

注意事项:施药时应在无风或风小的天气进行,以防药液飘移到双子叶作物田。严格施药时间和使用量。喷雾器械要专用,或用后洗涮干净。不宜与种子和化肥一起贮藏。

2.吡氟乙草灵

有效成分:吡氟乙草灵(haloxyfop-methyl)

其他名称:盖草能、氯氟草除、吡氟氯禾灵

剂型:12.5%、24%乳油

作用方式:吡氟乙草灵属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根、茎、叶均可吸收。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吡氟乙草灵可广泛应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亚麻、西瓜、甘薯、蔬菜等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和莎草无效。大豆、花生一般在苗后2~4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应用。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每亩用量为40~64毫升。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每亩用量为100~160,兑水30升均匀喷雾。

盖草能的有效体R体为高效盖草能或精盖草能,每亩有效成分用量3~4克。

注意事项: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敏感,喷雾应避免雾滴飘移。施药时保持田内湿度。

3.吡氟禾草灵

有效成分:吡氟禾草灵(fluazifop-butyl)

其他名称:稳杀得,氟草除

剂型:35%乳油。

作用方式:稳杀得属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易被植物吸收,并迅速被水解为相应的酸,通过木质部而到达植物的生长部位。使用后症状表现迟缓。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吡氟禾草灵可广泛应用于大豆、花生、棉花、甜菜、油菜、阔叶蔬菜等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看麦娘、千金子、画眉草、雀麦、大麦属、黑麦属、狗牙根、芦苇等。

(1)大豆田、花生田一般在大豆、花生苗2~4叶期,每亩用35%乳油毫升。多年生杂草芦苇、狗牙根等每亩用量应提高到130~167毫升。

(2)果园、苗圃 一般在杂草4~6叶期施药,每亩用35%乳油67~10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

(3)甜菜田一般在杂草3~5叶期,每亩施用35%乳油50~100毫升,可有效防除1年生禾本科杂草。如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混生,可用35%乳油50~67毫升垣16%甜菜宁乳油400毫升混剂喷雾。

(4)西瓜田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每亩使用35%乳油乳油50~100毫升,兑水30~40升茎叶喷雾处理。

(5)油菜田 吡氟禾草灵在各种栽培型冬油菜田中,防除看麦娘效果显著。在看麦娘出齐苗1~1.5分蘖时,每亩用35%乳油50~100毫升,兑水30~40升茎叶喷雾处理。

商品35%乳油为R体与S体的混合体。R体商品为15%精稳杀得乳油,每亩有效成分用量5~10克。

注意事项:喷撒时必须充分均匀,使杂草茎叶都能受药,方能获得好效果。土壤、空气湿度、温度较高时有利于药效发挥。对禾本科作物敏感,施药时,切忌污染敏感作物,以免产生药害。喷药后对喷雾器具要彻底洗干净。

4.喹禾灵

有效成分:喹禾灵(quizalofop-ethyl)

其他名称:禾草克

剂型:10%乳油、10%、20%、25%、50%悬浮剂。

作用特点:喹禾灵是一种芳氧苯氧丙酸类选择性低毒除草剂,在禾本科杂草和双子叶作物间有高度的选择性,对阔叶作物田的禾本科杂草有很好的防效。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喹禾灵适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甜菜、亚麻、马铃薯、烟草、番茄、向日葵、西瓜、果园、茶园等作物田防除稗草、牛筋草、马唐、狗尾草、看麦娘、野燕麦、画眉草、早熟禾、千金子、狗牙根、白茅、芦苇等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施药时期为阔叶作物苗后2~3叶期、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时,每亩用10%乳油50~80毫升,兑水30升茎叶喷雾处理;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每亩使用10%乳油150~250毫升,兑水30升喷雾。大豆苗后2片复叶期、杂草2~4叶期可与灭草松、三氟羧草醚、氟磺胺草醚等混用同时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10%商品喹禾灵为R体与L体的混合体。R体商品为5%精喹禾灵乳油和15%精喹禾灵乳油,每亩有效成分用量2~4克。

注意事项:土壤水分高、空气湿度大有利于发挥药效。施药后1~2小时内降雨,对药效影响不大,不必重喷。大多数禾本科作物对该药有敏感,用药时需要注意。

5.氟乐灵

有效成分:氟乐灵(trmuralin)

其他名称:特福力

剂型:48%乳油。

作用特点:氟乐灵属二硝基苯胺类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吸收部位为胚芽鞘,双子叶植物的吸收部位为下胚轴。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氟乐灵适用于大豆、棉花、花生、部分蔬菜、苜蓿、向日葵、果树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看麦娘、牛筋草、野燕麦、大画眉、早熟禾、千金子、蟋蟀草等,也能防除藜、蓼、苋菜、马齿苋、繁缕、蔚蓄等一些小粒种子阔叶杂草。施药时期为作物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土壤处理,并进行浅混土(厘米)。混土后即可播种或移栽作物。每亩有效成分用量为60~100克。氟乐灵可与多种除草剂混用,以扩大杀草谱和提高药效。如在大豆田与赛克津播前混土法施用,不仅能扩大杀草谱,还能降低赛克津对大豆的药害。

注意事项:氟乐灵在土壤中降解较快,一般不影响下茬作物,但下茬作物高梁、谷子对氟乐灵特别敏感,用药后次年播种仍有可能产生药害。氟乐灵易光解,施药后应混土处理。覆膜也应混土,一些覆膜田,由于没有混土,氟乐灵挥发到膜上,然后随水滴滴到幼芽顶梢易产生药害,尤其是小拱棚种植西瓜等,应慎用氟乐灵。

6.莠去津

有效成分:莠去津(atrazine)

其他名称:阿特拉津

剂型:50%、80%可湿性粉剂,20%、38%、50%、55%悬浮剂

作用特点:莠去津属三氮苯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苗前、苗后除草剂,以根吸收为主,茎叶吸收很少,迅速传导到植物分生组织及叶部,干扰光合作用,使杂草致死。。玉米体内的玉米酮能分解莠去津,因此,对玉米较安全。持效期长,玉米田等施药1次,即可控制整个生育期杂草。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莠去津主要用于玉米、高梁、果园、苗圃、林地等,防除马唐、稗草、早熟禾、狗尾草、莎草、看麦娘、蓼、藜、苍耳、十字花科及豆科杂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杂草出土前和苗后早期施药,可作土壤处理或茎叶处理。

(1)玉米田夏玉米在播后(3~5天)出苗前土壤处理,用药量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有较大差异,华北、山东等地,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38%悬浮剂175~200毫升,东北地区,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200~250克,沙质土壤用下限,黏质土壤用上限,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以上的田块,不宜土壤处理,而采用茎叶处理为宜。播种后1~3天,兑水3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玉米出苗后用药,适期为玉米4叶期,杂草2~3叶期;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壤,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或38%悬浮剂200~250克。兑水30~50千克喷雾。春玉米每亩用40%悬浮剂200~250毫升,兑水30~50千克,播后苗前土表喷雾,或在玉米4叶期作茎叶处理。

(2)甘蔗田甘蔗播种后5~7天,杂草部分出土,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或38%悬浮剂200~250克,兑水30千克,对地表均匀喷雾。

(3)茶园、果园、葡萄园杂草萌发高峰期,每亩用40%悬浮剂250~300克,兑水40千克均匀喷雾土表。土壤有机质含量很低时,不宜使用,以防药剂淋溶到果树根部引起药害。

(4)其他用于森林、公路、铁路等除草,每平方米使用莠去津有效成分1~2克。

莠去津可与都尔、甲草胺、乙草胺、敌草隆、克无踪等多种除草剂混用。在我国应用最普遍的莠去津混剂为乙·莠水悬乳剂,它是与乙草胺的混配制剂。这一配方具有杀草谱广,价格低的优点,克服了莠去津对后茬作物的影响。

注意事项:莠去津持效期长,对后茬敏感作物小麦、大豆、水稻等有害,可通过减少用药量,与其他除草剂混用解决。蔬菜、大豆、桃树、小麦、水稻等对莠去津敏感,不宜使用。玉米套种豆类不能使用。土表处理时,要求施药前,地要整平整细。

7.扑草净

有效成分:扑草净(prometryn)

其他名称:扑蔓尽、割草佳、扑灭通

剂型:25%、50%、可湿性粉剂,25%泡腾颗粒剂,50%悬浮剂

作用特点:扑草净属三氮苯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对刚萌发的杂草防效最好,杀草谱广。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扑草净适用于水稻、麦类、棉花、花生、甘蔗、大豆、薯类、向日葵、蔬菜、果树等作物,防除稗草、马唐、千金子、野苋菜、蓼、藜、马齿苋、看麦娘、繁缕、车前草、眼子菜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部分莎草科杂草。

(1)水稻田 主要防除眼子菜,在水稻移栽后20~25天,眼子菜叶片由红变绿时,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60~100克(北方)、20~40克(南方),拌湿润细土20~30千克均匀撒施。田间水层3~5厘米,药后保水7~10天。棉花田在播种后至出苗前,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50%可湿性粉剂100克+33%二甲戊灵乳油130毫升混用,兑水30升均匀喷雾于地表,可有效防除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

(2)花生、大豆田 于播种后至出苗前,50%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量100~150克,地面喷雾。

(3)麦田在麦苗2~3叶期、杂草1~2叶期施药,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75~100克,兑水30~50升茎叶喷雾处理。

(4)蔬菜田胡萝卜、芹菜、大蒜、洋葱、韭菜、茴香等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施药,每亩使用50%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升均匀喷雾土表。

(5)果园在一年生杂草大量萌发初期、土壤湿润条件下施药,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250~300克,兑水40~50升均匀喷洒土表;也可用量减半后与甲草胺、丁草胺等混用。

注意事项:有机质含量低的砂质土壤不宜使用扑草净。严格掌握施药量和施药时间。施药后天内不要任意松土或耘耥,以免破坏药土层影响药效。

8.异丙甲草胺

有效成分:异丙甲草胺(metolachlor)

其他名称:都尔、甲氧毒草胺、杜尔、稻乐思

剂型:30%可湿性粉剂、5%、50%、72%乳油。

作用特点:异丙甲草胺属酰胺类选择性输导型土壤处理剂。靠植物的幼芽吸收,单子叶植物以胚芽鞘吸收为主,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吸收。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异丙甲草胺主要用于大豆、玉米、花生、棉花、马铃薯、甜菜、油菜、向日葵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阔叶杂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土壤湿度是异丙甲草胺充分发挥药效的关键,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利于药效发挥。异丙甲草胺在酰胺类除草剂中安全性较高,因此,也可用于烟草和部分蔬菜田。

(1)大豆田、玉米田 在播前或播后苗前,每亩用72%乳油100~15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处理土壤。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增加或减少用药量。土壤干旱时,可浅混土。

(2)油莱田 每亩用72%乳油75~110毫升,兑水30~40升喷雾。

(3)马铃薯田播后苗前立即施药。每亩用72%乳油100~200毫升。为扩大杀草范围,增加对阔叶杂草的药效,每亩可用72%乳油100~167毫升+70%嗪草酮20~40克混合施用。

注意事项:采用毒土法施药,应掌握在雨后或灌溉前后施药,以利于药效发挥。稻,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稻、麦、高粱田使用,必须经过当地适应性试验。瓜类、茄果类蔬菜使用浓度偏高时易产生药害,施药时要慎重。药效易受气温和土壤肥力条件的影响。温度偏高时和砂质土壤用药量宜低;反之,气温较低时和粘质土壤用药量可适当偏高。

9.丁草胺

有效成分:丁草胺(butachlor)

其他名称:灭草特、去草胺、马歇特

剂型:50%、60%、90%乳油,25%高渗乳油,5%颗粒剂,40%水乳剂,60%浓乳剂,10%微粒剂。

作用特点:丁草胺为酰胺类选择性输导型芽前除草剂。主要通过幼芽吸收,根也可吸收。旱田应用,土壤活性与土壤湿度有关,土壤湿度高有利于药效发挥。持效期为30~40天,对下茬作物安全。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丁草胺可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水稻和小麦等旱地防除以如稗草、千金子、异形莎草、碎米莎草、牛毛毡等大部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对鸭跖草、节节草、尖瓣花和萤蔺等有较好防效,但对水三棱、扁秆蔗草、野慈姑等多年生杂草几乎无效。

(1)水稻移栽田 移栽后3~5天缓苗后,杂草处于萌动至1叶1心期施药,每亩用60%乳油75~100毫升(南方),或110~140毫升(北方),兑水25~30喷雾,亦可拌细土撒施。施药时田间保持水层3~5厘米,保水3~5天。

(2)水稻插秧田两次用药。水稻插秧前5~7天,每亩用60%乳油80~100毫升,加湿细沙或土15~20千克,采用毒土、毒沙法施药,均匀撒入田间。最好在整地耢平时或耢平后趁水浑浊把药施入田间。插秧后15~20天,每亩使用上述相同药量的丁草胺,如稗草与阔叶杂草兼治,在第二次施药时,丁草胺可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乙氧嘧磺隆、醚磺隆等混用。防除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可与灭草松混用,混用前2天施浅水层,使杂草露出水面,采用喷雾法施药,施药后天放水回田。如果在整地后不能在天内插秧时,建议在整地后立即施药,经0~4天插秧,以便有效控制杂草萌芽并增加对水稻的安全性。

(3)直播田可在播种前2~3天,每亩用60%乳油80~100毫升,对兑30升均匀喷施,田间应保持水层2~3天,然后排水播种。也可于秧苗1叶1心至2叶期、稗草1叶1心期前,每亩用60%乳油100~125毫升,兑水40升均匀喷施。直播田和秧田用丁草胺除草安全性较差。

注意事项:在插秧田,秧苗弱,施药后如下雨或灌水过深,可能产生药害。水直播田和露地湿润秧田使用安全性较差,易产生药害,应在小区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扩大推广。早稻秧田若气温低于15益时,施药会有不同程度药害。丁草胺对2叶期以上的稗草效果差,必须掌握在杂草2叶期前,且水不要淹没秧心。丁草胺对鱼毒性较强,不能污染湖泊、河流或池塘,不能在养鱼的水稻田施用。

10.异丙隆

有效成分:异丙隆(isoproturon)

其他名称:麦苗壮、克草清

剂型:25%、50%、70%、75%可湿性粉剂,50%悬浮剂。

作用特点:异丙隆属取代脲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部吸收,茎叶吸收少。芽前、芽后均可使用。该药剂杀草广谱,施药适期宽,对作物安全性高,毒性低,对人畜安全,使用方便。土壤中分解快,对后茬作物无影响,秋季施药持效期可达2~3个月。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异丙隆适用于麦类、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如马唐、看麦娘、小藜、牛繁缕、早熟禾、野燕麦、碎米荠、荠菜、遏蓝菜、蔚蓄、繁缕、苋属杂草等,对麦田硬草也有较好的防效,但对猪殃殃、婆婆纳效果较差。作物播后苗前及苗后均可施用。异丙隆施药适期较宽,小麦播后苗前、苗后出齐苗至3叶期之前均可使用。每亩用80~120克,兑水30~40升均匀喷雾。施药后降雨或灌水可提高药效,当北方麦田播后苗前土表干燥时,苗前施药后要浅耙混土。若杂草密度较大,且天气干旱时,可适当增加药量,但不要超过推荐用量。异丙隆可与禾草灵、灭草松、2甲4氯、2,4-D丁酯混用。

注意事项: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只能在春季使用。苗后施药小麦可能出现暂时抑制生长现象,若遇低温更明显,但一般能很快恢复生长。施药后降雨或灌溉可以提高除草效果。作物生长不良、受冻、砂性土或排水不良的地区不宜施用。

11.三氟羧草醚

有效成分:三氟羧草醚(acifluorfen原sodium)

其他名称:杂草焚、豆阔净

剂型:14.8%水剂,21%水剂,21.4%水剂。

作用特点:三氟羧草醚为二苯醚类选择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光照下才能发挥除草活性。三氟羧草醚易被土壤吸附,上壤处理活性较低。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三氟羧草醚主要应用于花生、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如马齿苋、铁苋菜、苋、苍耳、曼陀罗、牵牛、龙葵、藜、蓼等。对芽后1~2叶期的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也有效。施药适期为大豆、花生1~3片复叶,阔叶杂草3~5叶期,一般株高5~10厘米。每亩用21.4%水剂67~100毫升,兑水30~40升喷雾。大豆超过3片复叶抗药性减弱,易加重药害,导致减产。为提高对苣荬菜、刺儿菜、大蓟、问荆、藜、苍耳、鸭跖草等阔叶杂草的防除活性,可与灭草松混用,每亩用21.4%水剂50毫升+48%灭草松100毫升,三氟羧草醚也可与吡氟乙草灵及某些防治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混用,以提高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

注意事项:藜、苍耳、鸭跖草超过2叶期抗药性增强,药效不好。使用后对大豆和花生可能有轻微药害,出现黄色斑点,但轻微药害不会影响大豆和花生产量。施药后6小时下雨会影响药效。

12.乙氧氟草醚

有效成分:乙氧氟草醚(oxyfluorfen)

其他名称:果尔,草尔

剂型:20%、23.5%、24%乳油,2%颗粒剂。

作用特点:乙氧氟草醚为二苯醚类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既可用于土壤处理,又具有高的茎叶处理活性。该药剂在有光照条件下才能发挥除草活性,因此最好傍晚施药,经一夜杂草吸收了药剂,第二天再经日光照射,药效更好。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乙氧氟草醚可用于移栽水稻、花生、棉田、大蒜田、洋葱、茶园、和果园等,防除水田稗草、异形莎草、鸭舌草、陌上菜、节节菜、猪毛毡、泽泻、水苋菜、碎米莎草等,对水绵、水芹、萤蔺、矮慈姑、尖瓣花也有较好的防效,对旱田杂草龙葵、苍耳、藜、马齿苋、田菁、曼陀罗、柳叶刺蓼、酸模叶蓼、篇蓄、繁缕、苘麻、反枝苋、凹头苋、酢浆草、锦葵、千里光、荨麻、辣子草、看麦娘、硬草等具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1)水稻田 水稻移栽前2~3天,每亩使用20%乳油12毫升,兑水20~30升喷雾。移栽后4~6天,用20%乳油13~15毫升,兑水300~500毫升配成母液,与15千克细沙或土混拌均匀撒施。插秧田使用时,药土法施药比喷雾法安全,应在露水干后施药。施药田整地精细,要有水层,且水层不能淹没水稻心叶,秧苗高20厘米以上、秧龄天以上的壮秧田用药安全。切忌在日温低于、土温低于15℃、秧苗过小、嫩弱的水稻田施用该类药剂。

(2)大豆、花生田 播后苗前,每亩用20%乳油40~6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

(3)果园、茶园早春杂草出苗前或杂草3~4叶期,每亩用20%乳油50~60毫升,兑水30~40升,用低压喷雾器定向喷雾,或者与草甘膦、百草枯等混用以扩大杀草谱,提高药效。

注意事项:该药为触杀型除草剂,喷药时要均匀周到。该药用量少,活性高,过量使用对水稻、大豆易产生药害。乙氧氟草醚对作物安全性较差,花生、棉花、大蒜等旱田作物只能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作物出苗后易产生药害。

13.苯磺隆

有效成分:苯磺隆(tribenuron-methyls)

其他名称:巨星,阔叶净

剂型:10%、18%、20%、75%可湿性粉剂,20%、25%可溶性粉剂,75%干悬浮剂,75%可分散粒剂,75%水分散粒剂,10%粉剂。

作用特点:苯磺隆属磺酰脲类选择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植物根、茎、叶都能吸收。苯磺隆在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体内迅速代谢为无活性物质,有很好的耐药性。在土壤中持效期达30原45天,轮作下茬作物不受影响。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苯磺隆适用于小麦田、大麦田、燕麦田除草。对双子叶杂草如繁缕、荠菜、麦瓶草、麦家公、离子草、猪殃殃、碎米荠、雀舌草、卷茎蓼等防除效果好,对田旋花、鸭跖草、铁苋菜、篇蓄、刺儿菜等防效差。

大麦、小麦等麦类作物2叶期至拔节期均可使用,以一年生阔叶杂草2~4叶期、多年生阔叶杂草6叶期以前施药效果最好。每亩用粉剂或可湿性粉剂克,兑水升均匀喷雾。杂草小、水分好用低药量,杂草大、水分差用高药量。为减少用药量,提高对多年生阔叶杂草的防效,可与2,4-D丁酯混用;为防除野燕麦,可与精恶唑禾草灵混用。

注意事项:该药活性高,用药量低,施用药量应准确。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益、风速超过每秒4米应停止施药。勿用超低容量喷雾,喷洒时注意防止药剂飘移到敏感阔叶作物上,并避免在周围种植敏感作物的麦田使用;施药后60天不可种植阔叶作物。

14.苄嘧磺隆

有效成分: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

其他名称:苄磺隆、农得时、杜净、稻无草

剂型:10%、30%、32%可湿性粉剂,60%水分散粒剂,1.1%水面扩散剂。

作用特点:苄嘧磺隆属磺酰脲类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药剂可在水中迅速扩散。杂草根部和叶片吸收后转移到其他部位。该药进入水稻体内迅速代谢为无害的惰性化学物,对水稻安全。使用方法灵活。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温度、土质对其除草效果影响小。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苄嘧磺隆适用于水稻移栽田、直播田除草,防除野慈姑、慈姑、矮慈姑、泽泻、眼子菜、节节菜、窄叶泽泻、陌上菜、日照飘拂草、牛毛毡、花蔺、萤蔺、异形莎草、水莎草、碎米莎草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差。对稗草有抑制作用。

水稻移栽田除草,水稻移栽前至移栽后20天均可使用。但以移栽后5~15天施药为佳。防除一年生杂草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5~20克,防除多年生阔叶杂草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20~30克,防治多年生莎草科杂草每亩用可湿性粉剂克,拌细土或细沙15~20千克均匀撒施,或兑水30~45升喷雾。施药后应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水稻直播田,播前至播后20天均可用药,每亩使用10%可湿性粉剂15~20克,采用毒土、毒沙或喷雾法施药均可。

由于苄嘧磺隆对禾本科杂草效果差,因此,农得时常跟丁草胺、苯噻草胺、乙草胺、杀草丹、优克稗、二氯喹啉酸、禾大壮等杀稗剂混用。这些混剂称为水田一次性除草剂,在生产中应用范围较广。轮作时要考虑不同作物的耐药性,菠菜、甜菜、黄瓜、芸苔属最为敏感。

【注意事项】施药时稻田内必须有水层3~5厘米,使药剂均匀分布。该药用量少,必须称量准确。施药适期以杂草出苗至苗后3叶期前为宜,但以萌芽初期施用效果最好。

15.吡嘧磺隆

有效成分: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

其他名称:草克星、水星

剂型:7.5%、10%、20%可湿性粉剂,10%可分散片剂,2.5%泡腾片剂。

作用特点:吡嘧磺隆属磺酰脲类高效选择性水田除草剂,有效成分可在水中迅速扩散,被杂草的根部吸收后传导到植株体内。该药杀草谱较广,药效不受温度影响,药效持久,一次性施用,能控制水稻生长期的多种杂草危害。正常条件下使用对水稻安全。

防治对象使用技术:吡嘧磺隆适用于水稻直播田、移栽田、抛秧田除草,可有效防除稗草、稻李氏禾、牛毛毡、水莎草、异形莎草、鸭舌草、雨久花、窄叶泽泻、泽泻、矮慈姑、野慈姑、眼子菜、萤蔺、扁秆镳草、浮萍、节节菜、水芹等。对稗草有明显抑制作用。

水稻移栽田除草,移栽前至移栽后20天均可施药,防治稗草时,在稗草1~5叶期以前施药,并需高药量。插秧后5~7天,稗草1~叶期前施药,每亩用可湿性粉剂克,拌细土千克,均匀撒施于田间,施药后保持3~5厘米深的水层5~7天。秧田和直播田除草,施药时期可在秧苗立针期至2叶1心期前,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7~10克,兑水30升喷雾,或拌细土撒施。

注意事项:该药活性高,用药量低,必须准确称量。秧田或直播田施药,应保证田板湿润或有薄层水,移栽田施药应保水5天以上。如田内稗草较多,可与快杀稗、丁草胺、禾大壮等杀稗剂混用。

16.草甘膦

有效成分:草甘膦(glyphosate)

其他名称:农达、镇草宁、农旺、罗达普

剂型:10%、12%、16%、20%、30%、41%、45%、62%水剂,30%、31.5%、50%、58%、65%、75%可溶性粉剂,60%、75.7%、88.8%、95%可溶性粒剂。

作用特点:草甘膦属有机磷类灭生性输导型茎叶处理剂,很容易经植物叶部吸收,迅速通过共质体而输导至植物体的其他部位。从叶和茎吸收后很易向地下根茎转移。24小时即可有较多药量转移至地下根系。早期施用草甘膦对一年生杂草有较好效果。但多年生杂草因未长出足够承受药剂的叶片,故药效差,一般待有6~8片叶时施药,才有利于吸收与充分发挥药效。该药进入土壤后很快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的种子及微生物无不良影响,对天敌及有益生物安全。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草甘膦是一种杀草谱广、防除多年生深根杂草的优良除草剂,近年来在免耕法农田除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主要以茎叶喷雾法使用。适用于苹果、梨、柑橘等果园及桑园、棉田、免耕玉米、免耕直播水稻、橡胶园、休闲地、路边等除草。可有效防除几乎所有的一年生及多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和阔叶杂草,对百合科、旋花科和豆科的一些抗性较强的杂草,只要加大剂量,仍然可以有效防除。

旱田在播种前防除田间已生长杂草,一年生杂草一般每亩用10%水剂800~1000毫升,防除多年生杂草每亩用10%水剂1000~1500毫升,兑水20~30升,在杂草生长旺盛期、开花前或开花期,对杂草茎叶进行均匀定向喷雾,避免药液接触种植作物的绿色部位。水稻田除草,水稻插秧前,每亩用10%水剂1200~1500毫升,兑水10~15升,均匀喷在杂草上。休闲地、田边、道路旁、非耕地除草,一般在杂草生长旺盛期,每亩用10%水剂1500~2000毫升,兑水20~30升在杂草茎叶上均匀喷雾。果园、茶园除草,一年生杂草每亩使用10%水剂800~1000毫升,防除多年生杂草每亩用10%水剂1000~1500毫升,兑水20~30升均匀定向喷雾。

注意事项:草甘膦为灭生性除草剂,用药需谨慎,切勿将药液喷到作物上,以免产生药害。温暖晴天用药效果好,施药后8小时内降雨影响药效。该药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应用塑料容器。配药时,加入0.1%~0.2%洗衣粉或柴油可提高黏附力,提高药效。施药后要彻底清洗喷雾器,防止危害其他作物。

17.百草枯

有效成分:百草枯(paraquat)

其他名称:克无踪,对草快

剂型:20%水剂。

作用特点:百草枯联吡啶类为灭生性触杀型茎叶处理剂。植物对百草枯的吸收非常迅速,因而喷药后短期降雨将不影响药效的发挥,但无传导作用,只能使受药部位受害。光照强度越大药效发挥越迅速。接触土壤后很容易被钝化,故只对杂草的地上部分有效,对宿根性杂草无效,因此不宜用作土壤处理。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百草枯由于属灭生性除草剂,可用于果园、林木、橡胶园、柑橘园等除草。要定向喷雾,不能喷到被保护植物上。另外,百草枯还可用于非耕地,如铁路、仓库、田垄、路旁、牧场除草及草皮更新等。也可利用时差选择性,用于免耕地播前或播后苗前,防除已出土的杂草,由于百草枯无土壤活性,不影响作物播种和出苗。果园、桑园、茶园、林带等地除草,在杂草出齐,处于生长旺盛期,每亩用20%水剂100~200毫升,兑水25千克,均匀喷雾。玉米、大豆等宽行作物田除草,可播前或播后苗前处理,每亩用20%水剂75~200毫升,兑水25千克喷雾。作物生长期除草,每亩用20%水剂100~200毫升,兑水25千克,采用定向和保护性措施喷洒。

注意事项:百草枯为灭生性除草剂,用药需谨慎。配药时,加入0.1%洗衣粉可提高黏附力。施药时采用粗雾滴或定向喷雾,防止雾滴飘移发生药害。施药后要彻底清洗喷雾器,防止危害其他作物。

18.稀禾定

有效成分:稀禾定(泽藻贼澡燥曾赠凿蚤皂)

其他名称:拿捕净、稀禾啶

剂型:12.5%、20%乳油,12.5%、25%机油乳剂。

作用特点:稀禾定为环己烯酮类高度选择性的内吸输导型茎叶处理剂。可被植物叶片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喷药后3小时降雨对药效无影响,土壤处理活性较低。双子叶植物对稀禾定的降解速度很快,故不易被伤害。稀禾定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其半衰期仅5小时左右。

防治对象及使用技术:稀禾定可用于大豆、花生、棉花、油菜、果园、苗圃等阔叶作物田防除稗草、野燕麦、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看麦娘、野黍、黑麦草、稷属、旱雀麦、自生玉米、自生小麦、狗牙根、芦苇、冰草、假高粱、白茅等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大豆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在杂草2~3叶期每亩用12.5%机油乳剂或20%乳油67毫升,杂草4~5叶期每亩用100毫升,杂草6~7叶期每亩用133毫升;防治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在杂草3~5叶期,每亩用12.5%机油乳剂或20%乳油200~330毫升。兑水20~30升喷雾。也可在大豆2片复叶期、杂草2~4叶期,与苯达松、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等防治阔叶杂草的药剂混用,扩大杀草谱。油菜田除草,每亩用20%乳油100~120毫升,或12.5%机油乳油60~100毫升,兑水20~30升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水分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大、杂草生长旺盛,有利于本药剂的吸收和传导。施药2~3小时后降雨不影响药效。干旱或杂草较大时杂草的抗药性强,用药量应适当增加,防除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也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施药时间以早晚为好,中午或气温高时不宜施药。

19.二氯喹啉酸

有效成分: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

其他名称:快杀稗、杀稗快、杀稗灵、杀稗亡、杀稗通

剂型:25%、50%可湿性粉剂,25%泡腾粒剂,25%悬浮剂,45%可溶粉剂,50%、75%水分散粒剂。

作用特点:二氯喹啉酸属喹啉羧酸类低毒除草剂,是防治稻田稗草的特效选择性除草剂。主要通过稗草根吸收,也能被发芽的种子吸收,少量通过叶部吸收,在杂草体内传导,使杂草死亡。水稻的根部能将有效成分分解,因而对水稻安全。该药剂在土壤中有较大的移动性,很少被土壤吸附,土中移动随土壤类型及有机质含量而异,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二氯喹啉酸选择性强,施药时期幅度宽,一次施药能控制整个水稻生育期的稗草,但对莎草科杂草的防治效果差。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二氯喹啉酸适用于水稻主要防除稗草,尤其对4~7叶期高龄稗草效果突出,对田菁、决明、鸭舌草、雨久花、水芹等也有一定的防效。二氯喹啉酸对2叶期以后的水稻安全。水稻插秧田施药前1~2天将田块排水,保持湿润,每亩使用50%可湿性粉剂或50%水分散粒剂30~50克,兑水30~40升喷雾。施药后2天放水回田,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后恢复正常田间管理。水稻直播田和秧田除草由于水稻2叶期以前的秧苗对二氯喹啉酸较为敏感,所以在秧田或直播田中使用应在秧苗2.5叶期以后,用药量、使用方法和田水管理同插秧田。在防治移栽田或直播田混生莎草及其他双子叶杂草时,可与苄嘧磺隆、吡嘧磺隆、乙氧嘧磺隆、环丙嘧磺隆、灭草松等药剂混用。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用药量。在土壤中有积累作用,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残留累积药害,后茬最好种植水稻、小粒谷物、玉米、高粱等耐药作物。用药后8个月内应避免种植棉花、大豆等敏感作物,施用过该药的田块下一年不能种植甜菜、茄子、烟草等,二年后才能种植番茄,胡萝卜等。二氯喹啉酸对伞形花科作物,如胡萝卜、芹菜和香菜等相当敏感,药液飘移对相邻田块的这些作物易产生药害,施药时应注意。避免用稻田水浇菜。水稻播种早期胚根或根系暴露在外时不能施用二氯喹啉酸。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品种

1.乙烯利

有效成分:乙烯利(ethephon)

其他名称:一试灵,乙烯磷,乙烯灵

剂型:40%乙烯利水剂,10%可溶性粉剂。

作用特点:乙烯利是促进成熟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酸性介质中十分稳定,但在pH大于4时,则分解释放出乙烯。乙烯利可由植物的叶片、树皮、果实或种子进入植物体内,然后传导到作用的部位,释放出乙烯,能起内源激素乙烯所起的生理功能。如促进果实成熟及叶、果实的脱落,矮化植株,改变雌雄花的比率,诱导某些作物雄性不育等。

应用作物和使用技术:乙烯利主要用于棉花、番茄、西瓜、柑橘、香蕉、咖啡、桃、柿子等果实促熟,培育后季稻矮壮秧,增加橡胶乳产量和小麦、大豆等作物产量,多用喷雾法常量施药。

(1)番茄 使用40%水剂800~1000倍液喷果或涂果,具有促进果实成熟、提早转色的作用。

(2)黄瓜、南瓜、瓠瓜 在苗3~4叶期,喷施1次40%水剂2000~3000倍液,具有增加雌花、提高产量的作用。

(3)西葫芦 在苗3~4叶期,喷施1次40%水剂800倍液,具有增加雌花、提高产量的作用。

(4)甜瓜 在苗1~3叶期,喷施1次40%水剂800倍液,具有促进两性花形成、提高产量的作用。

(5)水稻 在秧苗5~6叶期(移栽前15~20天),喷施1次40%水剂600~800倍液,具有调节生长、矮化壮苗、增产的效果。

(6)玉米在小喇叭口期,每亩使用40%水剂10~15毫升兑水30升喷雾,具有调节生长、增加产量的作用。

(7)苹果幼树新梢速长初期,喷施40%水剂200~400倍液,具有抑制新梢旺长、增加短枝比例、促进花芽分化、矮化树冠、提早结果等作用。果实采收前34周,喷施40%水剂1000倍液,具有促进糖分转换、提早着色等催熟作用。

(8)梨 采收前3~4周,全树喷施1次40%水剂4000~6000倍液,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9)葡萄 在浆果成熟始期,喷施1次40%水剂1000~2000倍液,可促进果粒着色、提早成熟5~12天,但有时容易引起落果。

注意事项:乙烯利为强酸性,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也不能用碱性较强的水稀释。该药对皮肤、黏膜、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使用时注意安全保护。其活性与温度成正相关,低温时适当增加药量,高温时适当降低药量。

2.甲哌啶

有效成分:甲哌啶(皂藻责蚤择怎葬贼 糟澡造燥则蚤凿藻)

其他名称:助壮素、缩节安

剂型:8%、10%、96%、98%可溶性粉剂,25%水剂。

作用特点:甲哌啶是季铵盐低毒内吸性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被植物绿色部位吸收并传导至全株。能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使节间缩短、叶片增厚、面积变小,因而株型紧凑粗壮,田间群体结构合理。甲哌啶还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向花、果、蕾、铃等生殖器官运输,增加生殖器官长势,提高产量,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含糖量等。

应用作物和使用技术:甲哌啶主要用于棉花,也可用于小麦、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瓜类、果树等作物。马铃薯在开花期,每亩用10%可溶性粉剂40~80克,兑水30~45升喷雾1次。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用10%可溶性粉剂150~200倍液,均匀喷雾。黄瓜、番茄在开花初期,用10%可溶性粉剂500~1000倍液,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甲哌啶为生长延缓剂,使用时要严格掌握时期、浓度及用量。肥水条件好的田块使用,增产效果明显。可与非碱性药剂及叶面肥混合使用。该药遇潮易分解,需贮存于干燥阴凉处。

3.多效唑

有效成分:多效唑(责葬糟造燥遭怎贼则葬扎燥造)

其他名称:氯丁唑

剂型:10%、15%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

作用特点:多效唑是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属高效持久的广谱性植物生长延缓剂,是内源赤霉素合成的抑制剂。可明显减弱顶端生长优势,促进侧芽、分蘖滋生,茎变粗,植株矮化紧凑;增加花芽数量,提高坐果率,增加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光合速率,增加果实钙含量,减少贮藏病害。

应用作物和使用技术:多效唑适用于谷类,特别是水稻田使用,以培育壮秧,防止倒伏,也可用于大豆、棉花和花卉,还可用于桃、梨、柑橘、苹果等果树的“控梢保果”,使树型矮化。多效唑处理的菊花、单竺葵、一品红以及一些观赏灌木,株型明显受到调整,更具有观赏价值。对培育大棚蔬菜,如番茄、油菜壮苗也有明显作用。既可用于喷雾,也可土施。果树在春季开花前,每平方米使用10%可湿性粉剂1.5~2克,在树冠下均匀土壤用药;在新梢旺长期用10%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均匀喷洒树冠,10~15天1次,连喷2~3次。水稻在育秧田,于1叶1心期或播种后5~7天放干秧田水,用1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均匀喷雾;在水稻拔节期,使用10%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均匀喷雾1次,控制倒伏。油菜在2叶1心至3叶1心时,用10%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大豆、花生在大豆或花生开花初期,用1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茎叶喷雾。番茄、辣椒在番茄或辣椒开花初期,用10%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洒。草本花卉在花卉植株旺长期,用1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

注意事项:不要随意增加用药量,多效唑用量过大时,可用赤霉素缓解。土施多效唑时在土壤中持效期较长,喷施时严格掌握使用浓度。

4.芸苔素内酯

有效成分: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

其他名称:油莱素内酯、油莱素甾醇、天丰素、奔福

剂型:0.0016%、0.004%、0.0075%、0.01%、0.04%、0.15%水剂,0.01%乳油,0.1%可溶性粉剂。

作用特点:芸苔素内酯为甾醇类植物激素,是第六大类植物内源激素,属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很低浓度下具有调节生长、促进生长、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抗逆能力、提高叶绿素含量、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提高结实率、促进果实膨大、增强光合作用、增加产量、促进对肥料的有效吸收利用、提早成熟、延缓衰老、改进品质等多重作用。

应用作物和使用技术:芸薹素内酯适用作物非常广泛,可适用于果树、棉花、油菜、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黄瓜、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豇豆、菜豆、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甘蔗等多种植物。

芸薹素内酯既可用于叶面喷雾,也可用于种子处理。落叶果树、瓜果类及豆类蔬菜一般用0.01%水剂或0.01%乳油4000~5000倍液倍液喷雾。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十字花科蔬菜及其他叶菜类蔬菜,一般用0.01%水剂或0.01%乳油2500~5000倍液喷雾。作物及生育期不同,适当增加施药1~2次。

注意事项:不要随意加大药剂使用浓度。可与非碱性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一起混合喷施。施用后加强水肥管理,充分发挥作物增产潜力。

5.赤霉素

有效成分: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

其他名称:赤霉素A,九二O,赤霉酸

剂型:4%乳油,2.7%膏剂,4%水剂,20%可溶性粉剂,20%可溶性片剂,75%、85%结晶粉。

作用特点:赤霉素是一种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着内源赤霉素,为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之一,是多效唑、矮壮素等生长抑制剂的拮抗剂。赤霉素可促进细胞、茎伸长,叶片扩大,单性结实,果实生长,打破种子休眠,改变雌、雄花比率,影响开花时间,减少花、果的脱落。外源赤霉素进入植物体内,具有内源赤霉素同样的生理功能。赤霉素主要经叶片、嫩枝、花、种子或果实进入植株体内,然后传导到生长活跃的部位起作用。

应用作物和使用技术:赤霉素是目前农、林、园艺上使用极为广泛的一种调节剂。赤霉酸的使用方法因主要使用目的不同而异。番茄在开花期使用10~50毫克/千克、黄瓜50~100毫克/千克喷花,可促进坐果,增加产量。水稻在拔节期用30~40毫克/千克喷洒植株,可调节植株生长、促进产量提高。马铃薯播种前使用0.5~1毫克/千克浸种薯,促进块茎萌芽、促使苗齐、苗壮。黄瓜、西瓜采收前使用10~50毫克/千克喷瓜,延长贮藏期。黄瓜在1叶期使用50~100毫克/千克的赤霉酸喷苗,西瓜在2叶1心期使用5毫克/千克涂抹嫩茎,诱导雌花形成。

注意事项:赤霉酸遇碱易分解.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赤霉酸晶体水溶性低,使用前先用少量酒精(或高度白酒)溶解,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严格按照推荐使用浓度使用,不要随意提高用药浓度,以免出现副作用。赤霉酸用于促进坐果刺激生长时,水肥一定要充足。要适当与生长抑制剂进行混用,效果才更加理想。使用时最好现配现用,药液不能存放过夜。

6.噻苯隆

有效成分:噻苯隆(thidiazuron)

其他名称:脱落宝、催黄宝

剂型:0.1%可溶性液剂,0.1%可溶性粉剂,50%、80%可湿性粉剂。

作用特点:噻苯隆是一种脲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低毒,内吸效果好。其可诱导植物细胞分裂、愈伤组织形成,并协调植物内源激素的分泌,提高植物的抗病及抗逆能力。在果树上使用,提高花粉活性,保花保果,提高坐果率;提高果型指数;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防止徒长,促进花芽分化;促进果实膨大,叶片增厚;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嫁接成活率;提高产量,增加品质。在棉花上被叶片吸收后,可促使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自然形成、而提早落叶。

应用作物和使用技术:噻苯隆可广泛应用于棉花、甜瓜、葡萄、苹果、梨、樱桃及大棚桃、杏、李等多种植物。甜瓜开花期,使用0.1%可溶性液剂或可溶性粉剂300倍液喷雾,具有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的作用。苹果在开花初期、盛花末期,分别使用0.1%可溶性液剂或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花器均匀喷施提高坐果率、提高果型指数、促进果实膨大、增加着色、提高商品价值的作用,并可增产20%~40%。樱桃在初花期至盛花期,喷施0.1%可溶性液剂或可溶性粉剂800倍液1次,可以促进坐果、提高坐果率;在幼果膨大期,喷施1次0.1%可溶性液剂或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具有促进果实膨大、增加着色、提高果品质量的作用,并可控制树势旺长。

注意事项:配药时要选用干净的中性水,且随配随用,配好的药液不能放置过夜。果树花期使用,只能提高花粉活性,不能代替人工授粉。瓜类及果树上使用时,如配合增施肥水则效果更佳。

7.复硝酚钠

有效成分:复硝酚钠(sodium nitrophenolate)

其他名称:爱多收、阿德呢克

剂型:0.7%、0.9%、1.4%、1.8%、2%水剂,0.9%可湿性粉剂,1.4%可溶性粉剂。

作用特点:复硝酚钠属硝基苯类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可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早开花、打破休眠、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改良植物产品的品质等方面。

应用作物和使用技术:复硝酚钠可广泛使用于果树、瓜类、瓜果类蔬菜、十字花科蔬菜、马铃薯、粮棉、烟草、甘蔗、茶树等多种植物。可以通过叶面喷洒、浸种、苗床浇灌及花蕾撒布等方式进行处理,从植物播种开始至收获之间的任何时期都可使用。在苹果、葡萄、李、等果树上,一般用0.7%水剂1500~2000倍液喷施;在梨、桃等果树上,用0.7%水剂800~1000倍液喷施。黄瓜、西葫芦、番茄等瓜果类蔬菜、芹菜、十字花科蔬菜,用0.7%水剂1500~2000倍液喷施,具有调节生长、增加产量的作用。马铃薯种薯在0.7%水剂1500~2000倍药液中浸泡5~10小时,促进发芽、苗齐苗壮等作用。水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8~10小时,在幼穗形成期和齐穗期用0.7%水剂1200倍液各喷施1次,具有出苗齐、苗壮、产量高等作用。小麦在拔节期、抽穗期各喷施1次,用0.7%水剂1200倍液,玉米用0.7%水剂2000~2500喷施,具有调节生长、增加产量的作用。

注意事项:不要随意提高使用浓度,用药应均匀周到,以保证使用效果。与尿素及液体肥料混用,可提高复硝酚钠的功效。球茎类叶菜和烟草,应在结球前和收烟叶前1个月前停止使用。

五、杀鼠剂

1.磷化锌

有效成分:磷化锌(zine phospid)

其他名称:耗鼠净

剂型:80%、90%原粉

作用特点:磷化锌是一种急性、高毒、广谱性无机杀鼠剂。作用快,适口性好。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磷化锌用于杀灭家鼠、田鼠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常采用毒饵法,选用老鼠喜食的玉米粉、高粱米、小麦等做饵料。制作毒饵时,先在饵料上加入少量植物油作粘着剂并增加饵料的适口性,再拌上占饵料重量1%~3%的磷化锌。投毒饵时,要选择天气晴朗、无风时进行,毒饵最好投到有效鼠洞口旁边,每个洞口投2~5克。也可按—定距离投一堆,每亩地大约投毒饵0.5千克。

注意事项:磷化锌属限制性使用药剂,毒性大,且无特效解毒药剂,使用时注意安全。不能随意提高磷化锌的使用浓度,否则会造成老鼠拒食;连续投药,鼠也会产生拒食,可与其他杀鼠剂配合使用。

2.敌鼠钠盐

有效成分:敌鼠钠盐(diphacinone)

其他名称:野鼠净

剂型:1%、80%粉剂,0.005%粒剂。

作用特点:敌鼠钠盐属慢性杀鼠剂。是应用广泛的第一代抗凝血剂,对人毒性较低,对禽、畜较安全。广谱、适口性好,作用缓慢,效果明显。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敌鼠钠盐常用于住宅、粮库、车船码头等地杀灭家鼠,也可用于旱田、稻田、林区、草原杀死野鼠。一般采用毒饵法。制作毒饵时,可选用玉米、黄豆、大米和面粉等作饵料,敌鼠钠盐使用浓度0.025%~0.1%。毒饵配制方法,按需用毒饵重量的0.025%~0.1%称取药粉,将其溶于适量的酒精或80益热水中,配制成母液。将饵料浸泡在药液中,待药液全部吸收后,稍加晾晒即可。除使用毒饵外,还可以配制有效成分为0.1%~0.5%的毒水以及1%的毒粉防治家鼠。毒饵的投放,农田要分散投放,每点投3~5克。单位面积投放量根据鼠密度而定,一般每亩150克左右。投药后都要及时检查毒饵消耗量,吃掉多少要及时补上多少,吃光了要加倍投放。

注意事项:该药对人、畜虽比较安全,但仍会发生误食中毒,加强保管,不要与粮食、种子、饲料等放在一起,应远离儿童。注意猫、狗的二次中毒。

3.杀鼠醚

有效成分:杀鼠醚(coumatetralyl)

其他名称:立克命、鼠毒死、杀鼠萘、杀鼠迷

剂型:0.75%追踪粉,3.75%、7.5%母粉,0.75%、3.75%、7.5%母液,0.0375%毒饵。

作用特点:杀鼠醚属第一代高毒抗凝血杀鼠剂。慢性,广谱,高效,适口性好。一般无二次中毒的危险。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杀鼠醚主要用于防治家栖鼠类和野栖鼠类。可将0.75%追踪粉直接撤在鼠洞附近以及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并经常补充已经消耗的药粉,直至鼠类不再取食。毒饵使用浓度一般为0.0375%,方法与杀鼠灵基本相同。

注意事项:投放毒饵时应注意避免家禽、家畜与毒饵接近。毒饵要现配现用、剩余毒饵要深埋。若出现人畜中毒,用维生素K1能有效地解除立克命毒性。

4.溴鼠灵

有效成分:溴鼠灵(遭则燥凿蚤枣葬糟燥怎皂)

其他名称:大隆、溴鼠隆、杀鼠隆、溴联苯

剂型:98%原药,0.5%母液、0.005%毒饵。

作用特点:溴鼠灵是第二代香豆素抗凝血性高毒杀鼠剂。广谱,毒力强大,具有急性灭鼠剂和慢性灭鼠剂的优点。中毒潜伏期一般在3~5天。适口性好,不会产生拒食作用,可以有效地杀死对第一代抗凝血剂产生抗性的鼠类。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溴鼠灵可用于防治野栖鼠和家栖鼠类。溴鼠灵是目前防治野鼠最好、最安全的灭鼠剂。在干燥地区使用,一次性投药,就可完全控制各种鼠害.并能节省配制毒饵用粮。防治农田、旱地、鱼塘、果园等地害鼠,在害鼠出入路线每隔5~10米设一饵点,每点投药3~5克,必要时补投吃去的毒饵。防治家鼠15~20平方米投放3~5个点,每点3~5克。

注意事项:对人、畜、禽危险,二次中毒危险性高。中毒时维生素K1是有效解毒药。

5.杀鼠灵

有效成分:杀鼠灵(warfarin)

其他名称:灭鼠灵、华法灵、动物香豆素

剂型:90%原粉,2.5%母粉,0.025%毒饵。

作用特点:灭鼠灵属香豆素类抗凝血灭鼠剂,是第一个被推广的慢性灭鼠药物。作用缓慢,适口性较好,不拒食,对家畜、家禽毒性低,对猫、狗、猪较敏感。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杀鼠灵主要用于居住区、粮库、家禽饲养场杀灭家栖鼠。毒饵的配制,常用浓度为,即用母粉份、植物油2份、饵料97份拌匀。将配制的毒饵投放在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每天检查,吃掉补投,全吃加倍,连续投放5~7天。

注意事项:必须多次投饵,间隔时间不超过48小时,以免产生耐药性。该剂对禽类比较安全,适合在养禽场和动物园防治褐家鼠。该药不适于田间灭鼠。

6.溴敌隆

有效成分:溴敌隆(bromadiolone)

其他名称:乐万通、溴敌鼠

剂型:0.5%液剂,0.5%、0.05%母粉,0.005%颗粒剂。

作用特点:溴敌隆是新型高效、广谱的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适口性较好,不拒食。毒力强,对第一代抗凝血剂产生抗性的害鼠有效。

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溴敌隆主要用于防治家栖鼠和野栖鼠类。可用浓度为0.005%~0.15%的毒饵,在害鼠活动场所投放毒饵,采取小堆多点投放,每亩设20~30个点,每点2~5克。如果毒饵被老鼠吃完,可间隔7~10天再补投。

注意事项:对人高毒,使用时注意安全。若发生中毒,可用维生素K1解毒。

附录一

农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一九八二年六月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牧渔业部、卫生部发布实施)

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鼠害,是夺取农业丰收的重要措施。如果使用不当,亦会污染环境和农畜产品,造成人、畜中毒或死亡。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特作如下规定:

一、农药分类

根据目前农业生产上常用农药(原药)的毒性综合评价(急性口服、经皮毒性、慢性毒性等),分为高毒、中等毒、低毒三类。

1.高毒农药 有3911、苏化203、1605、甲基1605、1059、杀螟威、久效磷、磷胺、甲胺磷、异丙磷、三硫磷、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氰化物、呋喃丹、氟乙酰胺、砒霜、杀虫眯、西力生、赛力散、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钠、二澳氯丙烷品01等。

2.中等毒农药 有杀螟松、乐果、稻丰散、乙硫磷、亚胺硫磷、皮蝇磷、六六六、高丙体六六六、毒杀芬、氯丹、滴滴涕、西维因、害扑威、叶蝉散、混灭威、抗蚜威、倍硫磷、敌敌畏、拟除虫菊酷类、克瘟散、稻瘟净、敌克松、402、福美砷、稻脚青、退菌特、代森铰、代森环、2.4-D、燕麦敌、毒草胺等。

3.低毒农药 有敌百虫、马拉松、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氯杀螨醇、多菌灵、托布津、克菌丹、代森锌、福美双、萎锈灵、异稻瘟净、乙磷铝、百菌清、除草醚、敌稗、阿特拉津、去草胺、拉索、杀草丹、2甲4氯、绿麦隆、敌草隆、氟乐灵、苯达松、茅草枯、草甘磷等。

高毒农药只要接触极少量就会引起中毒或死亡。中、低毒农药虽较高毒农药的毒性为低,但接触多,抢救不及时也会造成死亡。因此,使用农药必须注意经济和安全。

二、农药使用范围

凡已订出“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品种,均按照“标准”的要求执行。尚未制订“标准”的品种,执行下列规定:

1.高毒农药 不准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不准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与人、畜皮肤病。除杀鼠剂外,也不准用于毒鼠。氟乙酰胺禁止在农作物上使用,不准做杀鼠剂。“3911”乳油只准用于拌种,严禁喷雾使用。呋喃丹颗粒剂只准用于拌种,用工具沟施或戴手套撒毒土,不准浸水后喷雾。

2.高残留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氯丹,不准在果树、蔬菜、茶树、中药材、烟草、咖啡、胡椒、香茅等作物上使用。氯丹只准用于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3.杀虫脒,可用于防治棉花红蜘蛛、水稻螟虫等。根据杀虫毒性的研究结果,应控制使用。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只准使用1次。每亩用25%水剂100克,距收割期不得少于40天,每亩用25%水剂200克,距收割期不得少于70天。禁止在其他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药材、茶叶、烟草、甘蔗、甜菜等作物上使用。在防治棉花害虫时,亦应尽量控制使用次数和用量。喷雾时,要避免人体直接接触药液。

4.禁止用农药毒鱼、虾、青蛙和有益的鸟兽。

三、农药的购买、运输和保管

1.农药由使用单位指定专人凭证购买。买农药对必须注意农药的包装,防止破漏。注意农药的品名、有效成份含量、出厂日期、使用说明等,鉴别不清和质量失效的农药不准使用。

2.运输农药时,应先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发现有渗漏、破裂的,应用规定的材料重新包装后运输,并及时妥善处理被污染的地面,运输工具和包装材料。搬运农药时要轻拿轻放。

3.农药不得与粮食、蔬菜、瓜果、食品、日用品等混载、混放。

4.农药应集中在生产队、作业组或专业队设专用库、专用柜和专人保管,不能分户保存。门窗要牢固,通风条件要好,门、柜要加锁。

5.农药进出仓库应建立登记手续,不准随意存取。

四、农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量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严禁用手拌药。

2.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如手撒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以防皮肤吸收中毒。剩余的毒种应销毁,不准用作口粮或饲料。

3.配药和拌种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的安全地方,要有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失或被人、畜、家禽误食。

4.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时应隔行喷。手动和机动药械均不能左右两边同时喷。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药桶内药液不能装得过满,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药人员的身体。

5.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时,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绝对禁止用嘴吮吸喷头和滤网。

6.施用过高毒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

7.用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洗干净,连同剩余药剂一起交回仓库保管,不得带回家去。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池塘。盛过农药的包装物品,不准用于盛粮食、油、酒、水等食品和饲料。装过农药的空箱、瓶、袋等要集中处理。浸种用过的水缸要洗净集中保管。

五、施药人员的选择和个人防护

1.施药人员由生产队选拔工作认真负责,身体健康的青壮年担任,并应经过一定的技术培训。

2.凡体弱多病者,患皮肤病和农药中毒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未愈者不得喷药或暂停喷药。喷药时不准带小孩到作业地点。

3.施药人员在打药期间不得饮酒。

4.施药人员打药时必须戴防毒口罩,穿长袖上衣,长裤和鞋、袜。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绝对不能互相喷射嬉闹。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和漱口。有条件的应洗澡。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

5.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小时。使用背负式机动药械,要两人轮换操作。连续施药3~5天后应停休1天。

6.操作人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治疗。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4号

(二○○二年五月五日)

为了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经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我部决定,在2000年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加强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再停止受理一批高毒、剧毒农药的登记申请,撤销一批高毒农药在一些作物上的登记,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停止受理甲拌磷等11种高毒、剧毒农药新增登记

自公告之日起,停止受理甲拌磷( phorate)、氧乐果(omethoate)、水胺硫磷(isocarbophos)、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methyl)、治螟磷(sulfotep)、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内吸磷( demeton)、涕灭威(aldicarb)、克百威(carbofuran)、灭多威( methomyl)等11种高毒、剧毒农药(包括混剂)产品的新增临时登记申请;已受理的产品,其申请者在3个月内,未补齐有关资料的,则停止批准登记。通过缓释技术等生产的低毒化剂型,或用于种衣剂、杀线虫剂的,经农业部农药临时登记评审委员会专题审查通过,可以受理其临时登记申请。对已经批准登记的农药(包括混剂)产品,我部将商有关部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批分阶段限制其使用作物。

二、停止批准高毒、剧毒农药分装登记

自公告之日起,停止批准含有高毒、剧毒农药产品的分装登记。对已批准分装登记的产品,其农药临时登记证到期不再办理续展登记。

三、撤销部分高毒农药在部分作物上的登记

自2002年6月1日起,撤销下列高毒农药(包括混剂)在部分作物上的登记:氧乐果在甘蓝上,甲基异柳磷在果树上,涕灭威在苹果树上,克百威在柑橘树上,甲拌磷在柑橘树上,特丁硫磷在甘蔗上。

所有涉及以上撤销登记产品的农药生产企业,须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月之内,将撤销登记产品的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交回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如果撤销登记产品还取得了在其他作物上的登记,应携带新设计的标签和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向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更换新的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要将农药登记管理的有关事项尽快通知到辖区内农药生产企业,并将执行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及时报送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农药检定所。

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二○○二年六月五日)

为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尤其是蔬菜、水果、茶叶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我部在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加强登记管理的基础上,又停止受理一批高毒、剧毒农药的登记申请,撤销一批高毒农药在一些作物上的登记。现公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高毒农药品种清单。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camphechlor),二溴氯丙烷( dibromochloropane),杀虫脒(chlordimeform),二溴乙烷(EDB),除草醚( nitrofen),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汞制剂(Mer-curycompounds),砷(arsena)、铅(acetate)类,敌枯双,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甘氟(gliftor),毒鼠强(tetramine),氟乙酸钠(sodiumflu-oroacetate),毒鼠硅(silatrane)。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甲胺磷( 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对硫磷( parathion),久效磷(monocrotophos),磷胺(phosphamidon),甲拌磷(phorate),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methyl),治螟磷(sulfotep),内吸磷(demeton),克百威( carbofuran),涕灭威(aldicarb),灭线磷(ethoprophos),硫环磷( phosfolan),蝇毒磷(coumaphos),地虫硫磷(fonofos),氯唑磷( isazofos),苯线磷(fenamiphos)19种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三氯杀螨醇( dicofol),氰戊菊酯(fenvalerate)不得用于茶树上。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对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违法生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的行为,以及违法在果树、蔬菜、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不得使用或限用农药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各地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生产、推广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促进农药品种结构调整步伐,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74号

(二三年四月三十日)

为加强农药管理,逐步削减高毒农药的使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经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我部决定撤消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混配制剂登记,撤消丁酰肼在花生上的登记,强化杀鼠剂管理。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撤消甲胺磷等高毒有机磷农药混配制剂的登记。自2003年12月31日起,撤销所有含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的登记(具体名单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公布)。自公告之日起,不再批准含以上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和临时登记有效期超过4年的单剂的续展登记。自2004年6月30日起,不再在市场上销售含以上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

二、撤消丁酰肼在花生上的登记。自公告之日起,撤消丁酰肼(比久)在花生上的登记,不得在花生上使用含丁酰肼(比久)的农药产品。相关农药生产企业在2003年6月1日前到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换取农药临时登记证。

三、自2003年6月1日起,停止批准杀鼠剂分装登记,已批准的杀鼠剂分装登记不再批准续展登记。

附录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322号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为提高我国农药应用水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药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我部决定分三个阶段削减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以下简称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使用,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上使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自2004年1月1日起,撤销所有含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复配产品的登记证(具体名单另行公布)。自2004年6月30日起,禁止在国内销售和使用含有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复配产品。

二、自2005年1月1日起,除原药生产企业外,撤销其他企业含有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登记证(具体名单另行公布)。同时将原药生产企业保留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使用范围缩减为:棉花、水稻、玉米和小麦4种作物。

三、自2007年1月1日起,撤销含有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制剂产品的登记证(具体名单另行公布),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上使用,只保留部分生产能力用于出口。

附录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T 1276-200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农药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操作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业使用农药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NY 608农药产品标签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持效期pesticide duration

农药施用后,能够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危害所持续的时间。

3.2安全使用间隔期preharvest interval

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安全允许间隔的天数。

3.3农药残留pesticide residue

农药使用后在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活性成分及其在性质上和数量上有毒理学意义的代谢(或降解、转化)产物。

3.4用药量formulation rate

单位面积上施用农药制剂的体积或质量。

3.5施药液量spray volume

单位面积上喷施药液的体积。

3.6低容量喷雾low volume spray

每公顷施药液量在50-200升(大田作物)或200-500升(树木或灌木林)的喷雾方法。

3.7高容量喷雾high volume spray

每公顷施药液量在600升以上(大田作物)或1000升以上(树木或灌木林)的喷雾方法。也称常规喷雾法。

4.农药选择

4.1按照国家政策和有关法规规定选择

4.1.1应按照农药产品登记的防治对象和安全使用间隔期选择农药。

4.1.2严禁选用国家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选择限用的农药应按照有关规定;不得选择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茶叶、果树、中药材等作物和防治卫生害虫。

4.2根据防治对象选择

4.2.1施药前应调查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对不能识别和不能确定的,应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有关专家,明确防治对象并获得指导性防治意见后,根据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

4.2.2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单一发生时,应选择对防治对象专一性强的农药品种;混合发生时,应选择对防治对象有效的农药。

4.2.3在一个防治季节应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品种交替使用。

4.3根据农作物和生态环境安全要求选择

4.3.1应选择对处理作物、周边作物和后茬作物安全的农药品种。

4.3.2应选择对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安全的农药品种。

4.3.3应选择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农药品种。

5.农药购买

购买农药应到具有农药经营资格的经营点,购药后应索取购药凭证或发票。所购买的农药应具有符合NY 608要求的标签以及符合要求的农药包装。

6.农药配制

6.1量取

6.1.1量取方法

6.1.1.1准确核定施药面积,根据农药标签推荐的农药使用剂量或植保技术人员的推荐,计算用药量和施药液量。

6.1.1.2准确量取农药,量具专用。

6.1.2安全操作

6.1.2.1量取和称量农药应在避风处操作。

6.1.2.2所有称量器具在使用后都要清洗,冲洗后的废液应在远离居所、水源和作物的地点妥善处理。用于量取农药的器皿不得作其他用途。

6.1.2.3在量取农药后,封闭原农药包装并将其安全贮存。农药在使用前应始终保存在其原包装中。

6.2配制

6.2.1场所

应选择在远离水源、居所、畜牧栏等场所。

6.2.2时间

应现用现配,不宜久置;短时存放时,应密封并安排专人保管。

6.2.3操作

6.2.3.1应根据不同的施药方法和防治对象、作物种类和生长时期确定施药液量。

6.2.3.2应选择没有杂质的清水配制农药,不应用配制农药的器具直接取水,药液不应超过额定容量。

6.2.3.3应根据农药剂型,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方法配制农药。

6.2.3.4应采用“二次法”进行操作:

①用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进一步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②用固体载体稀释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进一步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

6.2.3.5配制现混现用的农药,应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规定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7.农药施用

7.1施药时间

7.1.1根据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发生程度和药剂本身性能,结合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信息,确定是否施药和施药适期。

7.1.2不应在高温、雨天及风力大于3级时施药。

7.2施药器械

7.2.1施药器械的选择

7.2.1.1应综合考虑防治对象、防治场所、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农药剂型、防治方法、防治规模等情况:

①小面积喷洒农药宜选择手动喷雾器。

②较大面积喷洒农药宜选用背负机动气力喷雾机,果园宜采用风送弥雾机。

③大面积喷洒农药宜选用喷杆喷雾机或飞机。

7.2.1.2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经国家质检部门检测合格的药械。

7.2.1.3应根据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防治需要和施药器械类型选择合适的喷头,定期更换磨损的喷头:

①喷洒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应采用扇形雾喷头或激射式喷头。

②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宜采用空心圆锥雾喷头或扇形雾喷头。

③禁止在喷杆上混用不同类型的喷头。

7.2.2施药器械的检查与校准

7.2.2.1施药作业前,应检查施药器械的压力部件、控制部件。喷雾器(机)截止阀应能够自如扳动,药液箱盖上的进气孔应畅通,各接口部分没有滴漏情况。

7.2.2.2在喷雾作业开始前、喷雾机具检修后、拖拉机更换车轮后或者安装新的喷头时,应对喷雾机具进行校准,校准因子包括行走速度、喷幅以及药液流量和压力。

7.2.3施药机械的维护

7.2.3.1施药作业结束后,应仔细清洗机具,并进行保养。存放前应对可能锈蚀的部件涂防锈黄油。

7.2.3.2喷雾器(机)喷洒除草剂后,必须用加有清洗剂的清水彻底清洗干净(至少清洗3遍)。

7.2.3.3保养后的施药器械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内,切勿靠近火源,避免露天存放或与农药、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存放在一起。

7.3施药方法

应按照农药产品标签或说明书规定,根据农药作用方式、农药剂型、作物种类和防治对象及其生物行为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药方法。施药方法包括喷雾、撒颗粒、喷粉、拌种、熏蒸、涂抹、注射、灌根、毒饵等。

7.4安全操作

7.4.1田间施药作业

7.4.1.1应根据风速(力)和施药器械喷洒部件确定有效喷幅,并测定喷头流量,按以下公式计算出作业时的行走速度:

第十一章 农药常用品种特点及使用技术 - 图1

式中:

V——行走速度,米/秒;

Q——喷头流量,毫升/秒;

q——农艺上要求的施药液量,升/公顷;

B——喷雾时的有效喷幅,米。

7.4.1.2应根据施药机械喷幅和风向确定田间作业行走路线。使用喷雾机具施药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上风向,顺风隔行前进或逆风退行两边喷洒,严禁逆风前行喷洒农药和在施药区穿行。

7.4.1.3背负机动气力喷雾机宜采用降低容量喷雾方法,不应将喷头直接对着作物喷雾和沿前进方向摇摆喷洒。

7.4.1.4使用手动喷雾器喷洒除草剂时,喷头一定要加装防护罩,对准有害杂草喷施。喷洒除草剂的药械宜专用,喷雾压力虚在0.3MPa以下。

7.4.1.5喷杆喷雾机应具有三级过滤装置,末级过滤器的滤网孔对角线尺寸应小于喷孔直径2/3。

7.4.1.6施药过程中遇喷头堵塞等情况时,应立即关闭截止阀,先用清水冲洗喷头,然后戴着乳胶手套进行故障排除,用毛刷疏通喷孔,严禁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

7.4.2设施内施药作业

7.4.2.1采用喷雾法施药时,宜采用低容量喷雾法,不宜采用高容量喷雾法。

7.4.2.2采用烟雾法、粉尘法、电热熏蒸法等施药时,应在傍晚封闭棚雪后进行,次日应通风1小时后人员方可进入。

7.4.2.3采用土壤熏蒸法进行消毒处理期间,人员不得进入棚室。

7.4.2.4热烟雾机在使用时和使用后半个小时内,应避免触摸机身。

8.安全防护

8.1人员

配制和施用农药人员应身体健康,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一定的植保知识。严禁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经期、孕期、哺乳期妇女参与上述活动。

8.2防护

配制和施用农药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农药,谨防农药进入眼睛、接触皮肤或吸人体内。应按照GB12475的规定执行。

9.农药施用后

9.1警示标志

施过农药的地块要树立警示标志,在农药的持效期内禁止放牧和采摘,施药后24小时内禁止进入。

9.2剩余农药的处理

9.2.1未用完农药制剂

应保存在其原包装中,并密封贮存于上锁的地方,不得用其他容器盛装,严禁用空饮料瓶分装剩余农药。

9.2.2未喷完药液(粉)

在该农药标签许可的情况,可再将剩余药液用完。对于少量的剩余药液,应妥善处理。

9.3废容器和废包装的处理

9.3.1处理方法

玻璃瓶应冲洗3次,砸碎后掩埋;金属罐和金属桶应冲洗3次,砸扁后掩埋;塑料容器应冲洗3次,砸碎后掩埋或烧毁;纸包装应烧毁或掩埋。

9.3.2安全注意事项

9.3.2.1焚烧农药废容器和废包装应远离居所和作物,操作人员不得站在烟雾中,应阻止儿童接近。

9.3.2.2掩埋废容器和废包装应远离水源和居所。

9.3.2.3不能及时处理的废农药容器和废包装应妥善保管,应阻止儿童和牲畜接触。

9.3.2.4不应用废农药容器盛装其他农药,严禁用作人、畜饮食用具。

9.4清洁与卫生

9.4.1施药器械的清洗

不应在小溪、河流或池塘等水源中冲洗或洗涮施药器械,洗涮过施药器械的水应倒在远离居民点、画水源和作物的地方。

9.4.2防护服的清洗

9.4.2.1施药作业结束后,应立即脱下防护服及其他防护用具,装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中带回处理。

9.4.2.2带回的各种防护服、用具、手套等物品,应立即清洗2-3遍,晾干存放。

9.4.3施药人员的清洁

施药作业结束后,应及时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身体,并更换干净衣服。

9.5用药档案记录

每次施药应记录天气状况、作物种类、用药时间、药剂品种、防治对象、用药量、对水量、喷洒药液量、施用面积、防治效果、安全性。

10.农药中毒现场急救

10.1中毒者自救

10.1.1施药人员如果将农药溅人眼睛内或皮肤上,应及时用大量干净、清凉的水冲洗数次或携带农药标签前往医院就诊。

10.1.2施药人员如果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农药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离开施药现场,脱掉污染衣服或携带农药标签前往医院就诊。

10.2中毒者救治

10.2.1发现施药人员中毒后,应将中毒者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防止受热或受凉。

10.2.2应带上引起中毒的农药标签立即将中毒者送至最近的医院采取医疗措施救治。

10.2.3如果与毒者出现停止呼吸现象,应立即对中毒者施以人工呼吸。

第十一章 农药常用品种特点及使用技术 - 图2

附录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

(1997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6号发布根据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维护人畜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期制剂。

前款农药包括用于不同目的、场所的下列各类:

(一)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包括昆虫、蜱、螨)、草和鼠、软体动物等有害生物的;

(二)预防、消灭或者控制仓储病、虫、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三)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

(四)用于农业、林业产品防腐或者保鲜的;

(五)预防、消灭或者控制蚊、蝇、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

(六)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河流堤坝、铁路、机场、建筑物和其他场所的有害生物的。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和使用农药的,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

第五条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农药生产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药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农药登记

第六条 国家实行农药登记制度。

生产(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和分装,下同)农药和进口农药,必须进行登记。

第七条 国内首次生产的农药和首次进口的农药的登记,按照下列三个阶段进行:

(一)田间试验阶段:申请登记的农药,由其研制者提出田间试验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田间试验;田间试验阶段的农药不得销售。

(二)临时登记阶段:田间试验后,需要进行田间试验示范、试销的农药以及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的农药,由其生产者申请临时登记,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农药临时登记证后,方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田间试验示范、试销。

(三)正式登记阶段:经田间试验示范、试销可以作为正式商品流通的农药,由其生产者申请正式登记,经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农药登记证后,方可生产、销售。

农药登记证和农药临时登记证应当规定登记有效期限;登记有效期限届满,需要继续生产或者继续向中国出售农药产品的,应当在登记有效期限届满前申请续展登记。

经正式登记和临时登记的农药,在登记有效期限内改变剂型、含量或者使用范围、使用方法的,应当申请变更登记。

第八条 依照本条例第七条的规定申请农药登记时,其研制者、生产者或者向中国出售农药的外国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农药样品,并按照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农药登记要求,提供农药的产品化学、毒理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标签等方面的资料。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负责全国的农药具体登记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具体登记工作。

第九条 国务院农业、林业、化学工业、卫生、环境保护、粮食部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推荐的农药管理专家和农药技术专家,组成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

农药正式登记的申请资料分别经国务院农业、化学工业、卫生、环境保护部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审查并签署意见后,由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对农药的产品化学、毒理学、药效、残留、环境影响等作出评价。根据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的评价,符合条件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农药登记证。

第十条 生产其他厂家已经登记的相同农药产品的,其生产者应当申请办理农药登记,提供农药样品和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资料,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农药登记证。

第三章 农药生产

第十一条 农药生产应当符合国家农药工业的产业政策。

第十二条 开办农药生产企业(包括联营、设立分厂和非农药生产企业设立农药生产车间)、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经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对企业设立的条件和审核或者批准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二)有与其生产的农药相适应的厂房、生产设施和卫生环境;

(三)有符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的设施和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四)有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五)所生产的农药是依法取得农药登记的农药;

(六)有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措施,并且污染物排放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农药生产企业经批准后,方可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领取营业执照。

第十三条 国家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

生产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农药的,应当向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农药生产许可证。

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已有企业标准的农药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十四条 农药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农药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程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

第十五条 农药产品包装必须贴有标签或者附具说明书。标签应当紧贴或者印制在农药包装物上。标签或者说明书上应当注明农药名称、企业名称、产品批号和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以及农药有有效成份、含量、重量、产品性能、毒性、用途、使用技术、使用方法、生产日期、有效期和注意事项等;农药分装的,还应当注明分装单位。

第十六条 农药产品出厂前,应当经过质量检验并附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不得出厂。

第四章 农药经营

第十七条 下列单位可以经营农药:

(一)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

(二)植物保护站;

(三)土壤肥料站;

(四)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

(五)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

(六)农药生产企业;

(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经营单位。

经营的农药属于化学危险物品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经营许可证。

第十八条 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农药:

(一)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二)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安全防护措施和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措施;

(三)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规章制度;

(四)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

第十九条 农药经营单位购进农药,应当将农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核对无误,并进行质量检验。

禁止收购、销售无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无产品质量标准和产品质量合格证和检验不合格的农药。

第二十条 农药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的农药储备工作。

贮存农药应当建立和执行仓储保管制度,确保农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二十一条 农药经营单位销售农药,必须保证质量,农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应当核对无误。

农药经营单位应当向使用农药的单位和个人正确说明农药的用途、使用方法、用量、中毒急救措施和注意事项。

第二十二条 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限的农药产品,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检验,符合标准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销售;但是,必须注明“过期农药”字样,并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

第五章 农药使用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组织推广安全、高效农药,

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农民施药技术水平,并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指导,根据本地区农业病、虫、草、鼠害发生情况,制定农药轮换使用规划,有计划地轮换使用农药,减缓病、虫、草、鼠的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

第二十五条 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做好废弃物处理和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

第二十六条 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

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虫,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

第二十七条 使用农药应当注意保护环境、有益生物和珍稀物种。

严禁用农药毒鱼、虾、鸟、兽等。

第二十八条 林业、粮食、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林业、储粮、卫生用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的指导。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农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进口或者使用未取得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

进口农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向海关出示其取得的中国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

第三十条 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假农药。

下列农药为假农药:

(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第三十一条 禁止生产、经营和使用劣质农药。

下列农药为劣质农药:

(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二)失去使用效能的;

(三)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

第三十二条 禁止经营产品包装上未附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的农药。

第三十三条 未经登记的农药,禁止刊登、播放、设置、张贴广告。

农药广告内容必须与农药登记的内容一致,并依照广告法和国家有关农药广告管理的规定接受审查。

第三十四条 经登记的农药,在登记有效期内发现对农业、林业、人畜安全、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经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审议,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宣布限制使用或者撤销登记。

第三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或者撤销登记的农药。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工作。

第三十七条 禁止销售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农副产品。

第三十八条 处理假农药、劣质农药、过期报废农药、禁用农药、废弃农药包装和其他含农药的废弃物,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七章 罚则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以下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取得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擅自生产、经营农药的,或者生产、经营已撤销登记的农药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有效期限届满未办理续展登记,擅自继续生产该农药的,责令限期补办续展手续,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补办的,由原发证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吊销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

(三)生产、经营产品包装上未附标签、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农药产品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不按照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使用农药的,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有前款第(四)项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以下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农药生产企业的,或者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擅自生产农药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按照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规定,擅自生产农药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第四十一条 假冒、伪造或者转让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收缴或者吊销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由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收缴或者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生产、经营假农药、劣质农药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部门没收假农药、劣质农药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由化学工业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农药的,或者违反农药广告管理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农药中毒、环境污染、药害等事故或者其他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农药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农药管理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舞弊、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农药有关的国际条约与本条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1997年5月8日起施行。

附录八

常用农药剂型国家代码

第十一章 农药常用品种特点及使用技术 - 图3

第十一章 农药常用品种特点及使用技术 - 图4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农药使用技术指南/洪波编著.—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 2

(宁夏大学农学院服务“三农”系列丛书/曹兵,陈晓敏主编)

ISBN 978-7-227-04442-0

I. ①农…II. ①洪…III.①农药施用—指南IV.①S48-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10) 第028117号

农药使用技术指南 洪波 编著

责任编辑 屠学农

封面设计 万明华

责任印制 施 娜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发行

地 址 银川市北京东路 139 号出版大厦(750001)

网 址 www.nxcbn.com

网上书店 www.hh-book.com

电子信箱 nxhhsz@yahoo.cn

邮购电话 0951-5044614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

印刷装订 宁夏捷诚彩色印务有限公司

印刷委托书号(宁)0004835

开本 880mm×1230 mm 1/32 印张 6.5

字数 156 千 印数 4250 册

版次 2010 年 2 月第 1 版

印次 2010 年 2 月第 1 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227-04442-0/S·291

定 价 12.00 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第十一章 农药常用品种特点及使用技术 -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