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自然历史村
修建自然历史村
从1918年至1924年,福特为了排遣工作上的不愉快,经常出去旅行解压。他每年都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博物学家兼诗人约翰·保罗到乡间去放松一下。
有一年是福特和总统一起去的。每当他们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时,每当他们挽起裤脚在河边钓鱼戏水时,他们才感到自己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些伟人自称是可怜的流浪汉,只有在尽情放松的时候,他们才让人感到这几个人的脑袋瓜跟平常所有的人都一样,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福特非常喜欢自己在迪尔本洛格河岸边的家,他美其名曰“仙境”。本来福特已经在底特律的富人聚居地买了一块20万平方米的地,准备建造一栋别墅,后来又改变了主意。因为福特跟一些富人合不来,特别是薪资改革,将日薪调到5美元的事,这让福特跟有钱人划清了界限,甚至有人说福特是“资本主义的叛徒”。为此,福特下定决心回到他的乡下去,在迪尔本的洛格河边安家。
在1914年,福特在迪尔本买了1600万平方米的土地,修建了鸟儿的乐园,在洛格河边为自己建了座别墅。福特喜欢平房,房子屋舍高大,建得朴实无华,但很舒适。跟普通的民居比较,唯一不同的是整座房子中有一间是用来发电的。借洛格河水发电,供附近的居民使用。
别墅四周全是森林,福特在森林里做了2000多个鸟窝。他特别喜欢这些长翅膀的小精灵。别墅里建了一个游泳池,还有保龄球道,弹子房和一个小型的高尔夫球场。
克莱拉非常喜欢玫瑰,她在房子周围种了各种颜色的玫瑰。福特不是很喜欢种花,他只青睐于户外运动。散步、溜冰、跳篱笆都是他的强项。
有一次,他正在外面活动身体,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洛克菲勒来拜访他,福特立刻从窗户中跳了进来,把专心致志走路的洛克菲勒吓了一大跳。
此外,福特还是一位舞蹈爱好者。他跟克莱拉就是在舞会上相识并结婚的。但福特不喜欢只有两个人跳的舞,他认为单调没气氛。相比较而言,他喜欢一群人围在一起跳的土风舞。这种舞跳起来大方,动作幅度大,也有助于健康,而且许多人在一起跳,既能交流感情又非常热闹。
一天晚上,福特和克莱拉坐在家中一间像船舱似的房间里闲聊,克莱拉忽然提起:“亲爱的,你不觉得我们结婚后,就没怎么跳舞了吗?”
福特听克莱拉这么一说,想起了昔日的生活,他很想举行一次老式的乡村舞会,重温旧日的温馨。
于是福特请了一位专门的舞蹈老师,又组织了一支由扬琴、提琴、铜管和鼓组成的乐队。福特本是跳舞高手,他很快恢复了灵活优雅的舞步,这样他又去教其他人。只要有空闲,福特和克莱拉就兴致勃勃地研究、编写舞蹈教材,分发给公司的员工和福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们,让大家一起学习。
福特在公司里大力推广舞蹈,他认为工厂不仅要有机械的物质生产,而且还应该树立一种属于公司的精神风貌。虽然他不是有意识地编制这么一种计划,但他确实是较早注意企业文化的人。但没多久,福特举行的舞会就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交活动,应邀来参加舞会的都是些社会名流贵族,失去了刚刚成立时民间质朴的色彩。
1923年,福特参加竞选,有些波士顿人为了抢救位于马萨诸塞州沙德伯雷古老建筑,找福特寻求赞助。福特干脆一口气包下来,他花了28万美元将整个地区都买下了,并且还让公路改道,避免了汽车和集市对这栋古老建筑的损害。
“路边客栈”建于1686年,是美国最古老的一家客栈,也是美国的名胜之一。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拉斐德、朗费罗都曾在这里住宿过,福特对这所古色盎然的客栈颇有兴趣,就特地在这里住了一晚上。
福特把整个地段买下后,将它建成一个殖民时代的美国社区中心。村子里住的全是清一色的清教徒,他们穿着打扮都是18世纪的风格。福特还专门从新英格兰买下几栋古建筑搬到这里复原,后来又在附近的村子里发现了一座老式学校,福特也把它买下了。他总共花了150万美元在“路边客栈”上。
有了“路边客栈”的开始,找上门来寻求福特帮助的人就更多了。有人甚至还提出请福特在马萨诸塞州的沙兰姆重建艾塞克村,在此重现当年先祖们垦荒拓业的情景。
另外,还有一位弗吉尼亚州的牧师顾德温也找到福特,希望福特出资将威廉斯堡建成一座18世纪的小镇。福特没有答应他,还让他去找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试试。洛克菲勒默认了顾德温的提议,出资修建,这样威廉斯堡成了当今美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福特自己有了个更详熟的计划,他看中了克莱拉家乡附近的“波兹福客栈”,那里叫格林斐尔德村,离法明顿镇很近。他想好了,要分两部分来重现历史。一是建立一个自然村,体现美国先民的乡村生活风貌;二是建立一个机械博物馆,收集所有的发动机和机械,展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机械博物馆就在自然村旁边。
为了建设自然村和机械博物馆,福特需要收藏很多的文物古董。从家具、机械到锅碗瓢盆无所不需。他找人四处收集,自己也出去寻找。福特常常是带着一个随从,穿着极为普通的衣服,举止像乡间绅士,他们拜访了马萨诸塞州的所有古董店。
福特和随从进了店门,这里瞧瞧,那里摸摸,很快将店子打量一番,福特跟随从交换一下眼神,点点头,随从就心领神会。等福特走后,年轻的随从就来找老板,请他把店里的东西出个价,也不讨价还价。便告诉店老板打包装箱,运到底特律的格林斐尔德村。
福特收来的东西全是早先农村生活的日常用品,有灯笼、家具、香烟、钟表、玩具、乐器、瓷器、奶瓶、缝纫机、酱油碟,还有机械、农具、马鞍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看了这些东西,就可以知道美国这个国家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美国人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而造成今天的文明。福特收集这些东西都一一再现了美国的历史。
机械博物馆首先竣工,福特将它命名为爱迪生博物馆。它的外观是模仿美国3处历史名胜修建的:独立厅、国会厅和费城的老市政厅。3栋房子并排而立,里面陈列着福特小时候在农村用的蒸汽机、木制的飞机、各种型号的福特汽车、脚踏车等。
1928年9月27日,博物馆举行了开馆仪式,由爱迪生主持,福特请这位他最崇拜的著名科学家在门厅一块未干的水泥地上留下他的脚印及名字。
自然历史村建在格林斐尔德的绿野上,它的工程大得很,福特需要整整10年才能完成它。建成后,村子禁止汽车进去,观众都是骑马或坐马车去参观,从一栋一栋的建筑物看下去,美国先民们的生活便会呈现在眼前。
现在,游人们最欣赏的是这里浓厚质朴的乡村气息:村中铺着几条石子马路,街角挂着汽灯,村中的交通工具是几辆瘦马拉的大车,英格兰式的乡村教堂旁边立起一具风车,林中有一个隔海围成的人工湖,湖中停泊着一艘老式轮船,村中的几处店铺雇了一些老匠人终日在打铁、吹玻璃、缝皮鞋……
游人到了格林斐尔德的自然历史村,的确有一种回到19世纪美国乡村的感觉。在格林斐尔德村里,福特仿造了不少美国伟人的家。福特造了一栋有名的教育家马克加菲出生时的简陋木房。
此外,为当时人们所敬爱的平民作曲家霍斯特所住的房子,也是从宾夕法尼亚运来的。这位作曲家所作的《肯塔基老家》及《老黑爵》等曲目,都颇为人们所爱好。后来,马尔斯的家也搬到村子里来了,因为福特喜欢这位作家的作风。
爱迪生的家在格林斐尔德村子里的地位也非常突出,它占的地比福特出生的地方大得多。在爱迪生的研究室旁,有一条铁路沿着村子而建,并修了一个小型车站,那就是爱迪生做实验时不小心爆炸,导致火车停车的“小溪站”。福特还特意在爱迪生的家铺上了好几车从新泽西州运来的泥土。就这样,自然历史村中的一切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开幕那天,爱迪生特地赶来了,这位82岁的科学家捧起故乡的泥土显得神情激动。爱迪生在为他仿建的家里看了又看,对一切都感到很熟悉,也很满意。
“造得很好,这个建筑99%和从前一模一样。”
福特听了,问道:“那1%有什么不同呢?”
“太清洁了一点,我以前的房子哪有这么干净啊!”这位严肃的发明大王微笑着望着这位最爱好清洁的人。他的话,自然是在跟福特开玩笑的。
1929年10月21日,福特为自然历史村举行开幕典礼。其实这个工程还远远没有完成,福特之所以选中这天举行开幕仪式,是因为这一天是爱迪生发明电灯50周年的纪念日。
胡佛总统亲自赶赴会场并主持仪式。来宾中有发现镭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还有一大批其他贵宾和新闻记者。爱因斯坦也为福特的自然历史村发来了电报。
在夜幕降临后开幕式进入高潮:爱迪生、福特和胡佛总统走进爱迪生博物馆,数百名来宾安详地坐在烛光之中,这时爱迪生走到前面,用手拉开了电闸,顿时博物馆里灯火通明。
自然历史村的整个开幕式由广播电台进行了实况转播,福特自己非常激动,虽然没有讲什么话,但他感到十分高兴。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美国的伟人当中,他也是榜上有名的。
自然历史村在1937年最后竣工,成了底特律的一处名胜。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看着那喷出白雾的蒸汽机车,看着那林肯遭暗杀时坐的血迹斑斑的摇椅,会不知不觉回到遥远的年代。
福特是位很有天赋的艺术家,他的脑袋里总会冒出新奇的花样。格林斐尔德村的构思为殖民地博物馆威廉斯堡,甚至为迪斯尼乐园的设计提供了启发。
福特是农民的后代,他最终把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化为具体的实物。他喜欢在村里举行乡村舞会,喜欢全家人聚在迪尔本过圣诞节,他满心欢喜地跟着一群小学生一起坐在乡村老式学校的教室里听课,然后回忆自己上学时期的大火炉,想起自己的调皮捣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