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疗法在胃脘痛中的运用
章真如
章真如,男,生于1924年,江西南昌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早年习医,尽得江西名医许寿仁真传。曾任武汉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擅长老年病诊治。著《章真如医学十论》刊发海内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胃脘痛是以胃脘部经常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之病症,多见于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病。中医学认为,本证多与寒邪、食滞、气滞、郁热、阴虚、脾胃虚弱、血瘀等因素有关。滋阴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胃阴不足所致之胃脘痛,即阴虚胃痛,其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隐隐作痛,或有剧痛,其痛如割,皮肤干燥,脉细数,舌红,苔少,治宜用养阴益胃为法,章氏根据仲景麦门冬汤、叶天士养胃方,以及吴鞠通益胃汤之义,自订香砂益胃汤用于临床,每获良效。
附:秘验方介绍
自订香砂益胃汤
【组成】木香10g 砂仁6g 沙参10g 麦冬10g 玉竹15g 天花粉10g 白芍10g 生地10g 石斛10g 玄参10g
【功效】养阴益胃、理气止痛。
【主治】胃脘痛证属胃阴虚者,症见胃脘隐痛,口干腹胀,舌红少苔。脉 细数。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沙参、麦冬、玉竹、生地为益胃汤,养阴益胃、生津润燥;玄参、天花粉、石斛滋阴清热生津;白芍养血、缓急止痛;木香、砂仁行气止痛。
【加减】可随证加减。
【点评】本方是章老先生的经验方,用于治疗阴虚胃痛。本方选药精当,补而不腻,行而不滞,润而不凉,通而不秘,有理有据,合理加减运用,定能获效。
【验案】李某,女,59岁,1994年3月17日初诊。
近半年来,反复胃脘部疼痛,曾在我市某医院作胃镜提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经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现仍感胃脘疼痛隐隐而作,腹胀,口干口苦,不欲饮食,神疲,大便偏干,诊其脉沉细,舌质暗红,苔薄黄。辨证:食滞中焦,郁而化热,耗伤胃津,胃阴不足,胃络失养,故胃痛隐隐而作。治拟养阴益胃为法,方用香砂益胃汤加味。处方:木香10g,砂仁6g,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5g,花粉10g,白芍10g,生地10g,石斛10g,玄参10g,佛手10g,香橼皮10g,7剂。二诊:服药后,胃脘痛明显减轻,纳食增加,大便正常,脉沉细,舌暗红,苔薄黄,药已中病,效不更方,故以前方再进7剂。三诊:胃痛未作,纳可,仍口干,时腹胀,脉沉细,舌暗红,苔薄白,仍守前方加减。处方:木香10g,砂仁6g,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5g,天花粉10g,山药15g,生地10g,石斛10g,玄参15g,香橼皮10g,内金10g,7剂。四诊:胃痛未作,纳食尚可,微腹胀,二便调,脉沉细,舌暗红,苔薄白,继服前方7剂。五诊:经一月治疗,现胃脘不痛,一般感觉尚可,乃宗原法、原方之义,改作丸药坚持服用,以巩固疗效。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