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公司的掌舵手

成为公司的掌舵手

在福特汽车公司迅速发展之际,福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三种车型上:福特制造了B型车,它是由4个缸带动的休闲车,当时的市场价为2000美元。之后,他们又把A型车改装为C型车,价格在900美元至1000美元之间。而F型车也是一种休闲车,售价为1000美元。

这样一来,福特把最合理的资源都给分散了,虽然价格提高了,但是销售量少于第一年,仅售出了1695辆车。B型车很适合在普通道路上行驶,它也是新型的四缸汽车,要想把价格高这个缺点压下去,福特认为,还需要做更精彩的广告,而当时最好的广告就是利用最精彩的比赛赢得大家的欢迎。

于是,福特带着他的赛车出征了,这辆赛车与“999”车是双胞胎,福特将它命名为“亚罗号”。这天清晨,寒气袭人,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洒着,漆着红色箭头的“亚罗号”停在克雷尔湖畔。

福特坐在驾驶座上,隔壁助手座上是福特的得力助手维尔斯。小埃兹尔依着妈妈克莱拉静静地坐在后座上。

而在前天晚上就已经得到通知的一大堆记者,为抢拍照片,早在此久候了。“亚罗号”慢慢爬上湖畔的堤防,缓缓下到结冰的湖面上。维尔斯不断吐着白气,仿佛开了口的汽化器活门一样,福特双手提着5加仑汽油注入油箱。为了防滑,湖面上已被穿冰鞋的公司职工们撒满了灰。

福特是从不气馁的人,绝不退缩,他沉着冷静地跳进“亚罗号”车里,全速前进。人们都屏住呼吸,克莱拉不敢看,10岁的埃兹尔惊恐地注视着。

湖面凹凸不平,破裂之后重新结冰的地方比比皆是,想在冰上全速前进,简直就是玩命。“亚罗号”一会儿飞滑,一会儿腾跳,不断地因撞击坚冰而使车身严重偏滑,激起的银色的冰块、冰粉飞溅到被这一惊险场面紧紧吸引的记者和参观的人群身上。福特拼命握着方向盘向前全速行驶,最后终于稳稳地刹了车。

福特终于成功了,克莱拉长长地松了口气。权威性的计时成绩出来了,这惊人的消息通过电波传向各地,亨利·福特和时间的比赛仅用了39.4秒,比法国纪录少7秒。福特远远打破了22000米/分钟的世界纪录,而又是在冰上!

第二天,福特“亚罗号”冰上疾驶的消息在底特律各报上纷纷登出。“福特型车奔驰在冰冻的湖面上,时速150千米,刷新了世界纪录。”

没过多久,福特型车广告见报了:“福特型车,速度快、价钱低,是大众的汽车,不是赛车用的奢侈品。”

就这样,一时间,福特的这一系列型车立即传开了,它的出名也未能掩盖价格偏高的缺点,有钱人打算买,没钱的人议论的时候还在希望着。

这一举措加快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发展,经过3个月的运营,挣得利润37000美元,1903年11月21日,公司给股东们发放了10%的红利。接下来的9个月里,公司实现利润近10万美元。

至1904年秋天,公司月平均销售额已达60000美元。1904年10月1日至1905年9月30日,公司的年销售总额接近200万美元。起步阶段公司每年大约卖出汽车1700辆,正如库森斯于1905年春对底特律《记事报》所说的:“我们现在每天平均出厂25辆汽车,为300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然而,事业兴旺也带来了问题。马克摩逊眼看公司办得很成功,而自己的亲信库森斯和福特的配合也越来越密切,他开始感到不自在了,意欲重占山头。他要求库森斯重新回到煤炭公司去,由自己接管汽车公司业务经营的实权,库森斯不乐意。于是马克摩逊提请董事会将他解雇,但福特说服董事会驳回了这项提议。

这场蓄势待发的争端不仅仅涉及人物与权力。福特汽车公司创办后的头几年,有一个更深层的动因逐渐明朗化,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意见分歧更是火上加油。此事关系到福特汽车的未来走向:公司应该开发、生产和销售什么样的汽车?公司相应的投资取向又是什么?

说到底,问题就在于公司的两大股东马克摩逊和福特之间对此越来越有意见分歧。分歧越膨胀越发痛楚,迫使股东们不是站在这一边就得站在那一边,冲突一触即发。

在公司成立后的前几年,马克摩逊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经营活动,但对公司应该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有自己的明确态度,他的想法是生产昂贵和高档的汽车,面向富裕的客户阶层以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

而福特的观点则与马克摩逊大相径庭。大约在1903年6月,他对库森斯谈起过自己的设想,说他想为公民大众生产廉价、简洁和轻便的汽车,并且认为制造汽车最好的办法是将生产工序简单化和标准化。

大批量生产汽车能够降低成本,成本一旦降低,更多的人就能买得起,自然而然就有了市场。制造汽车应该使每一辆车彼此相像,出厂时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别针厂生产出来的别针看上去大体相同,火柴厂生产出来的火柴看上去都差不多,汽车生产道理也是一样的。

公司成立后的头两年,福特和马克摩逊之间的分歧还没有摆上桌面。1904年至1905年公司向市场推出了两大类车款,第一类包括A型车以及它的升级版C型车和F型车,都是双缸汽车,体现了福特轻便和廉价车型的构想。

在马克摩逊的坚持下,公司同时生产和销售第二类车款B型车,比起第一类车款来说重量要大得多,它车速快得多,卖价也高得多。福特的A型车款一下线就被顾客买光,B型车卖得倒也还说得过去。

由于轻型小汽车很受欢迎,福特和他的工程人员大受鼓舞,于是就在1905年至1906年间全力重点开发和生产一种新车型。新车是四缸车,重量轻、可靠耐用、卖价也不高,取名为N型汽车。

但出于对马克摩逊的尊重,福特同时也开发和生产出了六汽缸的K型汽车,马力更加强劲,卖得也更贵。N型车自重500千克,标价600美元,K型车重约800千克,标价2800美元。

福特和马克摩逊继续各执己见,福特强调说他的小型车人们都能买得起,销售额有如此之高、需求量有如此之大;而马克摩逊却相信另一个事实能证明公司应该如何走向繁荣:1906年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有2/3都是更大更贵的车型,给厂家带来了更大的盈利空间。

福特和马克摩逊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在1905年至1906年间的董事会议上,股东们常常就公司的未来走向激烈争吵,有人支持福特,也有人支持马克摩逊,马克摩逊赢得了几位董事的认同,而福特的观点却说服了更多人。

后来,意见分歧使董事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福特开始对马克摩逊不客气了,脑中再次浮现出早年的图景:当年底特律汽车公司那些有钱的投资者强迫他就范,而福特认为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

福特决定旧情再也不能重演,私下里对同事们尖锐地指出:“任何没有参与公司生产的人其实对公司都没有什么贡献,都是一些寄生虫。”董事会上库森斯当然是福特的坚定拥护者,站在他一边的还有道奇,道奇本来就不喜欢马克摩逊。

争端越来越激烈,找出解决方案显然势在必行。1905年年底,福特和库森斯决定采取一个明智的行动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从战略眼光考虑,他们认定公司应该自己制造零部件以此另辟新路为公司创造利润。作为公司权力斗争的参与者,他们也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冥顽不化、毫不妥协的合作者。

因此,福特和库森斯就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实体,名为福特制造公司,建立新公司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福特汽车公司一向是在道奇公司订购发动机和零部件的,而新公司成立后就可以制造发动机和零部件卖给母公司以赚取利润。

同样重要的是,新公司将排除马克摩逊的参与,为“福特N型车”制造发动机和零部件,公司和它的股东将因此盈利,而马克摩逊从此以后只能靠销售成品车来实现利润,策略可谓精明。

福特制造股份公司于1905年11月22日成立,厂子设在贝勒维大道租来的一所房子里,股东们选举福特为公司总裁,道奇为副总裁,库森斯为财务总监。

成立公司的意图再明白不过了,正如一位股东所说的那样:“福特先生对我允诺说,一旦把马克摩逊搞定,福特制造公司就立即并入福特汽车公司,跟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马克摩逊立即明白了此举意味着什么,于是开始反击。他怒气冲冲地挥笔给董事会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道:

此种行为意欲牺牲大部分股东的利益来满足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此倾向最为明显的举动是成立福特制造公司。

据可靠消息,他们要把生产出的产品卖给福特汽车公司,当然也因此赚取利润。新公司不邀请小股东加盟,他们要分得利润,排除在门外的人将承担损失。

1905年12月初,底特律《记事报》和《论坛报》都报道说“底特律最新成立了汽车公司”,并登出了公司大股东马克摩逊的照片,刊载了有关他的“气动车辆公司”的新闻。原来,忍无可忍的马克摩逊建立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公司。

马克摩逊汽车公司注入资金40万美元,设在梅克大道一座三层楼的厂房里,计划生产500辆大型旅行汽车于1906年上市。公司的广告词是:“我们为今天、明天和来年生产汽车。”

由于马克摩逊汽车公司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马克摩逊就无法为先前主要由他资助的公司谋利益了,于是福特汽车公司董事会要求他辞职,理由是他的气动车辆公司损害了福特汽车公司的利益。马克摩逊很生气,非但拒绝辞职,还威胁说要打官司。

初生的福特汽车公司因此发生了内讧,眼看要升格为内战了。在这场不同意愿的较量中,福特和库森斯坚持要马克摩逊辞职,并且在公司管理层寻求支持者。

福特和库森斯与马克摩逊谈判了几个月没有成功,就设法争取到大多数股东,做出了另一个关键举措。1906年5月,董事会投票把马克摩逊从财务总监的职位上驱赶了下来,马克摩逊负隅顽抗、寡不敌众、痛楚不堪,最终只好同意以17.5万美元的价钱卖出了他的255个股份。

库森斯的叔父是一位商业家,他帮助福特从银行弄到了一笔贷款,由库森斯签署背书。在很短的时间内,马克摩逊在董事会中仅有的几个拥护者也卖出了股份。福特和库森斯把这些股份通通买了下来。

就这样,至1907年,以往的风波使公司实现了一场革命,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公司的管理权和控股权已经牢固结合。”福特拥有585股,负责公司的汽车生产制造事宜,库森斯拥有110股,负责公司的业务管理,其他股东加在一起拥有305股,心甘情愿地把公司的经营交给福特和库森斯一手掌管,这样福特就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掌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