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思嘉成为肯尼迪夫人
两星期后,思嘉成了弗兰克·肯尼迪的新娘。弗兰克给思嘉交上了塔拉的税款。两天后她收到了妹妹苏埃伦的来信,妹妹的信写得义愤填膺、骂话连篇、泪迹斑斑。即使是苏埃伦的谴责1也没有减少她因塔拉如今安然无恙所带来的快乐,至少塔拉现在已经排除了迫在眉睫的危险。现在她长期住的家是亚特兰大而不是塔拉。亚特兰大的太太小姐们都知道她的事,差不多就像知道自己家的事一样,可兴趣就比对自己的事大多了。她们全知道,几年来弗兰克和苏埃伦之间彼此“心照不宣”。实际上,他还忸怩不安地说他希望在春天结婚。所以,在他宣布说他已经悄悄和思嘉结婚后,流言蜚语2、狐疑猜测就铺天盖地而来了。思嘉知道,整个亚特拉大都对她说三道四,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塔拉安全了,让人们去说吧。她的头脑中还计划着很多事情,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她的店铺盈利多一些,还有弗兰克的锯木厂也要好好经营。她慢慢地翻着账本,仔细地翻看着弗兰克写得又小又挤的一排字,有人名和钱数。果然不出她所料,她看到了弗兰克缺乏生意头脑的最新证据,不禁皱起了眉。接着她想到:“哎,我若经营这家商店,肯定比他经营得更好!就算我对木材生意一窍不通,我也一定比他强!”这真是令人震惊的念头,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料理生意上的事,甚至比男人料理得还要好。思嘉成长的环境有这么个传统:女人不能太聪明。现在思嘉发现这个观念说得不完全对。她自小受到的教育是,单单一个女人什么事也干不成,然而在威尔来到塔拉以前,她却在没有男人帮助的情况下,把种植园管理得非常好。她和男人一样能干!伴随这个想法而来的是一种自豪感和想证明自己的强烈的愿望,像男人一样给自己赚钱,属于自己的钱,不用向任何男人要钱,也不依赖任何男人。很快,她便成了亚特兰大街上的一道风景。白蝶姑妈给她做了一件漂亮的绿色短披肩,掩饰着她怀孕的身材。她因生意上的事去拜访别人时,总是穿着这些合适的服饰。她没什么必要走下车来,因为她只要笑一笑,示意一下,那些男人就会赶快跑到马车边,站在那里和她谈生意。
她并不是看准从木材中赚钱的唯一的人,她也并不害怕竞争。她非常清醒,对自己的聪明才智非常自豪,自认为自己跟他们中任何一个人一样能干。
起初,其他经销商都在笑她,带着善意的蔑视。可是,现在他们不笑了。看到她坐马车经过时,他们都在默默地骂街。她是女人,这个事实常常帮了她的忙,因为她看上去那么孤立无助,一副哀求的样子,能把人的心融化掉。她毫不费劲就可以默默地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她是个勇敢而又胆怯的太太,为残酷的现实所逼,不得已处于一种令人反感的境地。如果客户们不买她的
木材,这个无助的小女人很可能就会饿死。但是,如果女性模样起不了作用,她也会像商人那样冷漠,只要能给她带来一个新客户,她宁愿以比她的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出售,让对手不知所措。如果她认为自己不会被发现,她也会以次充好,把质量不好的木材当成好木材卖出去,对谩骂3其他的木材经销商,她也不会于心不安。她会装出一副万分无奈、很不情愿道出令人不快的实情的样子,叹着气告诉可能成为客户的人说,她的竞争对手的木材价格太高了,木材已经腐烂,又满是节孔。
她每个月赚的钱中,一半交给塔拉的威尔,余下的都藏起来。没有哪个守财奴像她一样经常数金币,也没有哪个守财奴比她更害怕失去这些钱。她不会把钱存在银行里,因为银行可能倒闭,或者北方佬可能会把钱没收。所以她把一些钱藏在身上,能藏多少就藏多少,塞在紧身胸衣里,把小捆的钞票藏在屋里,藏在壁炉地面松动的砖块下面,放在她的装零碎物品的袋子里,夹在《圣经》书页中间。随着一星期一星期地过去,她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因为如果灾难降临,她积攒的每一美元,就可能失去一美元。弗兰克、白蝶和仆人们十分和气地忍受着她的坏脾气,把她的坏脾气归结于怀孕,可他们从来就没意识到真正的原因。
似乎没人明白,到底是什么使她着魔了,是什么使她像个疯女人一样。关在家里休息以前,她得把所有的事安排妥当,要尽可能赚更多的钱,以免狂风暴雨又降临到她头上。她要用现金筑起一道堤坝,以防北方佬不断升高的仇恨浪潮的袭击,这全都成了一股激情。这些日子里,钱就是困扰、支配着她头脑的东西。不管什么时候想到孩子,她都会莫名其妙4地生气,怨他来得不是时候。死亡、交税和生孩子,它们中不论哪一个,来的时候都是不合时宜的!”
这一次思嘉生下的是个女孩,滑稽的是,她非常像弗兰克。除了溺爱的父亲,谁也看不出她有什么漂亮的地方,可是邻居们都很仁爱,说所有难看的婴儿最后都会出落成漂亮的姑娘。随着小女儿的出生,日子一天一天过得很快,生活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苏埃伦和威尔在塔拉结了婚。卡丽恩到查尔斯顿的女修道院去了。希礼、媚兰和小博来到了亚特兰大,把迪尔西也带来煮饭、带孩子。普里西和波克还留在塔拉。
注解:
1【谴责】责备;严正申诉。
2【流言蜚语】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3【谩骂】用轻慢、嘲笑的态度骂。
4【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也作莫明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