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以前,父母们总喜欢听到这样的表扬:“这孩子很乖,很听话,很安静。”可是现在,这样的评价似乎已不再是赞赏,甚至是一种委婉的批评。因为很乖很安静的孩子很可能不活泼、不大方,而这样的孩子往往并不受欢迎。
成人世界的竞争与合作,使人际关系的价值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代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父母们的共识。我们总能因为孩子大方地出现在公众视野倍感骄傲,我们也会因为孩子在他的伙伴群中成为“领袖”而暗自高兴。当然,我们也常常因为孩子的害羞、怕生、不善言辞等等而担心不已。
然而,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出色的人际关系?父母们都在苦苦地寻求良方。
本书基于幼儿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成人世界的沟通模式,将孩子的心理诉求作为父母关注的焦点,让父母们去寻找答案,从而发现孩子的性格缺陷,解决孩子的情绪困扰。
以下几点忠告,是本书的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希望能给父母们有所帮助,让您在阅读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主张和清晰的脉络:
◆ 让孩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孩子的交往世界,从简单到多元,从陌生到熟悉。他起初接触的对象,只有父母家人,然后逐渐扩大到亲友和伙伴。如果爸爸妈妈整天将孩子关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必然造成孩子怕生、羞怯的性格特点。因此,让孩子走出家门是培养其交际能力的第一课。
◆ 关注孩子的自我中心现象
孩子在尝试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自我中心现象。这是一种正常行为,而不是我们所谓的自私自利等狭隘情绪或低劣品质。因为尚未社会化的孩子,还不懂得分享与谦让。自我中心现象的出现,是父母进行大方教育的启示和契机。
◆ 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父母的赞赏是孩子进步的动力。其实,许多孩子之所以怕生、羞怯,很多时候是由于父母管教过严,限制过多或者因为其在外面“惹是生非”而横加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会因此产生对外交往的恐惧感。
人是社会的个体,不能脱离社会独存。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融入社会的过程。从受孕到出生,从依赖到独立,孩子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其性格特点会逐渐定型。那么,随着孩子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社会关系逐渐复杂,他能否从容地应对通融?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们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教官、导师还是朋友?但愿这个答案能在您读完本书的时候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