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证治琐谈
许芝泉
许芝泉(1925— )安徽休宁人。14岁从新安名医唐竹轩先生再传弟子程苓圃学医,随诊九载;23岁即悬壶于休城。1960年调徽州卫校从教。早年长于治疗温热病,而后于妇科、儿科疑难杂症均有研究。曾于《中医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曾任徽州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徽州医学》副主编等职。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顽固的一种,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由于胃之腺体萎缩,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甚至完全无游离酸,这与中医胃阴不足、津液缺乏相类似。由于胃阴不足,譬如“釜中无水,不能熟物”,故证见不思纳谷,甚至无食欲感;胃失濡养则脘痛如灼;津不上承则口中干苦;液不下施则大便干结。舌质多红,苔少乏津或见剥苔,脉多弦细或细数。此证如用通便之承气汤则越通津液越伤,大便越结;如用消导之平胃散则越导越胀;如用止痛通瘀之金铃子散、失笑散则越止越痛;如用健脾之六君子汤则越健越不思食。只能养阴益胃,使阴气复,津液生则诸症悉除。切忌使用辛香燥烈之品,否则津枯血瘀,导致内结癥瘕(癌变),引起不良后果。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之宜忌和调理,凡辛热助火,纤维粗糙,煎炸油爆,带皮带刺等食品均不宜食用。宜食用红枣糯米粥,因红枣补脾养胃,糯米稠黏甘淡,具有滋润养胃、生津护膜之功。
宗仲景的麦门冬汤、叶天士的养胃汤和吴鞠通的益胃汤化裁,自拟养阴护胃汤。基本方为沙参、玄参、石斛、玉竹、白芍、甘草、乌梅、木瓜。多年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此方补而不腻、润而不凉,诚为治疗胃阴不足导致胃病的有效方剂。
附:秘验方介绍
养阴护胃汤
【组成】沙参30g 玄参10g 石斛10g 玉竹10g 白芍10g 甘草3g 乌梅5g 木瓜10g 麦冬10g
【功效】养阴益胃。
【主治】萎缩性胃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许氏认为,萎缩性胃炎之病机在于胃阴不足,津液缺乏,因而本方重在养胃阴,生津液。方中沙参、麦冬、石斛、玉竹养阴益胃生津,且沙参、石斛可滋阴清热,乌梅生津液,开胃气;木瓜和胃消食;用白芍以养肝阴,调肝气,平肝阳,缓急止痛;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药性。诸药合用,阴气可复,津液自生,则诸症可除。
【加减】便秘加瓜蒌仁、火麻仁;嗳气加苏罗子、枇杷叶、绿萼梅;脘胀加佛手片、玳玳花;口干加生地、天花粉;纳谷不馨加生谷芽、冬瓜子、鸡内金。为保护胃黏膜还可酌加凤凰衣、刺猬皮。
若夹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痛引胁,嗳气频多,干哕泛恶者,可酌加青木香、广郁金、炒竹茹、青橘叶等一类疏肝药,取其性味平和,不温不燥,无破气伤阴之弊;如肝郁化热,酌加炒黄连、蒲公英。
【点评】此方为许老先生依据古方灵活化裁而自拟的经验方。确立本方的依据是对萎缩性胃炎的深刻认识和中医药理论的深厚功底。本方以养阴和胃为主,养阴而不滋腻,润燥而不寒凉,和胃又兼顾肝、肺,诚如本人所述,可谓治疗胃阴不足导致胃病的有效方剂。
【验案】程某,女,52岁。1981年3月28日初诊。
患萎缩性胃炎多年,近半年来,脘部闷胀灼痛加剧,嗳气频频,纳谷日减(半年来均是吃稀饭或烂面,每日150g左右),形体日瘦,精神恐惧不安(恐癌变),夜不安寐,心悸烦躁,头昏,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证属胃阴不足,胃失和降。治拟养阴益胃。处方:北沙参30g,麦冬10g,川石斛10g,生白芍10g,生甘草3g,乌梅5g,绿萼梅5g,生谷芽10g,浮小麦30g,大枣10枚。水煎服,日1剂。
该患者先后诊治3次,均以本方随症略作加减,服药20剂,诸症悉愈,嗣后停药观察,饮食调理,体力恢复,上班工作。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