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温涩汤治疗上消化道溃疡

李斯文

李斯文,男,主任医师、教授,云南省名中医。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肺癌、胃癌、肠癌、肝癌、乳腺癌等肿瘤疾病。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

根据多年治疗胃脘痛的体会,自拟了“益气温涩汤”在1983年8月至1985年8月,两年内对61例上消化道溃疡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治疗,认为“益气温涩汤”对上消化道溃疡有显著疗效。

附:秘验方介绍

益气温涩汤

【组成及用法】党参、黄芪、当归、白术、炒白芍、吴茱萸、砂仁、沉香、地榆炭、炙甘草,做汤剂,送服延胡索粉、白及粉、三七粉、海螵蛸粉各2~4g,上药每日1剂分3次温服(其中粉剂药物可视病情需要同时用3~4种同服)。

【功效】益气温中,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上消化道溃疡。

【方解】方中参、术、归、芪调补阴阳、益气温中、扶正益脾为君,伍以白芍、吴茱萸、砂仁、沉香疏肝健脾、理气和胃,更助以延胡索、白及、三七、地榆、海螵蛸活血止痛,诸药成,益气温中,扶助正气,疏肝健脾,活血止痛,用以治疗上消化道溃疡。

【加减】用益气温涩汤分型加减治疗胃脘痛,肝胃不和者症见胃脘胀满,痛点定位,纳差,嗳气吞酸,夜卧不宁,情绪波动常使胃脘痛或加重,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选加川楝子、青皮、枳壳、香附;中焦虚寒者症见胃脘隐痛,得热得食痛减,喜按纳差,口泛清水伴畏寒肢冷,面色少华,大便溏,舌淡嫩苔薄白,脉濡细。选加附片、肉桂、炮姜;肝旺血热者可见胃脘灼痛,固定而持久,经年难愈,进食易痛,夜间加剧,口干而苦,善食酸冷之品,胃脘疼痛常因进食酸冷而暂时缓解,少时重复,便秘溲黄,舌质淡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选加栀子、沙参、竹茹;气虚血瘀者可见胃脘刺痛,固定不移,常规治疗效果较差,气短懒言,面色少华,唇舌暗淡,舌边青紫或有瘀点,疼痛常于午后发作夜间加重为特点,常放射至腰背作痛,脉沉细而涩。选加广血竭、失笑散;气血亏虚,阴阳失和,胃痛绵绵无休止,面色白,神疲乏力,纳差腹胀,头昏耳鸣,心悸怔忡,唇及爪甲无华,舌质淡嫩,脉沉细无力。选加人参、桂圆肉、陈皮、厚朴。

【点评】益气温涩汤是李老先生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的经验方,本方温行并举,寓涩于补,相得益彰,意在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保护溃疡面,改善局部血循及营养,从而促进溃疡愈合。临床应用当依上法分型加减,方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