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理中健脾阳
秦进修
秦进修(1918— ),字竹轩,河南中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河南清丰人。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五十余年,于临床善处疑难杂症,尤擅用经方。曾主编《伤寒论辅导教材》,合编《伤寒论试用讲义》,并发表论文多篇。
脾虚湿盛是泄泻的病理基础,腹泻日久,必伤脾阳,气不化湿,湿为阴邪,伤残阳气,脾阳更虚。前人认为慢性腹泻“浅者在脾,深者在肾”,久泄不止或水湿互胜,伤在肾中真阳,命火不足,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而引起久泻。但究其源,肾中之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真阳不足,阴霾四起,寒证丛生,必定伤及脾阳;健运无力,清浊相杂,泄泻由生。所以治疗慢性腹泻,或单施温中健脾以止泻,或温补脾肾并行以止泻,未见温肾而不顾脾者。此说并非是忽略肾阳虚作为久泻之病机,而是强调临证应以脾阳虚为慢性腹泻病机之着眼点,诚若《景岳全书·泄泻》篇所谓“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腹泻,前贤立法垂训在先,近人融旧治新,见仁见智,为世人提供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余临证有年,每每尝用经方,以为仲景方,方便而效神。对于治疗慢性腹泻,每用桃花理中汤治疗,常获显效。
桃花理中汤系由《伤寒论》中理中丸合桃花汤化裁而成。药用:党参、干姜、白术、赤石脂、怀山药、炙甘草、大枣等。
理中汤原是温中健脾的代表方剂。桃花汤为治疗“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经云主少阴病下利,知其具有温补脾肾,涩肠固脱之功。原方易粳米用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本草纲目》)。两方为伍,温补、固涩熔为一炉,脾阳得复。肾阳亦暖,泄泻可止矣。
附:秘验方介绍
桃花理中汤
【组成】党参15g 干姜10g 白术12g 赤石脂30g 怀山药15g 炙甘草10g 大枣5枚
【功效】健脾温中、涩肠止泻。
【用法】水煎服,日1剂。方中赤石脂用法当遵古训,半全半末,粉末冲服,以增强收敛固涩之性。
【主治】慢性腹泻脾阳虚证,主症:大便时溏时泄或黎明泻,迁延不愈。次症:食少纳呆,面黄神疲;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本方用党参甘温入脾,补中益气,强壮脾胃为君;干姜辛热,温中扶阳为臣;白术燥湿健脾,山药益肾健脾止泻,赤石脂涩肠止泻,大枣补中益气养血,缓释药性,共为佐药;炙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而为使。
【加减】若兼上焦有热咽痛者加黄连3g。腹泻次数较多者加罂粟壳9g。偏肾阳虚,腰痠肢冷明显,或腹痛者加附子9g。
【点评】本方由《伤寒论》名方理中丸和桃花汤化裁而成,理中丸温中祛寒,补益脾胃;桃花汤涩肠止泻,合成标本兼顾之效方,用于治疗慢性腹泻去原方之粳米改用山药,独具匠心。秦师指出:运用桃花理中汤治疗慢性腹泻,患者一般多具有“一主三次症”(如上述主治项中所言)。但也可见只有主症而次症并非明显,用之亦可收功,特别是老年患者,素体中阳虚弱,泄泻经年,但不严重者。秦氏曾治一翁,长期大便次数增多,不能成形,但饮食正常,全身症状无明显表现,服桃花理中汤数帖易后痊愈。慢性腹泻发病缓慢,病程较长,故使用本方要守方进药,免留后患。服药期间,患者忌食生冷油腻之品,注意饮食调养。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