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肝胃法治疗溃疡病

何任

何任(1920— )教授,浙江杭州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幼承家学,并卒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潜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历任杭州市中医学会会长、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浙江中医学院院长、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人大常委等职。对《金匮要略》有较深的研究。著有《金匮要略通俗讲话》《金匮要略浅释》《实用中医学》《何任医案选》等。

消化性溃疡在许多情况下,可归属中医肝气犯胃范畴。其临床症状可见胃中嘈杂,灼热而痛,伴有两胁痛或胀,性情暴躁,不思饮食,嗳气吞酸,口干咽燥,干呕呃逆,唇红,舌红少苔甚则光剥,脉细数等。肝气之所以犯胃,往往与肝阴不足有关。导致肝阴不足常见有几种情况:其一,肝气郁而化火伤阴;其二,过食辛燥之品;其三,肝血虚进一步发表;其四,肾阴亏损引起,即水不涵木。由此而肝失柔和之性,疏泄不调,从而横逆犯胃,造成胃脘疼痛。临床上还往往因情志刺激和过度劳累而发作,可见其病本为肝体失涵而肝用失调。

在施治上肝胆实火犯胃,可用辛散和苦辛药物,然而肝胆不足,肝气、虚火犯胃不能用此法,否则更伤阴液,培伐肝气,必须柔其体而制其刚,一贯煎为其理想方剂。方中生地、枸杞子补肾,即“虚则补其母”;肝体不足,肝用偏颇,当清金以制肝,用沙参、麦冬、当归补血;川楝子以制肝气之有余,使肝体得柔,肝用不悖,胃腑即安。然而,由于肝体不足,肝之疏泄功能被损,故疏肝之品亦当随证加之。疏肝之品往往易劫肝阴,所以应选择既疏肝又不伤阴,既理气又和胃之品,如绿梅花、生麦芽、佛手片之类。常用处方:生地黄24g,北沙参9g,枸杞子12g,当归9g,麦冬9g,川楝子9g,玫瑰花3g,绿萼梅4.5g。

此方治肝胃阴虚,肝气犯胃型溃疡,收效颇为理想。若有吐酸加海螵蛸9g、煅瓦楞12g;若腹胀、纳差者又加砂蔻仁各2g。蒲公英一味,既能清热又能养阴,常可加入。

另外,在4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常用自制脘腹蠲痛汤(详见附:秘验方介绍)治疗多种脘腹疼痛,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附:秘验方介绍

脘腹蠲痛汤

【组成】延胡索9g 白芍9g 川楝子9g 生甘草9g 海螵蛸9g 制香附9g 蒲公英15g 沉香曲12g 乌药6g

【功效】理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病引起的脘腹疼痛或连及胁肋,属脾(胃)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为散开水吞服。

【方解】本方用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川楝子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乌药行气止痛,香附疏肝理气止痛,沉香温中行气止痛。上五味既可调肝气,又可通经络,行气止痛之功效显著。用白芍、甘草养肝阴,补中气,缓急止痛,蒲公英清肝火,海螵蛸制酸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理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

【加减】可随症加减。

【点评】脘腹蠲痛汤既有性偏寒凉的川楝子、蒲公英;又有属于温性的沉香曲、乌药,寒温并用而专理气血,因此适应证较为广泛。蒲公英味甘性寒,既能清热、又能养阴,是一味难得的养阴护胃佳药。因而凡是脘痛属于热者,每加大剂量应用,常常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该方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也无任何副作用。

【验案】何某,男,成人。

胃病多年,脘痛常在中饭前及午夜出现,夜间常因胃痛而醒,食欲不振,时泛酸水。近日胃痛又作,医院钡餐检查谓有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舌苔薄腻,脉弦。以脘腹蠲痛汤加减:丹参9g,沉香曲9g,川楝子9g,制香附9g,延胡索9g,炙甘草9g,蒲公英12g,煅瓦楞子12g,乌药6g,玫瑰花4.5g,越鞠丸 (包)15g。7剂后胃痛缓解,上方去煅瓦楞子,越鞠丸,加海螵蛸、炒白芍、九香虫、炙刺猬皮以善后。

(何若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