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痢型腹泻自拟秦桂良方
俞尚德
“慢性痢型腹泻”是作者的命名,其临床表现是:病史较长,或有明确急性痢疾史。大便溏泄,日3~5次。或粪便细条状,排出如挤牙膏,均有黏液。或大便颗粒状,日数行,表面有明显脂状黏液,无论大便干溏,化验常可见红、白细胞或脓细胞,但有时镜检正常,培养则均无痢疾杆菌生长。肠鸣常较亢进,便前有腹痛,但非切痛。有时左、右下腹部出现索条状凸起,按揉之消失,苔多薄滑或腻,脉象细滑或细弦。其要点是排泄大便时滞涩不畅,无里急稍有后重。便前常有腹部隐痛。粪便常杂有黏液,培养无痢疾杆菌生长。故不能称之为慢性痢疾。然又具有某些痢疾症状,因以“慢性痢型腹泻”命名。此类患者,常自服黄连素有效,但不能根治,为其特点。
腹泻日久,必然涉及脾虚,这是共性。但从其服黄连素有暂效这一点来看,胃肠当有湿热蕴结。即使其始因为寒湿,日久也湿郁化热。脾阳虚与胃肠湿热是慢性痢型腹泻的主要矛盾。治宜健脾清,临床每用自拟秦桂汤(详见附:秘验方介绍)化裁治疗,每收良效。
附:秘验方介绍
秦桂汤
【组成】党参10~15g 炒苍术10~15g 白术10~15g 葛根15g 肉桂3~6个 白头翁10g 秦皮10g 煨木香10g
【功效】健脾理气、清热燥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慢性痢性腹泻,临床表现详见正文。
【方解】本方以党参补中气,和脾胃,白术补气健脾,苍术健脾燥湿,盖泄泻无不由于脾胃,用上3味以图根本之治;肉桂温脾阳,葛根升阳止泻,木香行大肠之滞气,白头翁清胃肠湿热,秦皮清热燥湿,收涩止泻。诸药合用,温阳健脾。清热燥湿,治疗以脾阳虚与胃肠湿热为主要矛盾的“慢性痢性腹泻”可收良效。
【加减】排便时多转矢气加煨诃子。晨醒即欲排便的加肉蔻炭、熟附块。排便如挤牙膏状加桔梗、炒黑丑。腹胀加炒槟榔、炒枳壳。小腹有索条状凸起作痛加炙甘草、炒白芍。苔腻先予制大黄、黄连、黑丑、肉桂,或枳实导滞丸加肉桂。服二三剂,俟腻苔渐化,即予秦桂汤。
【点评】慢性痢性腹泻是俞氏自拟病名,临床情况虽不尽一致,而有共同之处,即腹痛,粪便见黏液,化验有脓球或红、白细胞,但培养无痢疾杆菌。临床似痢而实非痢,称之为“慢性痢型腹泻”较为恰当,它可视为慢性腹泻的一个特殊类型。其始因有可能是由于病菌或阿米巴感染,但往往已经过多种治疗,致未能再检出病原体。秦桂汤既健睥运、振脾阳,又能清肠涩肠,对此种类型的慢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验案】顾某,男,28岁。
大便溏泄已半年,杂有黏液、不畅,日三行,肠鸣腹痛。粪便化验有脓球及红、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苔薄腻,脉细弦。处方:秦桂汤加炒黑丑、炒神曲。服14剂复诊,大便日一行,加炒黑丑,腹无所苦,而觉腰酸。苔白不腻,加补骨脂10g,肉蔻炭10g。再诊时诸症均和,调治而愈。
(王广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