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汤治疗慢性胃炎

卢化平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饱胀及消化不良等。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胃脘痛、嘈杂、吞酸等范畴。多由外邪客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七情所伤诸因素所致。阳明多气多血,病初多以湿热、气滞为主,病久多以寒热错杂,气滞血瘀互见者为多。治疗当以健运脾胃、条畅气机、活血通络为大法。曾于1995—1998年,运用遵循上法而拟的胃炎汤(详见秘验方介绍)治疗慢性胃炎100例,总有效率达94%,效果满意。

经临床验证,本方不仅可用于治疗各种胃痛,也可用于肝胆系统各类慢性炎症引起的胁胀腹满、嗳气呃逆等症,只要加减得当,均能取得显著效果。

附:秘验方介绍

胃炎汤

【组成】丹参、莪术各15g 百合、蒲公英各30g 乌药10g 薏苡仁20g 杭芍30g 甘草6g

【功效】健运脾胃、活血通络。

【主治】慢性胃炎,症见脘腹隐痛胀满,嗳气、嘈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一般服药1~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治疗药物,忌生冷辛辣饮食及酒。

【方解】方中丹参、莪术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乌药开郁宽中,顺气止痛,疏散胸腹邪逆之气;百合《本草纲目》载:养五脏,补中益气,主治邪气腹胀心痛,除心下急满痛。与乌药相配伍,寒温结合,润而不滞,对胃脘之气痛,热痛均宜;薏苡仁健脾和中,益气除湿清热,蒲公英补脾和胃,祛热解毒,二者合用健脾益气而不燥,倾泻阳明胃热而不损阴伤胃;芍药柔肝缓急,甘草补脾益气,两药相合,酸甘化阴以复胃液,又能缓急止痛,全方具有健运脾胃,条畅气机,活血通络之功。

【加减】肝胃不和加柴胡、川楝子、青陈皮;脾胃虚弱加黄芪、白术、山药;脾胃湿热加栀子、郁金、左金丸;胃阴不足加沙参、石斛、乌梅;胃络瘀血加失笑散、三七、延胡索、檀香;出血加大黄、黄芩、黄连、郁金;伴肠上皮化生加乌梅、僵蚕。

【点评】本方是卢氏经验方,曾经临床系统观察100例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8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1例。参照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治愈21例,显效39例,好转34例,无效6例。一般服药3~9剂后,疼痛即可消失,多数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后,可消除与改善胃黏膜的病理变化,尤以充血、水肿、糜烂及增生的改善最为明显。本方以健脾活血通络为主,可通过改变胃黏膜的血运障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致使肠化生细胞逆转。

【验案】徐某,女,47岁。1996年9月7日初诊。

胃脘隐痛胀满5年,伴嗳气、空腹嘈杂,脉细,舌红苔薄黄。经本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中度肠上皮化生。辨证为胃阴不足,兼有瘀热。予胃炎汤加沙参15g,石斛12g,水煎服;乌梅、僵蚕等分研末,每服6g,每日两次冲服。服药3个疗程后诸症消失。胃镜复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