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煨汤为主治疗慢性腹泻

陈苏生

陈苏生(1909—1990),男,江苏武进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上海中医文献馆馆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擅长内科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慢性腹泻之发病原因众多。在《内经》中至少有五说:“湿胜则濡泻”指湿;“春伤于风,夏生飨泄”指风;“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僻”指伤食;“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指热;“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指寒。后世朱丹溪又有痰因说。此均从病邪而言。

在人体,则从“脾主运化”而重在脾,即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然而,慢性泄泻还与肝肾有关,即所谓“肝郁乘脾”和“命门火衰”。肝郁乘脾的病人时常有胸胁痞闷、嗳气少食等症状,并与情志变化关系比较密切。命门火衰是由太阴伤及少阴,泄泻常在清晨之前,阴气极盛,阳气未复之时,有时还可伴有腹痛,俗称五更泻。临床所见慢性腹泻,往往兼而有之,并须排除虫积为患和肿瘤积聚。

临证治病一贯注意病人体质,在强调辨病论治,辨证论治之外,尤重视辨人论治。证是人与病斗争之产物,病之与证都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慢性泄泻既有病的刺激因素,又有人的自我调节因素。既可久泄伤阳也可久痢伤阴,伤阴伤阳,都是人的范畴。久泻气从下陷,不当利尿过多,否则不但无分清泄浊之功,反有耗气伤阴之嫌。四煨汤升清辟浊,暖胃和肠,针对兼证不同,或佐清敛,或佐润通,对退行性病变之慢性泄泻甚为合拍。

附:秘验方介绍

四煨汤

【组成】煨葛根6g 煨防风6g 煨肉豆蔻6g 煨木香6g

【功效】升清辟浊、暖胃和肠。

【主治】退行性病变之慢性泄泻。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葛根入阳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即升清降浊;防风辛以散肝、香以舒脾、风以胜湿;木香行气导滞,平肝健脾,乃“郁者伸之”之意;肉豆蔻温中行气,暖胃固肠,且有“寒者温之”之谓也。

【加减】偏于脾虚者,可合参等白术散加减;偏于肾阳虚衰者,可合四神丸加减;偏于肝郁乘脾者,加郁金、石菖蒲、白芍、甘草,疏肝解郁;寒重者加附子、吴茱萸;热重者加黄连;湿重者加苍术、厚朴;腹痛加左金丸;泄泻严重还可适当加石榴皮、诃子等固涩药。

【点评】本方是陈老先生的自拟经验方,选药精当,寓意深刻。取煨法者,是使用小火慢慢将药烤熟,以求药力浑厚。临证应用本方,还当根据每个病人的寒热虚实等具体不同的情况辨证论治,灵活运用上述加减法则,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验案】倪某,男,45岁。

腹痛便泄两年多,时发时停。发时腹中绞痛频作,呕恶,大便一日3~4次,质薄不成形,带有黏液。经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服抗生素后能缓解但停药不久又复发作,持续服药又影响食欲,迁延两年之久,深以为苦。1964年1月邀先生诊治。根据其证候,诊断为脾肾阳虚型泄泻,与四煨汤、四神丸兼服,前后数诊,服药三十余帖,前症霍然而失。再与参苓白术散加四神丸调理而愈。

处方:煨葛根9g,煨防风9g,煨肉果9g,煨木香9g,苍术9g,制厚朴9g,槟榔9g,白芍9g,甘草9g,生姜9g,大枣5枚。另:每晚临睡前用淡盐汤送服四神丸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