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养胃法治疗萎缩性胃炎
薛盟
薛盟(1917— )主任医师,江苏南通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家学渊源,在沪时,曾随秦伯未、余无言、许半龙诸先生问业多年。早年曾创办《中国医药》杂志。近数年写过中医论文三十余篇发表于国内中医期刊。对伤寒、温病各家理论有一定的研究和发挥,擅长治疗胃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等。曾任职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所。
萎缩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历代中医文献,对各型胃病,概以“胃脘痛”“心腹痛”笼统立说,这可能系从“胃脘当心而痛”一语而来。萎缩性胃炎,常与浅表性胃炎同时存在,其病灶范围多数不涉及全胃,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纤维胃镜检查时,萎缩区可见有黏膜层变薄,腺体大部消失,因此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致完全无游离酸,严重者则出现亚性贫血,这一系列客观指征,往往被看成癌变的潜在因素。其症状表现,中脘时感胀痛痞闷,噫气则舒,可阵痛隐隐,或胀多痛少,但胀不痛,胸中灼热嘈杂,知饥少纳,气上冲咽,大便不规则,时结时溏,一般无呕吐泛恶。少数患者,如与溃疡性疾患合并发病者,则不在此例。
胃病必辨寒热虚实,痛为主证。虽病因有痰、食、瘀、火、寒、郁之分,并与肝、脾脏腑相关,互为因果,但萎缩性胃炎具有病程长、恙根深痼的特点。阳虚不能杀谷,阴虚则不化津而化浊,久病必虚,可见胃酸缺乏,实即胃气津液之不足。盖胃气津液的生成,莫不由水谷精微所化。程郊倩说:“阳气即胃中所察之性……阳气充,则谷气化。”据此推详,是证为虚证,痛为虚痛,殆无疑问。所以主张宜益气不宜损气,宜降气不宜破气,宜顺气不宜滞气,执此作为治疗大法。叶香岩于《临证指南·脾胃门》案中也提到:“历举益气法,无出东垣范围,俾清阳旋转,脾胃自强。偏寒偏热,总有太过不及之弊。”此说可资借鉴。
通莫忘补,首重益气
胃司摄纳传化,为宗气所聚,故治胃不先治气,无异本末倒置。仲景立黄芪建中以理虚通阳,东垣制补中益气以升阳益胃,均为温养胃气而设。“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气不足,则血涩而津枯,形成中州虚乏之候。益气养阴,实为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最佳途径。然若一味补涩,难免气机不易运转,但通不补,则胃虚难复。权衡得失,可于胀痛发作时,选用建中汤、麦门冬汤合方,或五味异功散冠以黄芪为君,配伍苏梗、藿香、甘松、枸桔李、荜澄茄等理气开痹散结之品,能通能守,标本兼顾,自无腻滞之弊。
甘酸化阴,实脾制肝
素体脾胃虚弱之人,一有病害,久则阳损于前,阴伤于后。又因情志拂逆,气火纠结,肝经失于疏泄,乘虚戕贼胃土,致中脘灼痛,胸胁痞胀,嘈杂,噫气泛恶,心烦口渴,乍寒乍热,不思饮食等诸症迭起。且诸痛皆生于郁,诸郁悉出于肝,木贼土败,其虚愈著。肝为刚脏,非柔不克,用芍药甘草汤为统治胃病的基本方,因芍药能收能通,甘草缓急和中,药性平稳可靠,余如左金丸、逍遥散,均可同时进退选用。常用药如沙参、石斛、乌梅、生谷芽,生麦芽、丹皮、川楝子、郁金之属,配伍得宜,症情当获缓解。
协调升降,自得中和
脾与胃相表里,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其气之浮沉升降,要求能保持正常的动态平衡。“脾宜升则运,胃宜降则和”,倘若当升者反降,脾无阳即不能运布气机;当降者反升,胃无阴则津液告竭,“浊气在上,则生胀”,形成消化系功能紊乱,脾阳下陷,生机渐弱,于是神疲食减,纳谷不化,浸淫而成慢性泄泻。脘间浊阴凝聚,气不顺则壅滞上逆,发为痞满胀痛、噫气呕哕、口苦而干、大便秘结等症。且脾虚必累及于胃而少纳,胃实亦转伤于脾而不运,此皆升降相悖的结果。前人倡辛开苦降或苦寒下夺之法,如胃气已虚,不宜轻率投用,“六腑以通为用”,四逆散、参苓白术散,较为合拍,至东垣之甘温益气,香岩之甘寒养胃,清升则浊自降,值得研讨。又考历代各家用药经验,每选参、芪、升、柴之属,配合沉香、枳壳、陈皮,厚朴作为药对,使升中有降,补中寓通,以治本证之兼郁滞邪实者,颇有卓见。
撷取芳柔,轻以去实
萎缩性胃炎,证有虚实寒热,类型不一。但究以本虚标实为主,若一味滥用辛燥破气的椒、姜、砂、蔻、丁香、草果诸品,无疑令胃气益虚,胃汁益乏,胀痛愈感增剧,食亦难以知味,病情将反复不支,以改用柔药调养为佳。脾阴虚,宜归脾汤、景岳养元粉、七味白术散化裁;胃阴虚,玉女煎、一贯煎加减。并可选用芳香轻剂的花类药,如玫瑰花、茉莉花、绿萼梅、山茶花、玳玳花、佛手花、川朴花以及藿香、佩兰、苏叶理气化浊,调中和胃,俾轻可去实,减少剧药的不良反应而不致伤正。
以上仅举治法梗概,犹未尽其什一,鉴于萎缩性胃炎属气阴两虚之证,用参、芪作主药,伍以甘酸化阴的芍药、甘草,扶正参以通降,可达养胃、健脾、柔肝之目的,纵有瘀滞郁积,亦当从气化而解。自拟滋萎养胃汤,对胃脘部虚痛、热痛、痞胀、噫气、嘈杂各症,服后多见消除,绝大部分获得痊愈或缓解。
附:秘验方介绍
滋萎养胃汤
【组成】炙黄芪30g 党参20g 赤芍、白芍、丹参各15g 枸桔李、刺猬皮、甘松各9g 炙甘草、荜澄茄、沉香曲各7g 麦冬10g 玫瑰花6g
【功效】益气养阴、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用法】水煎服。
【方解】方中炙黄芪、党参健脾益气,与白芍、甘草合用,调和中州;甘松、荜澄茄、沉香理气开痹散结,与芪、参、芍、草合用,斡旋升降;加丹参、赤芍以改善微循环,调节代谢功能;用枸桔李、刺猬皮以通络止痛。用玫瑰花轻以祛实,麦冬滋养胃阴。本方进退合理,至臻化境。
【加减】嘈杂较甚者,加乌梅肉、木瓜;噫气时作,加无花果、刀豆壳,呃逆加枇杷叶、橘皮、炒竹茹;胸中有灼热感,加蒲公英、炒条芩;泛酸加白螺蛳壳、煅瓦楞子;便结不畅,加枳壳、全瓜蒌;便溏泄,加煨葛根、炒白术;渴不思饮,加石斛、沙参;痛在幽门部者,加红藤、败酱草。
【点评】本方是薛老先生的经验方,体现了老先生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本方补而不滞,通而不峻,升降协调,有诸效而无一害。久经临床验证,为薛老先生所得意的有效良方。
(赵雄龙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