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泄效方两则

焦树德

对慢性泄泻,不能单从健脾利湿论治。因为泄泻年久不愈,中气渐虚,中虚则泻不易止,泻不止则中愈虚,关门不固则脾气随泄而虚衰。中阳式微,则寒从中生,寒性下降,泻必伤阴,阴寒下降,必伤及肾。泻伤阴伤阳,而致脾肾俱虚,所以慢性泄泻常自太阴及少阴而成为脾肾虚泻。证候的特点是:每日半夜后,清晨之前,阴气极盛,阳气未复之时,即腹泻1~2次,或有腹痛,或无腹痛,但每日必泻,连年累月久泻不止。此因肾为胃关,司二便之开合,命火生土,助中焦之生火。肾阳虚衰,则脾不得温煦,水湿不化而下泻,肾虚大便开合失司故泄久不愈。治宜温补肾阳,使肾气足开合有权,并能温煦中焦,再兼以益气健脾,使中阳复则水湿运化,清浊攸分,泄泻自止。在临床上常以景岳“九炁丹”的方义,结合理中丸法,减荜茇加茯苓、诃子制成经方,药用熟地(砂仁拌)、制附片、茯苓、肉豆蔻、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焦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诃子等,另用伏龙肝煎汤代水。

此方对脾肾两虚所致的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炎、结核性肠炎、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需坚持服数十剂。在服10剂左右时,即按辨证论治法稍事加减一次。

肝郁乘脾而致泄泻,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久久不愈者,其腹泻在情志不舒时则加重,心情愉快时则不明显,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可伴嗳气,食少,胸胁胀满,泄前腹痛,脉弦等症。此证一般常用痛泻要方治疗,常在此方中再加调理肝气、扶脾化湿等品,药方如下:香附、茯苓、苏梗、秦艽、泽泻、苏叶、紫胡、升麻等。临床这样配伍治疗肝郁犯脾的致泄泻,每收良效。

附:秘验方介绍

1.加减九炁丹

【组成】熟地(砂仁拌)15g 制附片8g 茯苓15g 肉豆蔻10g 吴茱萸6g 补骨脂10g 五味子9g 焦干姜6g 党参10g 白术9g 炙甘草5g 诃子6g

【功效】温补肾阳、益气健脾、止泻。

【主治】脾肾虚泻,症见清晨之前、半夜之后腹泻,或腹痛或无腹痛,但每日必泻。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此方可谓脾肾虚泻,即脾肾阳虚所致之泄泻,治宜补脾肾为主。方中参、苓、术、草加干姜,温中阳而健脾气;附子、补骨脂补肾壮阳;熟地滋阴,以助阳之生化;合四神丸温肾暖脾止泻,加诃子以增强固肠止泻之功。

【加减】可随症加减。

【点评】本方是焦树德先生自拟经验方,为《伤寒论》中之理中丸和《证治准绳》中之四神丸化裁而成。其特点是注重温补肾阳、以助中焦生火,再兼以健脾益气,用之则脾肾阳虚之久泻可望痊愈。

2.加味痛泻要方

【组成】土炒白术10g 酒炒白芍10g 广陈皮9g 炒香附9g 防风6g 茯苓12g 苏梗6g 秦皮6g 泽泻12g 苏叶6g 柴胡3g 升麻3g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化湿。

【主治】肝郁乘脾而致泄泻,症见腹泻反复发作,病情随情态变化而增减。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解】白术、白芍、陈皮、防风为痛泻要方,可疏肝补脾;加厚朴、苏梗、苏叶以调肝理气和中;用香附解肝郁,秦皮酸凉清热涩肠;泽泻泻肝经之湿邪;泄久则气下,下者举之,用柴胡、升麻以举少阳、阳明清气。

【加减】无特异加减。

【点评】此方是焦树德先生自拟的治疗因肝郁脾虚而致腹泻的经验方,由痛泻要方加味而成,此方集疏肝健脾、理气和中、清热涩肠、升清泻浊诸法于一方,组方用药细致入微,值得效法。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