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的福特公司

战时的福特公司

1939年9月,德国纳粹进攻波兰。同一天,英国、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福特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坚持自己的和平原则,不为任何参战国制造军事武器。而海外的工厂,则不受福特原则的约束,仍然为所欲为。所以这个时候,福特汽车公司的海外业务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了很大的增长。

那些海外的福特汽车公司可以在英联邦的领域内为英国女王效劳,尤其是加拿大的福特汽车工厂,它是英联邦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公司。为了支援英国参战,加拿大福特汽车公司赶制了50000辆军车运往欧洲战场,而南非福特汽车工厂制造的军车活跃在北非前线。

福特已经深深感觉到,美国又会像上次一样,将不可避免地卷入这场战争。为了保卫国家,福特汽车公司也开始为美国军方生产武器。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遵照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指示,福特汽车公司在战时将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美国国防部一次就向福特公司订购了4000台军用飞机引擎。为完成这批订货,福特汽车公司以2000万美元新建了一座发动机厂。为了生产这种空冷式18缸引擎所需的特殊合金,洛格河工厂花了80万美元重新建造了炼合金用的熔炉。

此外,福特汽车公司还承接了制造道格拉斯和康瑟利两家公司所造的轰炸机的零件。后来,政府要求福特公司能独立生产轰炸机。而福特早就有了这种想法,要像生产汽车一样,利用流水线大规模地生产飞机。这次有军方任务,福特觉得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来了。

福特公司在离底特律市50千米的威罗兰村建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工厂,工厂长1500米,宽400米。这座工厂以惊人的速度竣工,再一次向世人证实了福特创造高速度的奇迹。

威罗兰工厂在1941年设计,用了4个月浇灌地基,花费5个月安装设备。1942年5月,就已经成功投入生产。福特宣称,他要用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飞机,达到每天生产1000架,这个数字后来被外界传成了日产5000架。

威罗兰工厂采用了福特最得意的大量生产的方式,和汽车工厂一样,一切都是利用自动搬运器,是世界设备最先进、最完善的飞机制造厂。

威罗兰工厂有10万工人,他们要制造30000多种零件,然后经70多道工序,最后拼装成B-24轰炸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力轰炸机。已经退休的空军上校、横渡大西洋的英雄琳达也到威罗兰工厂来帮忙。

福特很信任琳达,每次到工厂总是先找他,听听他的意见。当福特渐渐明白造飞机的来龙去脉后,他觉得这与造汽车只是大同小异。所以福特决定不参考过去生产飞机的惯例做法,而要按照自己设想的方式来制造。

军方对第一次制造飞机的福特公司不是很放心,觉得他们的技术还不够先进。

有一天,美国陆军军方派了一架轰炸机飞到了迪尔本机场,目的就是让福特公司的工程师们观摩,以作为他们制造时的参考样机。

福特和苏纳伦登上飞机,到处看了看,他们互相交谈:“你看,到处都有铆钉。”

“嗯,不错,而且焊接的地方好像很多。”

这时,他们身边恰好站了一位飞机专家,听了福特他们的谈话,便说:“福特先生,那怎么行?机身是绝不允许焊接的。”

福特就当没听见一样,他吩咐手下的人着手研究焊接的技术问题。真正开始投入生产的时候,最令人头痛的是美国军方常常根据作战需要修改设计图纸。改变设计就需要改变生产制造的各种设备,这耗费了福特的大量人力、财力。

当一切走上轨道后,威罗兰工厂开始生产B-24轰炸机,生产量达到了每月340架。它没有像福特说过的那样每天生产1000架。但月产340架已使政府很满意了,这在过去是毫无先例的。此后工厂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到1945年,福特公司总共生产了8000多架轰炸机。

这个数字既使福特感到激动,又使他感到不安。毕竟,他为战斗中的祖国完成了这么多的武器,令他激动。同时,这些武器是用去杀人的,一想到这些,福特就变得十分不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福特公司还在海兰帕克厂和洛格河工厂生产坦克、装甲车、水陆两栖车、反坦克炮、军用卡车等。

福特制造的M-4坦克,是美国陆军的主战坦克。经过改良的M-4坦克被称为“谢尔曼”战车。它在埃及战场上与德国隆美尔元帅指挥的装甲部队短兵相接,创下了光辉的战绩。

在所有的军工生产订货中,最适合福特公司的任务是制造军用吉普车。福特生产的吉普车小巧、灵活,又很结实,爬坡力强,在沙地和泥泞中可正常行驶,时速可达100千米,车上可装配机枪。

由于此车性能好,陆军的订单一次次追加,福特汽车公司曾大量地生产了这种被称为“闪电”的汽车。